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驱力。本文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师资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途径与措施、奖励及有关待遇提出了一些方法,以此促进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健词】“双师型”教师 计算机类专业 高职高专
为切实加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对我校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本方法。本文中提到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包括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取得国家承认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及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
一、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
(一)教师素质:在计算机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具备指导学生参与IT企业管理和参加IT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职业素质: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具备把IT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学过程的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
(一)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学校可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学校要鼓励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结合在二到五年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IT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多优势:通过合作,学科专业与IT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科专业向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IT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IT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实施专业教师到IT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IT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IT企业,通过挂职顶岗方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IT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让专业教师深入到IT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IT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学校聘任专业兼职教师的来源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对现有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提高。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力争在3-5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三、“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及有关待遇
(一)建立合理激励机制。新进专业教师优先“双证”,在职称晋升、骨干培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当年度未参与实践教学及未参加市场调研的不予评先评优。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将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或指导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比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课时岗位津可贴适当提高。
(二)对“双师型”教师,应优先安排参与教材编写、科研课题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本专业范围的实验实训项目,指导培养年轻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三)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学校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被评为市级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参加相关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进修培训,报销学费、差旅费,并每天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参考文献:
[1]刘翠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2期:94-95.
[2]曠健玲.中外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20期:48-49.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20764,项目名称: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于涛,男,(1981.2-),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职称:讲师、工程师,学位:硕士,工作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
【关健词】“双师型”教师 计算机类专业 高职高专
为切实加强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对我校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本方法。本文中提到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包括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取得国家承认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及参加黑龙江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
一、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计算机技术领域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
(一)教师素质:在计算机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具备指导学生参与IT企业管理和参加IT企业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职业素质: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具备把IT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学过程的能力。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计算机类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
(一)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
(二)鼓励并要求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或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学校可根据计算机类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学校要鼓励计算机类专业教师结合在二到五年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教师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应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IT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多优势:通过合作,学科专业与IT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学科专业向企业提供技术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IT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IT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实施专业教师到IT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IT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IT企业,通过挂职顶岗方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工艺和企业文化,及时了解IT企业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挂职、顶岗实习、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让专业教师深入到IT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把生产实践与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并选聘高素质的IT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专业兼职教师。积极引进既有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企业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学校聘任专业兼职教师的来源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对现有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类专业培训提高。组织专业教师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培训,力争在3-5年内所有专业教师均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合格证书。
三、“双师型”教师的奖励及有关待遇
(一)建立合理激励机制。新进专业教师优先“双证”,在职称晋升、骨干培养等方面,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当年度未参与实践教学及未参加市场调研的不予评先评优。对于一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优秀教师将有计划地安排外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或指导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比赛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果,课时岗位津可贴适当提高。
(二)对“双师型”教师,应优先安排参与教材编写、科研课题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本专业范围的实验实训项目,指导培养年轻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给予优先推荐。
(三)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学校每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被评为市级专业带头人的“双师型”教师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鼓励参加相关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进修培训,报销学费、差旅费,并每天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
参考文献:
[1]刘翠娟.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22期:94-95.
[2]曠健玲.中外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出国与就业,2011年,第20期:48-49.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20764,项目名称: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简介:
于涛,男,(1981.2-),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职称:讲师、工程师,学位:硕士,工作单位: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