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美国记者扎堆报道中国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冯小刚的影片《1942》中,美国记者白修德深入河南灾区是故事的一条主线。提到白修德,很多人会想起那个时期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一大批美国人。当时,美国记者、冒险家、传教士以及学者纷纷来华,记者就有100多名,白修德、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伊罗生、拉铁摩尔等是其中最负盛名者。他们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中国也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深刻的经历之一,这些使他们成为人们口中的“中国通”,也使他们在1949年后成为美国国内反共氛围下,“谁丢失了中国?”这一指责的替罪羊。
  白修德:从赞蒋到反蒋
  1915年5月6日,白修德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犹太人家庭。l939年初,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白修德来到中国。他先在重庆国民党中宣部主管对外宣传的国际新闻处任职,负责审阅和整理即将在美国发布的新闻。他的上司就是情报头子、宣传部副部长陈立夫。这个工作他干了9个月。其间,白修德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特派记者。
  抗战期间,白修德深入日占区发回大量有价值的报道,作品登上《时代》的头版。l943年,白修德一篇题为《等待收成》的新闻稿刊登在《时代》周刊上,让河南的饥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令蒋介石颜面扫地。
  事实上,在中国待的最初几年,尽管看到了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白修德仍极力赞美蒋介石。他曾在刊发的稿件中称蒋是中国“团结的象征,人民的偶像”,欢呼蒋总司令是中国的英雄。他认为这样做有助于打败中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但私底下,白修德疑虑重重,他曾在写给导师费正清的信中说:“一个人在中国待的时间越久,他会变得越迷茫……他会在善良和英勇的背后看到腐化、贪污、隐瞒、政府的愚蠢以及官员的怯懦和贪婪。”
  凭借《时代》的声望和对中国的了解,白修德频繁出入中美高层圈子。据《新闻与幻象——白修德传》一书记载,白修德和许多中国高级官员的交情到了直呼其名的地步,他还跟美国驻华大使高思在很多问题上意见一致,此外他是美国驻中缅印战区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的知交。1943年,正是在孙中山夫人宋庆龄的帮助下,白修德才得以面见蒋介石,向他直陈河南的灾情。
  但随着白修德对蒋介石政府的不满越来越大,他同蒋的坚定支持者、《时代》出版商卢斯的矛盾也在加深。最终,白修德于1946年离开了《时代》。此前的1944年,白修德回美国休整时,开始同另一名《时代》驻华记者联手创作一部名为《中国惊雷》的作品。书中描写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以及共产党影响力的上升,呼吁美国人“接受这个现实”。该书出版后成为畅销书,《时代》的专栏则多次称白修德为“左倾分子”。1948年,白修德整理发表了与蒋介石不睦的史迪威的日记,再次被扣上左翼分子的帽子。此后白修德基本与中国绝缘,直到1972年作为尼克松的随行记者访华,再次见到老朋友周恩来。
  项美丽:撰写《宋氏三姐妹》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报道中国的美国记者中,项美丽称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是一个特别不愿被规矩束缚的女性。
  1928年,项美丽被《纽约客》杂志聘为特约撰稿人,1935年来到上海。不久,项美丽成为英国贵族兼实业家维克多·萨森爵士的情妇。此后她又认识了新月派诗人邵洵美,两人开始公开同居。“项美丽”这个中文名字就是邵洵美帮她取的。通过邵洵美,项美丽结识了包括钱钟书、林语堂、蔡元培、鲁迅、胡适、郑振铎等在内的中国文坛精英。
  在上海,项美丽和邵洵美合作出版了几份进步刊物,如中英文双语的《声色》画报、抗日月刊《自由潭》和英文月刊《直言评论》等。两人还合作翻译了沈从文的《边城》。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一文后,项美丽帮助进行了该文的英文翻译工作。在上海期间,项美丽拜访过宋庆龄,后者向她提供了不少珍贵资料和照片,这为她日后撰写《宋氏三姐妹》提供了重要素材。项美丽是宋氏三姐妹的第一位传记作者,也是唯一一位对这三姐妹都作过近距离采访的作家。《宋氏三姐妹》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出版后好评如潮,项美丽也借此出了名。
  后来项美丽与邵洵美分手,来到香港。在这里她又爱上了已婚的英国军官查尔斯·鲍克瑟少校。此人是英国驻远东情报机构的负责人。项美丽给他生下一个女儿。香港沦陷后,鲍克瑟被关进“敌侨集中营”。迫于生计,项美丽曾给日本官员当英文老师。在此期间她曾抽过日本情报机关头子一个耳光。1943年12月美日交换侨民时项美丽被遣返美国。临行前一天,挨过打的日本人登门拜访,还了她一耳光。
  回到美国后,项美丽定居纽约,1997年去世。《纽约客》评价她是“被人遗忘的美国文学才女”。她写过52本书,“在将中国介绍给西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伦·斯诺:采访红军军政要人
  许多人都知道《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其实就报道中国而言,他的妻子海伦做得一点不比他少。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曾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当时斯诺夫妇的家堪称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一些进步学生的“据点”。“一二·九运动”前,地下党和学生领袖在斯诺夫妇家制定了行动方案。他俩还把《平津10校学生自治会为抗日救国争自由宣言》连夜译成英文,送给驻北平的外国记者。
  1936年,斯诺潜入陕北,成功采访了一批中共领袖和红军指挥员,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朱德等人。这个遗憾很快由海伦弥补了。1937年,她历尽艰险到达延安。在接下来的近5个月时间里,她采访了包括朱德在内的65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并为其中34人写了小传。她同毛泽东进行了多次长谈,谈论中国国内斗争、抗战前途等。她的采访材料充实了斯诺撰写修订的《西行漫记》,还帮助她完成了包括《西行漫记》姊妹篇《红色中国内幕》在内的3本书。1937年11月,海伦夫妇还与路易·艾黎等美国记者发起成立中国工业合作社组织,支持中国抗战。
  海伦一生著作不下50部,其中一半是关于中国的。1997年,海伦辞世,享年90岁。她曾留下遗愿——“我愿在墓中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摘自《环球时报》2012.12.13)B③
其他文献
公众对北京雾霾的焦虑情绪——包括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运动以及政府下属的报纸发表的有针对性的报道——逐渐促进使政府公开更多有关空气质量的数据。这不等同于解决问题,但相对的公开性是可喜的信号。  在水污染方面,政府也逐渐增加了透明度。上周,中国环保部发布规划文件,首次承认中国存在“癌症村”——工业化学品污染导致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地方。今年春节期间,活动人士邓飞发起了“家乡污染全民拍”运动——鼓励假期回老家过
期刊
近期的反腐号角让公众欢欣鼓舞,然而,要想真正从反腐败的旁观者晋升为参与者,许多公众难掩茫然:中国的反腐败机构到底有哪些?检举信寄到哪里才最见效?从一封检举信到一位贪官被“拉下马”,之间都经历了哪些调查程序?  据介绍,办理一件贪腐案件,一般需要经过案件受理、初步核实、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处分执行等多道办案程序。  承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会对收到的材料进行登记编号,针对不同情况,提出是否初步
期刊
摘 要:因高中学生除了在生理发展,心理特征、体力和智力上存在客观差异,同时在受教育的环境,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在教学中存在“优等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普遍现象。如何面向全班学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实施“分层次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在讲授同一教学内容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根据教育对象实施教育教学
期刊
在威胁中国船只不要进入其领海的同时,日本还在应对来自邻国的一个完全不同的威胁——毒雾。  根据周三公布的指南,日本政府敦促居民称,若从中国蔓延到日本的毒雾水平超过政府允许的限制两倍以上的话,就待在室内。  日本国内对于隔海飘来毒雾的潜在危害越来越担心,在两国就控制污染水平进行对话之后,这个指南出台了。  日本环境省大气环境课课长辅佐吉崎仁史表示:“普通民众对这种情况的询问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日本西部
期刊
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11年的前山西省委副书记侯伍杰,近日提前出狱。当地官员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争相迎接,其礼遇犹如英雄凯旋,引发网民炮轰。  据微博爆料,2006年因贪污受贿被判入狱11年的侯伍杰,于近日提前出狱。当地官员和煤老板及名流富商争相迎接贪官“荣归故里”,列队欢迎,鲜花簇拥,甚至欲以礼炮迎接。侯伍杰回家后门庭若市,其礼遇犹如英雄凯旋。  新华视点微博发表评论称,贪官违犯党纪国法,违背公序良俗
期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2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二次全会上说,打击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新华社微博引述习近平的话说,反腐工作须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习近平还说,中共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说,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
期刊
“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2012年12月19日,60岁的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之女朴槿惠当选韩国第十八届总统。在离开青瓦台33年后,她终于以主人身份回到总统官邸,实现了“打破韩国政坛男人统治”的誓言。  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是韩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总统。在他执政期间,韩国实现了工业化和经济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  朴正熙铁腕执政18年。1979年10月26
期刊
杀死乌萨马·本·拉丹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员今天打破沉默,在一个访谈中叙述了他向拉丹射击三次的那个夜晚,以及他现在作为一名失业平民面临的财务困境。  《先生》月刊刊登的有关这位“海豹”突击队员的文章,隐瞒了他的身份,但是首次透露了2011年5月那次英勇的突击行动中他的所作所为,以及他对家人安全的担心。  他谈到拉丹时说:“他看起来很慌乱。他比我预计的要高得多。”  当突击队员在夜色中对位于巴基斯
期刊
26年前,他驾机突破世界最严密防空网,降落在莫斯科红场。  他来自当时的联邦德国,那一年他19岁。  日前,作为“红场事件”的核心当事人,马蒂亚斯·鲁斯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邮件采访,讲述了这一“壮举”的幕后故事及26年来的感悟。  新闻背景  1987年5月28日,年仅19岁的联邦德国飞行爱好者鲁斯特驾驶一架小型飞机,大摇大摆地降落在莫斯科红场。此人仅有40小时飞行记录却能突破当时世界上最严密的防空
期刊
“外祖父林风眠临终前曾用笔写下过:我想回家,回杭州。”林风眠的外孙杰拉德·马科维茨日前首次来到上海,公开宣布了自己作为林风眠唯一直系后代的身份,他表示此次来华希望帮助完成其外祖父的遗愿——“回家”,即把林风眠的骨灰从香港某道观移出来,挪到杭州。  曾四次赴巴西探望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之前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我是林风眠唯一的外孙(1959年出生的Gerald是蒂娜和卡尔曼的独生子)。在我的母亲蒂娜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