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略读课文如同一个雷区,很少有人愿意问津,即便是课改的今天,情况也无根本上的改变,令人忧虑。然而,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九年义务教育到课程改革,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就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尤其是课改实验教材,在略读课文的编排上独具匠心。如此精妙的安排,其意图是为了凸现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明示我们要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那么,什么原因造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想,自己有一份责任与义务对此进行反思与探索。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所以许多教师片面认为略读课文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直接联系,教学价值不大,掌握或不掌握都一个样。尤其在课时较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只关注精读课文而忽视了略读课文。久而久之,略读课文成了一块荒地,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悄然溜走。
2.缺乏深入研究,正确指导
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教师和学校的足够重视。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其规律。
3.把握不住“略”的定位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的略读课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无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带而过。
二、提高认识,走出思想误区
要改变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首先得让教师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
1.是课改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新课标的颁布及教材的修订,对略读教学有了新的调整,如到四年级下学期精读与略读课文已各占一半,它标明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促使教师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略读课文的“配角”地位,探索一套略读课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因此,略读能力是现代人学习、生活和时代的需要。
2.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
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反复历练,逐渐生成,而略读课文正是学生语文实践的最佳舞台。精读课文重在“教”,略读课文贵在“用”。在专题的统设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无论是内容、表达,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联系紧密。学生将精读课文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及时迁移于略读课文中,自己读懂课文,掌握读尽收眼底方法,最终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3.是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的一座桥梁
“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是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必经之路。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略读教学让学生习得读书方法,养成了自我阅读的习惯,激发了阅读兴趣,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挥引领作用,走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误区
教师思想上逐步认识到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一定的教学热情时,实践中产生的困惑、问题接踵而来。此时,我与一些教师共同探索,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抓住症结,有效指导。
1.加强略读课文的教学探究
为营造略读教学的探究氛围,近几年来,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略读教学的探究,为自己提供了探究的平台,引发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兴趣与思考。
2准确把握“略”的定位,有效指导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别于精读课文。如何把握教学内容上的“略”,学习方法上以学生学习为主这个“度”,是略读课文要攻克的难关,也是我探究的关键问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因为把握不好“略”的定位,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要紧紧抓住这些症结为突破口,进行了具体、务实、有效地指导。
(1)略读课文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无区别。尤其面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常常束手无策。如课文《金色的鱼钩》也不例外,教学中切忌平均用力,逐句逐段分析理解。因此,抓住人物品格的描写,引导学生自主地把课文读懂且读短,是本课要突破的重点。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工夫,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找出令自己感动的部分语段,体会课文的情感,找到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等的句子,感受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及表达手法。这无私的品格正是透过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了出来,同时这也是学生为之动情的地方。教学中抓住这些重点来取舍、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就体能对“略”的把握。(2)略读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低于精读课文。其中“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面对这一要求,许多教师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使教学陷入盲目性。(3)略读重点从学习方法上要求教师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把握不住这个“尺度”,有的因不信任学生包代替;有的则退避三舍,丧失引导作用。为此,听课后我们引导教师交流、讨论、对比,最后形成统一认识:自主、合作学习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是由它承担的教学任务所决定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三年级学生从低段上来,刚接触略读课文,无论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十分有限,应在教师的帮扶下逐渐过渡,尤其在重点、难点上要做好指导,以后再随年级的增长提高要求。
(责编黄桂坚)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所以许多教师片面认为略读课文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无直接联系,教学价值不大,掌握或不掌握都一个样。尤其在课时较紧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只关注精读课文而忽视了略读课文。久而久之,略读课文成了一块荒地,在教师的眼皮底下悄然溜走。
2.缺乏深入研究,正确指导
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教师和学校的足够重视。由于缺少研究及可借鉴的经验,许多老师对略读课文怎样教、怎样学感到困惑,因而不能很好地掌握其规律。
3.把握不住“略”的定位
由于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的略读课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无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带而过。
二、提高认识,走出思想误区
要改变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首先得让教师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
1.是课改的需要、时代的呼唤
新课标的颁布及教材的修订,对略读教学有了新的调整,如到四年级下学期精读与略读课文已各占一半,它标明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促使教师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略读课文的“配角”地位,探索一套略读课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因此,略读能力是现代人学习、生活和时代的需要。
2.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舞台
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反复历练,逐渐生成,而略读课文正是学生语文实践的最佳舞台。精读课文重在“教”,略读课文贵在“用”。在专题的统设下,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无论是内容、表达,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联系紧密。学生将精读课文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及时迁移于略读课文中,自己读懂课文,掌握读尽收眼底方法,最终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
3.是课内与课外阅读之间的一座桥梁
“课内悟方法,课外求发展”是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必经之路。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略读教学让学生习得读书方法,养成了自我阅读的习惯,激发了阅读兴趣,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挥引领作用,走出略读课文的教学误区
教师思想上逐步认识到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一定的教学热情时,实践中产生的困惑、问题接踵而来。此时,我与一些教师共同探索,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抓住症结,有效指导。
1.加强略读课文的教学探究
为营造略读教学的探究氛围,近几年来,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略读教学的探究,为自己提供了探究的平台,引发了略读课文教学的兴趣与思考。
2准确把握“略”的定位,有效指导
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别于精读课文。如何把握教学内容上的“略”,学习方法上以学生学习为主这个“度”,是略读课文要攻克的难关,也是我探究的关键问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因为把握不好“略”的定位,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要紧紧抓住这些症结为突破口,进行了具体、务实、有效地指导。
(1)略读课文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无区别。尤其面对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常常束手无策。如课文《金色的鱼钩》也不例外,教学中切忌平均用力,逐句逐段分析理解。因此,抓住人物品格的描写,引导学生自主地把课文读懂且读短,是本课要突破的重点。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工夫,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找出令自己感动的部分语段,体会课文的情感,找到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等的句子,感受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及表达手法。这无私的品格正是透过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了出来,同时这也是学生为之动情的地方。教学中抓住这些重点来取舍、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就体能对“略”的把握。(2)略读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低于精读课文。其中“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面对这一要求,许多教师常常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使教学陷入盲目性。(3)略读重点从学习方法上要求教师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把握不住这个“尺度”,有的因不信任学生包代替;有的则退避三舍,丧失引导作用。为此,听课后我们引导教师交流、讨论、对比,最后形成统一认识:自主、合作学习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是由它承担的教学任务所决定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三年级学生从低段上来,刚接触略读课文,无论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都十分有限,应在教师的帮扶下逐渐过渡,尤其在重点、难点上要做好指导,以后再随年级的增长提高要求。
(责编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