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乎完美的答卷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已经一筹莫展了。
   连续5年报考重点大学,结果都落第了。
   因此,他对那份突如其来的、离奇古怪的广告单极感兴趣:“特别向您出售最新开发的划时代的新旧记忆相互交换的记忆器。”
   倾囊买来的机器就像在邮购广告上常看到的睡眠学习器。说明书这样写道:“人的大脑记忆储藏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里储存了各种记忆,容纳不下新的记忆。所以,要用这个机器抹去不需要的记忆,在脑细胞上植入需要留存的记忆。所要抹去的记忆可由使用者任意筛选。”
   他首先试着把那些无聊的笑话、那些不知为什么清晰地残存在记忆中的5岁前后的记忆跟难懂的化学方程式进行了交换。如同水渗入沙子,知识令人吃惊地清楚地输进大脑。
   由此开始,他抹去了过去的各种各样的记忆,并换上了考试中新近出现的知识。
   无论你记忆多少,都不会因此而满足。临近考试便常自责,后悔这呀那呀都没记住,后悔记住了的都没理解深透。
   在机器的使用说明书上印着“留神勿使用过度”。
   不过他不能顾及到那种程度,他在不断地把过去的记忆换成备考的知识。
   小学时代留下的和同学之间的愉快往事,换成了世界史中各国在各时代中的关系。和父母去旅行留下的令人怀念的往事,换成了在考试中或许只出现一个半个的上千英语单词。和初恋的女孩子首次约会时留下的酸甜苦辣,换成了在考试中或许出现的文学史。
   直到考试逼近之日,他还在不断地把过去的记忆换成备考的知识。
   判这张考卷的教授因其异常完美而感叹。
   “完美,没见过如此完美的解答。”
   这个学校入学试题的难度一直居各校前茅,各学科的合格分数线每年均在50分,近年来很少见到超过70分的答卷。
   然而,教授刚判的试卷却无可挑剔地应得满分。
   “完美的解答,这是近乎完美的答卷。”
   教授满腹疑云地几番审视着答卷。
   最后,教授赞赏地去看答卷的最上方,却什么也没有。教授直视着这张考号栏、姓氏栏均为空白的答卷,感到这是近乎完美的答卷中唯一美中不足之处。
   他离开考场一路往家走。
   连自身的记忆、自己是谁都和备考知识交换了。
   唯一没有交换的记忆只是到考场和回家的路,凭此他还能一路往家走。
   (木又寸摘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百年经典》)
其他文献
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感悟故事中蕴含的情感,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  别人提到她总喜欢说她出身于师大艺术系,以及后来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但她自己总不服气,她总记得自己14岁,背着新画袋和画架,第一次离家,到台北师范的艺术科去读书的那一段。学校原来是为训练小学师资而设的,课程安排当然不能全是画画,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时间和假期全用来作画了,硬把学校画成“艺术中学”。  一年级
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他的一双臂弯,叫你知道,投生在世上有多好。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也走不出他的爱的港湾。这个人,可能高大,或者矮小,肤色不同,言语各异,闻达一方或者籍籍无名,但是他有一个永恒的名字——父亲。  年少轻狂,很多人看不起父親,嫌他不够英俊,不够富有,用浅薄可笑的自尊阻隔父亲的关爱。成长独立,经历人世,才明白当年叱喝自己的这个男人眼中的爱怜和疼惜,却也只能在独自观影中体会父亲的伟大和坚
香港美食家蔡澜先生说,有一次,他到西班牙旅游,在一个风景旖旎的小岛上,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垂钓。那个地方实在美极了,就连海水也澄碧到可以一眼望到底。然而,让他感觉蹊跷的是
酷炫小卫星卫星一定是庞然大物?答案是NO!在卫星的家族里,大卫星早已经不再占据霸主地位。2013年,全世界共成功发射208个航天器,其中1000千克以下的小卫星达146颗,甚至还有足
上世纪80年代,经纪人安德森看中了一位高挑美丽的校园女生。她来自美国中西部,是一位公认的大美女,只可惜唇边长了一颗大黑痣。那一年夏天,女生在地里帮大人剥玉米穗,安德森
1."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陈胜(语见《史记》)这句话虽然有时候听上去颇具革命性,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具有破坏性的。因此,这句话也就成为后来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暴力的发动机。它是
那天的风特别大。  我缓缓地开着车子,堤防对面的人行道上也沾满了海水。  突然,我看见了在风里、水雾里踽踽独行的母亲。  母亲腋下紧紧地夹着她的皮包,双手沉沉地各提了两个很大的口袋。那些东西是那么重,使得母亲快蹲下去似的弯着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地拖着。  她的头发在大風里翻飞着,有时候吹上来盖住了她的眼睛。她手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几乎没有一点法子拂去她脸上的乱发。  我赶快停了车向她跑过去:“妈妈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
“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课后作业题问。  乔乔答:“孔明和庞统。”错!语文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诸葛亮”。  乔乔是上海作家、《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廖增湖(笔名叶开)的女儿,对于这样的标准答案,叶开感到无可奈何。  篡改巴金,语文之痛  女儿上学之后,叶开也开始关注学校里的语文教育,他把乔乔的几本语文教材全都仔细看了一遍,越看越感到问题严重,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
一天,美国著名主持人欧普拉·温弗瑞在"芝加哥脱口秀"节目中讲了一个随口编造的故事——总统、副总统等重要官员一起参加一个会议,结果遭遇枪手暗杀,送至医院急救。记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