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适应可持续增速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被迫紧缩的欧美,有学者提出一种说法,即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世界会一直如此。所以在环境骤变、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时,很多欧美企业、个人,甚至政府都极度不适,重寻定位的历程尤其坎坷。
  “木秀于林”的中国经济,权威预测今年仍能保持9%~9.5%的高增长,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增长积累的家底,使得中国在应对全球经济变化时仍步履从容。
  即便如此,前述学者的观点仍值得重视。
  经济学界对于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的普遍看法是,全年增速相较于今年会温和放缓,多数预测在8%~9%之间;对中长期发展的共识则聚焦于温和增长。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在高速增长32年后,无论是资源要素秉赋、还是体制变革的能量释放,抑或外部世界的环境变化,不太可能长时间支撑每年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很可能进入一个温和的调适期。
  对“温和增长”理解各异,但中国此前32年高速增长的诸多条件已发生重要变化,却成为各界共识。
  这些变化既包括国内人口红利的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弱化,也包括开放和体制创新空间的逐渐收窄,全球经济失衡导致的外需环境持续紧缩。
  研究显示,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自2003年达到峰值后便逐年递减,以往依靠剩余劳动力支撑的低成本中国制造,若不升级将影响优势发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开始加速,用于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支出面临急增——这一进一出,中国的发展成本将明显抬升。
  同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中国依靠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支撑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近期社会对PM2.5空气监测指标的呼唤,便表明中国已进入一个必须关注环境成本的发展期。
  在开放和体制创新的空间方面,32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年均9.9%的持续高速增长,入世十年增速高至两位数,这同时也意味着,未来中国发展依然要靠体制创新,但体制创新的难度会增大——容易改的地方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改革成本。
  而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则因全球经济不平衡而进入震荡和收缩期,鉴于不平衡的原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中国以往发展中对外需的倚重,将面临持续的艰巨转轨。
  凡此种种,再加之中国已站上总量全球第二的席次,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要增加六百多亿美元,一个点的绝对值远远大于十年前,中国从高速增长进入相对平缓温和的持续增长,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如果认同这样一个中长期判断,那么,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如何从已习惯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的惯性中走出来,从关注增量到同时整合存量,从关注增长到注重转型,从粗放走向集约,将比简单地延续既有惯性增长轨道更为艰难,也更有价值。
  事实上,改革开放32年,中国从来不缺的就是GDP增长动力。国家确定的“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速为7.5%,实际增速则达11%。
  再比如近年的调控。中央政府每年将增速指标定在8%左右,实际运行的情况是,一旦月度、季度同比增速回落到9.5%以下,来自全国各方的告急之声便会响起。
  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中国经济和国情的特殊因素。由于增长的粗放及结构失衡,很多原本靠增长质量就可解决的问题,现在只能靠GDP的增速来支撑。比如就业,如果我们产业结构中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服务业比重能更高一些,就不会在增速稍缓时收到太多的就业“告急”。
  应当对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审视,对各种“告急文书”细加辨认——哪些是真实的“急切”,哪些是高速增长惯性依赖,哪些是来自利益集团的诉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五年平均增速确定为7%,中央希望的是以一个较为适宜的增速,将各级各地政府的注意力从单一的GDP增速引导到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协调发展上来。这是明智之举。毕竟,一个协调的稳定增速,更符合国家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以及百姓的福祉。
  从目前情况看,要如何适应可持续的增速,需要学习,更需要观念的更新和行为的调整。
其他文献
前一阵子媒体强迫式采访“联防队员强奸案”的受害者引起了全国公愤。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的一张照片中,那位女子躺在床上拉起床单,紧紧地把脸捂起来,周围电视媒体的话筒直伸到她的头边。不仅如此,媒体还对她丈夫事发时躲在隔壁任入侵者施暴,做了极严厉的谴责,这都是对受害着的再次侮辱和伤害。在此起彼落的批评声中,愤恨联防队员的凶暴和累积已久的怨气也借此发出。  如此,事件由指名、谴责、斥之无耻,完成了集体发泄情绪,
期刊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风。除去阿拉斯加(Alaska)飞地,德克萨斯(Texas)可以算是美国的第一大州。全州地广人稀,百姓盛行牛仔精神,崇尚拥枪单练,一直以来是共和党的票仓重地。  德州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对于久居都市的人而言,公路是用来连接一个个相邻城镇的。在德州,公路首先是用来穿越广漠大地的。往往是几个小时的飞驰仍未看到城镇,到处都是景致相同的牧场和田地。虽然德州干燥炎热的气候不至使人感到“西
期刊
在一如既往的暖冬中,我们听到了有关“核冬天”来临的描述。  斯特恩一定是早早就预备好了这个词,关键时刻可以像匕首和投枪一般掷向球员阵营,并斥之以“可笑”、“荒唐”等词汇。球员工会更加强悍,有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榜样在前,拼个鱼死网破在所不惜,直到资本家们就范。在球员的眼中,他们是含辛茹苦被剥削和压榨的99%,球队老板是那可耻的1%。其实,在普罗大众眼中,即使是99%,也是那1%中的99%
期刊
从上海浦东“康桥血铅”事件,到今年5月爆发的浙江“德清血铅”事件,包括2010年江苏大丰、四川隆昌、湖南嘉禾、甘肃瓜州、湖北崇阳、安徽怀宁等地的9起“血铅”事件……用铅量占八成的铅酸蓄电池行业,一度站在风口浪尖。今年5月始,一场史无前例的涉铅企业大整肃,席卷中国。  全国2000余家铅酸蓄电池企业80%被勒令关停。  大力度的整肃,不是短暂的突击,而是寄托了管理层形成长效机制的期望。  而被外界视
期刊
编者按:  近两年,海外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房地产和金融形势,尤其是其中是否存在泡沫化的风险。市场中的分析预测不绝于耳,而严肃的学者也开始到中国实地调研走访。在一个更长的历史尺度和更广的国际视野看来,金融缘何出错,可否提前预测?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邀请著名金融学家罗伯特阿利伯教授,11月在北京做了一场关于金融危机史和中国现状的讲演,《财经国家周刊》对其进行了专访,并翻译了其演讲以飨读者。    很不幸,
期刊
煤价高企,火电叫苦,一些地区电荒抬头。今年入冬后,疏导煤电矛盾的舆论未曾停歇。  诸多分析人士认为,电价调整的可能性正进一步加大。   此前,曾有部分业内人士担心上调电价首先会加剧通胀;其次是电煤合同年度谈判迫近,提电价容易引发煤企涨价冲动。  不过,这一消息未得到发改委证实。 但《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年酝酿、去年10月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的居民阶梯电价方案,或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施。目
期刊
“笔锋失彩,韵味无存,一个代表中国元素的白釉青花瓷,破败不堪,颤颤巍巍。”这是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讽刺中国银行业的漫画。  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任职过的中国银行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亲历过中国入世。他在向记者提起当年的这幅漫画时,仍是百感交集,“那时国际媒体都认为中国银行业在‘技术上已经破产’。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好。”  资本充足率为负,拨备缺口大,经营无门,行业整体亏损。
期刊
安仕年的运气似乎并不太好。从2007年下半年进入马士基集团(下称“马士基”)后,金融危机就开始在全球蔓延,马士基集团的主业——集装箱业务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此时,让一个没有任何航运业从业经验的人带领着这艘当时拥有103年历史的“巨人”重回快速航道,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他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安仕年在1982进入啤酒行业后,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样行业,在嘉士伯啤酒酿造集团担任首席执行官7年
期刊
国家环保部就PM2.5标准征求意见近日结束,期间收到了1500多条反馈意见,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有的还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施。来自武汉的消息则更为明朗,明年武汉将加快建设检测站,启动PM2.5检测,并适时向公众公布检测数据。  大气颗粒污染的监测有哪几项指标,各自的危害是什么,成为当下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  从最早的“总悬浮颗粒物”,到PM10,再到目前媒体上
期刊
历史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横向比,凡是开放经济的国家发展得都比较快,纵向比,历史上我们国家发展比较快的阶段都是相对开放的时期。  世贸组织倡导的核心原则是贸易开放和公平竞争。加入世贸组织,我们不仅开放了市场,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多种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更获得了其他成员向中国开放市场的机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  同时,多边贸易规则为我们提供了有效保护,使我们在非歧视、稳定和可预见的贸易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