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地方院校如何发挥自身特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特点,培养创新创业型生物技术人才的经验。主要从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验实践教学,院企合作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讨论,为地方性大学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创新型 创业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人才,存在严重不足。在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的同时,大量生物技术毕业生却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校园里以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应试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模式也面临挑战。生物技术是应用型学科,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要在本科培养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要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日后的创业撒下种子。近年来,我们结合湖北省“战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对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供相关同行参考。
1 明确的目标定位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自成立以来就以服务武汉,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己任,并围绕“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立和发展需求,培养符合武汉及周边地区生物技术企业要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战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更明确了“创新型”,“创业型”作为我院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弹性的学分制教学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前提和保障。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改革,我们同步参考国家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方针,结合本学院学科发展的特点,采用弹性学分制原则,学生按要求修满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学习年限在3~5年弹性变动。同时,对以往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程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主动设计和选择主攻方向,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专业课中,主干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占全部学分的26%;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2%,并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及科研特色,将设置的专业选修课分为生物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制品两个方向的模块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保证每个模块中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科目学分两倍于学分要求,每门课程选课人数超过专业人数1/3即开课。
3 过硬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我们每年都会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院特色,全面修订教学大纲,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其中特别注意课程内容整合,明确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范围;同时注意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授课教师间的定期备课交流,避免出现一些学科交叉知识点的重复学习;每年要求教师修改讲授内容,努力做到当年学科新知识及前沿动态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如“研讨式”“PBL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改变了期末考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小组讨论,辩论赛,口试,专业综述写作,外文翻译等不同环节被引入最后成绩评定中,并占有一定比重;同时在期末考试中尝试开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及使用参考资料,发现,分析,并解决一些专业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相关实验,而不是简单地考几个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能力也更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也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4 加强实验教学
所有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和更新,制打破传统割裂式教学,起用模块式实验教学,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把教学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注重各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验设备的综合利用,进而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其中基础性实验160多学时,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传统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2个,共140学时:一个为80学时的生物技术大实验,涵盖了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理学科目的知识,内容丰富,集众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一个为生物工程类大实验,共60学时,集合发酵工程,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物技术中下游技术,化工原理,生物制品工艺学等工科类学科知识。通过这2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学会通过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和实验的融合来完成某个具体实验任务,培养其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融会贯通能力;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第一个生物技术大实验体会类似企业和科研院校进行研发工作的过程,通过工程类实验,初步了解生产和研发部门工作的区别。研究性实验是以学院教师科研方向为依托,学生根据自己研究兴趣,选择相关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实验。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种不同层次和培养目的实验项目的开设,使实验教学实现既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全面培养,又尊重其个性特点发展的目标。
5 增加实践环节比重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应用和进一步把握专业技能,同时,开阔视野,了解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如何运用于生产中,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我们整个实践部分环节占总学分的30%。实践环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为集中性训练,包括以下几个实习环节:(1)野外实习,学生到野外实习基地两周,学习辨认各种植物和动物及制作标本,熟练使用植物检索表和动物图鉴,初步学会撰写调查报告;(2)科研训练,以教师科研团队为依托,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室和导师,课余时间分组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申报科学研究项目,完成开题,实验及答辩。旨在开阔科研视野,提高科研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实习: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分别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啤酒发酵、食用菌栽培、肥肝鹅养殖、试管苗的繁育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4)生产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物制药方向实习要求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熟悉部分生物制品的典型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参与主要工序的操作过程;生物农业方向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熟悉动植物种苗的繁育技术、参与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都市农业生产。(5)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在校外、内实习基地进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对本科四年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综合检验。此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还设置了课外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开放性实验,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也可以获得一定选修学分。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该如何找切入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6 加强院企合作办学
鉴于毕业生就业基本选择武汉地区相关企业,学院教师科研项目也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中的工程师和专家共同开发和承担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新课程,如GMP质量管理、食品卫生检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等,供学生选择学习;经常邀请企业家到学院进行相关讲座和交流,从企业的角度给予学生专业导引;院企双方积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企业科研和岗位技能训练;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和企业提供各种学习,实践机会中快速成长,将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生物技术人才,应该在自己办学背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在本科四年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
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1248)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韩新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0).
[2] 布日额.构建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5).
[3] 段德君.创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10.3.
[4] 涂俊才.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业科学,2008 (6).
[5] 庄总来.以改革促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高等理科教育,2004(5).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创新型 创业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国目前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人才,存在严重不足。在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的同时,大量生物技术毕业生却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校园里以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应试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模式也面临挑战。生物技术是应用型学科,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要在本科培养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要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各种实践平台,让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日后的创业撒下种子。近年来,我们结合湖北省“战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对生物技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供相关同行参考。
1 明确的目标定位
江汉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自成立以来就以服务武汉,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己任,并围绕“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立和发展需求,培养符合武汉及周边地区生物技术企业要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我院生物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战略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更明确了“创新型”,“创业型”作为我院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2 弹性的学分制教学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前提和保障。根据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制改革,我们同步参考国家对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方针,结合本学院学科发展的特点,采用弹性学分制原则,学生按要求修满学分即可申请毕业,学习年限在3~5年弹性变动。同时,对以往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程进行了优化和整合,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主动设计和选择主攻方向,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专业课中,主干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占全部学分的26%;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22%,并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及科研特色,将设置的专业选修课分为生物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制品两个方向的模块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保证每个模块中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科目学分两倍于学分要求,每门课程选课人数超过专业人数1/3即开课。
3 过硬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我们每年都会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学院特色,全面修订教学大纲,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其中特别注意课程内容整合,明确每门课程的讲授内容和范围;同时注意相关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授课教师间的定期备课交流,避免出现一些学科交叉知识点的重复学习;每年要求教师修改讲授内容,努力做到当年学科新知识及前沿动态在课堂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探索,如“研讨式”“PBL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很多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改变了期末考定成绩的传统方式,小组讨论,辩论赛,口试,专业综述写作,外文翻译等不同环节被引入最后成绩评定中,并占有一定比重;同时在期末考试中尝试开卷考试,注重考查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及使用参考资料,发现,分析,并解决一些专业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设计相关实验,而不是简单地考几个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能力也更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也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4 加强实验教学
所有实验项目进行整合和更新,制打破传统割裂式教学,起用模块式实验教学,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把教学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注重各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实验设备的综合利用,进而推动实验室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其中基础性实验160多学时,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传统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2个,共140学时:一个为80学时的生物技术大实验,涵盖了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理学科目的知识,内容丰富,集众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一个为生物工程类大实验,共60学时,集合发酵工程,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物技术中下游技术,化工原理,生物制品工艺学等工科类学科知识。通过这2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学会通过利用不同学科知识和实验的融合来完成某个具体实验任务,培养其对所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融会贯通能力;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第一个生物技术大实验体会类似企业和科研院校进行研发工作的过程,通过工程类实验,初步了解生产和研发部门工作的区别。研究性实验是以学院教师科研方向为依托,学生根据自己研究兴趣,选择相关实验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实验。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种不同层次和培养目的实验项目的开设,使实验教学实现既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全面培养,又尊重其个性特点发展的目标。
5 增加实践环节比重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应用和进一步把握专业技能,同时,开阔视野,了解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如何运用于生产中,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我们整个实践部分环节占总学分的30%。实践环节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必修为集中性训练,包括以下几个实习环节:(1)野外实习,学生到野外实习基地两周,学习辨认各种植物和动物及制作标本,熟练使用植物检索表和动物图鉴,初步学会撰写调查报告;(2)科研训练,以教师科研团队为依托,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室和导师,课余时间分组进入实验室,以小组为单位申报科学研究项目,完成开题,实验及答辩。旨在开阔科研视野,提高科研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性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专业实习:分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分别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啤酒发酵、食用菌栽培、肥肝鹅养殖、试管苗的繁育等。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劳动、顶岗实习、岗位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4)生产实习: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生物制药方向实习要求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熟悉部分生物制品的典型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参与主要工序的操作过程;生物农业方向要求学生能通过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熟悉动植物种苗的繁育技术、参与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都市农业生产。(5)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相结合,在校外、内实习基地进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是对本科四年所学习的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综合检验。此外对于有余力的学生还设置了课外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参加开放性实验,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也可以获得一定选修学分。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该如何找切入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6 加强院企合作办学
鉴于毕业生就业基本选择武汉地区相关企业,学院教师科研项目也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学院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企业中的工程师和专家共同开发和承担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新课程,如GMP质量管理、食品卫生检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种子生产等,供学生选择学习;经常邀请企业家到学院进行相关讲座和交流,从企业的角度给予学生专业导引;院企双方积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企业科研和岗位技能训练;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学生能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和企业提供各种学习,实践机会中快速成长,将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生物技术人才,应该在自己办学背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在本科四年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
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生物技术专业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011248)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韩新才.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0).
[2] 布日额.构建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5).
[3] 段德君.创建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10.3.
[4] 涂俊才.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农业科学,2008 (6).
[5] 庄总来.以改革促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高等理科教育,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