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当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样人们对于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种用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尤其是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机械模具,作为机械模具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机械使用性能,但随着需求量的提升这就要求机械模具加工行业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特别是要充分提高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本文针对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078-0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人们对于机械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的量,而是对质的要求越发严格,也就是产品的性能质量,这就要求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机械模具的精度需要严格把关,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性能,充分考虑机械模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要素。
一、精度控制分析
(一)定义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一般是指在机械模具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工艺与加工过程进行合理的模式选择来达到对目标产品最终质量性能的控制过程。它的精度控制程度影响着最终产品的确定,对产品的实际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控制因素
1、工艺方面
机械模具的的类型根据用途的不同需要用到不同的工艺手段,这就造成了机械模具的生产工艺多样化,每种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造成的精度控制也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工艺,是机械模具生产的必要措施。
2、加工工具
在机械模具的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种不同的加工工具,各种工具在加工时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甚至一些小型工具的使用会直接导致加工结果差异。所以在机械模具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工具来使用可以有效的达到精度控制,另外在平常时需要对这些工具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3、人员操作
在很多机械模具的加工操作时,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将会是影响着最终精度控制的关键。现代的机械模具加工都会有一套完整的机械加工流程,机械化的精确程度一般并无明显差别,人员的操作会造成每一个机械模具的精度控制是不一样的,这往往是在机械加工过程的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
4、其他因素
模具的加工也会因加工方式的不同而影响精度控制,因为加工方式是不一样,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流程也不一样。另外,加工设备、模具材料等方面也会对最终的精度控制产生影响。
機械模具的加工制作从一开始的材质选择,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操作,一直到最终模具的产出,是从原材料到模具雏形直至成型模具的一个加工过程,要想达到最终的精确控制,需要加强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在各个具体细节上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起到作用。
二、控制策略与方式
(一)控制策略
据目前机械模具的加工制作而言,要想对机械模具达到有效的精度控制,需对从三方面考虑:
1、加工初期
在机械模具加工的起始阶段,根据精度控制要求和模具本身选择合理的模具材料,确保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材质本身而导致误差。模具的加工工艺流程也需要做好整体规划,对加工流程中工具的使用、加工方式、加工条件引起的各种问题做好预谋规划,确保准备工作做好,为整个加工流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工过程
根据上文提到的各种会引起精度控制误差的因素,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切实把握住各个环节。对于人员操作问题需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之道,深化生产制造观念,避免人为带来的问题。对于机械、工具问题,需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加强巡检,确保准确生产。
3、成品质量
在加工最终阶段,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件机械模具都能达到准确的精度控制。若有不合格产品产出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做好产品问题分析,及时抓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一件性能优良的模具产出,需要各个环节都做好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不可取的,避免因为一点疏忽而导致整件产品的失败。总体来说,精度控制就是整个加工过程的整体运作,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二)控制方式
1、零件处理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模具成型需经过热处理,然后根据不同在进行下一步的特种加工处理,因此,模具的材质与雏形状态成为影响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中,要考虑到性能稳定、材质处理等方面。在原材料通过粗加工处理之后,就要进行淬火处理,等待淬火完成之后,零件还会有较大的应力保留下来,考虑到应力本身是物体受到客观的环境影响所产生的变化, 主要是物体在两种力之间的内作用力,而这一种内作用力还需要保持物体原本的状态,所以,就会将自身的内作用力用于零件之上。
原始的作用力越强烈,在实际应力的作用下,零件本身就会因为作用力的影响而产生裂痕,所以,最好选择球化退火工艺来进行零件预热处理,这样才能得到性能稳定、无弹性变化的零部件; 在淬火工艺[3]之中,还需要注意在热量还没有消退后立刻进行回火处理,这样才可以将淬火带来的应力消除,确保零件本身的精度与稳定性,同时,在可以将应力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当中,尽可能避免应力恢复原本的力量拉伸,对机械模具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2、零件精磨
对于精度控制,主要因素取决于,模具零件的精磨过程。在零件精磨过程中,现在大多是选择相应的精磨机床来进行精磨,一般会选择夹具磨削法和砂轮磨削法进行加工。在零件的精磨过程中,零件通过与精磨机床的接触,用机床来磨掉零件的多余部分,但这样的精磨方式会让两者接触的地方产生大量的热,在精磨结束后,就会在模具的表面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磨削裂纹或者是形变。这些变化基本上是微观层面上的,我们无法通过肉眼来进行判断和甄别。因此,在进行精磨加工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因为这些热量而带来的零件变化,加工时做好砂精磨频率的控制,同时做好零件的冷却工作。
另外,因为加工材质的不同,以及后期所需要的精度控制程度的不同,应正确的选择精磨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产品性能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零件的结构不同,在精磨过程中引起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一种变化的出现,就需要对整个的加工流程和处理方式做好选择和应对。确保各个关键点的对应于平衡,确保浇筑过程之中的低压、高温等,这样才能满足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要求。
3、加工操作
机械模具的加工在零件上的处理是重要的处理方式,但在综艺的加工操作流程上课通过优化现有的工艺流程,将智能引入到现代化的机械模具生产上来,用系统性的智能处理方式来替代传统的人工处理,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产品误差。
切实把握好机械磨具加工制作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做好每一个细节处理工作,以达到模具的最终精度控制为目的,在进行机械模具的加工与生产过程中,需要从生产流程、零件处理、工艺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才能够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确保其工作性能,为机械模具在市场上的实际应用性提供根本上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市场对于机械模具的产品质量与工作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样也导致了机械制造业在对于机械模具的精度控制上加工技术飞速提升。所以,各个机械模具的加工企业需要重视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问题,做好机械模具的加工流程优化控制,提升加工水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同时希望在传统的机械模具加工的基础上,更多的结合当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在对于机械模具的精度控制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庆宝,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析[J].2015.4.14.
[2]黄黎明,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方法探析[J].2016.6.21.
[3]王洪亮,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讨[J].2016.11.24.
[4]魏文亮,张琳,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技术与措施[J].2013.3.13.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8-0078-0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作为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现在人们对于机械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产品的量,而是对质的要求越发严格,也就是产品的性能质量,这就要求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机械模具的精度需要严格把关,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性能,充分考虑机械模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要素。
一、精度控制分析
(一)定义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一般是指在机械模具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工艺与加工过程进行合理的模式选择来达到对目标产品最终质量性能的控制过程。它的精度控制程度影响着最终产品的确定,对产品的实际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控制因素
1、工艺方面
机械模具的的类型根据用途的不同需要用到不同的工艺手段,这就造成了机械模具的生产工艺多样化,每种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造成的精度控制也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工艺,是机械模具生产的必要措施。
2、加工工具
在机械模具的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各种不同的加工工具,各种工具在加工时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甚至一些小型工具的使用会直接导致加工结果差异。所以在机械模具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工具来使用可以有效的达到精度控制,另外在平常时需要对这些工具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
3、人员操作
在很多机械模具的加工操作时,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将会是影响着最终精度控制的关键。现代的机械模具加工都会有一套完整的机械加工流程,机械化的精确程度一般并无明显差别,人员的操作会造成每一个机械模具的精度控制是不一样的,这往往是在机械加工过程的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
4、其他因素
模具的加工也会因加工方式的不同而影响精度控制,因为加工方式是不一样,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流程也不一样。另外,加工设备、模具材料等方面也会对最终的精度控制产生影响。
機械模具的加工制作从一开始的材质选择,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操作,一直到最终模具的产出,是从原材料到模具雏形直至成型模具的一个加工过程,要想达到最终的精确控制,需要加强对整个加工过程进行优化,在各个具体细节上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有效的起到作用。
二、控制策略与方式
(一)控制策略
据目前机械模具的加工制作而言,要想对机械模具达到有效的精度控制,需对从三方面考虑:
1、加工初期
在机械模具加工的起始阶段,根据精度控制要求和模具本身选择合理的模具材料,确保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材质本身而导致误差。模具的加工工艺流程也需要做好整体规划,对加工流程中工具的使用、加工方式、加工条件引起的各种问题做好预谋规划,确保准备工作做好,为整个加工流程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工过程
根据上文提到的各种会引起精度控制误差的因素,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切实把握住各个环节。对于人员操作问题需加强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之道,深化生产制造观念,避免人为带来的问题。对于机械、工具问题,需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加强巡检,确保准确生产。
3、成品质量
在加工最终阶段,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件机械模具都能达到准确的精度控制。若有不合格产品产出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做好产品问题分析,及时抓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一件性能优良的模具产出,需要各个环节都做好处理,‘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不可取的,避免因为一点疏忽而导致整件产品的失败。总体来说,精度控制就是整个加工过程的整体运作,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二)控制方式
1、零件处理
在模具加工过程中,模具成型需经过热处理,然后根据不同在进行下一步的特种加工处理,因此,模具的材质与雏形状态成为影响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中,要考虑到性能稳定、材质处理等方面。在原材料通过粗加工处理之后,就要进行淬火处理,等待淬火完成之后,零件还会有较大的应力保留下来,考虑到应力本身是物体受到客观的环境影响所产生的变化, 主要是物体在两种力之间的内作用力,而这一种内作用力还需要保持物体原本的状态,所以,就会将自身的内作用力用于零件之上。
原始的作用力越强烈,在实际应力的作用下,零件本身就会因为作用力的影响而产生裂痕,所以,最好选择球化退火工艺来进行零件预热处理,这样才能得到性能稳定、无弹性变化的零部件; 在淬火工艺[3]之中,还需要注意在热量还没有消退后立刻进行回火处理,这样才可以将淬火带来的应力消除,确保零件本身的精度与稳定性,同时,在可以将应力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当中,尽可能避免应力恢复原本的力量拉伸,对机械模具加工精度产生影响。
2、零件精磨
对于精度控制,主要因素取决于,模具零件的精磨过程。在零件精磨过程中,现在大多是选择相应的精磨机床来进行精磨,一般会选择夹具磨削法和砂轮磨削法进行加工。在零件的精磨过程中,零件通过与精磨机床的接触,用机床来磨掉零件的多余部分,但这样的精磨方式会让两者接触的地方产生大量的热,在精磨结束后,就会在模具的表面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磨削裂纹或者是形变。这些变化基本上是微观层面上的,我们无法通过肉眼来进行判断和甄别。因此,在进行精磨加工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因为这些热量而带来的零件变化,加工时做好砂精磨频率的控制,同时做好零件的冷却工作。
另外,因为加工材质的不同,以及后期所需要的精度控制程度的不同,应正确的选择精磨方式,不同的处理方式带来的产品性能也是不一样的。特别是零件的结构不同,在精磨过程中引起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一种变化的出现,就需要对整个的加工流程和处理方式做好选择和应对。确保各个关键点的对应于平衡,确保浇筑过程之中的低压、高温等,这样才能满足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要求。
3、加工操作
机械模具的加工在零件上的处理是重要的处理方式,但在综艺的加工操作流程上课通过优化现有的工艺流程,将智能引入到现代化的机械模具生产上来,用系统性的智能处理方式来替代传统的人工处理,这样能有效的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带来的产品误差。
切实把握好机械磨具加工制作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做好每一个细节处理工作,以达到模具的最终精度控制为目的,在进行机械模具的加工与生产过程中,需要从生产流程、零件处理、工艺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才能够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确保其工作性能,为机械模具在市场上的实际应用性提供根本上的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市场对于机械模具的产品质量与工作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样也导致了机械制造业在对于机械模具的精度控制上加工技术飞速提升。所以,各个机械模具的加工企业需要重视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问题,做好机械模具的加工流程优化控制,提升加工水平,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同时希望在传统的机械模具加工的基础上,更多的结合当代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在对于机械模具的精度控制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庆宝,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析[J].2015.4.14.
[2]黄黎明,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方法探析[J].2016.6.21.
[3]王洪亮,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探讨[J].2016.11.24.
[4]魏文亮,张琳,提高机械加工精度技术与措施[J].20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