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合教育是指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一种教育形式,让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一起学习、游戏和生活,保证他们学习的平等性。我们常说孩子是落入人间的天使,那些需要融合教育的特殊孩子或许就是折翼的天使,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关心与关爱。我园作为无锡市首批融合教育的示范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幼儿园融合教育的管理实践。
为了做好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工作,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成立以园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融合教育项目小组。首先在幼儿园进行全员摸底排查,筛选出有融合教育需求的特殊兒童。然后幼儿园根据摸底排查的结果,逐步建立融合教育管理机制。
依托融合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有条不紊地开展融合教育。每学期举办1~2次园级融合教育研讨活动,每月定期开展园部融合教育碰头会议,每周开展融合教育故事分享会。我们还为每个特殊儿童建立成长故事册,定时记录他们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扩大融合教育影响。我们边研究边实践,将管理机制内化于心,提高了教师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1.加强融合教育知识的学习
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承担了超出能力之外的责任,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支持,这是融合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教师们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将特教方面的专业人士请到幼儿园,为教师提供更频繁、更深入的特教技能培训。作为学前融合教育示范园,我们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融合教育例会,讨论融合教育实施的阶段成效;不定期开展教师研讨,交流困惑及经验,不断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系统性培训及特殊需要干预中心的专门培训,并要求参训教师回园分享交流,推广融合教育的指导策略等。
2.掌握针对性的融合教育方法
教师是幼儿园融合教育实施的主要参与人员。通过前期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很大程度上对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策略不了解,实践中缺乏适宜的融合教育方法。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融合教育,幼儿园采取了进阶式的园本培训。
初阶培训主要针对新加入融合教育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感觉统合和平衡疗法、识别特殊儿童需要、家长沟通原则等。在初阶培训中,我们针对新教师,主要就“如何识别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针对性学习与指导。在培训中,教师们了解到每个特殊儿童都需要提供精准、专业的融合指导。同一特殊儿童的外显行为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需要教师带着专业的眼光去观察与分析。如Y老师班里有一名特殊儿童,从外表上看,他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Y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Y老师和他对话,发现他不愿意与人对视,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或看向别的地方。Y老师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有自闭症,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确有自闭的倾向。后续Y老师开始带着专业的眼光走近孩子,专门带他到融合资源室进行感统和平衡游戏活动,并在游戏的时候主动和他对话,引导他对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讲话人。一段时间后,Y老师发现孩子逐步融入集体活动,开始尝试与同伴一起游戏。Y老师深深体会到: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的需要,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实际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学。
中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特殊儿童融合评估与课程设计、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策略。在中阶培训中,幼儿园引导教师借助各类专业的评估量表,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指导。如幼儿园针对每位在园的特殊儿童,为他们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在周计划制订中,把融合教育的计划纳入入园、集体教学、自由活动、区域游戏、午餐、散步、离园等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我们又把个别化学习目标细化、分解、融合、渗透,真正做到一人一案、一人一档,完善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
高阶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个案专题研究、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等。在高阶培训中,幼儿园引导教师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特殊儿童在园的表现,并采取访谈、观察、环境分析等方法持续进行个案研究。比如,Y老师记录了一个有关唐氏宝宝的成长故事。M是一个干净漂亮的宝宝,比较害羞,不善交往。职业习惯让Y老师迅速思考:她能接受这个新环境吗?她愿意接触班上的新朋友吗?这关系到她后期顺利融合的基础,即对新环境的适应。于是,Y老师组织了一个让M找朋友的活动——拉手做朋友,并利用每周五的融合时间,在各种活动中观察M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引导。Y老师还和家长进行有质量的沟通,让家长在家中有针对性地根据M在园的行为表现同步进行干预训练,形成家园教育合力。经过短短三个月的融合,M变得活泼热情了,愿意与班上每一个孩子拥抱;倾听与理解能力发展较好,对于纯语音的指令,她能够较迅速作出反应;与熟悉的人沟通也较之前活跃和丰富,会主动表达一些想法。与此同时,Y老师更多关注M与普通孩子的交流,做好分析评估,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我园借鉴国外和南京、无锡等地幼儿园的经验,一方面结合幼儿园现有资源,利用创美室、绘本馆、建构室等公共游戏空间建成资源教室;另一方面,积极创建专业性较强的融合教育资源室,为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获得良好的教育服务提供进一步保障。首先,我们配置融合教育资源室的相关设施设备,如专业的融合教育康复训练设备、常用的办公设备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设备等。其次,规划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的功能分区,保证教育辅导区域、康复游戏区域、办公资源区域的活动空间。再次,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融合教育区域活动材料,如发展感知觉的感统训练游戏区、发展认知技能的精细动作游戏区、发展语言沟通能力的绘本阅读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角色游戏区、帮助特殊儿童心理疏导的沙盘游戏区等。
融合教育是一种全纳式的平等教育,以平等参与、融合共享为宗旨,以消除障碍、促进融合为手段,以成就人生为目的。“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的明确目标。
融合教育的价值不只体现于特殊儿童,对普通孩子来说,也是培养他们从小能够平等、宽容地与周围的人相处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小组、个别等学习方式,在班级中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同时引导班级中普通孩子与特殊儿童进行正常的交往、游戏,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同等游戏与学习的机会,进而感受到来自同伴、教师对他们更多的关心。融合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多方共同去营造接纳的环境。如幼儿园不仅向特殊儿童的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密切家园联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也向普通幼儿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消除他们对融合教育的偏见和疑虑。幼儿园还尽力向家长宣传关于融合教育的相关内容,利用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家长助教日等机会向普通幼儿家长宣传融合教育的积极意义,让他们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积极寻求周边社区的帮助,搭建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如我们把融合教育的理念通过海报、微信等方式推送给社区,把全纳教育的理念从幼儿园辐射到周边社区。通过多方、多元的合作与支持,营造平等、全纳的融合环境,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健全组织架构
为了做好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工作,我们从顶层设计开始,成立以园长为主要负责人的融合教育项目小组。首先在幼儿园进行全员摸底排查,筛选出有融合教育需求的特殊兒童。然后幼儿园根据摸底排查的结果,逐步建立融合教育管理机制。
依托融合教育管理机制,幼儿园有条不紊地开展融合教育。每学期举办1~2次园级融合教育研讨活动,每月定期开展园部融合教育碰头会议,每周开展融合教育故事分享会。我们还为每个特殊儿童建立成长故事册,定时记录他们的变化与发展。同时,利用幼儿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扩大融合教育影响。我们边研究边实践,将管理机制内化于心,提高了教师对融合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二、重视队伍建设
1.加强融合教育知识的学习
学前融合教育中,教师承担了超出能力之外的责任,需要相关方面的专业支持,这是融合教育顺利、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教师们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将特教方面的专业人士请到幼儿园,为教师提供更频繁、更深入的特教技能培训。作为学前融合教育示范园,我们每月定期开展一次融合教育例会,讨论融合教育实施的阶段成效;不定期开展教师研讨,交流困惑及经验,不断提高教师融合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系统性培训及特殊需要干预中心的专门培训,并要求参训教师回园分享交流,推广融合教育的指导策略等。
2.掌握针对性的融合教育方法
教师是幼儿园融合教育实施的主要参与人员。通过前期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很大程度上对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教学策略不了解,实践中缺乏适宜的融合教育方法。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融合教育,幼儿园采取了进阶式的园本培训。
初阶培训主要针对新加入融合教育的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感觉统合和平衡疗法、识别特殊儿童需要、家长沟通原则等。在初阶培训中,我们针对新教师,主要就“如何识别特殊需要儿童”进行针对性学习与指导。在培训中,教师们了解到每个特殊儿童都需要提供精准、专业的融合指导。同一特殊儿童的外显行为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需要教师带着专业的眼光去观察与分析。如Y老师班里有一名特殊儿童,从外表上看,他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Y老师发现这个孩子总是游离于集体之外,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Y老师和他对话,发现他不愿意与人对视,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或看向别的地方。Y老师判断这个孩子可能有自闭症,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确有自闭的倾向。后续Y老师开始带着专业的眼光走近孩子,专门带他到融合资源室进行感统和平衡游戏活动,并在游戏的时候主动和他对话,引导他对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讲话人。一段时间后,Y老师发现孩子逐步融入集体活动,开始尝试与同伴一起游戏。Y老师深深体会到:每个特殊儿童都有自己的需要,要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实际来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学。
中阶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特殊儿童融合评估与课程设计、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策略。在中阶培训中,幼儿园引导教师借助各类专业的评估量表,对特殊儿童进行评估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对特殊儿童进行一对一针对性的学习与发展指导。如幼儿园针对每位在园的特殊儿童,为他们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在周计划制订中,把融合教育的计划纳入入园、集体教学、自由活动、区域游戏、午餐、散步、离园等各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我们又把个别化学习目标细化、分解、融合、渗透,真正做到一人一案、一人一档,完善特殊儿童个人成长档案。
高阶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个案专题研究、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游戏活动的干预等。在高阶培训中,幼儿园引导教师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呈现特殊儿童在园的表现,并采取访谈、观察、环境分析等方法持续进行个案研究。比如,Y老师记录了一个有关唐氏宝宝的成长故事。M是一个干净漂亮的宝宝,比较害羞,不善交往。职业习惯让Y老师迅速思考:她能接受这个新环境吗?她愿意接触班上的新朋友吗?这关系到她后期顺利融合的基础,即对新环境的适应。于是,Y老师组织了一个让M找朋友的活动——拉手做朋友,并利用每周五的融合时间,在各种活动中观察M的行为表现,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引导。Y老师还和家长进行有质量的沟通,让家长在家中有针对性地根据M在园的行为表现同步进行干预训练,形成家园教育合力。经过短短三个月的融合,M变得活泼热情了,愿意与班上每一个孩子拥抱;倾听与理解能力发展较好,对于纯语音的指令,她能够较迅速作出反应;与熟悉的人沟通也较之前活跃和丰富,会主动表达一些想法。与此同时,Y老师更多关注M与普通孩子的交流,做好分析评估,提高融合教育质量。
三、创设融合教育资源室
我园借鉴国外和南京、无锡等地幼儿园的经验,一方面结合幼儿园现有资源,利用创美室、绘本馆、建构室等公共游戏空间建成资源教室;另一方面,积极创建专业性较强的融合教育资源室,为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获得良好的教育服务提供进一步保障。首先,我们配置融合教育资源室的相关设施设备,如专业的融合教育康复训练设备、常用的办公设备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设备等。其次,规划融合教育资源教室的功能分区,保证教育辅导区域、康复游戏区域、办公资源区域的活动空间。再次,根据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提供相应的融合教育区域活动材料,如发展感知觉的感统训练游戏区、发展认知技能的精细动作游戏区、发展语言沟通能力的绘本阅读区、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角色游戏区、帮助特殊儿童心理疏导的沙盘游戏区等。
四、营造全纳融合环境
融合教育是一种全纳式的平等教育,以平等参与、融合共享为宗旨,以消除障碍、促进融合为手段,以成就人生为目的。“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可以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的明确目标。
融合教育的价值不只体现于特殊儿童,对普通孩子来说,也是培养他们从小能够平等、宽容地与周围的人相处的重要举措。我们通过小组、个别等学习方式,在班级中开展融合教育活动,同时引导班级中普通孩子与特殊儿童进行正常的交往、游戏,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同等游戏与学习的机会,进而感受到来自同伴、教师对他们更多的关心。融合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多方共同去营造接纳的环境。如幼儿园不仅向特殊儿童的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密切家园联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也向普通幼儿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消除他们对融合教育的偏见和疑虑。幼儿园还尽力向家长宣传关于融合教育的相关内容,利用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家长助教日等机会向普通幼儿家长宣传融合教育的积极意义,让他们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工作。同时,我们也积极寻求周边社区的帮助,搭建多方参与的合作模式。如我们把融合教育的理念通过海报、微信等方式推送给社区,把全纳教育的理念从幼儿园辐射到周边社区。通过多方、多元的合作与支持,营造平等、全纳的融合环境,推动学前融合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