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的, 我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星光璀璨,尤其是表演系涌现了太多太多炙手可热的红星,但是光环下必然有他们付出的血泪。 如果你以为来中戏学表演仅仅是一个文化捷径,如果你以为中戏只是制造明星的场所,那就大错特错了。当你有幸来到中戏表演系,你才会明白,所有的光辉都是液体积成的,或是汗,或是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才是真正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这里绝不是可以挥霍青春的场所,更没有时间供你风花雪月。
一种美妙的声音
学校里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的是谁?表演系的学生。学校里经常伤痕累累无暇休息的是谁?还是表演系的学生。
每天清晨六点多钟,表演系的学生就要出晨功,也就是开嗓子,活动身体,发声练台词、练声音、练气息、练“嘴上功夫”。一直觉得,表演系学生出晨功的声音真的是中戏最美的声音。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被或清脆洪亮,或清灵柔美的台词声唤醒的,那种感觉真是纯洁美好,是独属于象牙塔中的一道风景,激励人心。
南锣鼓巷这条并不宽敞的巷子,这些年成了京城里较为热闹的地方,白天晚上都熙熙攘攘,可唯独在清晨,它是那么安静,给人一种独特的美妙感觉。在一砖一瓦的老式平房建筑中,胡同里住着的老北京们起床了,开始了清早该有的作息,开门关门的声音,送孩子的声音,骑自行车的声音,养鸟的声音,平凡而美丽。若是再往里走,你就能听到一种更美妙更动听的声音,仿佛置身于梦一般的一个与现实不相交的世界。一会儿是京剧演员般的咿咿啊啊,一会儿是小孩子般的绕口令,一会儿是相声演员般的报菜名,一会儿是惆怅少女的抒情散文,一会儿又是生动有趣的动物寓言;他们时而是老北京《茶馆》里的茶客,时而又是《哈姆雷特》里的王子。那便是中戏学生晨功练台词的声音。不得不说母校的台词老师就是棒,把学生们一个个调教得声音这么好听。这个真的可以称为南锣鼓巷一景,你就那么静静地走,看着胡同里古香古色的建筑,听着不知道是从哪一处宅院哪一堵灰墙后传来的若隐若现的声音,让人感慨万千。
在中戏,晨功是要记考勤的,不管天冷天热,下雪下雨,这都是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几次晨功不出就算旷课,和普通的大学一样,旷课也会有惩罚或处分,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挑战这个限度。中戏的校园南边是一排仿旧式建筑的平房,作声乐教室等用,平房有檐廊,下雨下雪的时候,同学们就在檐廊下练台词,天气不恶劣的时候,就在檐廊外,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或者是操场上练习。冬天特别冷的时候,我曾经看见过表演系的帅哥笔直地站在操场上,一边做蹲起暖和身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台词与白气一并从嘴里出来,真的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一个“可怕”的专业
在艺术教育管理最严格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是个非常“可怕”的专业。表演系的课程很丰富,声乐、台词、形体、表演、艺术概论、戏剧戏曲等文艺类的理论课统统都要学,也会有综合类课程,比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计算机、体育等。
表演系的学生大一大二基本上天天都泡在排练室里排练,偶尔出门也是为了去大街上观察人物,回来还要写观察手记,在表演角色时给老师参考查看用。“火眼金睛”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真去观察了还是瞎编的。表演系的学生都身兼着“编剧”和“舞美”的任务,即在低年级的时候,所有表演内容的故事情景都是由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包括台词课的散文也会要求自己写。小品是要自己编的,小说和片段都是要去改编的,如果编不好会被老师pass,接着编,一个又一个如果都被pass了,那期末你就过不了。
表演系的排练室永远是熄灯最晚的教室,到后半夜学生还没排完是经常的事。有的时候学校有安排,不让排练室开得太晚,居然还有好学的同学大冷天去操场上排练。早些年,还出现过翻窗户进教室的事,不过现在不允许这样了。班与班之间抢教室也很常见,说起来,其实很像普通大学里考研的学生抢自习室的情景。
也许是我的学院派情结太过深重,我总认为中戏的表演系是最好的。大一大二的时候,学生是绝对不允许外出拍戏的,这是中戏的原则,也是中戏特有的学院派风格。起初有些同学也为此恼火,认为错过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但现在我明白了,虽说“实践在先,理论在后”,但是在你没有足够的积淀时,过早地拍戏,只会让人变得更浮躁,影视圈本来就是个诱惑很多的地方,如果没有足够平和的心态,很容易迷失其中。
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便越发敬佩中戏了。
一种美妙的声音
学校里每天起床最早、睡得最晚的是谁?表演系的学生。学校里经常伤痕累累无暇休息的是谁?还是表演系的学生。
每天清晨六点多钟,表演系的学生就要出晨功,也就是开嗓子,活动身体,发声练台词、练声音、练气息、练“嘴上功夫”。一直觉得,表演系学生出晨功的声音真的是中戏最美的声音。很多时候,大家都是被或清脆洪亮,或清灵柔美的台词声唤醒的,那种感觉真是纯洁美好,是独属于象牙塔中的一道风景,激励人心。
南锣鼓巷这条并不宽敞的巷子,这些年成了京城里较为热闹的地方,白天晚上都熙熙攘攘,可唯独在清晨,它是那么安静,给人一种独特的美妙感觉。在一砖一瓦的老式平房建筑中,胡同里住着的老北京们起床了,开始了清早该有的作息,开门关门的声音,送孩子的声音,骑自行车的声音,养鸟的声音,平凡而美丽。若是再往里走,你就能听到一种更美妙更动听的声音,仿佛置身于梦一般的一个与现实不相交的世界。一会儿是京剧演员般的咿咿啊啊,一会儿是小孩子般的绕口令,一会儿是相声演员般的报菜名,一会儿是惆怅少女的抒情散文,一会儿又是生动有趣的动物寓言;他们时而是老北京《茶馆》里的茶客,时而又是《哈姆雷特》里的王子。那便是中戏学生晨功练台词的声音。不得不说母校的台词老师就是棒,把学生们一个个调教得声音这么好听。这个真的可以称为南锣鼓巷一景,你就那么静静地走,看着胡同里古香古色的建筑,听着不知道是从哪一处宅院哪一堵灰墙后传来的若隐若现的声音,让人感慨万千。
在中戏,晨功是要记考勤的,不管天冷天热,下雪下雨,这都是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几次晨功不出就算旷课,和普通的大学一样,旷课也会有惩罚或处分,所以没有人敢轻易挑战这个限度。中戏的校园南边是一排仿旧式建筑的平房,作声乐教室等用,平房有檐廊,下雨下雪的时候,同学们就在檐廊下练台词,天气不恶劣的时候,就在檐廊外,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或者是操场上练习。冬天特别冷的时候,我曾经看见过表演系的帅哥笔直地站在操场上,一边做蹲起暖和身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台词与白气一并从嘴里出来,真的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一个“可怕”的专业
在艺术教育管理最严格的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是个非常“可怕”的专业。表演系的课程很丰富,声乐、台词、形体、表演、艺术概论、戏剧戏曲等文艺类的理论课统统都要学,也会有综合类课程,比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计算机、体育等。
表演系的学生大一大二基本上天天都泡在排练室里排练,偶尔出门也是为了去大街上观察人物,回来还要写观察手记,在表演角色时给老师参考查看用。“火眼金睛”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你是真去观察了还是瞎编的。表演系的学生都身兼着“编剧”和“舞美”的任务,即在低年级的时候,所有表演内容的故事情景都是由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包括台词课的散文也会要求自己写。小品是要自己编的,小说和片段都是要去改编的,如果编不好会被老师pass,接着编,一个又一个如果都被pass了,那期末你就过不了。
表演系的排练室永远是熄灯最晚的教室,到后半夜学生还没排完是经常的事。有的时候学校有安排,不让排练室开得太晚,居然还有好学的同学大冷天去操场上排练。早些年,还出现过翻窗户进教室的事,不过现在不允许这样了。班与班之间抢教室也很常见,说起来,其实很像普通大学里考研的学生抢自习室的情景。
也许是我的学院派情结太过深重,我总认为中戏的表演系是最好的。大一大二的时候,学生是绝对不允许外出拍戏的,这是中戏的原则,也是中戏特有的学院派风格。起初有些同学也为此恼火,认为错过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但现在我明白了,虽说“实践在先,理论在后”,但是在你没有足够的积淀时,过早地拍戏,只会让人变得更浮躁,影视圈本来就是个诱惑很多的地方,如果没有足够平和的心态,很容易迷失其中。
当我明白了这个道理后,便越发敬佩中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