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就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用不卑不亢的庄重语调发出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时代之音,这坚定的信念越过大洋彼岸,响遍了整个华夏大地,整整五十年过去了,炎黄子孙仍然沉浸在对梦想的不断追逐之中,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在追逐的过程中累了、倦了、迷茫了,忘了自己来时的路,也忘了要去的方向,最终迷失在途中,被吞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然而,正在我们彷徨之际,中国梦就像北极星一样为我们指明了逐梦的方向,中国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每个平凡的人心中的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每一个微小梦想的努力都是一份不容小觑的力量。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也有一个教师梦,那就是用音乐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的感性素养,确切地来说,就是培养人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将审美转变成一种需要和享受,构建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用音乐为学生打开的这扇窗就是一扇审美的窗,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领悟美,并创造美,让音乐美陶冶性情,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美化思想,还学生一片明媚的精神蓝天。
透过这扇窗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会发现美是一种能力,而音乐的存在就要帮助学生擦亮发现美的眼睛。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也不论时空,它可以带领我们领略异国风情,也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通过音乐,我们可以实现隔空对话,通过音乐,我们能够达到心灵共通,通过音乐,我们发现各种风格迥异的美。其实,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像极了一为母亲,要做得称职,每堂课都要为学生准备一场精致的音乐盛宴,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从认真选择食材开始,到选用健康的烹饪方法,再小心地控制火候,最后还要精心地搭配色彩,这样每道菜才能色香味俱全,美味恰到好处。
音乐教育是不受教材限制的,它应该容纳百川,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的优秀作品都是教学的资源,每一段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也都应该用来帮助学生发现美。但同时,受客观条件影响,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便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学从众多的优秀作品中做出选择,用敏锐的眼光去找寻那些符合学生当下的心理发展水平、能够迎合他们的审美需要的作品用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唤起深藏于学生心中的美感,激起尘封的欣赏欲望,给他们打开一扇发现美的窗,看到另一个纯净的音乐世界。
透过这扇窗领悟美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穆塞尔说:“人人都需要音乐,天资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一种崇高的和令人满足的自我表现的渠道,当作精神健康的来源;天资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丰富人生和使人变得更有美德的一种媒介。”可见,音乐也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透过音乐领悟美是一种精神享受,它可以解忧愁、化愤怒、平情感、静心灵,让人变得温润、厚重、沉稳、大气、豁达,最终“达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至高境界。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领悟音乐美是对情感的无限激发,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本能的审美需要的驱使下,主动去领悟音乐的音响之美、风格之美、体裁之美等,轻松地徜徉在音乐美的海湾,获得音乐美传递的情感力量,解除压力,达到身心的愉悦的自由状态,促使人的感性不断发展;同时,领悟音乐美还包括对认识并评价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这便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理性与感性因素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深受情感陶冶的同时,还能有目的地了解到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故事,掌握音乐知识和表现技巧,理解音乐的形式美,深化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深层次挖掘音乐美的内涵,全面解析音乐作品,体会音乐隽永的魅力,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促进理性和感性的和谐发展。
透过这扇窗创造美
雨果认为,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之一。的确,音乐是一门依赖于思维活动的创造性艺术,其本身就是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融入了作者无尽的思想情感,同样,要感知、领悟音乐美,达到作者的情感高度就离不开对美的想象和主观再创造。
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官享受,带领我们飞向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填充音乐作品中的留白,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词曲作者透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信仰、志向,仿佛亲身去走一遍作者经历,理解其创作动机,最后达到心灵上的共鸣。音乐是没有具体的语言的,但是它偏偏又胜过了千言万语,远离束缚,回归自由的本性,在创造性的加工下,每一个音符都带上了情感,转变成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学生受到了美的触动。美,本身就是个体自由创造的形象,没有固定的模板,所以音乐课堂也注定是要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调动学生的各个身体感官,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体验中去,唱、演、舞、奏,都可以信手拈来以创造美和表现美,只有在不拘一格的课堂形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放开身心,融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的让审美课堂锦上添花。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用音乐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的窗,这样一个教师梦在督促着我不知疲倦地日夜奋斗,孜孜以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中国音乐教育不再墨守成规,不再恪守准则,而是成为一片培育自由心灵的沃土,构筑一个审美的乐园,促使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也在这个社会上播下一颗美的种子,让我们静待这棵种子发芽、开发,芬芳整个神州大地。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也有一个教师梦,那就是用音乐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艺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人的感性素养,确切地来说,就是培养人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将审美转变成一种需要和享受,构建高层次的精神文明。用音乐为学生打开的这扇窗就是一扇审美的窗,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领悟美,并创造美,让音乐美陶冶性情,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美化思想,还学生一片明媚的精神蓝天。
透过这扇窗发现美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会发现美是一种能力,而音乐的存在就要帮助学生擦亮发现美的眼睛。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有国界,不分种族,也不论时空,它可以带领我们领略异国风情,也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通过音乐,我们可以实现隔空对话,通过音乐,我们能够达到心灵共通,通过音乐,我们发现各种风格迥异的美。其实,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像极了一为母亲,要做得称职,每堂课都要为学生准备一场精致的音乐盛宴,均衡营养、合理膳食,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从认真选择食材开始,到选用健康的烹饪方法,再小心地控制火候,最后还要精心地搭配色彩,这样每道菜才能色香味俱全,美味恰到好处。
音乐教育是不受教材限制的,它应该容纳百川,每一个时期、每一个民族的优秀作品都是教学的资源,每一段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也都应该用来帮助学生发现美。但同时,受客观条件影响,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便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学从众多的优秀作品中做出选择,用敏锐的眼光去找寻那些符合学生当下的心理发展水平、能够迎合他们的审美需要的作品用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唤起深藏于学生心中的美感,激起尘封的欣赏欲望,给他们打开一扇发现美的窗,看到另一个纯净的音乐世界。
透过这扇窗领悟美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穆塞尔说:“人人都需要音乐,天资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一种崇高的和令人满足的自我表现的渠道,当作精神健康的来源;天资差的人需要它,是把它当作丰富人生和使人变得更有美德的一种媒介。”可见,音乐也是人的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透过音乐领悟美是一种精神享受,它可以解忧愁、化愤怒、平情感、静心灵,让人变得温润、厚重、沉稳、大气、豁达,最终“达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至高境界。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领悟音乐美是对情感的无限激发,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本能的审美需要的驱使下,主动去领悟音乐的音响之美、风格之美、体裁之美等,轻松地徜徉在音乐美的海湾,获得音乐美传递的情感力量,解除压力,达到身心的愉悦的自由状态,促使人的感性不断发展;同时,领悟音乐美还包括对认识并评价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和意义,这便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理性与感性因素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深受情感陶冶的同时,还能有目的地了解到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故事,掌握音乐知识和表现技巧,理解音乐的形式美,深化对作品主题的认识,深层次挖掘音乐美的内涵,全面解析音乐作品,体会音乐隽永的魅力,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促进理性和感性的和谐发展。
透过这扇窗创造美
雨果认为,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之一。的确,音乐是一门依赖于思维活动的创造性艺术,其本身就是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融入了作者无尽的思想情感,同样,要感知、领悟音乐美,达到作者的情感高度就离不开对美的想象和主观再创造。
优美的旋律、动听的音乐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感官享受,带领我们飞向想象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学生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填充音乐作品中的留白,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词曲作者透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信仰、志向,仿佛亲身去走一遍作者经历,理解其创作动机,最后达到心灵上的共鸣。音乐是没有具体的语言的,但是它偏偏又胜过了千言万语,远离束缚,回归自由的本性,在创造性的加工下,每一个音符都带上了情感,转变成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学生受到了美的触动。美,本身就是个体自由创造的形象,没有固定的模板,所以音乐课堂也注定是要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教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调动学生的各个身体感官,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到音乐体验中去,唱、演、舞、奏,都可以信手拈来以创造美和表现美,只有在不拘一格的课堂形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放开身心,融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表演和音乐创造的让审美课堂锦上添花。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用音乐为学生打开一扇审美的窗,这样一个教师梦在督促着我不知疲倦地日夜奋斗,孜孜以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中国音乐教育不再墨守成规,不再恪守准则,而是成为一片培育自由心灵的沃土,构筑一个审美的乐园,促使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也在这个社会上播下一颗美的种子,让我们静待这棵种子发芽、开发,芬芳整个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