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那么如何在物理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目标?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
2.培养创造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因此应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创设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思维、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智商”与“情商”。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2.“减负”。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本文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今后我们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
开展创造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
2.培养创造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因此应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观察。
3.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人皆有之,只是在表现程度上有高低,对于一般人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自我实现”或称“自我开发”的能力。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决了以前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所教学科中,根据所授课题,创设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课堂上充满积极的创新气氛,便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综合,在物理教学中经常进行这样思维的扩散与集中训练。这些训练并不是一味追求“多”,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多“思”,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发散思维、多因素分析、多角度论证,使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物理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物理创造教育目标:不侧重于促进和储存知识,而重在向学生提供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教育和指导,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大学教育不能只限于给学生的一种职业的训练,而是要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而且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教育(人文教育)。目前诸多院校毕业生不包分配,实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这是对学生素质的考验,即对智力中的知识能力的考核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检验。另外从中小学教育来看,应试教育留下了许多难以根除的遗留问题,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在教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智商”与“情商”。我国非常推崇智力开发。如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以前我们以为给孩子加质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成正比,实际是错误的。一味地进行加压加量的智力开发带来的必然是“学多悟少”的负重。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科学研究证明创造力与智力并不绝对相关,也就是说,有创造力的人可能是智力高的,也可能是智力低的,即创造力高者智力一定高的,而高智力者不一定是高创造力者。因此,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除其智商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情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培养“热爱”的观点,他们也就缺少创造性。如我国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没有听说美国的中学生得奥林匹克奖,但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是最多的。这个强烈的反差,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我们起跑领先,而冲刺落后?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后劲不足?从这里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不足之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将开发智力与培养创造力混为一谈。因此,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顽强的意志和积极性等,使他们在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上达到和谐统一。
2.“减负”。今年年初,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从不同的角度看“减负”的“负”有三层含义:一是学多悟少的“负”,叫“负重”;二是外部压力造成的“负”,叫“负荷”;三是被动承担的“负”,叫“负担”。在培养创造力的总原则下开发智力,是减轻学生学多悟少的“负重”的有效方法;而加大情商教育的投入则是减轻“负荷”的有效手段。当外部压力造成的“负”超过了自身的承受力,就成了超负荷运行。此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针对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规划都是“减负”的有效措施。当实施“减负”以后,有些地方出现了学生觉得无聊,家长感到无奈,老师感觉无措的现象。事实上,“减负”只是手段,是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减负”后,还应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如科学制作,它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科技制品,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创造能力。
本文以上从两个方面谈了物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物理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今后我们还需要努力地探讨,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使素质教育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