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油层的构造及岩性类油藏的研究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杨大城子油层的油藏类型、油气聚集特点、产能主控因素进行的系统分析较少,对其内部复杂的油水分布规律认识不清,这使杨大城子油层的进一步评价与开发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给下一步油气勘探、探明储量落实及油藏开发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区的主力开发层位为泉四段扶余油层,且整体已经进入“三高”的开发阶段,注水开发的效果逐渐变差,杨大城子油层成为扶余油层的重要接替力量,其系统的研究与认识成为研究区稳产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油藏构造;分布规律;鼻状构造
  近年来,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区域扶余油层的构造及岩性类油藏的研究逐渐深入,并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对杨大城子油层的系统研究还较为欠缺。
  1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华字井阶地构造带上,东南为东南隆起区,西邻乾安长岭凹陷(见图1),继承性发育的大型古隆起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有利的构造背景。其泉三段顶面构造形态为近东西走向,呈北翼陡南翼緩的不对称状的鼻状构造。最大的翼部倾角5°左右,整个构造东面高,向北、西、南三个方向倾没(见图2)。该区域泉三段沉积时期主要受西南物源控制,为典型曲流河沉积,条带状的曲流河道砂体为最主要的油气储集载体。
  油源对比表明,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气主要来自上覆青山口组一段生油岩。青山口组烃源岩成熟度高、生烃量大,具有超压的特点。同时,松辽盆地构造回返期在T2界面形成了众多断穿青一段烃源岩及下伏杨大城子油层的断层,为油气在超压作用下向下部储层做垂向运移提供了通道,进入储层后,继续沿着储层向低势区做侧向二次运移,在各类有利的圈闭中聚集成藏,形成了区域上生下储含油气组合的特殊运移模式(图3)。此种运移方式在扶新地区普遍存在,具备形成大面积连片含油的条件。
  2 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规律
  2.1 油藏类型
  杨大城子油层的砂体为先期砂体,构造相对于砂体为后期构造。单砂体在平面和纵向上连通性较差,但其在空间上错叠连片,并与嫩江期末形成的构造互相匹配,可形成大面积的构造-岩性或岩性圈闭。木头鼻状构造即为区域含油的整体构造背景,同时其内部被众多南北向断层切割,与砂体匹配形成多样的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该类油气藏受大段的近南北向断层及局部构造控制,分布广泛,主要以断层—岩性油藏及鼻状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在鼻状构造轴部及其南翼缓坡,均发现以局部微幅构造控制,以岩性为主导的岩性油藏。在大的断层分割区,且内部无断层的大面积低幅度构造内,砂体呈断续条带状或透镜状镶嵌于周围的分流间湾泥质沉积之中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藏。
  通过对已发现的油藏精细解剖,有相当一部分圈闭面积大于背斜构造及断鼻构造所圈定的面积,说明即使是在背斜构造及断鼻构造背景下,油气分布仍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在鼻状构造的有利成藏背景下,本区曲流河沉积所发育的条带状河道砂体与其内的局部构造及断层匹配,形成研究区的特殊多样的有利圈闭类型。
  2.2 油水分布规律
  从多年的开发结果表明,木头鼻状构造内整体含油,油气主要聚集在鼻状构造轴部及南翼缓坡,明显好于北翼陡坡,在鼻状构造轴部,断层遮挡的较高部位油气最为富集。鼻状构造内部却并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而在各独立圈闭中,油水界面却相对一致,这也说明油水分布并非受鼻状构造控制,而是主要受内部单一圈闭控制。由于鼻状构造内部,河道砂体变化复杂,油藏类型多样,导致油水分布在开发实践中表现得异常复杂,主要表现为:①鼻状构造轴部较高部位区块含油性却明显较位于鼻状南翼倾没端的区块差。同样位于鼻状构造轴部前沿的两区块含油性表现也明显不同,如M126区块平均日产油2.0吨,但相邻区块M118则只有0.9吨。② 同一区块内,位于相同一构造部位,且生产同一层位的两井,但产能状况明显不同,如M146-32井与M146-34井基本位于同一构造海拔,且都动用17号小层,但M146-32井初产为10.0吨/天,累产油14.0万吨,而M146-34井初产为3.0吨/天,累产为0.4万吨。③ 构造高部位井产水,而构造低部位井产油,如在M126区块,M126-4井位于构造较高部位,初产为8.0吨/天,累产为1260吨,而M126-16井位于构造较低部位,初产为14.0吨/天,累产油为8000吨。
  3 结论
  以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侧翼杨大城子油层为例,通过对已发现油藏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此类油藏区油气聚集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取得了以下结论:
  (1)研究区油藏整体表现为以巨型鼻状构造为背景,内部呈现多种构造—岩性油藏组合的特征,此种特征也导致鼻状构造内油水分布极其复杂现象。
  (2)研究区油藏具有“鼻状构造背景下单一圈闭控藏特征,单砂体与局部构造控制油气边界”聚集特征。木头鼻状构造控制构造趋势,有效单一圈闭控制油气聚集特征。局部构造边界和分流河道砂体边界控制油气平面分布边界,油水的垂向分布层位则受油气的输导通道及单砂体的垂向分布特征控制。
  (3)复杂局部构造与单砂体组合形成的圈闭以及非圈闭在空间上复杂叠置是造成鼻状构造内部油水分布极其复杂的根本原因。局部构造与单砂体的空间组合关系是控制区域内极其复杂的空间油水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研究区杨大城子油层开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李静松.致密砂岩油气藏开发工程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15).
  [2] 黄薇,梁江平,赵波,孙国昕,杨庆杰.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泉头组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J]. 古地理学报. 2013(05).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公司扶余采油厂)
其他文献
摘要:KD块经过26年的勘探开发,油藏未得到有效动用。通过对研究区开展地质体精细描述,分析构造形态、储层岩性和物性、油层纵向和平面分布规律、流体性质等特征,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为有效改善葵花岛油田开发效果提供地质基础。  关键词:地层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油层特征  引言  KD块位于辽河东部凹陷太阳岛断裂背斜构造带中部,经过26年的勘探开发,葵花岛油田井网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未得到有效动
期刊
摘要:泰来6井为中石化勘探分公司的一口重点预探井,二开大井眼在空气钻后的气液转换过程容易出现漏失、井壁垮塌及起下钻阻卡。二开下部棕红色泥岩易与地层中偏硬的灰色泥岩掉块混杂在一起易造成钻头泥包。三开须家河组易钻遇高压裂缝油气层,同时含有破碎性的煤层易垮塌;雷口坡组不同程度的含有膏盐层易污染钻井液。二开三开有垂直裂缝性漏层导致钻进期间出现多次漏失。四开井底压力高温度高,加之易受碳酸氢根污染,导致高温高
期刊
摘要: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手段,BIM技术的高效化、规范化应用对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在阐述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BIM技术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其具体的应用特征展开系统分析,并指出BIM技术在项目文档信息、项目成本信息和项目进度信息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本文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案例,简要分析了房建BIM技术的内涵,并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过程展开讨论,仅供参考。 
期刊
摘要:河南油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油气生产与生活矿区,在矿区规划和建设上既具有企业式特点,又具有一定的城市化功能。针对油田矿区点多、线长、面广、单位分散的特点,为把油田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绿色矿区”,油田围绕这个目标形成了以矿区道路为骨架,居民区绿化为基础,公園、游园、绿地为景点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美化体系。特别是在绿化养护工作方面更是充分体现了油田自己的创新和特色,在矿区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矿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出行方式也逐渐多样化。为使城市空间得到节约,同时亦为人们出行提供便捷,我国开始加大地铁车站施工建设,如此在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基础上,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地铁车站施工方式相对较多,明挖施工即为其中较为常见一种,但此施工方式难度相对较高,因此,采用此方式对地铁施工期间常出现基坑变形等问题,为使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针对明挖地铁施工中基坑变形控制策略进行分
期刊
摘要:永3-平9井是中石化永3区块立体开发项目中的一口重点水平井,利用水平井泄油面积大来提高采收率。本井主要钻穿沙二段5-1、5-2小层的油藏,施工过程钻穿多处不整合面、断层面,并且为四靶点阶梯水平井,井身轨迹控制难度大。针对甲方对固井质量和油层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我队从优化钻头,优化钻具结构,科学调整钻井参数入手,总结了一套钻井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永3断块;立体开发;阶梯水平井;油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以及一些绿色环保建设材料的出现,建筑工程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建筑施工单位应该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的设计,将新型的绿色理念、绿色技术、绿色环保的材料应用到建筑设计以及施工中,提高建筑整体的绿色环保性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同发展。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结构设计  1绿色节能理念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  第一,彰显建筑结构设计的价值性。目前,高标准的设计要求、多元化
期刊
前言:  我们锦45块、锦25块、还有锦27块、271块和607块的开采方式是蒸汽吞吐采油,截止到目前共有油井513口,月开井数为371口,日产油1684吨,日产水3021吨,目前我们所管的主要区块存在两高两降现象,即高周期高含水,油井周期产油下降,油层压力下降。从锦45块压力变化曲线上更能明显看出压力的变化.从锦45块;锦25块周期吞吐数据表(表一,表二)可以明显看出油井生产随周期递增,周期产油
期刊
摘要:综合古生物、岩心、钻测录井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各个地层特征以及目的层的油藏特征。结果表明:沙一段主要存在三套地层对比标志层,岩性为玄武岩;同时在区域单斜构造背景下,油气藏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主要表现为构造-岩性油气藏,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利于油气运聚成藏。  关键词:地层特征;地层对比;成藏模式;油层特征  1地层特征与对比标志  1.1地层特征  研究区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太古界(Ar);古
期刊
摘要: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储积空间特征、储层物性特征的分析,对比邻井储层特征,得出CG271井上马家沟组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的结论。  关键词:物性;核磁;孔隙度;渗透率  引言:  CG271井位于埕南断层中段西部,该段埕南断层呈南西-北东走向,燕山运动末期开始发育,一直持续至明化镇组末期,车镇北带埕南断层呈"锯齿"状发育,断裂"交汇处"易形成派生断裂,形成油气纵向运移的通道,西南部的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