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反思加快教学成长。在新课标下,作为一线教师,通过有效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理论学习的反思,能使自己狭隘的教学经验提升为具有专业品味的教学智慧。从而使课堂教学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成功”。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理论学习
中圖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297
实践证明,有效教学反思加快教学成长。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波斯纳在总结人的发展时曾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一、对课程理念的反思
新课标教材,充满了先进的理念,有着许多新的特色,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前细心地挖掘、研究和反思,教学中贯彻课程改革专家的思想,真正地把新课标落在实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多探索、敢实践、善比较、勤反思,让新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按照各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一般来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而后面的知识又是前面内容的必然发展。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的奠基者、中学数学学习的启蒙者的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全面地熟悉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以便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讲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问题的推证等内容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灌输与能力的培养。高中的任课老师,尤其是高一的任课老师,对知识的传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就知识系统而言,高一数学既可以说是新知识的开始,也可以说是旧知识的延续。显然,高中的数学老师同样要熟悉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以高中数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部分(如函数的概念),新课标要求如何,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能瞻前顾后,继往开来。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师生自然动态生成的情景:如学生的创造性发问、教师的即兴发挥或讲授等“卡壳”,这时要求教师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超越实证材料与方法,使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程度得到拓展与提升,还能满足认识兴趣,增加理论旨趣,整理数学世界与信息世界从而扩展精神世界,提高教师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分析教学问题的深邃程度,为教师提供审视教学的“慧眼”。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在一次阅读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引起了我的兴趣,通过学习,引发了我对平时教学的反思。如讲“复数的有关概念”,我对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正,安排了以下问题与实数作类比,供同学们探索思考:
[5]若a+b2=c+d2,其中a、b、c、d为有理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为什么呢?若a+bi=c+di,a、b、c、d为实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6]实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虚数行吗?若不行又怎么办?
[7]如果化简3+23-2?请你大胆预测一下,以后又怎么化简2+3i2-3i?
随着学生课堂上讨论的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问题(1)渗透了反证法,改变a、b、c、d的限制对判断的影响,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由问题(2)学生对“升维”必要性的理解,并与复数相等条件作呼应,使数形结合,相得益彰:由问题(3)学生理解了引进共轭复数的目的和作用,渗透了配对的思想,这里,类比不但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迁移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同时也让自己站在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类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人意,这时,如果我们把责任一味推向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再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已知为O坐标原点,B(-1,0 ),C(1,0),点A、P、Q运动时,满足OA-OB=2BC,AP//BP,PQ?AC=0,AQ=QC。
(1)求动点P的轨迹E
(2)过点B作直线L与动点P的轨迹E相交于M、N两点,且点B分向量MN的比为2:1,求直线L的方程
测试结果该题的得分率不到30%。而本题的绝对难度并不太高,运算量也适中,那么问题出在何处?从答卷看,并通过师生对话了解到导致丢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反思中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求解解析几何题首先要对几何图形的性质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如度量、位置及对称性等。对图形的把握越透彻,解题的目标就越清晰,运算量也就相应地得到控制。本题的叙述方式以向量语言为主,这就要求解答者先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图形语言,再对几何图形做出整体的分析,然后通过向量思想求解。反思解析几何的教学,用向量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是学习向量的核心,是新课标中向量地位提升的价值体现,也是高考的热点。自从平面向量引入中学课程,向量常以一种背景的方式出现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各类问题中,提供诸如求轨迹、分点、垂直、平行之类的题设或结论。但要学生形成自觉转化的意识,显然不是仅靠一两节课能完成的,而必须依赖于平时教学的长期渗透。
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善尽美的课。但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实践和反思,就会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成功”。
新课程改革的帷幕早已拉开,而诱发教师行动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在此前提下,不断拓展教学反思的领域,逐步形成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性的观点,进而反思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通过有效教学反思从而加快自己的教学成长,逐渐使自己狭隘的教学经验提升为具有专业品味的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数学教学,2002年
[2]《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2008-10 作者:教科所
[3]新课改100问(理念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理论学习
中圖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297
实践证明,有效教学反思加快教学成长。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波斯纳在总结人的发展时曾得出这样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一、对课程理念的反思
新课标教材,充满了先进的理念,有着许多新的特色,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前细心地挖掘、研究和反思,教学中贯彻课程改革专家的思想,真正地把新课标落在实处,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多探索、敢实践、善比较、勤反思,让新教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按照各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系统。一般来说,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而后面的知识又是前面内容的必然发展。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的奠基者、中学数学学习的启蒙者的初中数学老师,应该全面地熟悉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以便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心中有数。例如,在讲代数式的恒等变形、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问题的推证等内容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灌输与能力的培养。高中的任课老师,尤其是高一的任课老师,对知识的传播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就知识系统而言,高一数学既可以说是新知识的开始,也可以说是旧知识的延续。显然,高中的数学老师同样要熟悉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以高中数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的部分(如函数的概念),新课标要求如何,要有较深入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能瞻前顾后,继往开来。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师生自然动态生成的情景:如学生的创造性发问、教师的即兴发挥或讲授等“卡壳”,这时要求教师做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措施。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超越实证材料与方法,使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程度得到拓展与提升,还能满足认识兴趣,增加理论旨趣,整理数学世界与信息世界从而扩展精神世界,提高教师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分析教学问题的深邃程度,为教师提供审视教学的“慧眼”。因此进行教学反思,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在一次阅读时,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引起了我的兴趣,通过学习,引发了我对平时教学的反思。如讲“复数的有关概念”,我对自己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正,安排了以下问题与实数作类比,供同学们探索思考:
[5]若a+b2=c+d2,其中a、b、c、d为有理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为什么呢?若a+bi=c+di,a、b、c、d为实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6]实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虚数行吗?若不行又怎么办?
[7]如果化简3+23-2?请你大胆预测一下,以后又怎么化简2+3i2-3i?
随着学生课堂上讨论的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问题(1)渗透了反证法,改变a、b、c、d的限制对判断的影响,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由问题(2)学生对“升维”必要性的理解,并与复数相等条件作呼应,使数形结合,相得益彰:由问题(3)学生理解了引进共轭复数的目的和作用,渗透了配对的思想,这里,类比不但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知识迁移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同时也让自己站在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在作业和教学测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类型的问题在教学中已反复强化。但学生的解答情况却依然不尽人意,这时,如果我们把责任一味推向学生的不用功或接受能力差,一切将无济于事。只有冷静反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思该问题本身的困难所在以及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诸多因素,再做出教学方法的调整,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例如:已知为O坐标原点,B(-1,0 ),C(1,0),点A、P、Q运动时,满足OA-OB=2BC,AP//BP,PQ?AC=0,AQ=QC。
(1)求动点P的轨迹E
(2)过点B作直线L与动点P的轨迹E相交于M、N两点,且点B分向量MN的比为2:1,求直线L的方程
测试结果该题的得分率不到30%。而本题的绝对难度并不太高,运算量也适中,那么问题出在何处?从答卷看,并通过师生对话了解到导致丢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反思中悟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求解解析几何题首先要对几何图形的性质作全面细致的分析,如度量、位置及对称性等。对图形的把握越透彻,解题的目标就越清晰,运算量也就相应地得到控制。本题的叙述方式以向量语言为主,这就要求解答者先把这些信息转化为图形语言,再对几何图形做出整体的分析,然后通过向量思想求解。反思解析几何的教学,用向量的思想解决几何问题是学习向量的核心,是新课标中向量地位提升的价值体现,也是高考的热点。自从平面向量引入中学课程,向量常以一种背景的方式出现在解析几何、三角函数等各类问题中,提供诸如求轨迹、分点、垂直、平行之类的题设或结论。但要学生形成自觉转化的意识,显然不是仅靠一两节课能完成的,而必须依赖于平时教学的长期渗透。
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堂尽善尽美的课。但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地加强学习、实践和反思,就会少一点“遗憾”,多一点“成功”。
新课程改革的帷幕早已拉开,而诱发教师行动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在此前提下,不断拓展教学反思的领域,逐步形成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性的观点,进而反思行为背后的理论支撑。通过有效教学反思从而加快自己的教学成长,逐渐使自己狭隘的教学经验提升为具有专业品味的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数学教学,2002年
[2]《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2008-10 作者:教科所
[3]新课改100问(理念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