“塞北的雪—张洪亮教授风景写生新作赏析”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張洪亮教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名出色的画家。当我们欣赏张洪亮教授的水彩画时,总被他的作品深深的吸引,作品中饱含热切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渴望,传达出他对自我的艺术理想和精神自由的追求,他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所追求的精神自由更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本文以浅析张洪亮教授塞北风景写生新作的艺术表现语言,由此指出水彩画写生应当通过观察生活表现生活中美的因素,不仅要有艺术性也需蕴含思想内涵。
  关键词:生活; 风格; 技法; 精神
  张教授的作品和他的人是统一的。 张洪亮在绘画的过程中,深受着悠久历史与厚积文化的熏陶,使得作品映射出作者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内涵。中国著名美学家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有“形成中国艺术骨干的山水画。只有达到某一境界时,便不知不觉之中,常与庄子的精神相遇。甚至可以说,山水画是庄子精神不期而然的产品。”在他看来,老庄艺术精神最妙的载体就是山水画。在老庄艺术精神的照耀下,我国山水画律动着一条一脉相承的生命之旅,历朝历代山水画家都以老庄美学思想作为修身正气的观照。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庄子的“逍遥游”,当中精髓则是人的生命精神得到自由的解放,这种自由与精神的解放以人忽略利害得失从而得以超脱作为核心,然后与自然精神融为一体到达“以天合天”之境,同时烛照着历代山水画家甚至当代风景画家。张洪亮认真刻苦地专研老庄典籍,他在艺术中追求“无我”精神境界,超越“小我”、“自我”。
  2016年初冬,我们师生一行从南国来到塞外大漠,古长城脚下,风景秀丽,与南国的大都市生活相比,这里的人情纯朴自然,仅一辆进城的公车,没有咖啡馆和奢侈品商店,爱恨简单,我们很快的喜欢上这里的景色与生活。此间张洪亮教授佳作倍出,他用真诚、纯粹的水彩画语言表达他对塞外此情此景的感受,通过艺术作品反馈生活中的艺术性和精神内涵。本文以张洪亮塞北写生新作为例探析其艺术技巧与思想内涵,籍此了解张洪亮老师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张洪亮教授在水彩风景画中的水与色运用
  印象派注重色光,用色大胆、绚丽丰富。我们通常会被当中千变万化、缤纷斑斓的色彩律动每一个感官细胞。在张洪亮教授的风景画中同样将大自然千变幻化的色光瞬间变化加以真情记录在画纸上,印象派色彩艺术给予张洪亮的风景画注入了丰富的养分,绚烂万变的色彩让他的作品充满着灵动感与生机感,让人回味无穷。其新作描绘的是塞北初冬的风景,塞北初冬的景很有特色,泛黄的小树林很是抒情。张洪亮教授他灵活地将传统技法和时代审美精神结合起来,他在研究和继承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将水、色的技法与纸巧妙相融,让水与色在纸上自然渗化的过程中产生一些特别的、有可控性的肌理效果,从而使得作品产生虚幻的艺术朦胧美。例如在处理层层透叠的树叶和远景时,就是利用水的流动与色的交融,让画面产生如梦如幻的美感。张洪亮教授在趁第一遍色即干未干时用清水或是掺有暖色的水滴点洒在画面上,使水自然流动、渗化,画面的颜色色在水的作用下显得潇洒、灵动,使得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千变万化的韵味和艺术意境美。
  二、是张洪亮教授水彩风景画中“骨法用笔”
  造型如同绘画物体的骨架,物之形式依靠笔触摆放、组合而形成。文艺复兴大师们的造型严谨,用笔极致,笔笔精于形。欣赏者容易折服与震撼于他们精致流畅的线条与结实饱满的造型。张洪亮在此取其精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当中,千变万化的用笔皆为形而生,物象造型严谨扎实,将繁乱造型在艺术精神的指导下统一编写进富有秩序与韵律的视觉旋律中,以笔写形。在用笔方面,张洪亮教授习惯利用方形笔头做一些肌理,如在画树干时,使用颇多,趁着颜色未干完全时利用笔杆头刮出一些树枝及树干的一些肌理,表現生动、富有激情、充满运动的张力。风景写生中,画家用笔大胆、自然畅快的笔触充分表现了树林中静谧而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象。用笔的洒脱,一气呵成,前景与远景的虚与实对比,画面树林间光和影辉映,水与色交融,给人仿佛画面再现于眼前,令人寻味,画面无处不渗透着画家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品格。
  三、张洪亮教授水彩风景画中特殊技法的运用
  绘画大师巴尔蒂斯曾说过“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需要有技艺”,在绘画领域,特殊技法和材料并不新奇,也有很多早已被画家所运用,“技艺”用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创作画面的效果。在张洪亮教授的水彩风景画中,也会常常使用特殊技法,如画面的留白和洒水的技法,其塞北写生新作中洒水法运用同样十分巧妙,给人一种色彩斑斓与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另外,其留白更是令人叫绝,恰到好处,给作品画龙点睛,确实是给观者一大艺术享受。
  张洪亮教授的作品无不透着他的艺术修养和个人品格。他所画的水彩风景作品不仅流露出他以思想和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用作品真实与观众进行心灵的艺术沟通,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在其“塞北的雪”一系列风景写生作品中依旧怀有对老庄美学“道法自然”的崇尚,他仍旧怀有对自然的美好、艺术精神的自由、生活洒脱的向往,追求更高的艺术创作精神自由。张洪亮教授将艺术的精神通过艺术语言表达于自己的画纸之上,从而给人超然飘逸、情趣隽永的艺术意境美,张洪亮教授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堆积成他精彩的艺术人生,所以说他的艺术作品是值得我们深刻学习的,而他所追求的艺术精神自由更加是为我们树立了高水平和正确的价值观榜样。
  参考文献:
  [1]张洪亮:《水彩画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出版.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出版.
  [3]张洪亮.水彩画教程.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北京.团结出版社.1979.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名班主任,其首要工作就是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完善学生的道德教育,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学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班主任应做好道德榜样,提高自身德育素质,德育与心理学的融合,加强家校联系,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主任工作; 德育 ;班级管理  近年来,伴随着道德教育呼声的高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纷纷投入到
期刊
摘 要:班级管理应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习惯;教育  参加工作以来,我切身体会到班级管理的难!刚参加工作时,年轻气盛,总认为“严师出高徒”,所以在管理班级时一味地要求严。然而,结果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班级非但没有“风平风静”,反而出现了几个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后来我渐渐明白,教学中还
期刊
上次在苏大学习时,贾冠杰教授推荐了两本书,分别是《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与《英语教学基础理论》。认真读后,收获很多。  人常说,好学生不一定是好老师。这便说明“学”与“教”是两种很不同的能力。《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所阐述的核心概念“学科教学知识(PCK)”就为说明这个问题。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明白了“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本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知识与学科知识和技能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如何在翻转课堂下培养学生个性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笔者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提升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阅读教学;先学后教  “因材施教”,道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本质。通过翻转课堂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突破,很多教师心存疑虑。在翻转课堂中采用课前学生自学文本、课上教师深入辅导与交流、课后个性化评价与情感升华的“先学后教”模式
期刊
做为青年教师的我们,虽然工作热情高,但由于工作时间短,经验贫乏,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管理问题。乘着在老教师的殷切帮助下,我对学生管理问题颇有些体会。  一、威而不怒-----在学生前面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威信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学生会对
期刊
摘 要:谈到日本美术,不得不提17到19世纪风靡一時的浮世绘艺术。本文将浅谈从日本的江户时代中期到后期,以浮世绘最大的流派歌川派——歌川国安、歌川国贞、铃木春信、歌川丰国等人对浮世绘的传承,以及所呈现出的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的精彩文化。  关键词:浮世绘;版画;印象派  最初近距离接触日本浮世绘是在06年,当时“和歌——浮世绘艺术巡展”在昆明斗南艺术馆展出,那次展览使我对日本浮世绘有了很深的了解,也
期刊
摘 要:电影艺术是通过时间、空间、视觉、聽觉来表现的,它可以记录着过去和未来,也不受某个地点的限制,在不同的空间里交叉进行叙事。我们将从《阿甘正传》来论述影片对我们生命及我们世界观的影响,在他的生命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力量、一种文化、一种寻求,这样的想法一直影响着我们,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思考。  关键词: 力量; 执着; 生命  《阿甘正传》是一部喜剧,讲述的是一个智商只有75,他在50-80
期刊
摘 要:现如今,可想而知的是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所周知教师尊重学生是建立师生友好关系的基石,不管在什么课程中学生都会迫切的想要得到教师的青睐与赞许,这也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机会。而德育教育再也不是仅仅只局限于道德教育,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不仅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更是实现学校教育的一大重要保障。 德育教育的实际内容主要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此外对初中生进行
期刊
摘 要:“傲慢自大”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关键词。傲慢自大在古希腊被认为是最大的罪过,无不招致诸神的惩罚。此外,“傲慢自大”还是科幻小说的重要母题。在许多科幻小说中,人们大多看到以人类为宇宙中心的狂妄自大如何受到严厉的复仇女神的惩罚。本文将引述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和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对古往今来人与神的一大通病——傲慢自大进行阐述分析,进而强调“认识自己”(know yourself)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有些西方学者和国内学者认为儒家伦理仅仅是动机伦理和德性伦理,认为儒家伦理在道德评价中以人的内在动机决定其行为善恶,与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无关。实际上儒家伦理是兼含德性与德行的道德伦理学,在道德评价中是“仁”与“礼”的统一。儒家的代表者孔子在对个体的道德评价中兼顾德性和德行两个方面,不仅注重个体内在道德品性的培养也重视在内在品质基础上的具体道德实践。孔子在道德评价中兼顾德性与德行对当代社会公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