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广播平台的发展催生了听书广播这一新的节目形态,以提供知识服务为主要目标的听书广播迅速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听书广播提供的知识服务创造性地改变了传统书籍的阅读和传播模式,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本文从知识服务平台提供的听书广播出发,讨论知识服务平台在内容创造和内容传播中的创新模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听书;知识服务;网络广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平台的成熟,网络听书广播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中。目前,网络听书有三种主要的形式:有声阅读、情感支持和知识服务。有声阅读是最早出现的听书形态,在网络平台普及之前,不少图书出版公司便会在其出版的图书中附赠听书光盘,现在网络平台提供的有声阅读服务在内容和功能上与之前的听书光盘并无太大差别。还有一类听书广播是以书籍作为依托,通过个人生活经验的分享和书籍评论来传达情感。这类节目虽然在传播时是以听书广播作为节目标签的,但从内容上来看,还是属于传统的情感类广播节目,读书在这类节目中更多起到的是引起话题的作用。相比于前两种形式的听书广播,以知识服务作为主要特点的听书广播在近些年来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
在内容的选取上,节目所选取的书籍大多数是理論书籍,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专业性。这类节目在编排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内容的实用价值,即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代人的知识焦虑感,这也是这类节目可以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的听书节目都可以将几十万字的书籍转化成一小时左右的音频内容,在保证与原著内容不相悖的前提下尽量将书中艰深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音频内容,再用口语化的形式转述给听众。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生产者不但要重视知识传递的效率,也需要重视内容传达的准确性。理论类书籍通常结构清晰,表意也更为明确,相比于强调感受与解读的文学著作来说,适合转变为听书广播。
在内容的编排上,听书广播通常都采用框架式的结构方法,将整本书的内容做系统梳理后,重新整理逻辑结构,然后再根据全新的逻辑框架填充原著中的内容。这就保证了听书节目在保证表意准确的同时提高用户的知识获取效率。绝大多数的理论书籍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证实清楚,都会采用大量的案例。部分距今较为久远的书籍所选取的例证很难被现代人所理解,有些专业性较强的书使用的论证方式也因为过于专业化而很难得到有效传播。听书节目在内容编排上,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听书广播所面对的用户是大众化的,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也更强调通识性,所以相比于知识的全面,传播效率是他们更为关注的。因此,他们会大量地删减案例和一些不必要的论证过程,将书中的观点提纯,用更为通俗的案例进行解释,最后再结合实际提出一个书中观点的应用方案。虽然这样的编排方式会让书籍的知识严谨性大打折扣,但对于那些需要快速了解某一个特定领域或者是需要拓宽认知范围的人来说,经过提纯的观点已经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知识服务平台发展了信息付费这种全新的传播与营销模式,知识付费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这就为知识产品的精品化打下了一个基础。付费用户作为内容平台的稳定受众,让知识服务平台生产的内容得以获得稳定的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阅读渐渐演变为一种用户参与创造的个性化过程,“体验型”“代入感”正逐渐变革内容消费的内涵。稳定的用户群体让知识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对知识产品进行精准营销。
付费用户不仅是平台的内容受众,也是平台制定发展策略的参考样本。听书广播相比于直播的视频课堂而言更能满足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但这也造成听书广播的用户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的问题。为了能够与用户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大多数的听书广播平台,例如得到、喜马拉雅等都为用户提供社群交流的平台,这绝不仅仅是对于互联网社交的迎合,社群的建立让用户的反馈变得丰富起来,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平台可以对自己的内容进行调整,以不断适应用户的需求。
关键词:听书;知识服务;网络广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媒体平台的成熟,网络听书广播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中。目前,网络听书有三种主要的形式:有声阅读、情感支持和知识服务。有声阅读是最早出现的听书形态,在网络平台普及之前,不少图书出版公司便会在其出版的图书中附赠听书光盘,现在网络平台提供的有声阅读服务在内容和功能上与之前的听书光盘并无太大差别。还有一类听书广播是以书籍作为依托,通过个人生活经验的分享和书籍评论来传达情感。这类节目虽然在传播时是以听书广播作为节目标签的,但从内容上来看,还是属于传统的情感类广播节目,读书在这类节目中更多起到的是引起话题的作用。相比于前两种形式的听书广播,以知识服务作为主要特点的听书广播在近些年来取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
在内容的选取上,节目所选取的书籍大多数是理論书籍,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和专业性。这类节目在编排的过程中往往会强调内容的实用价值,即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无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现代人的知识焦虑感,这也是这类节目可以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大多数的听书节目都可以将几十万字的书籍转化成一小时左右的音频内容,在保证与原著内容不相悖的前提下尽量将书中艰深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音频内容,再用口语化的形式转述给听众。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生产者不但要重视知识传递的效率,也需要重视内容传达的准确性。理论类书籍通常结构清晰,表意也更为明确,相比于强调感受与解读的文学著作来说,适合转变为听书广播。
在内容的编排上,听书广播通常都采用框架式的结构方法,将整本书的内容做系统梳理后,重新整理逻辑结构,然后再根据全新的逻辑框架填充原著中的内容。这就保证了听书节目在保证表意准确的同时提高用户的知识获取效率。绝大多数的理论书籍为了将自己的观点证实清楚,都会采用大量的案例。部分距今较为久远的书籍所选取的例证很难被现代人所理解,有些专业性较强的书使用的论证方式也因为过于专业化而很难得到有效传播。听书节目在内容编排上,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听书广播所面对的用户是大众化的,所提供的知识服务也更强调通识性,所以相比于知识的全面,传播效率是他们更为关注的。因此,他们会大量地删减案例和一些不必要的论证过程,将书中的观点提纯,用更为通俗的案例进行解释,最后再结合实际提出一个书中观点的应用方案。虽然这样的编排方式会让书籍的知识严谨性大打折扣,但对于那些需要快速了解某一个特定领域或者是需要拓宽认知范围的人来说,经过提纯的观点已经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了。
知识服务平台发展了信息付费这种全新的传播与营销模式,知识付费为内容生产者提供了基本的经济保障,这就为知识产品的精品化打下了一个基础。付费用户作为内容平台的稳定受众,让知识服务平台生产的内容得以获得稳定的传播。
随着信息技术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阅读渐渐演变为一种用户参与创造的个性化过程,“体验型”“代入感”正逐渐变革内容消费的内涵。稳定的用户群体让知识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和消费习惯,对知识产品进行精准营销。
付费用户不仅是平台的内容受众,也是平台制定发展策略的参考样本。听书广播相比于直播的视频课堂而言更能满足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但这也造成听书广播的用户反馈不够及时和准确的问题。为了能够与用户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大多数的听书广播平台,例如得到、喜马拉雅等都为用户提供社群交流的平台,这绝不仅仅是对于互联网社交的迎合,社群的建立让用户的反馈变得丰富起来,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平台可以对自己的内容进行调整,以不断适应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