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出现的企业分层、新旧动能转换、存量博弈等现象都会在金融市场上有所反映,投资者应当在这三种思维之下顺应经济和市场的变化。
广义流动性在衰减,三季度GDP增速也首次跌到了6%,这意味着风险在增加,何来投资机会?我觉得,机会大多是相对的,就像大部分经济指标是相对的一样,因此,投资也是要选择相对机会。
进入流动性衰减的存量经济时代,投资分析至少需要具备三种思维,一是分层思维,二是结构思维,三是此消彼长思维。
分层思维所对应的投资选择,应该是“抓大放小”和“重高端轻低端”。如前所述,货币的流动性已经呈现“分层”现象,即钱流不到货币当局希望流到的地方,如中小微企业,但有些大型企业或央企部门强者恒强,非但不缺钱,而且融资成本可以进一步下降。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应该投向流动性充裕的领域,配置相应的资产。
从企业层面看,如今分化正在加剧,企业分层现象愈加明显。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的问题,既有体制性因素,又有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客观要求,因为存量经济下供给过剩难以避免。与西方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大部分行业的集中度仍偏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投资策略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抓大放小。
从消费者层面看,消费增速由居民收入增速决定,这些年来,收入增速在下行,导致消费增速下行,但居民收入也出现了分层现象,即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速降幅较小,中低收入组的收入降幅较大,因此,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在消费上,出现高端消费增速较快,中低端消费增速减缓甚至呈现负增长的状况。
而且,从未来看,资本的回报率大于薪酬增速,由于对高收入阶层征税方面难度较大,那么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还将延续。因此,从投资角度看,高端消费品或服务应该具有投资价值。
结构思维所对应的投资策略,应该是优化组合。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所谓的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突出发展极的理念。例如,过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比比较大,出口也有一定贡献,如今,投资占比下降,出口经常出现负贡献,那么消费的相对地位就提高了,故看好大消费合乎逻辑。又如,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看好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等也符合大趋势。
结构思维下的投资策略,除了货币流动性充裕的领域值得去关注外,货物流、人口流和信息流也可以成为投资选择的依据。一般而言,流動性趋好的地方,资产价格会有向上的空间,如国内四大流动性均比较好的地方,基本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除了北京和上海由于被严格限制人口规模外,这些地区人口流入量也是最多的,货币流、货物流、信息流则更是在全国领先。
因此,这三个区域的所在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水平领先全国,其中北上广深的房价收入比在全国名列前茅。权益资产方面,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大型或超大型的企业都集中在北京、长三角或珠三角三个地区,如金融、互联网、制造业、房地产等的行业头部企业等。
最后,提一下“此消彼长思维”,这其实并不对应什么策略,而是为了对增量经济和存量经济下的资产价格差异性表现做一区分。增量经济下,出现资产价格普涨的概率比较大,存量经济下,则结构性上涨和下跌或同时出现,即此消彼长。因此,在增量经济下,即便配置了“劣质资产”,可能也会上涨,但在存量经济下,当核心资产上涨的时候,非核心资产或许会下跌。
当然,中国经济增速还维持在6%以上,不能说是存量经济,但存量经济的特征已经显现出来了。因此,在资产配置时,要有“此消彼长”的意识,剔除劣质资产,避免被扣分。简言之,增量经济下,躺着也能赚钱,存量经济下,躺着有可能中枪。
李迅雷为中泰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
广义流动性在衰减,三季度GDP增速也首次跌到了6%,这意味着风险在增加,何来投资机会?我觉得,机会大多是相对的,就像大部分经济指标是相对的一样,因此,投资也是要选择相对机会。
进入流动性衰减的存量经济时代,投资分析至少需要具备三种思维,一是分层思维,二是结构思维,三是此消彼长思维。
分层思维所对应的投资选择,应该是“抓大放小”和“重高端轻低端”。如前所述,货币的流动性已经呈现“分层”现象,即钱流不到货币当局希望流到的地方,如中小微企业,但有些大型企业或央企部门强者恒强,非但不缺钱,而且融资成本可以进一步下降。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应该投向流动性充裕的领域,配置相应的资产。
从企业层面看,如今分化正在加剧,企业分层现象愈加明显。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大的问题,既有体制性因素,又有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客观要求,因为存量经济下供给过剩难以避免。与西方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大部分行业的集中度仍偏低,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投资策略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抓大放小。
从消费者层面看,消费增速由居民收入增速决定,这些年来,收入增速在下行,导致消费增速下行,但居民收入也出现了分层现象,即高收入组的收入增速降幅较小,中低收入组的收入降幅较大,因此,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表现在消费上,出现高端消费增速较快,中低端消费增速减缓甚至呈现负增长的状况。
而且,从未来看,资本的回报率大于薪酬增速,由于对高收入阶层征税方面难度较大,那么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还将延续。因此,从投资角度看,高端消费品或服务应该具有投资价值。
结构思维所对应的投资策略,应该是优化组合。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所谓的新旧动能转换,区域经济突出发展极的理念。例如,过去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比比较大,出口也有一定贡献,如今,投资占比下降,出口经常出现负贡献,那么消费的相对地位就提高了,故看好大消费合乎逻辑。又如,随着科技进步,新技术的应用日新月异,看好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等也符合大趋势。
中国经济出现的企业分层、新旧动能转换、存量博弈等现象都会在金融市场上有所反映,投资者应当在这三种思维之下顺应经济和市场的变化。
结构思维下的投资策略,除了货币流动性充裕的领域值得去关注外,货物流、人口流和信息流也可以成为投资选择的依据。一般而言,流動性趋好的地方,资产价格会有向上的空间,如国内四大流动性均比较好的地方,基本集中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除了北京和上海由于被严格限制人口规模外,这些地区人口流入量也是最多的,货币流、货物流、信息流则更是在全国领先。
因此,这三个区域的所在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房价水平领先全国,其中北上广深的房价收入比在全国名列前茅。权益资产方面,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大型或超大型的企业都集中在北京、长三角或珠三角三个地区,如金融、互联网、制造业、房地产等的行业头部企业等。
最后,提一下“此消彼长思维”,这其实并不对应什么策略,而是为了对增量经济和存量经济下的资产价格差异性表现做一区分。增量经济下,出现资产价格普涨的概率比较大,存量经济下,则结构性上涨和下跌或同时出现,即此消彼长。因此,在增量经济下,即便配置了“劣质资产”,可能也会上涨,但在存量经济下,当核心资产上涨的时候,非核心资产或许会下跌。
当然,中国经济增速还维持在6%以上,不能说是存量经济,但存量经济的特征已经显现出来了。因此,在资产配置时,要有“此消彼长”的意识,剔除劣质资产,避免被扣分。简言之,增量经济下,躺着也能赚钱,存量经济下,躺着有可能中枪。
李迅雷为中泰证券
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