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在进步,社会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随着近年来城市的扩张、环境污染的越来越严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人类对节能的认识及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规划者而言,节能规划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如何做好规划节能与合理用地值得我们专业人员学习和探讨。
关键词: 城市规划节能设计合理用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如今,城市住宅开发中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各级政府已将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问题提上日程。因此,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与合理用地理论应运而生,并且全国很多城市已经在积极进行实践,将节能与合理用地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实际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当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要将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与合理用地设计策略贯彻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用地和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问题
城市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的今天,更应该如此。比如,采取利用地下车库、合理布局建筑物间距、增加层数、采用自然通风等进行相互结合方式,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但充分利用外在环境对于城市居住区节能效果的影响,远不如主动节能设施和节能设计应用的影响显著,以下就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设计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2.1 地域气候下微气候对于节能效果的影响
地域气候下对于微气候的调节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节能设计中一个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对建筑物周围温度、湿度、风向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与之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具体方发如下:首先对城市的地理位置、日照情况、气候状况、周边环境、交通情况、周边污染情况、盛行风向以及建筑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要将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组合,并对其不同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得出最为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地域气候影响下的微气候进行调节,大到气候环境与河流山川的走向,小到城市的一小片绿色植被都不能忽略。除此之外,对于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微气候的调节,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建筑物的排列方式、建筑物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其他间接采取某些建筑物节能设计等。微气候环境调节的影响因素很复杂,其影响因素大多与热岛效应、风和热环境有关,我们需要进行有效规划来进行微气候环境的调节,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的效果。
2.2 科学合理的建筑体型、排列与节能设计效果
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本着节能的要求,进行建筑物的排列组合,对建筑物的体型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日照间距以及视觉卫生等进行综合考虑,既要提高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又要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筑物上采取有效的节能设施,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居住区规划中的科学群体布局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建筑物群体布局所限制,因此住宅群体的建筑高度、建筑位置及其气象参数等都是城市居住区规划布局中考虑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建筑群体布局形式对于节能效果还体现在建筑物与风向的影响,城市居住区进行规划不得不对风向进行考虑,风向吹向建筑必定产生涡流,建筑布局的不合理则会导致室外风速风压过大,加大了建筑物能耗。
除此之外,建筑物朝向对节能也有所影响。主要包括小气候风向入射角的选取、建筑物高度、长度、深度以及自然通风情况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风吹向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产生的涡流不同,涡流越大,对后排的建筑物影响越大,建筑物耗能也随之加大。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规划时要尽量考虑对整体建筑的影响,实施高低搭配,错位布局。
2.4 景观设计和节能设计的相互结合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设计要与景观设计相互结合起来。一方面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周边环境、建筑场地、地域气候等因素,可以将节能环保和景观设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居住区进行绿化设计,对于社区景观优化及节能环保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居住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改善了居住区微气候环境,对调节居住区附近湿度、温度大有帮助。因此,景观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相互结合对于城市居住区能耗的降低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瑞典、德国、荷兰等国的很多示范居住区,都有计划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行为模式,以期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与景观设计的相互结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英国的贝丁顿社区以“贝丁顿零能源发展”为具体发展计划,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其设计原则包括:零能源、高质量、能源效率、水效率、低冲击材料、废弃物回收、共乘制及鼓励生态友善的运输方式等。
3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合理用地与节能问题
城市居住区的合理用地问题一直是规划设计中的重中之重,不仅仅能够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住宅建筑面积的使用系数,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对于城市居住区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节能与合理用地能起到明确的促进作用。以下就城市居住区合理用地和节能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1 积极推广中小户型住宅
国家颁布相关法规条例,推广使用 90 m2以下的中小户型。具体来讲,人均建筑使用面积的增大,会使得夏季空调用电及冬季城市供暖压力增大,因此从技术和政策双重角度上分析,中小户型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市居住区的合理用地问题。
3.2 合理布局住宅空间进行有效调整
在城市居住区合理用地规划中要充分利用住宅阳台、入户花园、屋顶平台、住宅地下空间以及住宅建筑层高等的设计。首先,住宅阳台、入户花园作为住宅建筑中联系室内外的过渡空间,经常会出现由于划分不合理或者使用不当,使得阳台封闭,甚至成为储物空间,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要对住宅阳台类型、功能进行合理划分、进而合理利用;其次,屋顶平台可以作为绿化平台、太阳能集热设备放置空间以及景观平台等,为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做出一定贡献;最后,合理安排利用住宅地下空间,不仅仅是当作车库、存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制冷或者保温作用。
3.3 充分利用住宅内部自然通风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合理用地问题,也可以从住宅的自然通风方面对住宅能源消耗进行有效地改善,一方面可以提供新鲜空气,大大降低住宅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另一方面,住宅的自然通风作为节能的手段,与室内家具布置、开窗面积、大小、角度等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城市居住区合理用地规划与住宅自然通风有很大联系。比如,在楼梯间、风井等位置上进行高差不一的排风口设置,并设置控制开口,排出热气,以降低能耗并节省空间。
3.4 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正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而且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越来越薄,且强度较之以前有所增长,比如 10 年前的普通粘土砖,墙体厚度多达 370 mm,现在改换成其他建筑材料,50 mm 的挤塑聚苯板再加上 240 mm 的多孔砖才不过 290 mm,外墙厚度有所减小,空间使用面积有所增加,同时节能效果也随之增加。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推广也是推进城市居住区规划节能和合理用地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总之,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节能与合理用地是一个需要统筹兼顾的综合问题,需要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面对着全球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的考验,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运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充分体现节能、合理用地,以实现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绿色建筑设计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2]鞠永偉.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J].民营科技,2011.
[3]苏金龙,许晓华,武爱华.谈居住区中的规划、建筑节能设计—以聊城裕昌·水岸新城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0
关键词: 城市规划节能设计合理用地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现如今,城市住宅开发中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各级政府已将节约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问题提上日程。因此,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与合理用地理论应运而生,并且全国很多城市已经在积极进行实践,将节能与合理用地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实际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当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要将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与合理用地设计策略贯彻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用地和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问题
城市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节能问题,尤其是资源短缺的今天,更应该如此。比如,采取利用地下车库、合理布局建筑物间距、增加层数、采用自然通风等进行相互结合方式,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能效果。但充分利用外在环境对于城市居住区节能效果的影响,远不如主动节能设施和节能设计应用的影响显著,以下就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设计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2.1 地域气候下微气候对于节能效果的影响
地域气候下对于微气候的调节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节能设计中一个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对建筑物周围温度、湿度、风向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将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法与之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具体方发如下:首先对城市的地理位置、日照情况、气候状况、周边环境、交通情况、周边污染情况、盛行风向以及建筑景观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其次,要将不同影响因素进行组合,并对其不同的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综合,最后得出最为合理的规划方案。对地域气候影响下的微气候进行调节,大到气候环境与河流山川的走向,小到城市的一小片绿色植被都不能忽略。除此之外,对于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微气候的调节,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建筑物的排列方式、建筑物体型设计、建筑材料以及其他间接采取某些建筑物节能设计等。微气候环境调节的影响因素很复杂,其影响因素大多与热岛效应、风和热环境有关,我们需要进行有效规划来进行微气候环境的调节,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的效果。
2.2 科学合理的建筑体型、排列与节能设计效果
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居住区的用地情况,本着节能的要求,进行建筑物的排列组合,对建筑物的体型进行设计,对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日照间距以及视觉卫生等进行综合考虑,既要提高城市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又要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筑物上采取有效的节能设施,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 居住区规划中的科学群体布局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被建筑物群体布局所限制,因此住宅群体的建筑高度、建筑位置及其气象参数等都是城市居住区规划布局中考虑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建筑群体布局形式对于节能效果还体现在建筑物与风向的影响,城市居住区进行规划不得不对风向进行考虑,风向吹向建筑必定产生涡流,建筑布局的不合理则会导致室外风速风压过大,加大了建筑物能耗。
除此之外,建筑物朝向对节能也有所影响。主要包括小气候风向入射角的选取、建筑物高度、长度、深度以及自然通风情况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风吹向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产生的涡流不同,涡流越大,对后排的建筑物影响越大,建筑物耗能也随之加大。因此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规划时要尽量考虑对整体建筑的影响,实施高低搭配,错位布局。
2.4 景观设计和节能设计的相互结合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节能设计要与景观设计相互结合起来。一方面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周边环境、建筑场地、地域气候等因素,可以将节能环保和景观设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居住区进行绿化设计,对于社区景观优化及节能环保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居住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改善了居住区微气候环境,对调节居住区附近湿度、温度大有帮助。因此,景观设计与节能设计的相互结合对于城市居住区能耗的降低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瑞典、德国、荷兰等国的很多示范居住区,都有计划地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行为模式,以期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节能与景观设计的相互结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英国的贝丁顿社区以“贝丁顿零能源发展”为具体发展计划,是国际公认最重要的可持续能源建筑与居住的范例,其设计原则包括:零能源、高质量、能源效率、水效率、低冲击材料、废弃物回收、共乘制及鼓励生态友善的运输方式等。
3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合理用地与节能问题
城市居住区的合理用地问题一直是规划设计中的重中之重,不仅仅能够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住宅建筑面积的使用系数,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对于城市居住区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节能与合理用地能起到明确的促进作用。以下就城市居住区合理用地和节能的设计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3.1 积极推广中小户型住宅
国家颁布相关法规条例,推广使用 90 m2以下的中小户型。具体来讲,人均建筑使用面积的增大,会使得夏季空调用电及冬季城市供暖压力增大,因此从技术和政策双重角度上分析,中小户型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城市居住区的合理用地问题。
3.2 合理布局住宅空间进行有效调整
在城市居住区合理用地规划中要充分利用住宅阳台、入户花园、屋顶平台、住宅地下空间以及住宅建筑层高等的设计。首先,住宅阳台、入户花园作为住宅建筑中联系室内外的过渡空间,经常会出现由于划分不合理或者使用不当,使得阳台封闭,甚至成为储物空间,这是极不合理的,因此,要对住宅阳台类型、功能进行合理划分、进而合理利用;其次,屋顶平台可以作为绿化平台、太阳能集热设备放置空间以及景观平台等,为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做出一定贡献;最后,合理安排利用住宅地下空间,不仅仅是当作车库、存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制冷或者保温作用。
3.3 充分利用住宅内部自然通风
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合理用地问题,也可以从住宅的自然通风方面对住宅能源消耗进行有效地改善,一方面可以提供新鲜空气,大大降低住宅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另一方面,住宅的自然通风作为节能的手段,与室内家具布置、开窗面积、大小、角度等有很重要的关系,因此城市居住区合理用地规划与住宅自然通风有很大联系。比如,在楼梯间、风井等位置上进行高差不一的排风口设置,并设置控制开口,排出热气,以降低能耗并节省空间。
3.4 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正朝着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而且建筑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必定是越来越薄,且强度较之以前有所增长,比如 10 年前的普通粘土砖,墙体厚度多达 370 mm,现在改换成其他建筑材料,50 mm 的挤塑聚苯板再加上 240 mm 的多孔砖才不过 290 mm,外墙厚度有所减小,空间使用面积有所增加,同时节能效果也随之增加。因此,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推广也是推进城市居住区规划节能和合理用地的重要措施。
4 结语
总之,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节能与合理用地是一个需要统筹兼顾的综合问题,需要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考虑。面对着全球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的考验,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先进节能技术、运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充分体现节能、合理用地,以实现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绿色建筑设计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2]鞠永偉.城市住区规划节能设计策略[J].民营科技,2011.
[3]苏金龙,许晓华,武爱华.谈居住区中的规划、建筑节能设计—以聊城裕昌·水岸新城居住区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