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高三阶段物理复习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能力,2.快速搜索知识的能力,3.自我否定的能力,4.规范解题的能力。
一、理解能力
“理解”中的“理”应是整理、梳理的意思,“解”是懂得。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而不是靠简单的重复记忆。
我们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从不主张学生去多记一些总结性的结论。高一高二的学生“书应越读越厚”,到了高三,学生“书应越读越薄”。高三更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化分析过程的能力。
高三复习中实验复习是个难点,尤其是电学实验,究其原因是教学的过程过于简单,只追求记忆而没有注重理解。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的问题上,许多教师的教学处理是简单分析后让学生记住,当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压表阻值少得多时采用外接法,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表阻值大得多时采用内接法,或给出一个R0= RVRA,当Rx>R0采用内接法, 当Rx 二、培养学生快速搜索能力
由于高考是以试题作为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这种快速搜索能力主要依靠习题课教学来培养,但习题课教学绝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浙江物理教研员梁旭老师打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如果知道敌人在某一座山上,要消灭敌人用“饱和轰炸”的方法那是题海战术,虽有效果但效率极低;如用制导导弹去攻击敌人效果更好且效率极高”。显然好的习题课教学所选习题应该是少而精的制导导弹而不是多而廉价的炸弹。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在习题课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类比;注重方法的归纳和分类;并特别强调教学技巧。例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注重的是知识的迁移:由平抛运动迁移到类平抛,由机械能守恒迁移到类机械能守恒。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特别强调的是空间想象和数学技巧,从矩形磁场到圆形磁场,从单个粒子到多个粒子,各种各样的临界情况,都一一画出轨迹强调几何分析的技巧及计算方法。在二轮复习中我们专门开设过这样的几节习题课,叫“比一比”。主要是练习两类题目,一类是物理情景不同而物理模型相同的习题,另一类题目都要运用比例法解题。这些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我否定,批判反思的能力
我常想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也犯了许多的错误,如果他在高考不再犯任何一个类似的错误,他的成绩会怎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高三复习中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自我否定、批判反思的能力。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确”可能只是一种告诉、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一种学习,它能培养学生一种批判精神。
发现错误是学生的第一次反思,改正错误是学生的第二次反思,那么总结错误、整理错误乃至深化拓展是学生的第三次反思,认知中的错误不可能靠一次纠正解决。因此要指导学生收集错误、归类错误,形成资源,也就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
错题的整理要求学生必须注明以下四点:1.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2.应该怎样做——标明正确的方法和依据原理;3.有无其他方法——对比归纳、思维求异;4.能否变通——思维发散。
这样就可以在错误的多次反思中提高对错误的批判能力,使犯过的错误不再重复。
四、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能力
每一个老师都会对学生提出规范解题的要求,以前我们对学生反复叮咛的是“题是做给阅卷老师看的,所以一定要书写正规,步骤规范”。现在反思此话,觉得过于肤浅了。题首先是做给自己看的,把自己懂的知识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需要较高的表达能力,表达得清楚简洁、条理清晰要求具备一种更高的思维品质。
对于规范训练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1.规范物理量的书写符号和方程形式
如在万有引力一章,星球的半径要求必须用R,轨道半径必须用r,距星球的高度必须用h,再如速度必须用小写v等等,解题中假设未知量的字母符号也必须有规律而不能随意写。批卷时经常会看到由于物理量的随意乱写而导致错误,因此必须严格要求。
2.规范作图
我们给学生的要求是,解物理题必须有图,受力图、过程图皆不可缺。告诫学生作图过程就是审题过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否看懂题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用图表达出题意。
3.书写步骤要有逻辑性
不允许学生跳跃式列方程,更不许列综合式。每一步方程一定要有依据。例如在高一时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后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指出:列出N=G,说明你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列出N-G=0才是学会了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三复习中在这方面我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是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在这里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肯定有不当之处,如果能给各位老师有一点点的帮助将非常欣慰,更希望能与各位同行交流讨论并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理解能力
“理解”中的“理”应是整理、梳理的意思,“解”是懂得。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该注重过程和方法,而不是靠简单的重复记忆。
我们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从不主张学生去多记一些总结性的结论。高一高二的学生“书应越读越厚”,到了高三,学生“书应越读越薄”。高三更要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强化分析过程的能力。
高三复习中实验复习是个难点,尤其是电学实验,究其原因是教学的过程过于简单,只追求记忆而没有注重理解。例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内外接的问题上,许多教师的教学处理是简单分析后让学生记住,当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压表阻值少得多时采用外接法,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表阻值大得多时采用内接法,或给出一个R0= RVRA,当Rx>R0采用内接法, 当Rx
由于高考是以试题作为考查知识和能力的载体,这种快速搜索能力主要依靠习题课教学来培养,但习题课教学绝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浙江物理教研员梁旭老师打过这样的一个比喻:“如果知道敌人在某一座山上,要消灭敌人用“饱和轰炸”的方法那是题海战术,虽有效果但效率极低;如用制导导弹去攻击敌人效果更好且效率极高”。显然好的习题课教学所选习题应该是少而精的制导导弹而不是多而廉价的炸弹。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在习题课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类比;注重方法的归纳和分类;并特别强调教学技巧。例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注重的是知识的迁移:由平抛运动迁移到类平抛,由机械能守恒迁移到类机械能守恒。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特别强调的是空间想象和数学技巧,从矩形磁场到圆形磁场,从单个粒子到多个粒子,各种各样的临界情况,都一一画出轨迹强调几何分析的技巧及计算方法。在二轮复习中我们专门开设过这样的几节习题课,叫“比一比”。主要是练习两类题目,一类是物理情景不同而物理模型相同的习题,另一类题目都要运用比例法解题。这些做法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我否定,批判反思的能力
我常想这样的一个问题,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也犯了许多的错误,如果他在高考不再犯任何一个类似的错误,他的成绩会怎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高三复习中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自我否定、批判反思的能力。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正确”可能只是一种告诉、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一种经历、一种学习,它能培养学生一种批判精神。
发现错误是学生的第一次反思,改正错误是学生的第二次反思,那么总结错误、整理错误乃至深化拓展是学生的第三次反思,认知中的错误不可能靠一次纠正解决。因此要指导学生收集错误、归类错误,形成资源,也就是让学生建立错题集。
错题的整理要求学生必须注明以下四点:1.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2.应该怎样做——标明正确的方法和依据原理;3.有无其他方法——对比归纳、思维求异;4.能否变通——思维发散。
这样就可以在错误的多次反思中提高对错误的批判能力,使犯过的错误不再重复。
四、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能力
每一个老师都会对学生提出规范解题的要求,以前我们对学生反复叮咛的是“题是做给阅卷老师看的,所以一定要书写正规,步骤规范”。现在反思此话,觉得过于肤浅了。题首先是做给自己看的,把自己懂的知识准确规范地表达出来,需要较高的表达能力,表达得清楚简洁、条理清晰要求具备一种更高的思维品质。
对于规范训练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1.规范物理量的书写符号和方程形式
如在万有引力一章,星球的半径要求必须用R,轨道半径必须用r,距星球的高度必须用h,再如速度必须用小写v等等,解题中假设未知量的字母符号也必须有规律而不能随意写。批卷时经常会看到由于物理量的随意乱写而导致错误,因此必须严格要求。
2.规范作图
我们给学生的要求是,解物理题必须有图,受力图、过程图皆不可缺。告诫学生作图过程就是审题过程,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的过程,是否看懂题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用图表达出题意。
3.书写步骤要有逻辑性
不允许学生跳跃式列方程,更不许列综合式。每一步方程一定要有依据。例如在高一时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后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指出:列出N=G,说明你还停留在初中水平,列出N-G=0才是学会了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三复习中在这方面我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是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在这里交流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肯定有不当之处,如果能给各位老师有一点点的帮助将非常欣慰,更希望能与各位同行交流讨论并得到大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