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竞争日趨激烈,特别是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智能化信息时代,对各行各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行业同样不可避免。我们作为基层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理所应当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完成好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素质,时刻关注国内外教育的前沿动态,正确把握教育发展的方向,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构建创新教育思维,努力把新的教育核心素养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是最基本的任务,但只是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教书育人”是永恒不变的规律。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既违背了教育的法则,也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竞争,更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理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平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文化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大领域六个方面。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学习核心素养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在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中,也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核心素养的有关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对核心素养的成果进行教学指导评价,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实践,持之以恒,那么一定会逐步形成一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培养更多的人才。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关注课程理念,否则就难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工具性”强调学以致用,“人文性”强调学以明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乃至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远大抱负和理想以及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情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和语文实际运用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意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意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范本,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全面准确科学地领会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使用教材时,要不断地补充完善相关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新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简单传授教材知识。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教材内容不仅仅涉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涉及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物、气候、军事、建筑、科普等诸多领域。作为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的知识储备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每个教师必须经常学习,不断充电,弥补不足。不仅要学习语文学科的知识,而且要学习相近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最起码要做到能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相关知识。现代社会获取知识的途径方便快捷,网络传媒数不胜数,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不与时俱进,不接受新的传媒工具,那么面临的不仅仅是完不成教学任务或不能胜任工作的问题,很可能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我们知道,网络上的名师优课、微课等很可能代替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功能,虽然教师的情感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影响被代替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未来社会教师职业充满危机,消除危机的唯一办法是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创新发展,提高自身实力,成长为有思想、有知识、有创新的名师、优师。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师,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时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吸纳新的理论并付诸教学实践,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为宗旨,牢记“教书育人”的工作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刻学习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理念,不断研究教材教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立德树人,革除应试积弊,加强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听、说、读、写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编辑 高 琼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是最基本的任务,但只是这一点还远远不够。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教书育人”是永恒不变的规律。重知识、轻能力,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既违背了教育的法则,也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上日趋激烈的竞争,更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核心素养”理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平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文化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健康生活、学会学习)、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大领域六个方面。因此,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学习核心素养理论,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体现在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中,也就是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对核心素养的有关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对核心素养的成果进行教学指导评价,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于实践,持之以恒,那么一定会逐步形成一套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培养更多的人才。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关注课程理念,否则就难以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工具性”强调学以致用,“人文性”强调学以明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运用乃至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远大抱负和理想以及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情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和语文实际运用的教学,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注意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意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意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范本,教师要正确处理教材,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全面准确科学地领会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使用教材时,要不断地补充完善相关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新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拘泥于教材本身简单传授教材知识。语文学科具有其特殊性,教材内容不仅仅涉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而且涉及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物、气候、军事、建筑、科普等诸多领域。作为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特别是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的知识储备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所以每个教师必须经常学习,不断充电,弥补不足。不仅要学习语文学科的知识,而且要学习相近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最起码要做到能指导学生如何获取相关知识。现代社会获取知识的途径方便快捷,网络传媒数不胜数,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不与时俱进,不接受新的传媒工具,那么面临的不仅仅是完不成教学任务或不能胜任工作的问题,很可能会被时代发展的潮流所淘汰。我们知道,网络上的名师优课、微课等很可能代替大部分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功能,虽然教师的情感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影响被代替的可能性较小,但是未来社会教师职业充满危机,消除危机的唯一办法是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创新发展,提高自身实力,成长为有思想、有知识、有创新的名师、优师。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师,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时刻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吸纳新的理论并付诸教学实践,把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重要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要以“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为宗旨,牢记“教书育人”的工作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深刻学习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内涵、理念,不断研究教材教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立德树人,革除应试积弊,加强学生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注重听、说、读、写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成果,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