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代就有相关的绘画理论显现了,在时间的轮回中,慢慢沉淀,在东晋的时候正式成形了。随着时代的脚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以来,中国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了,在这其中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带动着中国画的发展,比如说,在经济全球化中文化多元化的局势和弘扬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心愿。
关键词:中国画;形态;结构
作为一个千年古国,自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传统的哲学思想不断的影响着中国画艺术形成一种主观和客观的思维方式。中国画的形态主要是强调人的主体精神重要性,对客观对象感知的主观表达,在中国画中,一般是把人的主体精神称之为写意。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对象相感相融,得到了关于意象的创造,这就属于中国画的形态基本特征。
一、关于中国画的形态
走过曾经那些文化交流相对单一的年华过后,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结构,并且也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形态当中独树一帜。在随着全球化的理念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时,中国画的创作各方面也同样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在世界文化当中,慢慢的用行动在情境当中,坚持去继续确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建构,对与弘扬民族文化和强化现代人文素质,都是显得相当重要的。
中国的形态语义划分。形态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形态指的就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其包括了事物的外部物质形状和使人们产生心理感受的情感。形态是具有表现人的情感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符号,更是是一种交流思想的语言。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都是以形、色、线、质的方面存在着的,它承载的是人对艺术作品的一种感性认知。其中,非传统型中国画的意义在于其形、色、线、质本身具有一种独立性,其就是以一种低级物质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它融合的是中西艺术完美结合,体现的是对新风格的综合创造和对材料的实验,以及对新的视觉方面的求取。而传统型中国画的形态意义在于对艺术作品的依附,用更高的意义存在着。它的形、色、线、质本身就不具备相关的审美,缺乏独立。它的质料性和画作的思想艺术性相联紧密,要借助绘画的形态,通过艺术载体,才能得以表现。所以说,传统的中国画更加注重追求的是作品形式表现背后的深层次的意义内涵。
绘画作品一般都是以线条为主,以艺术的构成形式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然后表现出特别的情感,让绘画成为一种有味道的东西。所以说,艺术的创作都是致力于画面效果,来引起大众的关注。透过美的艺术作品背后,能发现艺术家赋予作品的特殊情感。非传统型中国画一般都比较注重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带有调侃自嘲和玩世甚至荒诞的特点,其更多地是停留在抽象符号的审美上。传统型中国画则注重表现现实社会存在和普遍的社会心态。其形态的表现意义是博大精深的,能让人们透过画的表面体会其社会习俗、象征意义等,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文化、审美、表意、格调、意境、氛围等。
艺术作品作为作家对客观世界和生活的一种表达,饱含了作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表达了其当时的切身感受。因此,非传统型中国画特别看重个性的抒发张扬,注重突出个性,其赋予作品的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主观化、个性化的感情。传统型中国画则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尽管它表现的也是艺术家的真实感受,但是它和传统是一脉相承,是依附于传统文化来展示的。因此接受人群相对要大,并能演化为一种普遍情感。
二、中国画的机构分析
(一)中国画的形式结构
从造型方面来说,因为不能够处理好眼前看不见的事物,所以说画家一般都会选择某些艺术变形。比如说,把一个点看作是有面积的事物,这样一来点线就被赋予了宽度或者是粗度。而那些面积或者宽度如果加得太多,就会使点或线的效果减弱。如果从非传统型中国画的角度来说,对线条注入艺术家独有的各种主观因素,那么其作品构成形式就倾向于笔墨的抽象化。
(二)色彩结构
比如说,在非传统型中国画的色彩结构当中,是借鉴了西方画的创作,很注重个性,对自然形态的色彩关系再现不强调。它认为作为艺术语言的色彩,应该按照形态结构进行布置分配,所以说它更强调主观色彩的配置原则。强调色彩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以及自律性的原则,不过更推崇色彩的装饰性。在非传统型中国画的作家眼中,色彩在体现它的造型同时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优秀的艺术品不但要体现色彩的自律性,还要有色彩和意象的统一和谐。这种认识打破了传统的“形不碍色,色不碍形”的程序化方式,而采用了色即是形,形即是色的西方绘画的表达方式。像林风眠先生笔下的静物与风景,混合了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多种材料共见于宣纸,不同画种的技巧方法与表现形式综合运用,使色彩结构更富有个性,同时更彰显色彩自律性表现的独立价值。
三、结语
中国画需要的是不断的变化改进,艺术总是在不断的发展,相信只要有思维在,中国画就不会因为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而随之消亡,也不会因“国粹”而固步不前,深深根植在中国画当中,它会和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相互并存发展,中国画属于整个民族的,同时又是属于这个不断发展的未来世界的。
中国画既是继承发展又是不断改进完善的,还是一个开放的走向多元化的中国画。在这个其中,艺术家们全身心投入,从未放弃对艺术创新的追求,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空前频密,中国艺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风格的艺术语言方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格局。对此,我们应该以广阔的文化视野,用不尽相同的方法与标准去分析考量,在正确的艺术理念指导下研究切磋,促进发展。作为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摆脱平庸,不断变革图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而不同艺术个性的尽情彰显,并臻于极致,才有艺术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郭伟.一画论与中国画线条美关系之美学分析[J].文艺争鸣.2011(08)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
[3]吴冠中.吴冠中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06)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代就有相关的绘画理论显现了,在时间的轮回中,慢慢沉淀,在东晋的时候正式成形了。随着时代的脚步,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以来,中国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了,在这其中有各种因素的影响,带动着中国画的发展,比如说,在经济全球化中文化多元化的局势和弘扬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心愿。
关键词:中国画;形态;结构
作为一个千年古国,自有其特有的文化底蕴,传统的哲学思想不断的影响着中国画艺术形成一种主观和客观的思维方式。中国画的形态主要是强调人的主体精神重要性,对客观对象感知的主观表达,在中国画中,一般是把人的主体精神称之为写意。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对象相感相融,得到了关于意象的创造,这就属于中国画的形态基本特征。
一、关于中国画的形态
走过曾经那些文化交流相对单一的年华过后,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一直都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结构,并且也在世界文化的发展形态当中独树一帜。在随着全球化的理念开始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时,中国画的创作各方面也同样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在世界文化当中,慢慢的用行动在情境当中,坚持去继续确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建构,对与弘扬民族文化和强化现代人文素质,都是显得相当重要的。
中国的形态语义划分。形态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形态指的就是事物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其包括了事物的外部物质形状和使人们产生心理感受的情感。形态是具有表现人的情感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符号,更是是一种交流思想的语言。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都是以形、色、线、质的方面存在着的,它承载的是人对艺术作品的一种感性认知。其中,非传统型中国画的意义在于其形、色、线、质本身具有一种独立性,其就是以一种低级物质形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它融合的是中西艺术完美结合,体现的是对新风格的综合创造和对材料的实验,以及对新的视觉方面的求取。而传统型中国画的形态意义在于对艺术作品的依附,用更高的意义存在着。它的形、色、线、质本身就不具备相关的审美,缺乏独立。它的质料性和画作的思想艺术性相联紧密,要借助绘画的形态,通过艺术载体,才能得以表现。所以说,传统的中国画更加注重追求的是作品形式表现背后的深层次的意义内涵。
绘画作品一般都是以线条为主,以艺术的构成形式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然后表现出特别的情感,让绘画成为一种有味道的东西。所以说,艺术的创作都是致力于画面效果,来引起大众的关注。透过美的艺术作品背后,能发现艺术家赋予作品的特殊情感。非传统型中国画一般都比较注重对生活琐事的描绘,带有调侃自嘲和玩世甚至荒诞的特点,其更多地是停留在抽象符号的审美上。传统型中国画则注重表现现实社会存在和普遍的社会心态。其形态的表现意义是博大精深的,能让人们透过画的表面体会其社会习俗、象征意义等,透过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文化、审美、表意、格调、意境、氛围等。
艺术作品作为作家对客观世界和生活的一种表达,饱含了作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表达了其当时的切身感受。因此,非传统型中国画特别看重个性的抒发张扬,注重突出个性,其赋予作品的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主观化、个性化的感情。传统型中国画则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尽管它表现的也是艺术家的真实感受,但是它和传统是一脉相承,是依附于传统文化来展示的。因此接受人群相对要大,并能演化为一种普遍情感。
二、中国画的机构分析
(一)中国画的形式结构
从造型方面来说,因为不能够处理好眼前看不见的事物,所以说画家一般都会选择某些艺术变形。比如说,把一个点看作是有面积的事物,这样一来点线就被赋予了宽度或者是粗度。而那些面积或者宽度如果加得太多,就会使点或线的效果减弱。如果从非传统型中国画的角度来说,对线条注入艺术家独有的各种主观因素,那么其作品构成形式就倾向于笔墨的抽象化。
(二)色彩结构
比如说,在非传统型中国画的色彩结构当中,是借鉴了西方画的创作,很注重个性,对自然形态的色彩关系再现不强调。它认为作为艺术语言的色彩,应该按照形态结构进行布置分配,所以说它更强调主观色彩的配置原则。强调色彩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以及自律性的原则,不过更推崇色彩的装饰性。在非传统型中国画的作家眼中,色彩在体现它的造型同时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优秀的艺术品不但要体现色彩的自律性,还要有色彩和意象的统一和谐。这种认识打破了传统的“形不碍色,色不碍形”的程序化方式,而采用了色即是形,形即是色的西方绘画的表达方式。像林风眠先生笔下的静物与风景,混合了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多种材料共见于宣纸,不同画种的技巧方法与表现形式综合运用,使色彩结构更富有个性,同时更彰显色彩自律性表现的独立价值。
三、结语
中国画需要的是不断的变化改进,艺术总是在不断的发展,相信只要有思维在,中国画就不会因为社会进入工业化和后工业化而随之消亡,也不会因“国粹”而固步不前,深深根植在中国画当中,它会和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相互并存发展,中国画属于整个民族的,同时又是属于这个不断发展的未来世界的。
中国画既是继承发展又是不断改进完善的,还是一个开放的走向多元化的中国画。在这个其中,艺术家们全身心投入,从未放弃对艺术创新的追求,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中西文化的交流空前频密,中国艺术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风格的艺术语言方式,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艺术格局。对此,我们应该以广阔的文化视野,用不尽相同的方法与标准去分析考量,在正确的艺术理念指导下研究切磋,促进发展。作为艺术家,必须具备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摆脱平庸,不断变革图新,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而不同艺术个性的尽情彰显,并臻于极致,才有艺术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郭伟.一画论与中国画线条美关系之美学分析[J].文艺争鸣.2011(08)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
[3]吴冠中.吴冠中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06)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