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卢卡斯创立工业光魔开始,电脑技术就一步步将导演们的各种新奇设想投影到现实的大屏幕中。法国影评人弗朗索瓦·塔特雷曾经说过:“以前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情节和演员的表情,而现在增加了一些新的东西,就是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电脑特技画面,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革命性的。”随着电影《阿凡达》的热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科幻电影重新变为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现在,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电影史上称得上里程碑的科幻电影。
《月球旅行记》
入榜理由: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技术回顾:电影主要依赖的特效技术在今天看来都是基本的摄影技巧,例如停机、叠印、两次曝光等,但在当时可谓鬼斧神工,且耗时耗力。
《失落的世界》
入榜理由:出色地运用了停格动画技术。
技术回顾:以《失落的世界》命名的电影有三部,分别拍摄于1925年、1960年和1997年,其中1925年和1997年的两部都运用了超越时代的特效技术,在电影特效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对电影发展影响深远。
《金刚》
入榜理由:进一步完善了模型和停格动画技术。
技术回顾:融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了特技片的先河。片中那头看上去有15米高的巨龙,实际上不足半米高。当金刚爬上帝国大厦时,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绿野仙踪》
上映时间:1939年
入榜理由:早期采用三色染印彩色法的代表作。
技术回顾:这部童话题材的影片运用了多种机械、光学的特效,及缩微模型、背投和绘景,代表了当时好莱坞最先进的特效水平。
《海底两万里》
入榜理由:迪士尼第一部CinemaScope(一种宽银幕系统的名称,也是一个商标)制式的宽银幕电影。
技术回顾:特效上最大的亮点是一只耗费20万美元制作的巨大机械鱿鱼,重达2吨,全身材料有钢筋、橡胶、塑料、玻璃、树脂,头部可遥控活动。
《2001太空漫游》
入榜理由: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正投技术的影片。
技术回顾:科幻片历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之一,拍摄于1968年,而人类于1969年才首次登月。电影中的空间站、卡式电话、超级电脑等,如今无一不成为了现实。在苹果的专利诉讼案中,三星公司就以此片为证据,试图证明“平板电脑”这个点子早就不新鲜了。
《星球大战》
入榜理由: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
技术回顾: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影片被称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标志着电影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数字化时代。因为太空大战等高难度镜头的需要,剧场运用了名为 Dykstraflex的运动控制摄影机系统,让摄影机精确重复同样的运动轨迹。
《E·T》
入榜理由:第一部运用潜像绘景的影片,即绘景并非同真人表演场景合成,而是与未曝光的底片结合。
技术回顾:全片最经典的一个镜头自然是小男孩骑着自行车从月亮上飞过,车轮的旋转是由动格方法拍摄的,由电脑控制的马达带动自行车轮旋转,然后让小孩的腿(实际上是木偶代替的)相应动起来,从而得到流畅的动作。
《创:战纪》
入榜理由:第一次用电脑动画创建出了一个三维世界。
技术回顾:该片中有15分钟全电脑动画和25分钟电脑动画与真人合成片段。制作时,演员必须被拍成黑白,然后再用光学手段来添加发光的霓虹服装及背景。
《终结者2》
入榜理由:数码技术在电影拍摄中的重大突破。
技术回顾:与以往用光学印片机合成不同,《终结者2》的每个镜头都借助于数字技术来完成,尤其是被影迷津津乐道的T-1000机器人更是CGI的辉煌成就。
《侏罗纪公园》
入榜理由:传统方法向电脑技术时代全面过渡的桥梁。
技术回顾:斯皮尔伯格召集了各个领域的特效精英,设计制造了50多个CG镜头,标志着机械人和CG技术的重大进展。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模型专家在电脑上搞了个数字输入设备,把停格动画模型转成电脑图像,然后先按停格动画的老方法操作模型,再由设备自动把模型的动作录入电脑,据此再生成CG线框架。
《魔戒:魔戒现身》
入榜理由:运用“强制透视”技术拍摄互动镜头。
技术回顾:影片中联盟和索伦的战斗用到一种复杂的CG动画系统,叫做Massive,它能让上千个程序生成的角色独立运动,有了这项技术,才有可能以较低代价制作出逼真的人海大战。
《罪恶之城》
入榜理由:纯绿幕摄制。
技术回顾:影片的摄影主要通过索尼的HDC-950高清数字摄影机完成,后期转换成黑白效果,并刻意追求黑色电影和漫画式的高反差画面。
《阿凡达》
入榜理由:较大比例采用Fusion Camera System(融合摄像系统)进行拍摄。
技术回顾:卡梅隆采用的这套由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来表演动画人物的方法,让演员穿着捕捉衣在镜头前表演,而监视器上则实时反映出动画人物在虚拟场景中的活动,使得角色跟真人更为接近,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以及导演对最终结果的掌控程度。
《月球旅行记》
入榜理由: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科幻电影。
技术回顾:电影主要依赖的特效技术在今天看来都是基本的摄影技巧,例如停机、叠印、两次曝光等,但在当时可谓鬼斧神工,且耗时耗力。
《失落的世界》
入榜理由:出色地运用了停格动画技术。
技术回顾:以《失落的世界》命名的电影有三部,分别拍摄于1925年、1960年和1997年,其中1925年和1997年的两部都运用了超越时代的特效技术,在电影特效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对电影发展影响深远。
《金刚》
入榜理由:进一步完善了模型和停格动画技术。
技术回顾:融动画、真人和模型为一体,开了特技片的先河。片中那头看上去有15米高的巨龙,实际上不足半米高。当金刚爬上帝国大厦时,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绿野仙踪》
上映时间:1939年
入榜理由:早期采用三色染印彩色法的代表作。
技术回顾:这部童话题材的影片运用了多种机械、光学的特效,及缩微模型、背投和绘景,代表了当时好莱坞最先进的特效水平。
《海底两万里》
入榜理由:迪士尼第一部CinemaScope(一种宽银幕系统的名称,也是一个商标)制式的宽银幕电影。
技术回顾:特效上最大的亮点是一只耗费20万美元制作的巨大机械鱿鱼,重达2吨,全身材料有钢筋、橡胶、塑料、玻璃、树脂,头部可遥控活动。
《2001太空漫游》
入榜理由: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正投技术的影片。
技术回顾:科幻片历史上最经典的科幻电影之一,拍摄于1968年,而人类于1969年才首次登月。电影中的空间站、卡式电话、超级电脑等,如今无一不成为了现实。在苹果的专利诉讼案中,三星公司就以此片为证据,试图证明“平板电脑”这个点子早就不新鲜了。
《星球大战》
入榜理由: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太空世界。
技术回顾: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影片被称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标志着电影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数字化时代。因为太空大战等高难度镜头的需要,剧场运用了名为 Dykstraflex的运动控制摄影机系统,让摄影机精确重复同样的运动轨迹。
《E·T》
入榜理由:第一部运用潜像绘景的影片,即绘景并非同真人表演场景合成,而是与未曝光的底片结合。
技术回顾:全片最经典的一个镜头自然是小男孩骑着自行车从月亮上飞过,车轮的旋转是由动格方法拍摄的,由电脑控制的马达带动自行车轮旋转,然后让小孩的腿(实际上是木偶代替的)相应动起来,从而得到流畅的动作。
《创:战纪》
入榜理由:第一次用电脑动画创建出了一个三维世界。
技术回顾:该片中有15分钟全电脑动画和25分钟电脑动画与真人合成片段。制作时,演员必须被拍成黑白,然后再用光学手段来添加发光的霓虹服装及背景。
《终结者2》
入榜理由:数码技术在电影拍摄中的重大突破。
技术回顾:与以往用光学印片机合成不同,《终结者2》的每个镜头都借助于数字技术来完成,尤其是被影迷津津乐道的T-1000机器人更是CGI的辉煌成就。
《侏罗纪公园》
入榜理由:传统方法向电脑技术时代全面过渡的桥梁。
技术回顾:斯皮尔伯格召集了各个领域的特效精英,设计制造了50多个CG镜头,标志着机械人和CG技术的重大进展。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模型专家在电脑上搞了个数字输入设备,把停格动画模型转成电脑图像,然后先按停格动画的老方法操作模型,再由设备自动把模型的动作录入电脑,据此再生成CG线框架。
《魔戒:魔戒现身》
入榜理由:运用“强制透视”技术拍摄互动镜头。
技术回顾:影片中联盟和索伦的战斗用到一种复杂的CG动画系统,叫做Massive,它能让上千个程序生成的角色独立运动,有了这项技术,才有可能以较低代价制作出逼真的人海大战。
《罪恶之城》
入榜理由:纯绿幕摄制。
技术回顾:影片的摄影主要通过索尼的HDC-950高清数字摄影机完成,后期转换成黑白效果,并刻意追求黑色电影和漫画式的高反差画面。
《阿凡达》
入榜理由:较大比例采用Fusion Camera System(融合摄像系统)进行拍摄。
技术回顾:卡梅隆采用的这套由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技术来表演动画人物的方法,让演员穿着捕捉衣在镜头前表演,而监视器上则实时反映出动画人物在虚拟场景中的活动,使得角色跟真人更为接近,大大提升了拍摄效率,以及导演对最终结果的掌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