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西民族大学的“双创”教学管理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训练平台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展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传统的“双创”教学管理问题不断突出,尤其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够紧密,因此,要将“双创”教育的教学制度安排和教学运行管理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进行机制优化,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思政教育;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70
0 引言
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系建设也越来越完善。目前,对于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的教学管理研究,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训练平台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制度框架展开,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深入,“双创”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追求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如何使得“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探索地方高校“双创”教学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对于发挥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功能,培养有素质的“双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广西民族大学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方案,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于2016年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单设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广西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高度体现了本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目前学校的“双创”教学管理主要以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学管理部为主要负责部门,围绕教学制度安排和教学运行管理为主要方面展开工作。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广西民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和提升,同时教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并未真正建立,目标定位缺乏思政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明确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根据此国家级文件,广西民族大学的校级文件中相应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即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组建“创新人才实验班”,建立寓研于教机制。但是,从近几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来看,普遍缺乏学科专业与创新就业相结合的“双创”拔尖和卓越人才培养机制,诸多人才培养方法并未实施,“创新人才实验班”也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同时,“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并未实现“同心同行”的紧密融合,明显缺乏“德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这一目标来说,显然重“才”轻“德”。
1.2 “双创”课程体系有待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未能有效融入
目前,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覆盖全校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大学生创新训练》《大学生创业训练》,此通识课程的开设旨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二是专业类课程开设,目的在于深化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结,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和技巧,夯实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理论素养,重点培养行业类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则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社会团体活动、各种竞赛项目等,發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自主能力。但从近几年的现实情况看来,第二和第三层次与第一层次的课程关联度不高,尤其是第二层次的专业类课程的开设,以语言课《基础法语》为例,大部分老师一味地进行语法的教学,忽略与“双创”教育的结合,缺乏在课程中纳入思政元素,比如可增强中法文化比较,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投入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热忱等。
1.3 “双创”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不够,思政问题意识相对缺乏
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专任教师和行政老师。首先,专任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主力军,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熟悉且研究深而广,但进入信息现代化,一些老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就业经历相对守旧,如仍用传统方法来教学生,则影响学习效果。然后行政老师队伍作为“双创”师资队伍,主要是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一系列的老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相较于专任教师,行政老师的学历低、专业研究不够精而专,对于“双创”教育的理解和传授,更加需要培训去提升。最后,缺乏校外企业家或行业精英作为兼职“双创”教师,也是存在的短板。此外,不管是专任教师或是行政老师,在讲授知识时,相对缺乏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的意识。
1.4 “双创”实践平台有待积极拓展,红色教育基因尚未注入
广西民族大学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于实践训练提出了诸多方案。如建设创新创业开放试验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建立学生第二课堂来实施“创新创业实践积分”制度等。这些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执行力度和深度来看,远远没有达到最基本的目标。比如经管专业的“双创”实践教学,不仅校企合作平台少,利用率低,甚至学校所拥有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未加大投资开发力度,使用率低,“双创”实践教学效果差。同时,缺乏与红色党建活动相融合的“双创”实践活动,无法通过注入红色基因来引导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1.5 “双创”教育教学质量缺乏管控,思政元素并未纳入考核体系 广西民族大学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督查考核这一方面,提出了应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估办法,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评估,并引入第三方评估。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门课的课程安排一般在周末或晚上,学校的教学检查一般来说集中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的每周一到每周五,对于课程检查来说,基本上流于形式,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控。此外,没有把利用思政教育来引领“双创”教育,更加重视“双创”项目的价值作用而不是功利性作用作为考核因素。
2 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对地方高校“双创”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发现,教学制度安排和的教学运行管理的优化是关键所在。前者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训练平台建设等,后者包括教学计划实施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籍管理。“双创”下的教学管理,如何使得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元素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制度安排上的渗透融合。首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整个“双创”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作为具有目标导向性的教学制度安排之一,应结合地方高校的校情学情,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理念。具体而言包括: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和德育目标、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建立通识类、专业类、实践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纳入思政教育元素;注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可围绕专家讲座、企业研讨、校友交流、企业参展、红色教育等教学活动展开等。然后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造。总体设计应从构建创新创业师資培训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导师选拔机制、调整创新创业导师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老师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打造一支创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同时发动广大党员教师,将党的教育贯穿课堂始终。可鼓励年轻教师深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研究所等地方挂职;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等创新创业培训和进修;邀请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突出代表人物到学校进行交流培训;聘请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优秀人才、企业精英、专家学者等为兼职导师,打通校内外合作渠道,拓宽校内外双创教育资源。同时,通过产学研交叉融合,促进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后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建设。建立有层次的注入红色教育的实践阶段,如认知性创新创业实践阶段的课程实验、实地调研和企业见习等,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考性创新创业实践阶段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和学科类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技能项目, “企业营销大赛”“金融操盘手大赛”“财税技能大赛”等学科类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拟性创新创业实践阶段则将专业教学与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紧密联合,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和专业实训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运行管理上的机制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等教学安排制度确立以后,如何高效顺利地实施运作,就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运行管理问题。优化教学运行管理,首先教学计划实施管理优化。教学计划的实施,要经过生成学期开课计划、选课管理、课表编排、调停课管理等步骤。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依赖综合教务系统来管理和完成这些工作,但教务系统对于某些特殊状况无法灵活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一是要优化综合教务系统在处理开课计划生成、选课、排课和调停课方面的功能;二是要优化开课、选课、排课等工作的过程管理。其次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包括教学监督管理、教学评价管理、考核管理和激励管理。教学监督管理的优化,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融合为前提,以设计科学的监督指标为依据,利用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监督;教学评价管理的优化则要结合督导听课、领导巡检、同行评分及学生评教等多方面,详细制定各种评价表格,鼓励教师改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学有效性;考核管理的优化,则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仅注重创新创业知识要点考核、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课程思政的实施、社会反馈等综合评价考核,也要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比赛或实践等内容纳入考核范畴;激励管理的优化,院校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标准,明确工作量核算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绩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业绩评价等方面挂钩,同时可从政策、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如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对做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通过激励管理的优化,使教师们能够有足够的职称晋升机会、培训培养机会、交流协作机会等。最后学籍管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学籍管理的优化,应充分考虑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6-8年。优化创新创业学籍管理,就要给予创业学生弹性的修学年限,允许有条件自主创业学生申请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学生可凭创新创业学院审核合格的创业计划书,经审核批准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1-5年,不计入学生在校的弹性学习年限内。最大限度地提供宽松的学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娟,张钱.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以铜仁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09):158-159.
[2]张丞,彭鑫.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79-80.
[3]彭鑫.论学年学分制下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160-161.
[4]赵光元,杨传勇,王付庭,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条件、限度和应对[J].皖西学院学报,2019,(05).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专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优化研究”(2019MDSKZX15);2020年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元素融入‘基础法语’课创新实践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课题“新时期地方民族高校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融合路径研究”(2020DJSZ04)。
作者简介:彭鑫,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学秘书,助理研究员;黄晓通,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思政教育;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70
0 引言
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提出,越来越受到重视,体系建设也越来越完善。目前,对于地方高校“双创”教育的教学管理研究,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训练平台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等制度框架展开,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内涵式发展理念的深入,“双创”教育的发展不仅仅停留在追求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如何使得“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探索地方高校“双创”教学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对于发挥地方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功能,培养有素质的“双创”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广西民族大学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方案,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于2016年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单设创新创业学院,作为广西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高度体现了本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目前学校的“双创”教学管理主要以创新创业学院的教学管理部为主要负责部门,围绕教学制度安排和教学运行管理为主要方面展开工作。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广西民族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和提升,同时教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1 “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并未真正建立,目标定位缺乏思政教育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明确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根据此国家级文件,广西民族大学的校级文件中相应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举措,即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试点,组建“创新人才实验班”,建立寓研于教机制。但是,从近几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来看,普遍缺乏学科专业与创新就业相结合的“双创”拔尖和卓越人才培养机制,诸多人才培养方法并未实施,“创新人才实验班”也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同时,“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并未实现“同心同行”的紧密融合,明显缺乏“德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这一目标来说,显然重“才”轻“德”。
1.2 “双创”课程体系有待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未能有效融入
目前,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覆盖全校本科生的通识必修课《大学生创新训练》《大学生创业训练》,此通识课程的开设旨在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二是专业类课程开设,目的在于深化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结,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和技巧,夯实大学生的学科专业理论素养,重点培养行业类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则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的社会团体活动、各种竞赛项目等,發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自主能力。但从近几年的现实情况看来,第二和第三层次与第一层次的课程关联度不高,尤其是第二层次的专业类课程的开设,以语言课《基础法语》为例,大部分老师一味地进行语法的教学,忽略与“双创”教育的结合,缺乏在课程中纳入思政元素,比如可增强中法文化比较,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高投入创业工作的积极性和热忱等。
1.3 “双创”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不够,思政问题意识相对缺乏
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专任教师和行政老师。首先,专任教师队伍是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的主力军,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熟悉且研究深而广,但进入信息现代化,一些老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就业经历相对守旧,如仍用传统方法来教学生,则影响学习效果。然后行政老师队伍作为“双创”师资队伍,主要是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等这一系列的老师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相较于专任教师,行政老师的学历低、专业研究不够精而专,对于“双创”教育的理解和传授,更加需要培训去提升。最后,缺乏校外企业家或行业精英作为兼职“双创”教师,也是存在的短板。此外,不管是专任教师或是行政老师,在讲授知识时,相对缺乏将思政教育贯穿课堂的意识。
1.4 “双创”实践平台有待积极拓展,红色教育基因尚未注入
广西民族大学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于实践训练提出了诸多方案。如建设创新创业开放试验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校地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建立学生第二课堂来实施“创新创业实践积分”制度等。这些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执行力度和深度来看,远远没有达到最基本的目标。比如经管专业的“双创”实践教学,不仅校企合作平台少,利用率低,甚至学校所拥有的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室在软件和硬件上都未加大投资开发力度,使用率低,“双创”实践教学效果差。同时,缺乏与红色党建活动相融合的“双创”实践活动,无法通过注入红色基因来引导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1.5 “双创”教育教学质量缺乏管控,思政元素并未纳入考核体系 广西民族大学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督查考核这一方面,提出了应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分类评估办法,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效果等方面纳入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评估,并引入第三方评估。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门课的课程安排一般在周末或晚上,学校的教学检查一般来说集中在开学初、期中和期末的每周一到每周五,对于课程检查来说,基本上流于形式,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管控。此外,没有把利用思政教育来引领“双创”教育,更加重视“双创”项目的价值作用而不是功利性作用作为考核因素。
2 广西民族大学“双创”教学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对地方高校“双创”教学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发现,教学制度安排和的教学运行管理的优化是关键所在。前者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训练平台建设等,后者包括教学计划实施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学籍管理。“双创”下的教学管理,如何使得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元素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制度安排上的渗透融合。首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整个“双创”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作为具有目标导向性的教学制度安排之一,应结合地方高校的校情学情,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理念。具体而言包括:整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和德育目标、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其次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建立通识类、专业类、实践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纳入思政教育元素;注重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可围绕专家讲座、企业研讨、校友交流、企业参展、红色教育等教学活动展开等。然后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造。总体设计应从构建创新创业师資培训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导师选拔机制、调整创新创业导师评估机制和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老师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打造一支创业导师与高校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同时发动广大党员教师,将党的教育贯穿课堂始终。可鼓励年轻教师深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研究所等地方挂职;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等创新创业培训和进修;邀请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突出代表人物到学校进行交流培训;聘请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优秀人才、企业精英、专家学者等为兼职导师,打通校内外合作渠道,拓宽校内外双创教育资源。同时,通过产学研交叉融合,促进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双创”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后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建设。建立有层次的注入红色教育的实践阶段,如认知性创新创业实践阶段的课程实验、实地调研和企业见习等,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思考性创新创业实践阶段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技能大赛和学科类竞赛,如“互联网+”“挑战杯”等技能项目, “企业营销大赛”“金融操盘手大赛”“财税技能大赛”等学科类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模拟性创新创业实践阶段则将专业教学与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紧密联合,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和专业实训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二是“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运行管理上的机制优化。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等教学安排制度确立以后,如何高效顺利地实施运作,就涉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运行管理问题。优化教学运行管理,首先教学计划实施管理优化。教学计划的实施,要经过生成学期开课计划、选课管理、课表编排、调停课管理等步骤。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依赖综合教务系统来管理和完成这些工作,但教务系统对于某些特殊状况无法灵活处理,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一是要优化综合教务系统在处理开课计划生成、选课、排课和调停课方面的功能;二是要优化开课、选课、排课等工作的过程管理。其次教学质量管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包括教学监督管理、教学评价管理、考核管理和激励管理。教学监督管理的优化,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融合为前提,以设计科学的监督指标为依据,利用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思政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监督;教学评价管理的优化则要结合督导听课、领导巡检、同行评分及学生评教等多方面,详细制定各种评价表格,鼓励教师改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教学有效性;考核管理的优化,则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不仅注重创新创业知识要点考核、学生创新能力考核、课程思政的实施、社会反馈等综合评价考核,也要将教师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比赛或实践等内容纳入考核范畴;激励管理的优化,院校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标准,明确工作量核算标准,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绩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业绩评价等方面挂钩,同时可从政策、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如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对做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通过激励管理的优化,使教师们能够有足够的职称晋升机会、培训培养机会、交流协作机会等。最后学籍管理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学籍管理的优化,应充分考虑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6-8年。优化创新创业学籍管理,就要给予创业学生弹性的修学年限,允许有条件自主创业学生申请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业等。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学生可凭创新创业学院审核合格的创业计划书,经审核批准在校生休学创业的修业年限在原有学制基础上可延长1-5年,不计入学生在校的弹性学习年限内。最大限度地提供宽松的学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娟,张钱.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以铜仁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09):158-159.
[2]张丞,彭鑫.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79-80.
[3]彭鑫.论学年学分制下本科院校选课管理工作[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160-161.
[4]赵光元,杨传勇,王付庭,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条件、限度和应对[J].皖西学院学报,2019,(05).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专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地方高校教学管理优化研究”(2019MDSKZX15);2020年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元素融入‘基础法语’课创新实践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课题“新时期地方民族高校思政教育与教学管理融合路径研究”(2020DJSZ04)。
作者简介:彭鑫,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学秘书,助理研究员;黄晓通,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