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化学复习中的习题课教学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i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化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注重新知识的传授以及习题的讲解,并能够在复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笔者通过实践发现:在化学复习中的习题课至关重要,精选习题,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改善上述情况。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联点成线、联线成面、浑然一体
  例如,在复习“几种重要的金属”时,笔者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有一铝铁合金,将其溶于足量的盐酸中,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当红褐色沉淀不再增加时,将沉淀滤出并充分灼烧,此时得到的残留物恰好跟原来合金的质量相等,则此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这是一道紧扣教材的习题,它综合了铝的性质、铁的性质、铝盐、铁盐的性质及AL(OH)3、Fe(OH)2、Fe(OH)3的性质。在求解本题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有关铁、铝的基本知识点,还将其串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使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得到有效训练。
  二、精选题目、速解巧解,培养求异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大脑是一个沉睡的巨人,只要我们善于引导、点拨到位、有效启发,就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例如,在复习“HNO3的性质”时,笔者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将12.8 g Gu和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笔者先提示学生讨论:“可能发生什么反应?5.6 L的气体成分是什么?”学生热烈讨论后整理出解题思路,大多数学生会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采用常规的解题方法,如:
  设和浓HNO3反应的Gu的物质的量为x,则消耗的浓HNO3的物质的量为4x,反应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2x;设和稀HNO3反应的Gu的物质的量为y,则消耗的稀HNO3的物质的量为■y,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为■y,即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x4x 2x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y ■y ■y
  由题意,得x+y=■,2x+■=■.
  解得x=0.0875,y=0.1125.
  进而再计算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和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即可。
  但有的学生的解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另僻蹊径,如:
  统筹考虑,消耗的HNO3部分被还原为NOx,(NOx代表NO2和NO),另一部分生成Cu(NO3)2,. 根据氮元素原子个数守恒,被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为
  n(HNO3)=2n(Cu)+n(NOx)
  =2×■+■
  =0.65 mol.
  接下来,可设5.6 L气体中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NO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x.
  根据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得方程
  x×1+(0.25 mol-x)×3=■× 2,
  解得x =0.175 mol.
  气体的平均质量为
  M=■
  = 41.2 g/mol.
  这种计算方法,能减少运算量、快速解题,并且思路清晰,一经给出便很快被其他学生采纳。学生情绪高涨,打开思路,开动脑筋,又摸索出许多新颖、巧妙、实用的解题方法。
  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创新能力
  在化学复习中,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在复习硫酸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简便的方法鉴别浓、稀硫酸?
  围绕浓、稀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许多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
  1. 用玻璃棒分别蘸两种液体在纸上写字后观察现象。
  2. 取等质量的两种液体比较体积。
  3. 取等体积的两种液体比较质量。
  4. 分别把一小片铁片投入盛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
  5. 分别把一小片铜片投入盛有两种液体的试管中并加热。
  6. 将两种液体分别滴在蔗糖上观察现象。
  7. 把两团棉花分别放入盛有两种溶液的两个小烧杯中搅拌。
  8. 将两种液体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9. 向两种液体中分别滴入两滴石蕊试液。
  10. 将两种液体分别滴在胆矾晶体上。
  ……
  又如,在复习“铝的性质”时,笔者首先选择这样一道习题:
  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足量浓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盐酸,如果要放出等体积气体(同温、同压下),两份铝粉的质量比应为()。
  A. 1:1B. 1:3C. 3:2D. 2:1
  笔者将它变化为另一道习题:
  a烧杯中盛有1 mol/ L的盐酸100 ml,置于天平左盘;b烧杯中盛有1 mol/ L的NaOH溶液100 ml,置于天平右盘,调节天平平衡。现往两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铝粉,则天平可能会()。
  A. 平衡 B. 左盘下沉
  C. 右盘下沉 D. 无法判断
  以上两题的反应原理是相同的,但后者需要考虑两种情况:若铝粉均不足量,则产生H2质量相等,天平仍平衡;若铝粉过量,则NaOH溶液中产生H2质量较多,则左盘下沉。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能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有利于开阔眼界,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四、巧设实验习题,提高实验能力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化学实验课相对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实验习题,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复习“钠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时,笔者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选择了这样一道习题:
  如何用图中装置证明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时放热,并有氧气生成?应怎样操作?
  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出许多可行性方案。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最佳答案:将下方导管口置入烧杯的水中。实验开始后,若下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反应放热;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上方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生成气体为氧气。
  ■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题海战术”没有立锥之地,复习时要教师下“海”,学生上“岸”,精选习题,重视基础,培养能力,上好每一节复习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讲授《祝福》一课时,笔者曾让学生尝试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确立了若干命题,其中大部分命题是比较合理的,但也有一些命题探究的必要性不大或毫无价值,如:某生论述“阿毛留下的鞋子原来是穿在左脚上还是穿在右脚上”。这类命题乍看让人啼笑皆非,但细想起来,出现这类命题也不足为奇。探究性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自主,就多了一份随意;要求创新,就少了一份约束。学生由于缺乏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期刊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当今英语教学中提得最多的一个话题。那么,如何将其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呢?这就要认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握学生的心理流向,从而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等,课堂气氛显得紧张,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比较远,学生在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它的教与学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几年中,笔者发现化学教学中存在着通病——反复练习、讲解的题目,学生仍然做不出来。经过调查、考证,笔者找出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  二是每个人都有一个遗忘周期。  三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公式化”、
期刊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课、表达、阅读、书写、计算等基本学习能力落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信,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他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再加上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因此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相背离的。要想彻底改善“学困生”问题,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把他们作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引发学生思考、勇于创造的动因。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势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的
期刊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炙手可热”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探究,主张在合作中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宛若春风雨露,本文也正是基于此,提出了尊重差异、小组讨论、任务探究这三点阅读教学主张。  一、尊重差异,合作中取长补短  在这个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创设符合他们特征的阅读活动,如结合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的“微阅读”活动
期刊
Spell,即拼读能力,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拼读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拼读规律读出、写出简易词汇,即“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达到音与形的一一对应。由此可见,自然拼读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中低段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英语课堂中,我们要重视“sound time”板块的教学,并在新词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拼读的形式,识记词汇,与词汇交朋友,培养他们spel
期刊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成长的特殊背景,每一个班级都是独特的集体,每一位班主任都是班级的组织者、引领者、评价者和参与者,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不同的教育资源,这一切构成了不同的班级文化,班级发展的契机就蕴涵其中。如何让我们的教育春风化雨,让我们的管理游刃有余,充分发挥班团队课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在特定时期围绕特定主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班团队课能以一种更柔和、更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和理
期刊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赋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发展学习的信心。笔者在多年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数学情感培养为突破口,提升数学学习成就。现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三催”学生数学情感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愉悦环境,催生对数学的喜感  喜好的事情才会兴致盎然,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好感,才会喜欢上数学,才不惧怕厌倦,学生才会有不竭动力
期刊
朗读,即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通俗而言,就是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阅读的起点,有利于培养语感,发展智力,传递情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朗读能力是学生们开展阅读学习的基本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把朗读作为出声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读整齐、读准确、读响亮、读流利,而忽视了朗读的创造性与审美价值,忽略了朗读所带来的美的体验。我国宋代著名文学家朱熹就非常主张朗读,他指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