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有很多误区,这里浅谈高一教学中一个常见的误区,那就是认为语文课本的教学不需要以“基本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
走入这个误区,弊病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从高一起,就很难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包括课堂的吸收、互动与课后的梳理与迁移练习等。久之,就产生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语文课本学不学都行。这难免使高中语文三年的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走出这个误区,需要我们做的事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难。
1.以题材特点为突破口,整理一套简单实用的基本理论,在单元教学之初,拿来与学生分享。这样,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听课有目标,不盲目,也有兴趣积极参与;解题有规律可循,有法可依,乐于尝试,不怠惰,不放弃。
以戏剧单元为例,突破口是戏剧文学的题材特征。简单实用的基本理论是在与小说的题材特征进行简单对比中形成的。
小说的题材特征学生是熟悉的,那就是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戏剧文学也要塑造人物,构织情节,交代环境,这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什么?以塑造人物为例。小说刻画人物常用四种手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戏剧可以省去哪几个?戏剧是在舞台上演出的,角色一出现,肖像、行为就都看到了,自然不必描写,而心理是无法看到的,写也没用。这三种即便需要,在戏剧文学中,也都极简略地处理在舞台说明中,所以,戏剧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重任自然都落在了“语言”上。依此类推,情节、环境自然也都要由人物的语言来完成。关于戏剧文学的“基本理论”是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形成的,简言之,就是:
塑造人物:小说四种手法灵活应用;戏剧主要靠人物语言。
构织情节:小说可借人物言行表现,也可借作者叙述;戏剧必须借人物语言形成矛盾冲突,构成戏剧情节。
交代环境:小说同样可借人物言行或作者叙述来完成;戏剧只能靠人物语言或简单舞台说明。
这样,对戏剧就有了如下要求:人物语言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物的地位、身份,要能充分体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要能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要能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并能通过语言来解决冲突;人物语言要能体现人物所在的社会环境特点。
这就是戏剧单元教学要遵循的基本理论,师生以此理论为指导,在阅读《雷雨》《哈姆莱特》《窦娥冤》时,怎能不关注周朴园、鲁侍萍、哈姆莱特、窦娥的语言是怎样形成了矛盾冲突?又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
2.从题材入手,将学生领进文本,师生一一落实并补充与此题材有关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尝到甜头,使之有切实的收获,并获得举一反三的理论依据。
以宋词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突破口是以新带旧,联系先前所学杜甫的名篇《咏怀古迹》(其三),即可形成一套关于“怀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
怀古(人、事):咏怀古迹是王昭君(貌美不得赏识,只有灵魂归故土);赤壁怀古是周瑜婚姻幸福,少年得志,建功立业。
伤(讽)今:咏怀古迹是伤自己(杜甫志高才丰不得展用,只有飘零终老);赤壁怀古是伤自己(苏轼妻子病故乌台诗案功业无成)。
手法:咏怀古迹是暗中类比;赤壁怀古是明写对比。
有了上述基本理论,学生在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自然能够应用并对其加以丰富;而以后再遇怀古诗词,应用这些不断丰富的基本理论进行迁移鉴赏也应是学生乐于尝试的。例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怀古人(事)有孙仲谋(英明决断),奇奴北伐胜利,刘义隆草率而失败,廉颇老当益壮;伤(讽)今人(事)有南宋君王(妥协、苟安),张浚草率而失败,今又将草率出兵,自己老当益壮且渴望报国。所用手法有对比、类比。
唐桂艳,女,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教师。
走入这个误区,弊病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学生从高一起,就很难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包括课堂的吸收、互动与课后的梳理与迁移练习等。久之,就产生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语文课本学不学都行。这难免使高中语文三年的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走出这个误区,需要我们做的事不是很多,也不是很难。
1.以题材特点为突破口,整理一套简单实用的基本理论,在单元教学之初,拿来与学生分享。这样,使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听课有目标,不盲目,也有兴趣积极参与;解题有规律可循,有法可依,乐于尝试,不怠惰,不放弃。
以戏剧单元为例,突破口是戏剧文学的题材特征。简单实用的基本理论是在与小说的题材特征进行简单对比中形成的。
小说的题材特征学生是熟悉的,那就是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戏剧文学也要塑造人物,构织情节,交代环境,这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什么?以塑造人物为例。小说刻画人物常用四种手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戏剧可以省去哪几个?戏剧是在舞台上演出的,角色一出现,肖像、行为就都看到了,自然不必描写,而心理是无法看到的,写也没用。这三种即便需要,在戏剧文学中,也都极简略地处理在舞台说明中,所以,戏剧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性格,重任自然都落在了“语言”上。依此类推,情节、环境自然也都要由人物的语言来完成。关于戏剧文学的“基本理论”是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形成的,简言之,就是:
塑造人物:小说四种手法灵活应用;戏剧主要靠人物语言。
构织情节:小说可借人物言行表现,也可借作者叙述;戏剧必须借人物语言形成矛盾冲突,构成戏剧情节。
交代环境:小说同样可借人物言行或作者叙述来完成;戏剧只能靠人物语言或简单舞台说明。
这样,对戏剧就有了如下要求:人物语言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物的地位、身份,要能充分体现人物个性;人物语言要能构成激烈的矛盾冲突,要能推动情节发展,形成高潮,并能通过语言来解决冲突;人物语言要能体现人物所在的社会环境特点。
这就是戏剧单元教学要遵循的基本理论,师生以此理论为指导,在阅读《雷雨》《哈姆莱特》《窦娥冤》时,怎能不关注周朴园、鲁侍萍、哈姆莱特、窦娥的语言是怎样形成了矛盾冲突?又塑造了怎样的人物性格?
2.从题材入手,将学生领进文本,师生一一落实并补充与此题材有关的基本理论,让学生尝到甜头,使之有切实的收获,并获得举一反三的理论依据。
以宋词单元《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为例,突破口是以新带旧,联系先前所学杜甫的名篇《咏怀古迹》(其三),即可形成一套关于“怀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理论:
怀古(人、事):咏怀古迹是王昭君(貌美不得赏识,只有灵魂归故土);赤壁怀古是周瑜婚姻幸福,少年得志,建功立业。
伤(讽)今:咏怀古迹是伤自己(杜甫志高才丰不得展用,只有飘零终老);赤壁怀古是伤自己(苏轼妻子病故乌台诗案功业无成)。
手法:咏怀古迹是暗中类比;赤壁怀古是明写对比。
有了上述基本理论,学生在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自然能够应用并对其加以丰富;而以后再遇怀古诗词,应用这些不断丰富的基本理论进行迁移鉴赏也应是学生乐于尝试的。例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怀古人(事)有孙仲谋(英明决断),奇奴北伐胜利,刘义隆草率而失败,廉颇老当益壮;伤(讽)今人(事)有南宋君王(妥协、苟安),张浚草率而失败,今又将草率出兵,自己老当益壮且渴望报国。所用手法有对比、类比。
唐桂艳,女,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