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介绍了生态水利规划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
近几年,我国经济与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我们开始大力兴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不但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在改善江河湖泊流域的生态系统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了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湖泊中的水与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通过气候系统、水文循环、食物链、养分循环及能量交换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視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在满足人对水的开发利用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水体本身存在于一个健全生态系统之中的需求。河流湖泊治理的目标既要开发河湖的功能性,也要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洁净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生态系统的动脉。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
水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水利工程阻碍了鱼类的迁移路线,切断了河流,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命周期;水利工程还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使鱼类的多样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影响鱼类的产殖活动,导致鱼卵的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统,还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由于有机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库周围农田、草原的养分和降水直接进入河流中,从而创造出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在对江河湖泊进行开发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多样性,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和植物。水利工程还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使河流周边的植被减少,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工程还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流量。水库可以将水资源储存起来,还可以在非汛期将基流截住,这样就会导致下游水流减少,严重的还会出现断流现象。这样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会大大降低,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说,下游断流造成河湖干枯;河流水位降低有可能在入海口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这对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极为不利;修建水利工程还会影响泄洪量,这就会对航运和灌溉等产生影响,还会污染水质。水利工程建设就会影响水流的流速,尤其是上游水库区水质很容易被污染,这就导致水质下降。
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修建水利工程会减缓水库区水流的速度,这就会造成悬浮物沉积,这样水质就会清晰,也利于水生物生存;另一方面,水库会存储大量水资源,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污染物就会扩散,使得复氧能力大大降低,也使得水库区的自净能力变弱。另外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大量消耗氧气,这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然而,水利工程也会改变还会对局部的降水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会导致降水量增加,改变降水的分布状况、改变降水时间。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增加,使该地区的水体和湿地面积,从而使得该地区空气湿度增加,对当地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这对当地生物的生长带来了好处。
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往往将水流置于诸如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这种人工环境也使河流失去了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生机勃勃的河流的生命。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建筑停车场,采用了大量沥青或混凝土的硬质不透水路面,不但植物无法生长,也隔断了补给地下水的通道。
2、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未来的水利工程既能够实现人们期望的开发利用水的功能价值,又能兼顾建设一个健全的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保护河宽,减少工程占地,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减少河流两岸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工程占地。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种多样化的前提,特别是恢复原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为鱼类、鸟类及两栖动物的栖息与繁殖提供条件。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人们为争取土地,江河两岸堤防间距缩窄,使得河流失去浅滩和湿地。浅滩既能使水净化,又增加氧气供给,为无脊椎动物生存提供方便,还为鱼类产卵提供栖息地。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景观护岸形势的多样化。
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生态水利工程能修复已破坏的河道,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有利于河床岸坡的防护和建设,有利于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库区或河岸、湖岸的植被种植和水生动物的放养,在充分利用当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同时,慎重地引进可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其他物种。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渠道或改造过的河道断面、江河堤防迎水坡面采用硬质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使得植物难以生长,进而又影响到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而这些动物又是鸟类的食物,为了让动植物、鱼类、水域植物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环境,在工程施工中,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应尽量少用硬质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3、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确实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造成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系统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各种弊端,积极强调和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生态水利工程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注重水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态水利工程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融合。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兼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水利工程结合生态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董哲仁.保护与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中国水利》2003.06.
[2]付萍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湖北水力发电,2009.04.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
近几年,我国经济与社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我们开始大力兴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不但在防洪、供水等方面作用巨大,而且在改善江河湖泊流域的生态系统方面也是大有作为的,生态建设已经成了水利工作的重要任务。
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湖泊中的水与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共存,通过气候系统、水文循环、食物链、养分循环及能量交换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水利工程对经济与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整治河道修筑堤坝等活动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多样性、连续性和流动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自水流边界、水文规律等自然条件发生重大改变,这些改变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以往的治河工程着眼于河流本身,往往忽略了河流湖泊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系,忽视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也常常忽視了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在满足人对水的开发利用的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水体本身存在于一个健全生态系统之中的需求。河流湖泊治理的目标既要开发河湖的功能性,也要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洁净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生态系统的动脉。因此,在进行防洪工程的规划时,应明确河流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处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
水生生物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水利工程阻碍了鱼类的迁移路线,切断了河流,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命周期;水利工程还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使鱼类的多样性发生较大的变化;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影响鱼类的产殖活动,导致鱼卵的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变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统,还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此外,由于有机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库周围农田、草原的养分和降水直接进入河流中,从而创造出有丰富营养的有机物。在对江河湖泊进行开发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多样性,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
水利工程的建设能直接破坏陆生生物和植物。水利工程还会导致严重的土壤盐碱化,间接地影响动植物的结构、种类和生存环境;使河流周边的植被减少,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的灭绝。不仅如此,水利工程还会影响河流下游的流量。水库可以将水资源储存起来,还可以在非汛期将基流截住,这样就会导致下游水流减少,严重的还会出现断流现象。这样水库周围的地下水位会大大降低,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比如说,下游断流造成河湖干枯;河流水位降低有可能在入海口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这对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极为不利;修建水利工程还会影响泄洪量,这就会对航运和灌溉等产生影响,还会污染水质。水利工程建设就会影响水流的流速,尤其是上游水库区水质很容易被污染,这就导致水质下降。
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修建水利工程会减缓水库区水流的速度,这就会造成悬浮物沉积,这样水质就会清晰,也利于水生物生存;另一方面,水库会存储大量水资源,由于水流速度较慢,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污染物就会扩散,使得复氧能力大大降低,也使得水库区的自净能力变弱。另外水体的富营养化容易大量消耗氧气,这就会造成温室效应。然而,水利工程也会改变还会对局部的降水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会导致降水量增加,改变降水的分布状况、改变降水时间。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周围的空气湿度增加,使该地区的水体和湿地面积,从而使得该地区空气湿度增加,对当地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这对当地生物的生长带来了好处。
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往往将水流置于诸如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这种人工环境也使河流失去了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生机勃勃的河流的生命。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建筑停车场,采用了大量沥青或混凝土的硬质不透水路面,不但植物无法生长,也隔断了补给地下水的通道。
2、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未来的水利工程既能够实现人们期望的开发利用水的功能价值,又能兼顾建设一个健全的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保护河宽,减少工程占地,加强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减少河流两岸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工程占地。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下转第119页)(上接第117页)种多样化的前提,特别是恢复原有陆生及水生植物,为鱼类、鸟类及两栖动物的栖息与繁殖提供条件。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人们为争取土地,江河两岸堤防间距缩窄,使得河流失去浅滩和湿地。浅滩既能使水净化,又增加氧气供给,为无脊椎动物生存提供方便,还为鱼类产卵提供栖息地。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和景观护岸形势的多样化。
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生态水利工程能修复已破坏的河道,修复河流整个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有利于河床岸坡的防护和建设,有利于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库区或河岸、湖岸的植被种植和水生动物的放养,在充分利用当地野生生物物种的同时,慎重地引进可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其他物种。堤线布置及堤型选择河流形态的多样化是生物物种多样化的前提之一,河流形态的规则化、均一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要保持一定的浅滩宽度和植被空间,为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栖息地,发挥河流的自净化功能。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渠道或改造过的河道断面、江河堤防迎水坡面采用硬质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使得植物难以生长,进而又影响到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而这些动物又是鸟类的食物,为了让动植物、鱼类、水域植物等有更好的栖息和繁殖的环境,在工程施工中,建议强调施工期对生物栖息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避开动植物发育期进行施工。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应尽量少用硬质材料,多用自然材料,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
3、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确实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影响,造成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系统的恶化,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各种弊端,积极强调和开展生态水利工程,积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对于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予以必要的补偿。生态水利工程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注重水生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生态水利工程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传统水利工程与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融合。生态水利工程能够兼顾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水利工程结合生态建设,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董哲仁.保护与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中国水利》2003.06.
[2]付萍萍.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湖北水力发电,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