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前筛查经历了从简单年龄筛查、血清学筛查、多种血清学筛查到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NIPT)组合的历程。产前筛查在染色体异常、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清学产前筛查指标已经从反映胎儿和胎盘的功能状态拓展到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筛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的妊娠风险筛查有助于进一步保障母胎安全、降低出生缺陷。
【机 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科,杭州 31000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科,杭州 31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前筛查经历了从简单年龄筛查、血清学筛查、多种血清学筛查到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NIPT)组合的历程。产前筛查在染色体异常、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清学产前筛查指标已经从反映胎儿和胎盘的功能状态拓展到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筛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的妊娠风险筛查有助于进一步保障母胎安全、降低出生缺陷。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导致淋巴瘤患者死亡的心血管病特点,探讨心血管病对淋巴瘤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 200例淋巴瘤患者的基本资料,筛选出已经死亡并且死亡原因已知的患者。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和死亡信息。依据根本死因判定,分析其中死于心血管病的患者特点。结果在1 173例死亡的淋巴瘤患者中,死于淋巴瘤原发疾病935例(79.7%),死于第二原发肿瘤
目的探讨血清亲环素A(CyPA)、褪黑素(MLT)水平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就诊于山东省胸科医院心内科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0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合并左心室肥厚组[LVH(+)]组]150例和不合并左心室肥厚组[LVH(-)]120例;另选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CyPA、MLT、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左心衰竭致肺高血压(PH)患者血清可溶性ST2(sST2)水平与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为左心衰竭伴或不伴PH患者。根据PASP水平将患者分为不合并PH组(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与合并PH组(PASP>35 mmHg),后者又分为轻度PH组(PASP
目的应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北京地区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析北京地区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门诊的孕期女性共1 709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共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delG、235delC、176-191del16、299-300delAT)
子痫前期(PE)是危害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揭示。微小RNA(miRNAs)是一类小分子单链RNA,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对孕妇胎盘组织中的miRNAs进行分类,探究了这些miRNAs在PE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不同来源miRNAs在子痫前期早期预测、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就胎盘来源的miRNAs在PE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目的比较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与两种化学发光免疫法间醛固酮测定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8年醛固酮室间质评数据,评价我国醛固酮检测现状。方法方法学评价。2018年7至11月收集北京医院内分泌科剩余血浆标本,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进口系统A与国产系统B检测45份临床血浆样本、4份质控品、5份冻干牛血清样本与3份新鲜冰冻混合人血清样本。根据EP15-A3指南评价方法不精密度,以
目前临床上男性不育患者的诊治手段有限,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精度更高的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样品无标记无损的快速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到分子层面的异常,是评估男性生育力和协助辅助生殖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拉曼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分类及其在精液分析等男性生殖领域中的研究近况。
分子检验项目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分子检验项目检验程序的验证或确认是其临床应用的前提,建立适用于临床分子检验项目检验程序的验证或确认模型,有助于临床分子检验从业人员更便捷、高效地开展验证和确认工作,对检测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分子检验项目验证与确认现状,ISO15189认可体系的要求、验证确认模型的建立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加速推进了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核酸检测向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发展的进程。在临床常用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之外,多重PCR技术、数字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的应用使病原体核酸检测在通量和灵敏度上有了显著提升,这些技术配合一体机的使用实现了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核酸检测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化。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最大程度获取标本中几乎所有病原体的核酸信息,已逐渐成为临床感染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