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正式扬帆启航了。经西班牙加的斯港、巴西北部的累西腓,绕过非洲好望角、印度洋,再到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和印尼雅加达,预计2006年7月抵达中国广州。整个航线与260年前一样,往返共计35000多海里,耗时达两年左右。我很幸运,从始至终亲眼目睹了这条古船是如何绕了大半个地球,从瑞典走来,从远古走来,从人们魂牵梦萦的期盼中走来。海上的日子,大部分都是单调而乏味的,而最让人兴奋的其实是在五大港口停泊时感受到的异域风情。
航程1
哥德堡——西班牙维哥——
加的斯(2700海里,48天)
到达加的斯时间:2005年11月19日
离港:2005年11月28日
加的斯港——并不保守的“围城”
从哥德堡出发,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于11月19日当地时间11点30分,抵达航程中的第一个重要停靠站西班牙加的斯港。位于大西洋加的斯湾畔微型半岛上的加的斯城是一座有约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哥伦布第二次和第四次远航的出港与入港都是在这里。加的斯城几乎四面环海,被称为“微型半岛”,以一条长长的地峡与陆地相连。得天独厚的良港条件,使它在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为一个海外贸易重地,并成为18世纪瑞典东亚贸易公司的货船前往中国旅程中必经的一站。老哥德堡号第一次到达加的斯港是在1739年,和瑞典东亚贸易公司其他的货船—样,它必须将瑞典的木材在加迪斯港卸下,换得白银,这样才有了去中国购买茶叶、瓷器和丝绸的本钱。
此时的加的斯已是深秋时分,却因为海风的浸润而格外的潮湿。尽管这座海滨小城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却并未透露出丝毫的喧嚣和浮躁,而是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古朴的风韵。走在加的斯城中,看到最多的是高矮不一、各式各样的古城堡,据介绍,这都是历朝历代加的斯人为了抵御外敌而建造的。最有趣的是,加的斯是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而在腓尼基语中,加的斯的意思就是“被墙围绕的城市”,从此以后这个名字不断地被历史验证。
与许多西班牙城市一样,宗教建筑仍是加的斯市区内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建于17世纪的圣费利佩·内里教堂是加的斯议会过去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西班牙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就是在这个教堂内颁布的。18世纪的大教堂,是目前市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教堂已部分辟为博物馆,珍藏着大量艺术品,当地著名作家曼努埃尔·德法利亚就安葬在教堂的地下室。当然,城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座供奉着腓尼基神美耳刻的庙,在希腊神话传说中,加的斯是海格力斯杀死格殷永后建立的。所以,人们相信这座庙的立柱就是海格力斯之柱。
航程2
加的斯——累西腓
(3100海里,32天)
到达累西腓时间:2005年12月30日
离港:2006年1月10日
累西腓港——巴西“威尼斯”
2005年12月30日一早,随着太阳从海平面升起,一个布满高楼大厦的城市轮廓清晰地层现在我们面前。“哥德堡”号按期到达了启航后的第二站:巴西东北部最大的城市累西腓。
当“哥德堡号”驶入累西腓市中心的时候,首先映入船员们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棕榈树和近代葡萄牙风格的建筑群。走在海滨棕榈树下和城区街道上的人们大都穿着短衫短裤,他们皮肤呈浅棕色,神态悠闲,其中不乏漂亮姑娘。远远近近都可见到一些贩卖椰子和烧烤食品的小贩,同船的巴西船员说,这可以算是典型的巴西城市风情了。
南美洲本是印地安人的故乡,15世纪葡萄牙人率先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当船员们步履艰难地踏上这块土地上时,善良的印地安人捧出了菠萝迎接他们,又渴又饿的葡萄牙人感觉菠萝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葡萄牙殖民者在这里登陆后,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他们在今天的累西腓附近开辟了大面积的甘蔗园,并从非洲贩来大批奴隶在炎热的甘蔗园里四季不停地劳作。渐渐地,甘蔗与蔗糖的出口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累西腓在欧洲渐渐有了些名气。据史料记载,1584年,前来累西腓购买甘蔗和蔗糖的欧洲船只超过了一百艘,这意味着当时的累西腓已经成为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自16世纪到19世纪初,伯南布哥州的首府一直是累西腓以北仅十公里的小镇奥琳达。而那时,累西腓只是一座用来保护奥琳达的海滨重镇,所以累西腓在葡萄牙语中就是屏障的意思。直到19世纪初,随着伯南布哥州特别是累西腓市工商业的发展,弹丸之地奥琳达越来越难以胜任州府的地位,于是,1823年,伯南布哥州正式将州府迁至累西腓。州政府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累西腓的发展。19世纪末,累西腓一度成为巴西的第三大城市。20世纪随着铁路、电话和电报一起光临累西腓,这座城市就坐稳了巴西东北部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位置。
航程3
累西腓——开普敦
(4400海里,41天)
预计到达开普敦时间:2006年2月18日
离港:2006年2月28日
开普敦港——飘在空中的寂寞
2月18日下午3点40分,船长通过船上的广播喊道:“我们看到大陆了!”大家冲上甲板,透过正在渐渐散去的大雾向前方看去,只见开普敦绵延于山坡与大海之间,整洁而清新。著名的地标圆桌山就像一块长方形的巨大幕布充当着城市的背景,雪白的云朵在圆桌山上飘来飘去。
开普敦并非我想象的样子,这个非洲城市一点也不像祖鲁族古鼓点一样锵铿,在它的平静里,竟然有一股寂寞的味道,太少的灯红酒绿,太少的人群,太少的刺激与亢奋。宽阔而整洁的道路,现代感极强的建筑,让你感觉来到了欧洲的某个城市。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在非洲建立一个补给站,以供应往来欧亚间的船只,于是选择了南非开普敦省的桌湾做为据地,在当年,开普敦尚是一块不毛之地。然而历经300多年的演变,今日的开普敦却成了南非最古老且最富特色的城市了。
徜徉在开普敦市内,处处可以寻到南非历史的痕迹:始建于1666年的“好望城堡”是南非现存最早的欧式建筑之一,那座城堡曾先后成为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兵营及官邸;“公司花园”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垦的菜园,那里留下了第一批南非白人创业的汗水;1905年建造的市政厅大厦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和英国皇家建筑的特点,折射着英国殖民者对这块土地曾经有过的强烈影响;高速公路旁的一片白色建筑群是格鲁特·苏尔医院,1967年12月3日,45岁的巴纳德医生就是在这里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自开普敦出发,汽车行驶约一小时便进入好望角自然保护区,下到临海处,但见一块长条黄色木牌上用英文和阿非利加文标明:“好望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南纬34°21′26″,/东经18°28′26″。”葡萄牙诗 人卡蒙恩斯曾在其优美的叙事长诗《鲁西亚德》中,讲述了好望角神奇的传说:古希腊时,硕大无比的亚当阿斯
特伙同其他99个巨人图谋反抗诸神,试图用风暴攻取奥林匹斯山,但被在诸神面前的赫尔克勒斯和沃尔坎所打败。作为永久的惩罚,巨人们被流放到世界尽头,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亚当阿斯特的身体化为峥峥山岳,形成了好望角,开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风暴和雷电的作坊,好望角周围海域上怒号的狂风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断巡游的魂灵。
而关于好望角名字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在“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遗憾的是,迪亚士并没有因为名称的改变而扭转自己的命运——1500年5月,在随卡布拉尔率领的庞大船队再次远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的一场风暴中葬身大洋……
航程4
开普敦——弗里曼特
(5800海里,60天)
到达弗量曼特时间:2006年5月13日
离港:2006年5月25日
弗里曼特尔港——
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5月13日上午9点,澳大利亚帆船“露安”号赶来为我们领航,引导“哥德堡”号从入海口驶进天鹅河,并溯流而上,驶向弗里曼特尔市中心的维多利亚码头。弗里曼特尔位于天鹅河的出海口,是珀斯的重要港口,更是一座历史名城。1829年,英国海军军官查尔斯弗里曼特尔首先发现这个地方,之后这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如今,这里作为西澳首府珀斯值得自豪的港口,经济上开始腾飞,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虽然距离珀斯市只有19公里,却完全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这里保存着很多高雅的殖民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小巷,与一百多年前这里的样子差不多,因此被誉为“世界上保存最佳的19世纪港口城市”。
在我看来,弗里曼特尔要比珀斯更具历史感。在珀斯,你看到的是一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中型城市,而在弗里曼特尔,你看到的几乎是一座完整再现的19世纪欧洲海港。1829年建城的弗雷曼特尔保存着很多19世纪的高雅殖民建筑,不过保存到现在最古老的建筑却是一座海边的监狱……圆屋(Round House)。所谓“圆屋”其实就是一座环形的监狱,八间集体囚室和一间犯人宿舍环绕成一圈,中间是一片20多平方米的空地,虽然在海边,但却无法看到身边的大海,只有阵阵海涛相伴。
离圆屋监狱不远处就是弗里曼特尔的渔船港,一座海事博物馆也座落在此,馆内收藏着澳大利亚各个时代的船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就是一艘美洲杯帆船赛的澳大利亚参赛船了……事实上,弗里曼特尔的复兴正是从1989年的美洲杯开始的,那次比赛的举行,使得这个澳洲小镇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印度洋海港,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弗里曼特尔的卡普基诺街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双层廊楼建筑下,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漫不经心地坐在路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座小城的悠然生活。巷子深处,甚至还能看到用轮胎改成的秋千,用蓝色的缆绳系在廊前,静静地掩在栅栏门里。正是这些点滴的沧桑味道,形成了弗里曼特尔那份浓得化不开的古旧气息。
航程5
弗里曼特尔——雅加达
(1800海里,24天)
预计到达雅加达时间:2006年6月18日
离港:2006年6月28日
雅加达港——风情万种的热带女郎
6月18日上午,我们的船顺利到达了雅加达。雅加达也是一个古老的海港,紧偎着爪哇岛西部的北海岸。过去,这座城市还不叫雅加达,而被称为“加拉巴”,意思是 “椰子密林的世界”。说起“加拉巴”这个名称的来历,得归功于我们祖先的创造。早在14世纪,这里就以出产胡椒和香料闻名。我们的祖先也因此辗转迁徙到此,寻求生息之道。华人刚到这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便打手势问当地的居民。当地人见他们指着椰果,就回答说“加拉巴”,于是华人就以加拉巴作为这里的地名。
一下船,就感觉一股热浪迎面袭来,阳光明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港口边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让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但当你走到雅加达街头真正融入这个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内在的气质其实是处于阳刚和阴柔之间的,是一个兼具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大都会。
雅加达城区分为两个部分,北面滨海地区是旧城,为海运和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为行政中心。而今天已联成一片,难以区分。市内景观深受外来统治者的影响,每栋古老的建筑都刻划着历史的痕迹,比如古葡萄牙式的教堂、由荷兰老旧仓库改建而成的博物馆,以及东南亚最大的博物馆——雅加达博物馆。这是一座古老的欧洲式建筑物,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模型图,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从模型图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亚全国的民族分布、语言及经济发展状况。馆内还陈列着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钱币、印章、大天平、木制用具和古典乐器等。在陶瓷馆内,展出的瓷器形状各异,大多是中国唐、宋、明、清时代的产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夕阳西下,漫步于雅加达,有悠远的钟声回响在城市上空,仿佛从几百年前的时空传来,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航程1
哥德堡——西班牙维哥——
加的斯(2700海里,48天)
到达加的斯时间:2005年11月19日
离港:2005年11月28日
加的斯港——并不保守的“围城”
从哥德堡出发,经过一个多月时间,我们于11月19日当地时间11点30分,抵达航程中的第一个重要停靠站西班牙加的斯港。位于大西洋加的斯湾畔微型半岛上的加的斯城是一座有约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哥伦布第二次和第四次远航的出港与入港都是在这里。加的斯城几乎四面环海,被称为“微型半岛”,以一条长长的地峡与陆地相连。得天独厚的良港条件,使它在发现美洲新大陆后的几个世纪中迅速发展为一个海外贸易重地,并成为18世纪瑞典东亚贸易公司的货船前往中国旅程中必经的一站。老哥德堡号第一次到达加的斯港是在1739年,和瑞典东亚贸易公司其他的货船—样,它必须将瑞典的木材在加迪斯港卸下,换得白银,这样才有了去中国购买茶叶、瓷器和丝绸的本钱。
此时的加的斯已是深秋时分,却因为海风的浸润而格外的潮湿。尽管这座海滨小城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却并未透露出丝毫的喧嚣和浮躁,而是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古朴的风韵。走在加的斯城中,看到最多的是高矮不一、各式各样的古城堡,据介绍,这都是历朝历代加的斯人为了抵御外敌而建造的。最有趣的是,加的斯是由腓尼基人建立的,而在腓尼基语中,加的斯的意思就是“被墙围绕的城市”,从此以后这个名字不断地被历史验证。
与许多西班牙城市一样,宗教建筑仍是加的斯市区内最重要的古迹之一。建于17世纪的圣费利佩·内里教堂是加的斯议会过去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西班牙历史上第一部宪法就是在这个教堂内颁布的。18世纪的大教堂,是目前市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教堂已部分辟为博物馆,珍藏着大量艺术品,当地著名作家曼努埃尔·德法利亚就安葬在教堂的地下室。当然,城内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座供奉着腓尼基神美耳刻的庙,在希腊神话传说中,加的斯是海格力斯杀死格殷永后建立的。所以,人们相信这座庙的立柱就是海格力斯之柱。
航程2
加的斯——累西腓
(3100海里,32天)
到达累西腓时间:2005年12月30日
离港:2006年1月10日
累西腓港——巴西“威尼斯”
2005年12月30日一早,随着太阳从海平面升起,一个布满高楼大厦的城市轮廓清晰地层现在我们面前。“哥德堡”号按期到达了启航后的第二站:巴西东北部最大的城市累西腓。
当“哥德堡号”驶入累西腓市中心的时候,首先映入船员们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棕榈树和近代葡萄牙风格的建筑群。走在海滨棕榈树下和城区街道上的人们大都穿着短衫短裤,他们皮肤呈浅棕色,神态悠闲,其中不乏漂亮姑娘。远远近近都可见到一些贩卖椰子和烧烤食品的小贩,同船的巴西船员说,这可以算是典型的巴西城市风情了。
南美洲本是印地安人的故乡,15世纪葡萄牙人率先到达南美洲的东海岸,当船员们步履艰难地踏上这块土地上时,善良的印地安人捧出了菠萝迎接他们,又渴又饿的葡萄牙人感觉菠萝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葡萄牙殖民者在这里登陆后,很快发现这里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于是他们在今天的累西腓附近开辟了大面积的甘蔗园,并从非洲贩来大批奴隶在炎热的甘蔗园里四季不停地劳作。渐渐地,甘蔗与蔗糖的出口使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累西腓在欧洲渐渐有了些名气。据史料记载,1584年,前来累西腓购买甘蔗和蔗糖的欧洲船只超过了一百艘,这意味着当时的累西腓已经成为南美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自16世纪到19世纪初,伯南布哥州的首府一直是累西腓以北仅十公里的小镇奥琳达。而那时,累西腓只是一座用来保护奥琳达的海滨重镇,所以累西腓在葡萄牙语中就是屏障的意思。直到19世纪初,随着伯南布哥州特别是累西腓市工商业的发展,弹丸之地奥琳达越来越难以胜任州府的地位,于是,1823年,伯南布哥州正式将州府迁至累西腓。州政府的到来进一步促进了累西腓的发展。19世纪末,累西腓一度成为巴西的第三大城市。20世纪随着铁路、电话和电报一起光临累西腓,这座城市就坐稳了巴西东北部政治和经济中心的位置。
航程3
累西腓——开普敦
(4400海里,41天)
预计到达开普敦时间:2006年2月18日
离港:2006年2月28日
开普敦港——飘在空中的寂寞
2月18日下午3点40分,船长通过船上的广播喊道:“我们看到大陆了!”大家冲上甲板,透过正在渐渐散去的大雾向前方看去,只见开普敦绵延于山坡与大海之间,整洁而清新。著名的地标圆桌山就像一块长方形的巨大幕布充当着城市的背景,雪白的云朵在圆桌山上飘来飘去。
开普敦并非我想象的样子,这个非洲城市一点也不像祖鲁族古鼓点一样锵铿,在它的平静里,竟然有一股寂寞的味道,太少的灯红酒绿,太少的人群,太少的刺激与亢奋。宽阔而整洁的道路,现代感极强的建筑,让你感觉来到了欧洲的某个城市。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在非洲建立一个补给站,以供应往来欧亚间的船只,于是选择了南非开普敦省的桌湾做为据地,在当年,开普敦尚是一块不毛之地。然而历经300多年的演变,今日的开普敦却成了南非最古老且最富特色的城市了。
徜徉在开普敦市内,处处可以寻到南非历史的痕迹:始建于1666年的“好望城堡”是南非现存最早的欧式建筑之一,那座城堡曾先后成为荷兰和英国殖民者的兵营及官邸;“公司花园”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垦的菜园,那里留下了第一批南非白人创业的汗水;1905年建造的市政厅大厦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和英国皇家建筑的特点,折射着英国殖民者对这块土地曾经有过的强烈影响;高速公路旁的一片白色建筑群是格鲁特·苏尔医院,1967年12月3日,45岁的巴纳德医生就是在这里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自开普敦出发,汽车行驶约一小时便进入好望角自然保护区,下到临海处,但见一块长条黄色木牌上用英文和阿非利加文标明:“好望角/非洲大陆最西南端/南纬34°21′26″,/东经18°28′26″。”葡萄牙诗 人卡蒙恩斯曾在其优美的叙事长诗《鲁西亚德》中,讲述了好望角神奇的传说:古希腊时,硕大无比的亚当阿斯
特伙同其他99个巨人图谋反抗诸神,试图用风暴攻取奥林匹斯山,但被在诸神面前的赫尔克勒斯和沃尔坎所打败。作为永久的惩罚,巨人们被流放到世界尽头,埋葬在火山群峰之下。亚当阿斯特的身体化为峥峥山岳,形成了好望角,开普敦北面的桌山是他制造风暴和雷电的作坊,好望角周围海域上怒号的狂风和肆虐的雷暴是他不断巡游的魂灵。
而关于好望角名字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迪亚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后,向若奥二世陈述了在“风暴角”的见闻,若奥二世认为绕过这个海角,就有希望到达梦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遗憾的是,迪亚士并没有因为名称的改变而扭转自己的命运——1500年5月,在随卡布拉尔率领的庞大船队再次远航印度的旅途中,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的一场风暴中葬身大洋……
航程4
开普敦——弗里曼特
(5800海里,60天)
到达弗量曼特时间:2006年5月13日
离港:2006年5月25日
弗里曼特尔港——
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5月13日上午9点,澳大利亚帆船“露安”号赶来为我们领航,引导“哥德堡”号从入海口驶进天鹅河,并溯流而上,驶向弗里曼特尔市中心的维多利亚码头。弗里曼特尔位于天鹅河的出海口,是珀斯的重要港口,更是一座历史名城。1829年,英国海军军官查尔斯弗里曼特尔首先发现这个地方,之后这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如今,这里作为西澳首府珀斯值得自豪的港口,经济上开始腾飞,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虽然距离珀斯市只有19公里,却完全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这里保存着很多高雅的殖民建筑和古色古香的小巷,与一百多年前这里的样子差不多,因此被誉为“世界上保存最佳的19世纪港口城市”。
在我看来,弗里曼特尔要比珀斯更具历史感。在珀斯,你看到的是一座古典与现代结合的中型城市,而在弗里曼特尔,你看到的几乎是一座完整再现的19世纪欧洲海港。1829年建城的弗雷曼特尔保存着很多19世纪的高雅殖民建筑,不过保存到现在最古老的建筑却是一座海边的监狱……圆屋(Round House)。所谓“圆屋”其实就是一座环形的监狱,八间集体囚室和一间犯人宿舍环绕成一圈,中间是一片20多平方米的空地,虽然在海边,但却无法看到身边的大海,只有阵阵海涛相伴。
离圆屋监狱不远处就是弗里曼特尔的渔船港,一座海事博物馆也座落在此,馆内收藏着澳大利亚各个时代的船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就是一艘美洲杯帆船赛的澳大利亚参赛船了……事实上,弗里曼特尔的复兴正是从1989年的美洲杯开始的,那次比赛的举行,使得这个澳洲小镇从一座默默无闻的印度洋海港,一跃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弗里曼特尔的卡普基诺街开始了它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典型的双层廊楼建筑下,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漫不经心地坐在路边,静静地凝望着这座小城的悠然生活。巷子深处,甚至还能看到用轮胎改成的秋千,用蓝色的缆绳系在廊前,静静地掩在栅栏门里。正是这些点滴的沧桑味道,形成了弗里曼特尔那份浓得化不开的古旧气息。
航程5
弗里曼特尔——雅加达
(1800海里,24天)
预计到达雅加达时间:2006年6月18日
离港:2006年6月28日
雅加达港——风情万种的热带女郎
6月18日上午,我们的船顺利到达了雅加达。雅加达也是一个古老的海港,紧偎着爪哇岛西部的北海岸。过去,这座城市还不叫雅加达,而被称为“加拉巴”,意思是 “椰子密林的世界”。说起“加拉巴”这个名称的来历,得归功于我们祖先的创造。早在14世纪,这里就以出产胡椒和香料闻名。我们的祖先也因此辗转迁徙到此,寻求生息之道。华人刚到这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便打手势问当地的居民。当地人见他们指着椰果,就回答说“加拉巴”,于是华人就以加拉巴作为这里的地名。
一下船,就感觉一股热浪迎面袭来,阳光明亮得让人睁不开眼。港口边熙熙攘攘的集市和川流不息的人群,让整个城市都弥漫着浓郁的商业气息。但当你走到雅加达街头真正融入这个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它内在的气质其实是处于阳刚和阴柔之间的,是一个兼具神圣与世俗、传统与现代的大都会。
雅加达城区分为两个部分,北面滨海地区是旧城,为海运和商业中心。南面是新区,为行政中心。而今天已联成一片,难以区分。市内景观深受外来统治者的影响,每栋古老的建筑都刻划着历史的痕迹,比如古葡萄牙式的教堂、由荷兰老旧仓库改建而成的博物馆,以及东南亚最大的博物馆——雅加达博物馆。这是一座古老的欧洲式建筑物,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模型图,上面有各民族的人物塑像,从模型图上可以看到印度尼西亚全国的民族分布、语言及经济发展状况。馆内还陈列着佛教和印度教的石雕像、古代钱币、印章、大天平、木制用具和古典乐器等。在陶瓷馆内,展出的瓷器形状各异,大多是中国唐、宋、明、清时代的产品。有些古瓷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夕阳西下,漫步于雅加达,有悠远的钟声回响在城市上空,仿佛从几百年前的时空传来,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