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阅读、电商购物等热门应用出现,小米公司的崛起,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将从移动互联网的角度分析小米公司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成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电商企业,为需要推进互联网模式的企业提供指导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小米公司 网络营销 监管
一、小米公司网络营销简述
1.小米公司简介。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是年轻人最喜爱的公司。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智能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其目标为制作一个完全的智能设备体系: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笔记本、小米智能电视和小米盒子、智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小米除尘器、米家电饭等家居智能设备,有质感、智能、酷玩的生态链产品深入年轻人的心。生态链企业数量已经突破77家,收入150亿元人民币,用优质资源支持生态链企业,提供资金、品牌、技术、项目管理、销售渠道、供应链的支持。公司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2.网络营销概述。网络营销指企业借助互联网、电脑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的模式,以互联网为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利用博客与微博、广告、视频、媒体,为达到营销目的的全面营销活动。优势在于节约和优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企业和消费者都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换价值。强大的网络信息能够让企业和消费者获得最广泛的信息,使资源范围最大化,让企业走向世界。
二、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营销分析
1.现状分析。小米公司网络营销是利用互联网以小米论坛为核心,通过用户综合信息发布,用户参与性强,利于产品口碑树立,精心打造低价最高配置的产品,让用户成为发烧友的专业级用户。通过小米官网,积极采取网络营销宣传产品,投入产品代言,加大宣传。
2.策略实施。小米的策略在于利用合理的价格策略,积极开发性价比高的产品,打破苹果、三星的高定价,让用户花更少的价格购买到最高配置的产品。在渠道方面,小米发展初期只采用电商销售,产品只能通过官网,降低了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产品通过网上抢购,并以期货方式吸引,在于利用强大的网络社交,大量的粉丝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口碑打造,以最高性价比、个性、发烧的亮点,产品设计硬软件独特,MIUI系统优化最佳,并通过一群最能折騰的用户进行产品介绍,让品牌深入人心。
3.发展趋向。在稳固的小米网络营销模式下,小米公司重点与顺丰快递合作,必然是强强联合的结果,使小米有一个稳固的物流配送渠道。加大投入小米体验店和售后服务点的运营,1小时快修服务,全国建立区域仓库,保证及时配送和服务,实现网络模式的高速高效高应对的处理。同时加强生态链企业合作互助,开发更多的智能设备,以米家智能家居为载体,让用户依赖小米及衍生产品。
三、小米公司发展优势和创新
1.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小米将用户设定为发烧友,利用小米论坛发布新产品体验和试用,分享试用心得和提出问题,利用论坛让粉丝提出要求后进行新产品开发,研发符合粉丝口味的智能产品,十分注重用户的需求,小米MIUI系统完全由全球的众多粉丝体验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升级,把用户作为核心,一切为了消费者。
2.积极投入产品研发和自主产权。小米松果芯片澎湃S1的发布,标志着小米公司具备自主的核心技术的公司,通过发布会给消费者惊喜,关键是因为有强大的技术为支撑,公司大力投入资金对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不仅是产品线扩张,还有周边产品和衍生产品、智能生活产品的研发,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必然是大力投入的结果。
3.树立新国货的品牌口碑效应。产品发售都会产生一个手机新名词,比如:黑科技就让用户联系到小米5手机,暗黑之眼的小米5S,其提出重新定义手机和智能设备,其实就是把科技给它赋予生命一样的字眼,这是小米在网络营销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树立品牌的基础,让产品的特点和高科技深入用户内心,对小米产品产生好感。
4.强化网络论坛的指导。小米论坛虽然说是小米粉丝天地,其实是由强大的小米工程师团队作为推手,引导粉丝进行产品宣传及营销的过程,同时选拔具有技术和宣传能力的论坛版主和同城会长等,赋予其小米荣誉的形式,让其为产品发布体验和试用信息,让高科技平民化,制造氛围,无形中获得宣传效果。
5.产业产品生态链合作互助。米家生态链是小米公司首推的新型企业合作模式,利用优势互补开发移动互联网智能产品打造智能家居,成为产品生态链的典范。目前,小米拥有生态链企业近百家及小米生态链已经激活5000万台智能设备,通过米家商城众筹和发布生态链产品,有效果后在小米官网发售,降低风险,这种全新网络营销的模式让小米及产业链得到最快的发展。
四、小米公司网络营销带来的弊端及问题
1.网络销售渠道不完善,易虚假冒牌。小米公司网络渠道单一,监管不利,经常出现虚假冒牌,并严重影响声誉,其产品只通过网络抢购滋生了网络黄牛利用网络漏洞和黑客软件抢购产品,并以高价格贩卖,普通用户很难买到产品,导致大量的山寨小米产品出现,扰乱网络市场,降低用户信任度。
2.注重用户体验,引起用户需求膨胀。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产品,必然受到消费者的牵制,小米在不断健全产品体系和网络控制中花大量精力处理,虽说有一定效果,在用户需求膨胀下,小米仍然处于劣势,企业和用户的需求难以达到平衡状态。
3.网络销售长期缺货,引起用户反感。小米官网是小米产品发售的主要销售渠道,也没有意愿通过其他方式销售,每周的网络发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不断扩大的小米体验店出货量不足,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心情,转移到魅族、华为。
4.低价定价,产品可替代性强。 小米长期以1999元的价格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给其带来巨大的收益的同时,消费者很难接受高于这个价格的小米产品,比如小米概念手机3999的价格销售情况并不乐观,用户宁愿选择苹果、三星,导致各种替代产品经常出现。
五、互联网模式企业网络营销建议
1.建立互联网下的多渠道。电商企业虽然可以依托网络渠道进行产品及服务,但是也必须联合实体渠道,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不少无法规避的弊端,新经营模式是电商发展的趋势,缺一不可。
2.引入网络渠道监管机制。企业加强网络监管,积极利用法律手段打击虚假,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完整的网络渠道体系,加强与政府合作,让政府给予强有力的监管。
3.正面的网络广告宣传。正确利用网络宣传,实事求是,避免盲目和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不能脱离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情况,保证宣传质量。
4.企业生态链合作。完善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是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资源优化配置契合互联网企业属性,最终保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六、结语
互联网模式下的企业是新时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是否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了解互联网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更新企业管理方法,探索互联网+企业新时期新模式,注重网络营销手段和传统营销策略有机结合,以健康发展为核心动力,壮大企业。
参考文献:
[1]孙誉娜.小米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常亚南.小米手机网络广告营销策略探索.[D].广西大学.2015.
[3]凌勇明.小米手机品牌营销的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翊(1988—)男,贵州瓮安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营销与管理。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小米公司 网络营销 监管
一、小米公司网络营销简述
1.小米公司简介。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是年轻人最喜爱的公司。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智能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其目标为制作一个完全的智能设备体系:小米手机、小米平板、小米笔记本、小米智能电视和小米盒子、智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小米除尘器、米家电饭等家居智能设备,有质感、智能、酷玩的生态链产品深入年轻人的心。生态链企业数量已经突破77家,收入150亿元人民币,用优质资源支持生态链企业,提供资金、品牌、技术、项目管理、销售渠道、供应链的支持。公司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2.网络营销概述。网络营销指企业借助互联网、电脑通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的模式,以互联网为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利用博客与微博、广告、视频、媒体,为达到营销目的的全面营销活动。优势在于节约和优化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企业和消费者都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交换价值。强大的网络信息能够让企业和消费者获得最广泛的信息,使资源范围最大化,让企业走向世界。
二、移动互联网下的网络营销分析
1.现状分析。小米公司网络营销是利用互联网以小米论坛为核心,通过用户综合信息发布,用户参与性强,利于产品口碑树立,精心打造低价最高配置的产品,让用户成为发烧友的专业级用户。通过小米官网,积极采取网络营销宣传产品,投入产品代言,加大宣传。
2.策略实施。小米的策略在于利用合理的价格策略,积极开发性价比高的产品,打破苹果、三星的高定价,让用户花更少的价格购买到最高配置的产品。在渠道方面,小米发展初期只采用电商销售,产品只能通过官网,降低了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产品通过网上抢购,并以期货方式吸引,在于利用强大的网络社交,大量的粉丝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口碑打造,以最高性价比、个性、发烧的亮点,产品设计硬软件独特,MIUI系统优化最佳,并通过一群最能折騰的用户进行产品介绍,让品牌深入人心。
3.发展趋向。在稳固的小米网络营销模式下,小米公司重点与顺丰快递合作,必然是强强联合的结果,使小米有一个稳固的物流配送渠道。加大投入小米体验店和售后服务点的运营,1小时快修服务,全国建立区域仓库,保证及时配送和服务,实现网络模式的高速高效高应对的处理。同时加强生态链企业合作互助,开发更多的智能设备,以米家智能家居为载体,让用户依赖小米及衍生产品。
三、小米公司发展优势和创新
1.注重用户体验和参与。小米将用户设定为发烧友,利用小米论坛发布新产品体验和试用,分享试用心得和提出问题,利用论坛让粉丝提出要求后进行新产品开发,研发符合粉丝口味的智能产品,十分注重用户的需求,小米MIUI系统完全由全球的众多粉丝体验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升级,把用户作为核心,一切为了消费者。
2.积极投入产品研发和自主产权。小米松果芯片澎湃S1的发布,标志着小米公司具备自主的核心技术的公司,通过发布会给消费者惊喜,关键是因为有强大的技术为支撑,公司大力投入资金对产品研发和自主创新,不仅是产品线扩张,还有周边产品和衍生产品、智能生活产品的研发,不是一句话就能实现的,必然是大力投入的结果。
3.树立新国货的品牌口碑效应。产品发售都会产生一个手机新名词,比如:黑科技就让用户联系到小米5手机,暗黑之眼的小米5S,其提出重新定义手机和智能设备,其实就是把科技给它赋予生命一样的字眼,这是小米在网络营销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是树立品牌的基础,让产品的特点和高科技深入用户内心,对小米产品产生好感。
4.强化网络论坛的指导。小米论坛虽然说是小米粉丝天地,其实是由强大的小米工程师团队作为推手,引导粉丝进行产品宣传及营销的过程,同时选拔具有技术和宣传能力的论坛版主和同城会长等,赋予其小米荣誉的形式,让其为产品发布体验和试用信息,让高科技平民化,制造氛围,无形中获得宣传效果。
5.产业产品生态链合作互助。米家生态链是小米公司首推的新型企业合作模式,利用优势互补开发移动互联网智能产品打造智能家居,成为产品生态链的典范。目前,小米拥有生态链企业近百家及小米生态链已经激活5000万台智能设备,通过米家商城众筹和发布生态链产品,有效果后在小米官网发售,降低风险,这种全新网络营销的模式让小米及产业链得到最快的发展。
四、小米公司网络营销带来的弊端及问题
1.网络销售渠道不完善,易虚假冒牌。小米公司网络渠道单一,监管不利,经常出现虚假冒牌,并严重影响声誉,其产品只通过网络抢购滋生了网络黄牛利用网络漏洞和黑客软件抢购产品,并以高价格贩卖,普通用户很难买到产品,导致大量的山寨小米产品出现,扰乱网络市场,降低用户信任度。
2.注重用户体验,引起用户需求膨胀。按照用户的需求定制产品,必然受到消费者的牵制,小米在不断健全产品体系和网络控制中花大量精力处理,虽说有一定效果,在用户需求膨胀下,小米仍然处于劣势,企业和用户的需求难以达到平衡状态。
3.网络销售长期缺货,引起用户反感。小米官网是小米产品发售的主要销售渠道,也没有意愿通过其他方式销售,每周的网络发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不断扩大的小米体验店出货量不足,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心情,转移到魅族、华为。
4.低价定价,产品可替代性强。 小米长期以1999元的价格占据智能手机市场,给其带来巨大的收益的同时,消费者很难接受高于这个价格的小米产品,比如小米概念手机3999的价格销售情况并不乐观,用户宁愿选择苹果、三星,导致各种替代产品经常出现。
五、互联网模式企业网络营销建议
1.建立互联网下的多渠道。电商企业虽然可以依托网络渠道进行产品及服务,但是也必须联合实体渠道,电商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不少无法规避的弊端,新经营模式是电商发展的趋势,缺一不可。
2.引入网络渠道监管机制。企业加强网络监管,积极利用法律手段打击虚假,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完整的网络渠道体系,加强与政府合作,让政府给予强有力的监管。
3.正面的网络广告宣传。正确利用网络宣传,实事求是,避免盲目和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不能脱离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情况,保证宣传质量。
4.企业生态链合作。完善企业之间的合作互助,是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资源优化配置契合互联网企业属性,最终保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六、结语
互联网模式下的企业是新时期竞争的主要参与者,是否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了解互联网发展状况,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企业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更新企业管理方法,探索互联网+企业新时期新模式,注重网络营销手段和传统营销策略有机结合,以健康发展为核心动力,壮大企业。
参考文献:
[1]孙誉娜.小米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常亚南.小米手机网络广告营销策略探索.[D].广西大学.2015.
[3]凌勇明.小米手机品牌营销的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翊(1988—)男,贵州瓮安人,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企业营销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