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林模式”是在产业集群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之上,与科技园展开更高层次的合作,形成与众不同的地区发展模式
10月27日,一个以创新为关键词的论坛在“陶都”宜兴召开。这是清华科技园所属各地启迪分园和创业基地管理者自去年开始形成传统的年度聚会,今年的第二届就放在了千里之外的江苏小城,不是因为这里是建国后任职时间最长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的桑梓故里,而在于宜兴的官林镇去年加入了清华科技园大家庭,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
去年4月,官林镇与清华科技园正式签约战略合作,启迪(官林)科技园成为后者在镇一级设立的首个科技园区。目前由启迪公司运营管理的科技园辐射近30个城市及地区,分布在西北、东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认为,与其他分园不同,启迪官林分园的合作层次更高,是在官林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之上再次做强。
中国电缆城
官林镇位于宜兴市西北,人口不过10万,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是太湖西畔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历史上的官林崇儒求仁、官宦成林,曾称官亭,唐代改为凌霞,宋代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称官林。宋、明、清三代,官林走出了22位进士。
最近30年,官林的“灵气”更多的集中于其经济。官林镇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名列宜兴市第一,以不足宜兴市7%的人口、5%的地域创造了宜兴工业经济近1/4的业绩。而宜兴市也借此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六位。
官林是全国闻名的电缆生产基地。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城网改造”、“农网改造”等大型项目,以及交通、通信、运输和家电等行业高速发展,带动了电缆产业的发展。官林电缆产业发轫于1980年代乡镇经济,经过20多年的“野蛮生长”, 到“十五”期间,已拥有各类电线电缆生产企业200余家,官林的电缆产业集群年销售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市场份额10%。
地方政府一直在官林的电缆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十五”末,官林镇政府提出要抓住机遇,依托电线电缆的产业优势,用5—10年时间,把官林镇建成全国电线电缆业最具权威的研发检测中心、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中心、最具规模的物流仓储中心,将官林建设成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经济强镇,打造“中国电缆城”。实际上,官林政府并没有太多选择,当时官林电线电缆销售收入已达其工业总产值的78%,而且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有较为齐全的线缆产品门类和方便的协作配套生产体系。
此后,官林的电缆产业集群在经济规模上得到继续扩张,到去年,千亿级产业基地的目标已经实现,但问题也与日俱增。电缆制造毕竟属于简单加工,企业利润受到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市场的双重挤压。而且这个行业集中度很低,全国十大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产值总和仅占全行业的10%左右,市场竞争相当残酷,近万家电缆生产厂家的瓜分让市场供大于求。虽然业内人士一直呼吁通过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但大型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差异性产品,一些中小电缆厂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进行促销,使整个产业陷入低端化竞争的泥潭。特别是过去两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原材料铜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电线电缆企业银根吃紧,资金周转缓慢。
对于官林镇政府来说,如何提高本地区电缆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是决定未来的头等大事。
产业集群的下一站
事实上,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竞争能力,也是现阶段众多地方政府共同面对的挑战。去年下半年,官林镇举办了“官林科学发展缺什么?我为官林科学发展做什么?”的全镇大讨论。今年6月2日官林镇党委书记朱晓晔在做客宜兴网嘉宾访谈时表示,举办这个大讨论,就是为了在全镇上下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守摊思想,破除老大自居、坐井观天的自满观念。
他说,自己2007年底上任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官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我们总结了官林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正确选择了电线电缆产业,二是率先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实施低成本扩张,集聚了一大批企业。”但是他同时强调,目前这两条都不再是官林的优势和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此,官林必须正确审视现在、科学谋划未来,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优势,着力变优势为胜势。
在朱晓晔看来,官林拥有产业集群的优势,雄厚的民间资本优势,区域性中心的优势,独特的自然禀赋的优势和厚重的历史人文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认清和利用好这些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他认为,较好的经济基础使高新技术与民间资本对接融合在官林成为可能。
这个看法与梅萌不谋而合。梅萌在10月27日的论坛讲话中有类似的阐述:电缆是官林的第一个名片,占中国该行业销售收入的15%,形成了很好的产业聚集,打造了千亿级的中国电缆城。但是,官林至今仍然没有引领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成为巨无霸的企业。官林加入清华科技园体系之中,就是希望能在这个中国领先的高校科技园的帮助下,构建推动区域创新的平台和环境,培育能做强做大的企业。
在各种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中,有一个共识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维系需要政府的努力。首先,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其次,政府要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产业集群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政府应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加大投入,在道路、环保、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或准产品上为产业集群提供有效保障。另外,要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资金扶持。最后,政府还有义务全力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
宜兴市以及官林镇政府虽然历经多次领导班子换届,但是对于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目标始终坚持不变,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持续投资基础设施,为包括电缆在内的多种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当下的官林电缆产业集群,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构筑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打造“钻石”企业,对于一个镇级政府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而这些正是清华科技园可以提供的“产品”。启迪控股输出的是清华科技园过去16年经营、探索出的一套“运行、运载、运筹、运用的创新体系”一套极具特色的创业环境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
“清华科技园不仅完成了园区空间建设的聚集,实现了各种社会和市场资源的聚焦,现在正在协力推动创新能量在园区内聚合,实现聚变。”梅萌说,根据清华科技园和官林签订的共建启迪(官林)科技园的协议,双方在品牌输出、人才培养、产业化、项目转移、产业团队引进和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
官林的硬实力与清华的软实力
根据宜兴“工业强市”战略,今年9月,宜兴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0—2012年)》,确定了未来三年转型升级目标。《意见》指出,宜兴市将通过三年努力,力争把宜兴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实际上,官林和宜兴引入外援不是从清华科技园开始。近年来,宜兴围绕突破高端产业,引进各类项目38个;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8家、院士工作站4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2所著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9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科研院所结成“校企联姻”。
而去年官林镇政府与清华科技园达成的合作协议,更是希望通过清华科技园围绕创业和创新打造的资源网络和支撑平台,形成聚合效应。官林镇人民政府将通过借鉴清华科技园成功的园区管理经验,将分散在镇域的众多电缆企业聚集,整合出产业链,形成集团优势,实现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产业战略布局。通过清华科技园创新管理系统(TIMS)的运用和启迪在线子站的建设,实现对镇域相关产业企业的虚拟空间聚集,缩短企业间距离,密切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优化镇政府对产业管理的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产业数据和资源的镇域共享,为政府指导、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评估。
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认为,经过一年的运营,这个合作效果显著。他认为:“启迪(官林)科技园在清华科技园的不断带动下,创新要素加快加剧,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创新成果加快转化,新兴产业势头出现。”
当然,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创新管理系统的使用。双方的战略合作还包括,官林充分借助科技园的产业平台,在共建研发平台、凝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在10月27日的“第二届启迪创新论坛(官林)暨2010启迪全国分园网络年会”上,江苏省级科技创业孵化器正式揭牌,启迪官林创业引导基金成立,另外还有6个入驻项目成功签约。
这6个入驻项目分三批进行,第一批签约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电子商务项目,第二批签约项目是电子设备及软件使用外包服务项目和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第三批则是集群存储系统项目和总线式智能化传感器项目。不难看出,这6个项目基本为官林搭建了一个电子商务和物联网运作平台。
对于清华科技园而言,官林分园也是其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进展。此前清华科技园的输出分为三类:一是“全面输出”,这是启迪公司品牌输出的主要模式,由启迪公司投入资金、派出管理团队建立分园,比如在上海闸北和江苏昆山,启迪控股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建立分园。二是“管理输出”。即通过管理模式、运营理念和规划咨询服务的输出,由当地政府或者是合作伙伴建设基础设施,共同建设分园,北京的玉泉慧谷分园就是启迪控股的第一个管理输出项目。三是“虚拟输出”,这是启迪控股近两年正在探索的一种模式,核心理念是突破园区的概念,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启迪在线,将园区内的各种服务向所有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开放。目前,启迪在线主要包括面向科技园同行的科技园创新管理系统(TIMS)、面向创新创业企业的数字贸易平台,以及提供创新空间资源、政策资讯、中介服务体系等的信息服务平台。
梅萌指出,与清华科技园之前的品牌输出项目相比,清华科技园和官林的合作是在官林很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之上再做强,他将其概括为“启迪官林模式”:“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携手宜兴,启迪未来。”
10月27日,一个以创新为关键词的论坛在“陶都”宜兴召开。这是清华科技园所属各地启迪分园和创业基地管理者自去年开始形成传统的年度聚会,今年的第二届就放在了千里之外的江苏小城,不是因为这里是建国后任职时间最长的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的桑梓故里,而在于宜兴的官林镇去年加入了清华科技园大家庭,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
去年4月,官林镇与清华科技园正式签约战略合作,启迪(官林)科技园成为后者在镇一级设立的首个科技园区。目前由启迪公司运营管理的科技园辐射近30个城市及地区,分布在西北、东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萌认为,与其他分园不同,启迪官林分园的合作层次更高,是在官林良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之上再次做强。
中国电缆城
官林镇位于宜兴市西北,人口不过10万,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是太湖西畔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历史上的官林崇儒求仁、官宦成林,曾称官亭,唐代改为凌霞,宋代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称官林。宋、明、清三代,官林走出了22位进士。
最近30年,官林的“灵气”更多的集中于其经济。官林镇的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名列宜兴市第一,以不足宜兴市7%的人口、5%的地域创造了宜兴工业经济近1/4的业绩。而宜兴市也借此跃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六位。
官林是全国闻名的电缆生产基地。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城网改造”、“农网改造”等大型项目,以及交通、通信、运输和家电等行业高速发展,带动了电缆产业的发展。官林电缆产业发轫于1980年代乡镇经济,经过20多年的“野蛮生长”, 到“十五”期间,已拥有各类电线电缆生产企业200余家,官林的电缆产业集群年销售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市场份额10%。
地方政府一直在官林的电缆行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十五”末,官林镇政府提出要抓住机遇,依托电线电缆的产业优势,用5—10年时间,把官林镇建成全国电线电缆业最具权威的研发检测中心、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中心、最具规模的物流仓储中心,将官林建设成经济总量超千亿元的经济强镇,打造“中国电缆城”。实际上,官林政府并没有太多选择,当时官林电线电缆销售收入已达其工业总产值的78%,而且有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优越的基础设施,有较为齐全的线缆产品门类和方便的协作配套生产体系。
此后,官林的电缆产业集群在经济规模上得到继续扩张,到去年,千亿级产业基地的目标已经实现,但问题也与日俱增。电缆制造毕竟属于简单加工,企业利润受到上游原材料和下游市场的双重挤压。而且这个行业集中度很低,全国十大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的产值总和仅占全行业的10%左右,市场竞争相当残酷,近万家电缆生产厂家的瓜分让市场供大于求。虽然业内人士一直呼吁通过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但大型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差异性产品,一些中小电缆厂进一步降低产品价格进行促销,使整个产业陷入低端化竞争的泥潭。特别是过去两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原材料铜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电线电缆企业银根吃紧,资金周转缓慢。
对于官林镇政府来说,如何提高本地区电缆产业的竞争力已经是决定未来的头等大事。
产业集群的下一站
事实上,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竞争能力,也是现阶段众多地方政府共同面对的挑战。去年下半年,官林镇举办了“官林科学发展缺什么?我为官林科学发展做什么?”的全镇大讨论。今年6月2日官林镇党委书记朱晓晔在做客宜兴网嘉宾访谈时表示,举办这个大讨论,就是为了在全镇上下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守摊思想,破除老大自居、坐井观天的自满观念。
他说,自己2007年底上任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官林成功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我们总结了官林经济之所以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正确选择了电线电缆产业,二是率先进行工业园区建设,实施低成本扩张,集聚了一大批企业。”但是他同时强调,目前这两条都不再是官林的优势和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为此,官林必须正确审视现在、科学谋划未来,认真分析现实和潜在的优势,着力变优势为胜势。
在朱晓晔看来,官林拥有产业集群的优势,雄厚的民间资本优势,区域性中心的优势,独特的自然禀赋的优势和厚重的历史人文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认清和利用好这些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他认为,较好的经济基础使高新技术与民间资本对接融合在官林成为可能。
这个看法与梅萌不谋而合。梅萌在10月27日的论坛讲话中有类似的阐述:电缆是官林的第一个名片,占中国该行业销售收入的15%,形成了很好的产业聚集,打造了千亿级的中国电缆城。但是,官林至今仍然没有引领这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成为巨无霸的企业。官林加入清华科技园体系之中,就是希望能在这个中国领先的高校科技园的帮助下,构建推动区域创新的平台和环境,培育能做强做大的企业。
在各种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中,有一个共识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维系需要政府的努力。首先,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特色,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其次,政府要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产业集群的设施和公共产品很难由单个企业自主提供,政府应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良好行政服务的同时,加大投入,在道路、环保、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公共产品或准产品上为产业集群提供有效保障。另外,要建立产业集群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资金扶持。最后,政府还有义务全力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
宜兴市以及官林镇政府虽然历经多次领导班子换届,但是对于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目标始终坚持不变,而且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持续投资基础设施,为包括电缆在内的多种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当下的官林电缆产业集群,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构筑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引领行业发展,打造“钻石”企业,对于一个镇级政府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而这些正是清华科技园可以提供的“产品”。启迪控股输出的是清华科技园过去16年经营、探索出的一套“运行、运载、运筹、运用的创新体系”一套极具特色的创业环境解决方案和服务体系。
“清华科技园不仅完成了园区空间建设的聚集,实现了各种社会和市场资源的聚焦,现在正在协力推动创新能量在园区内聚合,实现聚变。”梅萌说,根据清华科技园和官林签订的共建启迪(官林)科技园的协议,双方在品牌输出、人才培养、产业化、项目转移、产业团队引进和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
官林的硬实力与清华的软实力
根据宜兴“工业强市”战略,今年9月,宜兴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2010—2012年)》,确定了未来三年转型升级目标。《意见》指出,宜兴市将通过三年努力,力争把宜兴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实际上,官林和宜兴引入外援不是从清华科技园开始。近年来,宜兴围绕突破高端产业,引进各类项目38个;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8家、院士工作站4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12所著名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90%以上的规模企业与科研院所结成“校企联姻”。
而去年官林镇政府与清华科技园达成的合作协议,更是希望通过清华科技园围绕创业和创新打造的资源网络和支撑平台,形成聚合效应。官林镇人民政府将通过借鉴清华科技园成功的园区管理经验,将分散在镇域的众多电缆企业聚集,整合出产业链,形成集团优势,实现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产业战略布局。通过清华科技园创新管理系统(TIMS)的运用和启迪在线子站的建设,实现对镇域相关产业企业的虚拟空间聚集,缩短企业间距离,密切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优化镇政府对产业管理的模式,最大限度的实现产业数据和资源的镇域共享,为政府指导、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评估。
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认为,经过一年的运营,这个合作效果显著。他认为:“启迪(官林)科技园在清华科技园的不断带动下,创新要素加快加剧,创新活动日益活跃,创新成果加快转化,新兴产业势头出现。”
当然,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创新管理系统的使用。双方的战略合作还包括,官林充分借助科技园的产业平台,在共建研发平台、凝聚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在10月27日的“第二届启迪创新论坛(官林)暨2010启迪全国分园网络年会”上,江苏省级科技创业孵化器正式揭牌,启迪官林创业引导基金成立,另外还有6个入驻项目成功签约。
这6个入驻项目分三批进行,第一批签约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和电子商务项目,第二批签约项目是电子设备及软件使用外包服务项目和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第三批则是集群存储系统项目和总线式智能化传感器项目。不难看出,这6个项目基本为官林搭建了一个电子商务和物联网运作平台。
对于清华科技园而言,官林分园也是其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进展。此前清华科技园的输出分为三类:一是“全面输出”,这是启迪公司品牌输出的主要模式,由启迪公司投入资金、派出管理团队建立分园,比如在上海闸北和江苏昆山,启迪控股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建立分园。二是“管理输出”。即通过管理模式、运营理念和规划咨询服务的输出,由当地政府或者是合作伙伴建设基础设施,共同建设分园,北京的玉泉慧谷分园就是启迪控股的第一个管理输出项目。三是“虚拟输出”,这是启迪控股近两年正在探索的一种模式,核心理念是突破园区的概念,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启迪在线,将园区内的各种服务向所有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开放。目前,启迪在线主要包括面向科技园同行的科技园创新管理系统(TIMS)、面向创新创业企业的数字贸易平台,以及提供创新空间资源、政策资讯、中介服务体系等的信息服务平台。
梅萌指出,与清华科技园之前的品牌输出项目相比,清华科技园和官林的合作是在官林很好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基础之上再做强,他将其概括为“启迪官林模式”:“优势互补,强强联手,携手宜兴,启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