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补偿视角下审美层面补偿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翻译实践中,由于原作者、译者与读者的目的、文化背景和自身经历与感受等方面的差别,译文与原文之间很难完全实现功能对等,因而,译文出现不同层面的损失也难以避免。本文笔者从翻译补偿的视角出发,结合笔者真实的翻译实践案例,探讨针对译文中审美层面的损失可采取的有效的补偿手段。
  【关键词】翻译补偿;审美补偿;《翻译补偿研究》
  【作者简介】翟名楠(1996.03-),女,汉族,山西运城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科技翻译;晋艳(1980.02-),女,宁夏银川人,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
  一、引言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在翻译实践中,译文难免会遗漏原文的信息或无法再现原文的风格。因此,针对译文不同层面的损失便显得尤为必要。笔者在亲身参与的翻译实践中,运用夏廷德概括的翻译补偿的相关思想理论,进一步提升了译文的可读性与质量,也实践了翻译补偿的可行性。本文主要从文本审美层面的角度,探讨了译者针对译文审美损失可采取的补偿手段。
  二、翻译补偿
  国内外对于翻译补偿的研究目前都尚未形成体系与理论。许多学者关于翻译补偿的探讨也只停留在定义、具体手段、补偿原则或补偿层面的某一方面。但是,国内学者夏廷德通过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套相对全面的关于翻译补偿的观点。
  关于翻译补偿的定义,夏廷德在其学术著作《翻译补偿研究》中有如下描述:补偿是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关于补偿原则,他提出了需求原则、相关原则、重点原则、就近原则、等功能原则和一致原则共六条翻译补偿原则。除了对翻译补偿进行宏观方面的研究,夏廷德还重视实践层面的微观研究,提出从语言学层面和审美层面探讨补偿问题,每个层面涉及不同的补偿手段,“从而对补偿问题形成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着重从审美层面的角度,结合具体翻译案例探讨审美补偿手段。
  三、审美补偿
  筆者参与的翻译实践SHOES主要叙述了人类历史中近1000年鞋类发展与鞋款演变的事实与事件,属于信息型文本。但是,如果一个作品缺少思想、情感和现实相结合的审美元素,难免会缺少些许感染力,也便自然减少了对读者的吸引力。鞋子作为时尚的一部分,也体现了美学元素。对于译者而言,将原文的审美元素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也极其重要。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原文的审美元素在译文中往往未能明显、充分地呈现;再加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忠实翻译内容置于首位,往往可能会忽视其中的审美因素,这必然会导致译文出现审美损失。审美层面的损失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如韵律、修辞手法和文体风格等。为了减少审美损失,审美补偿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
  1. 英语头韵。头韵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押韵形式,也是英语韵律中的一种审美形式,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增加对读者的吸引力。相反,汉语属于象形文字,汉语的字母读音系统——拼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也很低。因此,译者很难用汉语再现英语头韵的视听效果和阅读感受。夏廷德认为,最理想的弥补英语头韵效果的手段是根据中国的审美传统和语音系统,使用双声连绵词和叠韵连绵词。
  例1:Created during the war, this Make Do and Mend poster offered serious advice that had to be adhered to in times of austerity, 1940s.
  译文:这张名为《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海报创作于战争期间,海报提出了严肃的建议,要求民众在20世纪40年代的经济紧缩时期必须采纳这些建议。
  例1中出现了英文头韵词“make”和“mend”。原文中的“make do and mend”是英语谚语,意即“修理、利用和改造旧东西,而不是买新的替代品”。一般中文可以将此谚语翻译为“凑合修复将就一下”,显然,这一中文译法失去了原英文中头韵的审美表达效果。因此,为了弥补损失的头韵效果,笔者舍弃了“凑合修复将就一下”的译法,改译为“缝缝补补又三年”。修改后的翻译“缝缝补补又三年”不仅兼顾了忠实原文信息,而且,“缝缝补补”作为中文叠韵词,也达到了叠韵的语音效果,张立玉也提出“将相同的字、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可以增强节奏感”,恰当地弥补了“凑合修复将就一下”的审美损失。
  2. 审美价值。美是抽象的、无形的,通常会通过具体物体表现出来。然而,美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定义,意即在某一文化中被认为是美的事物,可能在另一文化中会被定义为丑。因此,在翻译实践中,不同的审美价值可能会使原文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失去原有的审美价值。甚至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审美价值冲突可能会对目的语读者造成消极影响。因此,译者在保留原文所指意义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减译法来弥补减损的审美效果,或者用译入语文化中相似的文化审美对象来代替文化审美对象。
  例2:With the 1980s came the invention of the TV bitch, resplendent in shoulder pads, big hair and high heels. It was a look that Joan Collins epitomized as Alexis Carrington in Dynasty – feminine, but ballsy.
  译文:20世纪80年代,电视荧幕上出现了衣着光鲜的悍妇形象,她们标志性的时尚元素包括超大垫肩,高耸蓬松的发型和高跟鞋。在《豪门恩怨》 中,琼·科林斯(Joan Collins)所扮演的亚历克斯·卡灵顿(Alexis Carrington)完美诠释了荧幕悍妇的形象,既富有女性魅力又富有胆识。   原文中有一个词“bitch”,《牛津英语词典》对该词的定义为“冒犯地,尤其是令人不快的一种指代女性的方式”。通过分析“bitch”一词在语境中涵义,可以推断出原作者只是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那些“披着垫肩,披头散发,穿着高跟鞋,同时又光彩照人”的女性。因此,“bitch”这一词只是夸大了她们在电视中的形象。但这一词的通常中文的译法——“婊子”,在中文中为咒骂的词语,以中国的审美价值判断,“婊子”会给中文读者带来负面影响,目的读者可能会误解原文的指称意义,如此一来,原文的审美价值便无法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为了消除“婊子”这一译法的负面作用,笔者将其更换为“悍妇”。在汉语里,“悍妇”属于一个相对中立的词,通常指那些非常强大的、不娇弱和坚强的女性。相较之下,“悍妇”既恰当地传达了意思,也符合中国的审美价值。
  3. 修辞。审美形式的功能丧失涉及多种类型,其中便包含修辞。孙迎春指出,“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语言,增强表达效果,使之准确、鲜明、生动,我们除了在用词、造句上推敲之外,还要利用好各种修辞手法。”由此得知,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增加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众所周知,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系统中都涉及大量的修辞手法,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审美形式的空缺,并非每一语言系统中的修辞手段在另一个语言系统中都拥有对应的修辞手法。所以,在弥补修辞空缺的同时,译者可以在目的语中使用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修辞手法。
  例3:A STRIKE TO END STRIKES
  译文:以“罢”制“罢”
  在原文中,小标题两次使用同一个词“strike”,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使得小标题简洁而富有节奏感。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尽最大努力使译文与原文文体和风格保持一致。若不考虑修辞手法,而将小标题译为“一场结束罢工的罢工”,便体现不出原文的美感。而“以罢制罢”这一四字结构词语,不仅准确传递原文信息,而且富有节奏,也体现了重复的修辞。
  例4:‘Mount on French heels, When you go to the ball – ’Tis the fashion to totter and show you can fall.’ (Lines from an eighteenth-century satirical poem)
  译文:“踩着法式高跟鞋去参加舞会,真是步履蹒跚、随时可能摔倒的时尚呀。”(18世纪的讽刺诗句)
  例4原文的句子中明显地提及原诗句的修辞手法——“讽刺诗”。因此,笔者应使译文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同样的讽刺效果。中规中矩的翻译可以翻译为“走的路不稳的时尚”。但是为了增强讽刺效果,“步履蹒跚,随时可能摔倒的时尚”以及语气词“呀”似乎为读者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穿法式高跟摔倒的尴尬画面,让读者感到更强的讽刺语气。如此,目的语中具有相同功能的修辞也弥补微弱的修辞效果,达到了与原文内容和形式一致的目的。
  四、结语
  从上文译例分析中可以得出,针对译文中出现的音韵、审美价值和修辞方面的审美损失,译者可以使用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减译、审美文化替代和增强修辞效果的审美补偿手段来弥补出现的损失。此外,译者还应提高发现损失的能力,考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和想法,预测译文中可能會出现的潜在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参考文献:
  [1]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立玉.土家族典籍英译的审美损失和翻译补偿——以《摆手歌》英译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63-66.
  [3]孙迎春.损失、补偿与“雅”字[J].中国翻译,1996(3):11-15.
其他文献
【摘要】全新一轮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改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更要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掌握词汇学习知识,学好英语的前提基础,而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环节,能够增加学习词汇知识的趣味性,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提高学生词汇的灵活运用能力,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英语知识做好铺垫。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词汇;英语;初中;信息
【摘要】体验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以亲身经历获得体验,从而构建知识体系。本文笔者以库柏经验学习圈理论为依托,探讨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实际高职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为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有益思路。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高职;英语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薛茗元(1991.12-),女,汉族,吉林人,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摘要】各高校纷纷响应教育部通知,提出“停课不停学”和“停课不停教”的规定。作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因时制宜,根据当下的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因其技术成熟、资源丰富、使用便捷等优势而逐步进入教师的视野。通过网络教学,采取一定的方法,转变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值得一试的手段。不但锻炼教师各项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巩固了
【摘要】随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英语教育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英语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而将影视资源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引入到课堂中,更有其特殊的优势。适当地利用原声影视资源,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外,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境,展示生活场景,对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着切实有用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英语;
【摘要】科技翻译课程作为翻译专业高年级职业必修课程,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时期,科技翻译教学不仅着眼于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在词语层面的术语翻译能力、文体层面的文体翻译能力和文化层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科技翻译; 教学; 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梅曦天(1993-),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成都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
【摘要】本文以海南省两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为例,通过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式对高校教师英语阅读文本解读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文本解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英语文本;解读能力  【作者简介】刘忠喜(1979-),男,汉族,吉林松原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  【基金项目】
【摘要】经过小学和初中的英语学习,到了高中,学生之间英语水平会产生较大差异,在班级学生间英语水平不均衡的影响下,若无差异化地开展英语教学,会进一步加重学生群体之间英语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与此同时,随着高中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基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分层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整体提高学生参与
【摘要】当今世界,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迅速,在新媒体背景下,学生们获取文化知识的成本降低,这对英语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医学院校,英语教师要转变自身身份,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医学院校的学生能够在繁重的专业课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有效性;新媒体  【作者简介】周伟之(1989-),男,壮族,广西百色人,右江民族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
【摘要】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跨语言的交流沟通能力,但目前的大学英语只是单一地为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而缺失了本土元素,对学生跨文化交流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呼吁高校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宣传与推广民族文化,使学生能够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
【摘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英语的重点教学环节,英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广泛性的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现高质量阅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高中英语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本文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