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屡屡发生的悲剧,说明少数企业渲染的企业精神,是损害员工合法权益的不良氛围。只有加大监察力度,使那些企图通过提高劳动强度。超时加班来获得非法利益的企业有所忌惮,才是治本的办法”
——湖北读者
注销银行卡
孙义兴(山西)
钱夹里的各种卡越来越多,整理钱夹时发现一张好久没用的银行卡,但怎么也想不起密码是多少了。
凭着印象,到ATM前试着输入密码,三次机会都没有成功,卡被吞了。找银行,拿着身份证取出了卡。因为这张卡已经用处不大了,准备销户,工作人员称要到开户行办理。马不停蹄地到了开户行,工作人员说要销户先要办理密码挂失,而且提出密码挂失申请后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办理销户手续。按工作人员的指示,填了好几张表,交了10块钱手续费。等了一个星期,再去银行,又被告知我办卡时还办了一张存折,要销户还要把存折拿来。存折估计是找不到了,我就直接办理挂失。工作人员说那还得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又去银行,等一切都快办完时工作人员发现,我当时还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这个业务也要注销。我简直有些晕了。
又过了一周,终于都办完了。办理销户手续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和我同时晕了——卡上只有0.5元。
此酒与彼酒
蒋平(湖南)
机关组织集体活动,包车的旅游大巴经过一座名山脚下,不出所料,导游示意司机停车,我们一班人被带进一家药店。
药店除了出售各类中草药,还给大伙提供了免费看病项目。几位身披白大褂、头发花白的大夫正襟危坐。听说是“免费”,我当即毫不犹豫地伸过手去,大夫一边仔细把脉,一边语重心长地解释:“小伙子,你的胃有毛病,另外,肝也不太好。你可能是爱喝酒,而且常熬夜。”大夫这一说,正中我的要害,忙说:“熬夜的习惯可以改,但这酒……”大夫说:“在你的病未好之前,酒一定得戒!这样吧,我给你开个方,连服两个疗程,马上可以见效。这些药在我们店里买,可以打八折的。”
拿着处方到柜台一问,都是几百元一服的。见我有些犹豫不决,服务员说:“要不,你买我们这种新出的药酒吧,150元一瓶,正是治你这种病的。”“可是,大夫刚才还跟我说,我这病要戒酒的。”话音未落,一直在旁边的大夫发话了:“忘了跟你说,别的酒不能喝,喝我们产的药酒,保你没事!”
车门设计为何不人性化一些
李羚(北京)
前几天我乘9路公交车出门,车上人很多,非常拥挤。车子到达某一站停下后,找开车门的那一刹那,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带着哭腔大喊:“夹到我了!”循声望去,果然发现有个小女孩的脚被轧在车门底下。在车门关上的那一瞬间,小女孩的脚又被连带着扯了几下。一开一关的过程中,她脚上的肉就被磨了好几次,当她的小脚硬生生地从车门底下拽出来时,脚面上已经磨掉了一层皮。
小女孩妈妈找乘务员理论。可乘务员说这是因为小姑娘站在黄色禁区之内,并向那位母亲展示自己曾经也被门夹到而留下的疤痕。所谓黄色禁区,即车门周围的一小块区域。
还好小女孩脚上的伤势并不太严重,双方因此并未发生纠葛。但在车上乘客很多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被挤到车门附近,踏入黄色禁区而浑然来觉的情况也是大有可能的,车门开启时的隐患依然存在。为何不能将公交车的车门设计为地铁车门那样的开关方式?车门的设计是不是也该更加人性化一些呢?
“星探”
周韵(上海)
前两天从徐家汇经过,遇到这样一件莫名其妙的“好”事。一名穿戴相当讲究的女孩拦住了我:“小姐耽误你两分钟,拜托了。”我停下来。“我觉得你的气质蛮好的,有1.65米对吧?我是xx传媒公司的,现在公司正在招一些形象气质不错的女孩子做兼职,刚好还有个广告正在找平面模特呢,你要是有空来我们公司试试看吧!”她递给我一张制作很精美的名片,“我们是免费试镜的,一旦被录用的话会给你一笔可观的报酬,放心好了,没录用一分钱都不会收的!”我美滋滋接下名片乐呵呵地离开。
来到公司和同事说了这事,没想到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情况如出一辙。他们约人去面试无非是让你拍正面,侧面、半身、全身四张照片,然后回去等通知,一周后会告诉你被录用了来复试,然后说要帮你做个造型,就是所谓的包装一下。让你选择500元~2500元套系的艺术写真照片的拍摄,说是好帮你制作详细的演员联系资料卡(50张)。只要你答应了拍摄,那么“星探”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会飞的假广告
叶小文(上海)
上星期带母亲和儿子去青岛旅游,飞机起飞后,空姐送来当天青岛的《半岛日报》,随便翻阅时被一整版的广告吸引了眼球。大号的黑体字赫然写着:小药丸“凤保宁”在青掀起抢购热浪,还附有市民排队抢购的照片。更有若干市民“现身说法”证明该药如何“颠覆传统,用线绳牵引药丸,以排出宫内淤毒治愈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
母亲是内科医生,看了以后十分气愤:纯属胡言乱语,如果子宫里真有这么多“腐肉”,不等被排出也早就疼死了。要是什么妇科病吃几颗小药丸就好的话,那妇科医生早就失业了!就是一条假广告,不能信!
没想到,这条假广告还满天飞。返程的飞机上,在当天的《齐鲁晚报》上又看到“凤保宁”在济南的热销报道。对于缺少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也许第一次看了不信,看多了,各大报纸都讲它是怎么好,恐怕就不得不信了。至少也是半信半疑吧,就像我一样。
为了看看这“神奇小药丸”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东西,我回家后就上网搜索。结果一看,去年的新浪新闻和新华网上都报道了保健品“凤保宁丸”因在包装说明书上非法添加治疗功效,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而被武汉、江苏等地药监局查处的消息。可这早被查处的虚假广告又怎么“坐上飞机”飞到山东来骗人呢?哪天不幸在山东被查处,会不会又“飞”到甘肃或是内蒙古去继续行骗呢?为什么各地职能部门在执法方面就不能建立起有效的互通渠道,来斩掉虚假广告那能飞的翅膀呢!
——湖北读者
注销银行卡
孙义兴(山西)
钱夹里的各种卡越来越多,整理钱夹时发现一张好久没用的银行卡,但怎么也想不起密码是多少了。
凭着印象,到ATM前试着输入密码,三次机会都没有成功,卡被吞了。找银行,拿着身份证取出了卡。因为这张卡已经用处不大了,准备销户,工作人员称要到开户行办理。马不停蹄地到了开户行,工作人员说要销户先要办理密码挂失,而且提出密码挂失申请后要等一个星期才能办理销户手续。按工作人员的指示,填了好几张表,交了10块钱手续费。等了一个星期,再去银行,又被告知我办卡时还办了一张存折,要销户还要把存折拿来。存折估计是找不到了,我就直接办理挂失。工作人员说那还得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又去银行,等一切都快办完时工作人员发现,我当时还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这个业务也要注销。我简直有些晕了。
又过了一周,终于都办完了。办理销户手续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和我同时晕了——卡上只有0.5元。
此酒与彼酒
蒋平(湖南)
机关组织集体活动,包车的旅游大巴经过一座名山脚下,不出所料,导游示意司机停车,我们一班人被带进一家药店。
药店除了出售各类中草药,还给大伙提供了免费看病项目。几位身披白大褂、头发花白的大夫正襟危坐。听说是“免费”,我当即毫不犹豫地伸过手去,大夫一边仔细把脉,一边语重心长地解释:“小伙子,你的胃有毛病,另外,肝也不太好。你可能是爱喝酒,而且常熬夜。”大夫这一说,正中我的要害,忙说:“熬夜的习惯可以改,但这酒……”大夫说:“在你的病未好之前,酒一定得戒!这样吧,我给你开个方,连服两个疗程,马上可以见效。这些药在我们店里买,可以打八折的。”
拿着处方到柜台一问,都是几百元一服的。见我有些犹豫不决,服务员说:“要不,你买我们这种新出的药酒吧,150元一瓶,正是治你这种病的。”“可是,大夫刚才还跟我说,我这病要戒酒的。”话音未落,一直在旁边的大夫发话了:“忘了跟你说,别的酒不能喝,喝我们产的药酒,保你没事!”
车门设计为何不人性化一些
李羚(北京)
前几天我乘9路公交车出门,车上人很多,非常拥挤。车子到达某一站停下后,找开车门的那一刹那,突然听到一个小孩带着哭腔大喊:“夹到我了!”循声望去,果然发现有个小女孩的脚被轧在车门底下。在车门关上的那一瞬间,小女孩的脚又被连带着扯了几下。一开一关的过程中,她脚上的肉就被磨了好几次,当她的小脚硬生生地从车门底下拽出来时,脚面上已经磨掉了一层皮。
小女孩妈妈找乘务员理论。可乘务员说这是因为小姑娘站在黄色禁区之内,并向那位母亲展示自己曾经也被门夹到而留下的疤痕。所谓黄色禁区,即车门周围的一小块区域。
还好小女孩脚上的伤势并不太严重,双方因此并未发生纠葛。但在车上乘客很多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被挤到车门附近,踏入黄色禁区而浑然来觉的情况也是大有可能的,车门开启时的隐患依然存在。为何不能将公交车的车门设计为地铁车门那样的开关方式?车门的设计是不是也该更加人性化一些呢?
“星探”
周韵(上海)
前两天从徐家汇经过,遇到这样一件莫名其妙的“好”事。一名穿戴相当讲究的女孩拦住了我:“小姐耽误你两分钟,拜托了。”我停下来。“我觉得你的气质蛮好的,有1.65米对吧?我是xx传媒公司的,现在公司正在招一些形象气质不错的女孩子做兼职,刚好还有个广告正在找平面模特呢,你要是有空来我们公司试试看吧!”她递给我一张制作很精美的名片,“我们是免费试镜的,一旦被录用的话会给你一笔可观的报酬,放心好了,没录用一分钱都不会收的!”我美滋滋接下名片乐呵呵地离开。
来到公司和同事说了这事,没想到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情况如出一辙。他们约人去面试无非是让你拍正面,侧面、半身、全身四张照片,然后回去等通知,一周后会告诉你被录用了来复试,然后说要帮你做个造型,就是所谓的包装一下。让你选择500元~2500元套系的艺术写真照片的拍摄,说是好帮你制作详细的演员联系资料卡(50张)。只要你答应了拍摄,那么“星探”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
会飞的假广告
叶小文(上海)
上星期带母亲和儿子去青岛旅游,飞机起飞后,空姐送来当天青岛的《半岛日报》,随便翻阅时被一整版的广告吸引了眼球。大号的黑体字赫然写着:小药丸“凤保宁”在青掀起抢购热浪,还附有市民排队抢购的照片。更有若干市民“现身说法”证明该药如何“颠覆传统,用线绳牵引药丸,以排出宫内淤毒治愈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
母亲是内科医生,看了以后十分气愤:纯属胡言乱语,如果子宫里真有这么多“腐肉”,不等被排出也早就疼死了。要是什么妇科病吃几颗小药丸就好的话,那妇科医生早就失业了!就是一条假广告,不能信!
没想到,这条假广告还满天飞。返程的飞机上,在当天的《齐鲁晚报》上又看到“凤保宁”在济南的热销报道。对于缺少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也许第一次看了不信,看多了,各大报纸都讲它是怎么好,恐怕就不得不信了。至少也是半信半疑吧,就像我一样。
为了看看这“神奇小药丸”到底是怎样神奇的东西,我回家后就上网搜索。结果一看,去年的新浪新闻和新华网上都报道了保健品“凤保宁丸”因在包装说明书上非法添加治疗功效,误导消费者,虚假宣传而被武汉、江苏等地药监局查处的消息。可这早被查处的虚假广告又怎么“坐上飞机”飞到山东来骗人呢?哪天不幸在山东被查处,会不会又“飞”到甘肃或是内蒙古去继续行骗呢?为什么各地职能部门在执法方面就不能建立起有效的互通渠道,来斩掉虚假广告那能飞的翅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