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就本科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全面性导师制运作模式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已取得令人瞩目成绩,在本科生培养方面成绩斐然。本文是在阐述本科导师制发展及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运行的一般模式,最后则是从实践的视角出发,对本科导师制运行现状做出研究。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高校;学生
  1.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概念综述
  (1)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导师制最初来源于英国教会学校,教育者的职责主要是面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实施道德驯化与生活教导,教育者因此而成为被教育者生活与道德方面的导师,这一制度到了14世纪被英国的一些知名的大学引进。在19世纪,导师制成为一些国际型大学竞相采用的模式,而我国则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才开始引进导师制,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概念。本科导师制指的就是在本科阶段所设置的,旨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而为其职业规划作出正确引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科导师制职责的内涵主要是涉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空间的拓展、师生协作关系的构建、学业水平与能力的提升、职业规划的引导这五个方面。
  2.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1)全程导师模式。这一模式要求从学生一进入高校就推行导师制,导师在思想道德、专业素质、科研水平、职业规划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2)科研导师模式。科研导师模式主要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一能力将会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一选择性存在的标准即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导师就是以此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具象化的科研指导。
  (3)精尖导师模式。所谓的“精尖”,指的就是将培养精尖的学生作为导师关注的对象,在高校落实国家人才培养规划实践中,着力于抽取部分具有实力的学生作为精尖培养的对象,并将其交由学术界权威导师带领,从而实现该部分精尖学生的超常规发展。
  (4)目标导师模式。这里的目标是相对于学生来说的,即学生根据自己在职业规划、学业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来自主选择导师,从而使自己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使创新精神的培养处于相对宽松与自由的空间之中。
  (5)阶段导师模式。这一导师模式是以高校为主导,既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导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划分为不同导师,这就使得学生的培养更具系统性。
  3.本科生导师制运行的实践
  (1)基础衔接阶段。从字面上理解,基础衔接阶段主要是应用于刚升入高校的初期,这一时期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尤为关键,因为刚升入大一的学生会对大学生活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此时的导师制模式的运作,主要是在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等,从而为其以后的大学生活奠定极为坚实的基础。对于此时的大学生而言,基础衔接阶段的导师大多应该是生活辅助或是心理辅导型的导师。
  (2)高校学习阶段。这一阶段是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时间持续为三到四年,在这三到四年的学习生涯中,导师任务最为繁重,主要是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并在最后阶段帮助学生制订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导师的选择主要限定于在学术界具有一定权威、具有较高专业性造诣的高校教师这一范围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导师会对不同学生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知识基础予以充分调查,并据此因材施教,从而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尤其是在职业规划阶段,导师的意见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可以对自己未来有清醒的认知。
  (3)社会实践阶段。这是本科高校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的毕业生即将面临社会的选择。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中,如何提高自己实践能力成为高校毕业生关键性的问题,导师在这个阶段就承担起培养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职责。导师的选择倾向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导师会带领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厂企业,立足于专业对口岗位磨炼其意志,从而使学生为以后参加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
  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运作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从长期发展来看,应该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态度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龙献忠,钟和平.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对话德育及其建构[J].高等教育研究,2012(01).
  [2]应跃兴,刘爱生.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嬗变及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9(03).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其他文献
小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教育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教师在实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遵循新课程改革
摘 要:情境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这个理论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作知识的建构者和问题的解决者,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撑下的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尝试研究情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情境教学法源自英
语文教学改革后,“教育”一词该如何更好地贯穿语文教育?这个问题自教学改革以来便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李镇西的《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对锦天化实施创新战略进行了认真分析,锦天化通过实施创新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企业寻求环
企业的竞争已从价格、质量和服务的竞争转向如何快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竞争转变。进行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关键环节是实现设计的柔性化。模块化是大规模定制设计的基础,敏捷制
摘 要:如今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也应顺应社会趋势,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档案编研工作特点的了解,分析网络环境对档案编研工作的影响,并制定发展对策,以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时代;档案编研  档案编研工作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开放且成果丰富化的道路。如何做好档案编研工作以适应网络环境已成为相关领域学者及专家
如果说,有哪种能源配得上“蒸汽朋克”的名号,那就非海水温差发电莫属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幻?没错:早在1870年,儒勒·凡尔纳(Jules Veme)就在《海底两万里》中构想过这种可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关键是进行良好行为
摘 要:公共声乐选修课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要积极探索公共声乐课的教学规律,克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公共声乐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主要以审美为核心,体现声乐的文化性和审美性,凸出“美育”思想,着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扩大艺术视野。  关键词:公
少先队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大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带领孩子们健康成长,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校园作为少先队活动的主营地,引导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