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从学校毕业的瓦尔娃拉决定到西伯利亚的乡村当教师,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人们对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对瓦尔娃拉也非常排斥。
一晃三年过去了,经过瓦尔娃拉的努力,孩子们终于走进了学校,家長们也慢慢接受了她。
而其间瓦尔娃拉也经历了爱人的去世,战争降临等等磨难和苦楚,但她都顽强的坚持了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村里建起了新学校,瓦尔娃拉成为了校长。她过去的学生也回到学校接过了教育下一代的重任,瓦尔娃拉为此感到无比欣慰。战争结束了,瓦尔娃拉因为自己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列宁奖章”……
这是由苏联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47年出品的电影《乡村女教师》的剧情,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7月译制完成,并在国内上演。在那个火热的年代,这部电影影响了一代人。
一名平凡的乡村女教师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时间坚守讲台并最终桃李满天下,她身上展现出的不平凡的精神也感召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教育事业的广阔天地中。
新时代,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扎根乡村教育的女教师。
十三年、四十多年、二十五年,这是李媛、张桂梅和张桂娜等女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印记,她们用坚守兑现了青春的承诺。
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教师,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乡村教育的重担,笃行致远,砥砺前行。
中国乡村的振兴、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
很多有识之士很早就探究着其中的教育变革,黄炎培主张“先富后教”,发展生计和职业教育;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让乡村学校成为乡村生活改造中心,乡村教师成为乡村生活的灵魂;而梁漱溟则支持“社会学校化”,按照儒家文化传统复兴农村,建立社会教育与乡村教育合流的乡学制度。
这些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教育是关键。
如何加强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将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有机融合成为乡村教育的关键,而所有的这一切,最后都要归根于乡村教师身上。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顺延了几千年,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深深地感动这些坚守的乡村教师,不仅仅是她们有着师者耕耘的情怀,更重要的是她们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传统为根基,以教育承载人文,她们和千百年前的先贤走在同一条道路上。
学问不是教育的目的,以学识为基础的品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张桂梅让孩子们走出大山,但她希望最终孩子们还要回归大山,因为这是她们的根,所以更能理解瓦尔娃拉的学生回到小乡村,接过她的教鞭,她展露出欣慰笑容的含义了。
这些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几十年扎根乡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特别喜欢《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词中,对张桂梅评价的话:“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
大山深处的言传身教,如年轮,那一圈圈美丽的过往,是岁月的奇迹,也是时光的记录。因为不朽,所以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