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大,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分析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并对风险采取及时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127-02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独特、造价高、生产周期长等决定了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数额大、质押时间长,加之工程工期长,成本管理与控制链长、应收款的回收难度大等现状,都會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企业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行为的决策和执行、经营环境变化等原因,财务活动不能满足企业的运营需要,使企业履行经营业务受阻,甚至影响到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不可回避的、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采用一定的系统方法,科学合理地把握财务风险,从形成至消退的规律,在一定环节上给予必要的主动干预,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一系统基本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系统监督等几个环节。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
1 内部控制风险。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内部责任合同签订及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存在先开工后签合同的不可控被动现象;二是成本控制乏力,开源节流能力差,项目成本控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项目部拥有完全独立的材料采购权,在利润的实现上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债务纠纷;四是项目施工产值统计弹性较大,给债权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不利于工程款回收率的提高;五是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注重财务分析,事中控制不力。此外,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主管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 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以包代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有的企业在运作工程项目过程中过分地扩大了项目部和项目承包人的自主权,民营式的合作体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另外,施工企业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风险作出必要的估计,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会计核算和管好、用好资金就行了,缺乏必要且全面的风险意识,以至形成片面性的财务行为。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形同债务管理,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 承包体制风险。施工企业是施工合同的主体,必须承担和履行合同条款的所有法律责任,而在现行的项目承包模式下,合同的履行、实施者是非独立法人的项目部、分公司甚至个体承包人。尽管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或承包个人签订了承包协议,但这种协议明显和国家的法规不相吻合,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其所附带的连带责任往往一发不可收拾。这样项目部和项目个体承包人一方面行使企业的权力,另一方面却逃避了法律责任。
4 税收征管风险。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后,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的管理弱化,加上某些地方的材料市场极不规范,购买材料时没有发票,或者假发票泛滥,企业面临很大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1 资金结构风险。目前,建筑市场中垫资施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不仅严重干扰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垫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生产资金被占用,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施工企业债台高筑,财务费用增大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对供应商及银行等的巨额债务影响了企业再融资能力,损害了施工企业在新一轮投标中的竞标能力等等,形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合同中的财务风险。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企业面临着诸如工程质量、拖欠工程款、材料价格等问题,这些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因此,管理稍一放松,就可能发生亏损,项目承接到手有可能意味着要发生亏损,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合同风险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例如:工程变更风险,即合同规定施工企业应承担的风险有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内,施工企业得不到任何补偿调整。处理此类风险问题,关键就在于要有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将合同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增加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3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财务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实行全面成本控制,能否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现场工程直接费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
4 工程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施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工程竣工决算,但是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概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另外在施工后期,往往因业主资金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形式
1 企业盈利能力仍然不强。主要是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工程项目竞争激烈,让利现象严重,同时建筑材料价格、劳务用工价格等持续走高,导致工程总成本的增长,个别建造合同项目存在亏损风险。2 企业营运能力仍然不高。从资产结构看,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周转率低,发生坏账风险很 大,潜亏风险增加,企业存货金额迅速增加,存货周转率偏低。3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过度举债,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利息负担沉重,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4 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到期债务的现金流,部分生产经营所需设备投入需要依靠银行借款资金。
四、建筑施工企業财务防范体系的构建
1 财务防范指标设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主要包括:(1)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2)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3)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41发展能力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5)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比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可以增设应收账款增长率以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两个重点管理指标。
2 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有序运行、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企业可以成立由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以及经营、工程、综合监察、财务管理等部门成员参加的预警防控领导小组。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财务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3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4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5 财务预警的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简单地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还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情况,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挖掘出财务预警指标变化背后的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过程,挖掘其变化的真正内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先.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小议[J].财务与会计,2005(03).
[2]刘瑞乾.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防范l J1.交通财会,2006(11).
[3]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lJJ.交通财会,2006(06).
[4]张月娥,周大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测定和防范[J].理论观察,2003(08).
[5]罗晓敏,马忠.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l J1.中国信息导报,2002(01).
[6]刘金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应用研究[JJ_山东纺织经济,2005(07).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5-0127-02
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产品独特、造价高、生产周期长等决定了投标履约保证金的数额大、质押时间长,加之工程工期长,成本管理与控制链长、应收款的回收难度大等现状,都會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企业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一)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行为的决策和执行、经营环境变化等原因,财务活动不能满足企业的运营需要,使企业履行经营业务受阻,甚至影响到企业可持续经营的可能性。
(二)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面对不可回避的、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财务风险,采用一定的系统方法,科学合理地把握财务风险,从形成至消退的规律,在一定环节上给予必要的主动干预,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一系统基本涵盖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控制、系统监督等几个环节。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形成原因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
1 内部控制风险。施工企业内部推行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一是内部责任合同签订及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不及时,承包主体的责任义务不明确,责任指标不能及时到位,项目存在先开工后签合同的不可控被动现象;二是成本控制乏力,开源节流能力差,项目成本控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项目部拥有完全独立的材料采购权,在利润的实现上有相当大的调节空间,甚至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债务纠纷;四是项目施工产值统计弹性较大,给债权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加上施工企业没有相应的索赔制度,不利于工程款回收率的提高;五是财务管理只重视基础工作的管理,不注重财务分析,事中控制不力。此外,施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本企业与上级主管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利润分配、资产抵押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工作衔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状况混乱,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 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以包代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有的企业在运作工程项目过程中过分地扩大了项目部和项目承包人的自主权,民营式的合作体就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另外,施工企业从签订合同开始,就要对风险作出必要的估计,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做好会计核算和管好、用好资金就行了,缺乏必要且全面的风险意识,以至形成片面性的财务行为。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负债资金比例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财务管理形同债务管理,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3 承包体制风险。施工企业是施工合同的主体,必须承担和履行合同条款的所有法律责任,而在现行的项目承包模式下,合同的履行、实施者是非独立法人的项目部、分公司甚至个体承包人。尽管施工企业与项目部或承包个人签订了承包协议,但这种协议明显和国家的法规不相吻合,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其所附带的连带责任往往一发不可收拾。这样项目部和项目个体承包人一方面行使企业的权力,另一方面却逃避了法律责任。
4 税收征管风险。项目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后,施工企业客观上对项目的管理弱化,加上某些地方的材料市场极不规范,购买材料时没有发票,或者假发票泛滥,企业面临很大的税务风险。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1 资金结构风险。目前,建筑市场中垫资施工的倾向越来越明显,不仅严重干扰了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管理,而且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垫资施工给施工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大量生产资金被占用,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施工企业债台高筑,财务费用增大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对供应商及银行等的巨额债务影响了企业再融资能力,损害了施工企业在新一轮投标中的竞标能力等等,形成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 合同中的财务风险。当前由于建筑市场的不规范和投标的激烈竞争,企业面临着诸如工程质量、拖欠工程款、材料价格等问题,这些都与合同履行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业主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许多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收取工程保证金等。因此,管理稍一放松,就可能发生亏损,项目承接到手有可能意味着要发生亏损,致使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初期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合同风险是由工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的,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合同的客观风险是法律法规、合同条件以及惯例规定的,其风险责任是合同双方无法回避的。例如:工程变更风险,即合同规定施工企业应承担的风险有工程变更在15%的合同金额内,施工企业得不到任何补偿调整。处理此类风险问题,关键就在于要有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将合同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天不足”,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增加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3 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财务风险。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是否实行全面成本控制,能否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和控制,对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人工、机械等现场工程直接费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对项目部间接费的核算和控制能否按照施工预算及工期要求,制订出费用开支计划,且对每一个费用项目逐一核定指标。每一环节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都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无论哪个环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
4 工程竣工结算的财务风险。一般而言,施项目竣工后,就要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编工程竣工决算,但是由于业主和设计的原因致使有的单项工程的变更或调概不能及时批复,这样就会造成项目财务结算滞后;另外在施工后期,往往因业主资金不足,加大了施工企业及时收回工程结算尾款的难度,增加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同时也延长了工程保修时间,增加工程保修费用,从而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形式
1 企业盈利能力仍然不强。主要是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工程项目竞争激烈,让利现象严重,同时建筑材料价格、劳务用工价格等持续走高,导致工程总成本的增长,个别建造合同项目存在亏损风险。2 企业营运能力仍然不高。从资产结构看,应收账款金额居高不下,周转率低,发生坏账风险很 大,潜亏风险增加,企业存货金额迅速增加,存货周转率偏低。3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过度举债,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利息负担沉重,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4 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到期债务的现金流,部分生产经营所需设备投入需要依靠银行借款资金。
四、建筑施工企業财务防范体系的构建
1 财务防范指标设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为基础,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同时重点突出现金流量指标。主要包括:(1)偿债能力指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2)营运能力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3)盈利能力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41发展能力指标:销售(营业)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5)现金流量指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活动流入量、经营活动流出量比率。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可以增设应收账款增长率以及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两个重点管理指标。
2 预警指标标准值的选择。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有序运行、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执行、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企业可以成立由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以及经营、工程、综合监察、财务管理等部门成员参加的预警防控领导小组。
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财务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及时、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
3 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4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5 财务预警的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简单地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还不能完全说明企业真实的财务风险情况,在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评估时,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挖掘出财务预警指标变化背后的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过程,挖掘其变化的真正内因,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使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先.建立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防范机制小议[J].财务与会计,2005(03).
[2]刘瑞乾.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和防范l J1.交通财会,2006(11).
[3]王展.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lJJ.交通财会,2006(06).
[4]张月娥,周大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测定和防范[J].理论观察,2003(08).
[5]罗晓敏,马忠.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l J1.中国信息导报,2002(01).
[6]刘金星.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的应用研究[JJ_山东纺织经济,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