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普通中学普遍存在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差生”群体。所谓“差生”是指学业上掉队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也和别人一样坐在教室里听课,和别人一样每天做练习,表面上接受着平等教育,但实际上由于智力、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自己的教学。我们认为,机会平等是指每一个人都能受到合适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由此可以说,这些学业上掉队的学生是由不平等的教学造成的,他们并不是“差生”而是被教师教学所冷落的学生。因此,实施自主性学习活动教学策略是实行教育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的教学,这样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的普遍发展。
我校开展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要求:“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
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性的,“适应差异”的要求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个别化特征。“促进发展”的要求是指,学生的发展是在交互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是思维的源泉,是发展的基础。皮亚杰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知来自活动,并指出“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教学的关键任务,就是创造学生的学习活动。
本研究所指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支持和帮助下进行的。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如何支持和帮助,应当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而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与情感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在下面几个环节上。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之前,教师提供或与学生一起商定弹性教学目标,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产生求知欲望。
2.学生根据弹性目标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展开的过程,这里教师的任务是搜集信息、了解学情,主要是学生是不是在有效地学习、专心地学习,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点。
3.学生的选择性学习会有分化现象。有的很顺利、很成功,教师只需加以肯定就行,他们自会进行继续学习;有的会出现困难,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4.学生遇到困难,分化现象更趋复杂。有的凭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则会获得大的激励;有的是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克服困难的。特别要重视的是那些可能要失败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帮助,很有可能丧失信心、终止学习。对这些学生,教师尤其需要给予具体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化解在学习过程之中。
以上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班集体授课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它是我校教育科研中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它还有两个变式。
变式之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一般是4人一组),让小组成员围绕同一学习材料,按教学目标的要求,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目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形成差异互补,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改善课堂中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但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钻研,对某些学生来说,在受益的同时还会受到干扰。所以这一变式实际上并未形成独立的模式,它往往和基本模式结合在一起,作为基本模式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变式之二是“异步教学”。所谓“异步教学”,也就是“分合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进程的一定阶段,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两条轨道”,一部分学生可以适当放低要求或在教师直接帮助下进行学习活动(扶中有放);一部分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及要求,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以放为主)。其基本程序是“合·分·合”或“分·合·分”。
异步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认识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活动形式,在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另一方面根据对学习材料的分析,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别取“分”与“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而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宜进行分合式教学。
“分”与“合”的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合:教学活动开始阶段的集体讲授。主要目的是营造群体心理氛围,为后续“分组学习”做准备。这一阶段教学活动一般有:①引入性教学。通过旧知铺垫、背景介绍、游戏设疑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具体学习准备情况,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主体内容的教学。②示范性教学。通过对课文的一个段落或一道例题的展示,使学生经历一段学习过程,为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活动提供方法上的示范或思路上的启发。③提纲性教学。教师陈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展示主线,使学生有可能按主线循序展开学习活动。
分: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部分。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学习要求、活动提纲,分成两个大组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学习。一组学生按活动提纲独立展开学习活动(自学组,以放为主);另一组由教师按照提纲中的一般程序直接指导学生学习(导学组,扶中有放)。“自学组和导学组”每一环节的活动时间要基本保持同步;一个环节的活动结束后,“自学组”和“导学组”交叉反馈,分别交流学习的体验及问题,或评价学习的结果。通过这种组间互动,不仅达到反馈的目的,而且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把学习活动引向高潮,进一步推动各组的学习积极性。
“分合式”的操作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轮分合式,即合·分·合,也可以是两轮分合式,即合·分·合·分·合,或轮换分合式。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操作形式。
本课题在我校初中、高中6个年级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高中阶段省会考合格率进入全市44所完中前4名,初、高中学科竞赛多次取得国家级奖励,高考本科上线率已达70%,初中升学成绩连续6年稳定在全市前列,处于领跑地位。而且该研究成果在绵阳市教科所理论室的指导下,从2002-2006年在绵阳市平武中学、漳明中学等学校进行实验和推广。经过绵阳市教科所的跟踪检测,发现该成果对于改进其他同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逐年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实践价值。
我校开展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要求:“适应差异”和“促进发展”。
因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自主性的,“适应差异”的要求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个别化特征。“促进发展”的要求是指,学生的发展是在交互活动中实现的,活动是思维的源泉,是发展的基础。皮亚杰充分论证了个体的认知来自活动,并指出“个体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练习、经验、对环境的作用等意义上的大量活动的产物”。教学的关键任务,就是创造学生的学习活动。
本研究所指的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支持和帮助下进行的。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如何支持和帮助,应当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需要而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与情感同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主要在下面几个环节上。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之前,教师提供或与学生一起商定弹性教学目标,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同时产生求知欲望。
2.学生根据弹性目标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展开的过程,这里教师的任务是搜集信息、了解学情,主要是学生是不是在有效地学习、专心地学习,并给予适时、适当的指点。
3.学生的选择性学习会有分化现象。有的很顺利、很成功,教师只需加以肯定就行,他们自会进行继续学习;有的会出现困难,教师需要认真对待。
4.学生遇到困难,分化现象更趋复杂。有的凭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则会获得大的激励;有的是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克服困难的。特别要重视的是那些可能要失败的学生。如果得不到帮助,很有可能丧失信心、终止学习。对这些学生,教师尤其需要给予具体而有效的帮助,使他们的消极情绪化解在学习过程之中。
以上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班集体授课条件下的个别化学习,它是我校教育科研中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它还有两个变式。
变式之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形式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一般是4人一组),让小组成员围绕同一学习材料,按教学目标的要求,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目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形成差异互补,提高学习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能改善课堂中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但是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钻研,对某些学生来说,在受益的同时还会受到干扰。所以这一变式实际上并未形成独立的模式,它往往和基本模式结合在一起,作为基本模式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变式之二是“异步教学”。所谓“异步教学”,也就是“分合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进程的一定阶段,将学生按层次分成“两条轨道”,一部分学生可以适当放低要求或在教师直接帮助下进行学习活动(扶中有放);一部分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及要求,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以放为主)。其基本程序是“合·分·合”或“分·合·分”。
异步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认识的差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活动形式,在学习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另一方面根据对学习材料的分析,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分别取“分”与“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因而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宜进行分合式教学。
“分”与“合”的具体操作内容如下。
合:教学活动开始阶段的集体讲授。主要目的是营造群体心理氛围,为后续“分组学习”做准备。这一阶段教学活动一般有:①引入性教学。通过旧知铺垫、背景介绍、游戏设疑等形式,检验学生的具体学习准备情况,创设学习情境,引入主体内容的教学。②示范性教学。通过对课文的一个段落或一道例题的展示,使学生经历一段学习过程,为学生自己进行学习活动提供方法上的示范或思路上的启发。③提纲性教学。教师陈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明确教学目标,展示主线,使学生有可能按主线循序展开学习活动。
分:这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部分。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学习要求、活动提纲,分成两个大组进行两种不同方式的学习。一组学生按活动提纲独立展开学习活动(自学组,以放为主);另一组由教师按照提纲中的一般程序直接指导学生学习(导学组,扶中有放)。“自学组和导学组”每一环节的活动时间要基本保持同步;一个环节的活动结束后,“自学组”和“导学组”交叉反馈,分别交流学习的体验及问题,或评价学习的结果。通过这种组间互动,不仅达到反馈的目的,而且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把学习活动引向高潮,进一步推动各组的学习积极性。
“分合式”的操作具有多种形式,可以是一轮分合式,即合·分·合,也可以是两轮分合式,即合·分·合·分·合,或轮换分合式。根据教材的特点确定操作形式。
本课题在我校初中、高中6个年级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高中阶段省会考合格率进入全市44所完中前4名,初、高中学科竞赛多次取得国家级奖励,高考本科上线率已达70%,初中升学成绩连续6年稳定在全市前列,处于领跑地位。而且该研究成果在绵阳市教科所理论室的指导下,从2002-2006年在绵阳市平武中学、漳明中学等学校进行实验和推广。经过绵阳市教科所的跟踪检测,发现该成果对于改进其他同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逐年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