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学生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语文阅读教学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首先,教会学生阅读课本,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让学生学会粗读、细读、精读的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养成勤读书思考的习惯。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1.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其特点,理解语言知其特点,分析动作抓之特点,体会心理明其特点,对比之中想其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我选精讲一段,然后,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我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导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2.1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教《桂林山水》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阅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2.2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课外检验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地博览群书,让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检验自己所学,修正自己的方法,增长眼界和见识,获取课内没有的和自己领悟到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在教室里设有一个图书角,每天晨读,我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4培养良好的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如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配合时代背景的介绍,先作示范性朗读,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的强烈的爱国性、爱国心,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①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并画出有关段落。那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细读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我”都有什么感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阅读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小结,把普通的阅读训练上升为培养其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学会分析、评价的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首先,教会学生阅读课本,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让学生学会粗读、细读、精读的各种不同的读书方法,养成勤读书思考的习惯。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1.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其特点,理解语言知其特点,分析动作抓之特点,体会心理明其特点,对比之中想其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我选精讲一段,然后,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我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导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2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2.1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如教《桂林山水》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阅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2.2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利用课外检验法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地博览群书,让学生在课外的阅读中检验自己所学,修正自己的方法,增长眼界和见识,获取课内没有的和自己领悟到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3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因其身心发展幼稚,认知能力较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在教室里设有一个图书角,每天晨读,我一定要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力,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引人入胜,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情趣,引发学生的读书爱好。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4培养良好的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如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配合时代背景的介绍,先作示范性朗读,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的强烈的爱国性、爱国心,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提出了不同的阅读要求,①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并画出有关段落。那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细读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每一次“我”都有什么感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阅读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小结,把普通的阅读训练上升为培养其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学会分析、评价的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钻研、去思考、去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