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B-learning)作为一种课堂面授(C-Learning)与在线学习(E-Learning)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工具为基础的“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本文以“雨课堂”软件为例,探讨了智慧教学工具在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物理教学;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与发展前景。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概念更多关注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和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力求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线学习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传统面对面教学也有便于提供情感支持等自身的优势,而混合式教学能取长避短,为学习者创建连贯、灵活、丰富的学习体验,以达到高效、高质的学习效果。下面,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场景的特点与需求,以“雨课堂”软件这一智慧教学工具为例,对其在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1.智慧教学工具在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1.1初中物理教学场景分析
当下,初中物理的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①课时有限,课堂只能选做部分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而针对初中生的特点也需要多做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力求达到“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安排有大量实验,容易导致物理课时出现不足的情况。
②地方资源有限,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参差不齐。我国各地区区域、城市、农村的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各校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差异较大。
③分层不明,个性化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初中教师在课堂上同时面对较多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难以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而随堂测验与课后作业的批改分析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加上授课,备课等还有各项材料使得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难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高。
在“互联网+”混合式教育的背景下,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将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如下几大方面的改善:①节省资金,提高教学效益。②节约课时,激发学习兴趣。③共享资源,促进教育公平。④课余辅导,有效培优补困。下面,就将讨论如何利用“雨课堂”软件实现上述目标。
1.2雨课堂及其功能介绍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旨在将前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融入教学场景中,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供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供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
雨课堂的软件界面全部基于PPT和微信,较好地契合了教师的使用需要。目前,雨课堂已在众多教学中获得应用,其易用性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测试,将雨课堂的功能与应用分为以下6个要点:
①幻灯片同步与“不懂”反馈
教师在课中讲授的每一页幻灯片都会通过雨课堂即时发送到学生手机端。每页幻灯片下方都设有“不懂”按钮,学生可以将不懂的知识点即时匿名反馈给教师。学生可以自主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听课,而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节奏,并就相关问题予以重点讲解。
②课堂直播与回放
教师在课中可开启视频或语音直播,并自动生成回放,学生在课后可随时查看回放,方便远程在线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
③课堂习题应答系统
教师可利用插件在PPT中添加题目,进行实时的课堂测验。并设定学生的提交时限。学生则通过手机微信中的界面作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④“手机课件”推送
教师可利用雨课堂PPT插件,快捷地通过手机微信端将课件推送到对应班级学生的微信中。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要点,形成学习支架;在课中再开展高阶的交流互动,讲解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要点。这种方式赋予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更大的灵活性,使他们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教学资源。
⑤“弹幕式”课堂讨论
教师开放弹幕,实现全班学生集体的“并行讨论”,还可根据弹幕即时生成可视化词云。弹幕功能是目前学生比較喜爱的一种交流形式,移植到了课堂环境中能促使学生更为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课堂的时尚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⑥数据采集与分析
课内限时习题、“不懂”按键、“弹幕式”讨论、推送“手机课件”这些功能均可自动采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学习行为。整合分析的数据将帮助教师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让教师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
目前,雨课堂已被应用于混合式教学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众多学校开启线上教学,也为雨课堂的改进添砖加瓦。笔者通过综合调研各类文献,尝试从应用案例中吸取经验,因地制宜开展“雨课堂+初中物理”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3“雨课堂+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学教材第八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课,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寻找规律、理解规律,并能运用该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在对各类实验现象的探究中归纳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加以应用是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尝试将“雨课堂”应用于该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
①课前(线上)
教师利用雨课堂中的“手机课件”推送“神奇的扑克牌”等趣味实验视频供学生预习与动手实验,通过“玩中学”提高学生兴趣。
②课中(线下+线上) 在课堂上,分享“向两只乒乓球中间吹气”、“向两只小船中间注水”等学生课前的实验视频,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现“学中悟”。通过雨课堂发布任务“想办法让鸡蛋上升至水面”,让学生通过弹幕进行讨论,这样可增大学生回答的覆盖面,避免只有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整理出“依据+分析+结论”的解释现象的方法,并通过“飞机升力”等实验视频,介绍流体压强的应用,实现“悟中用”。教师利用雨课堂的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发布主观题功能,让学生画本节课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并能及时将优秀作业分享给全班同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学生还可以在幻灯片同步中记录“不懂”,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即时对学生标记“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消除学生的疑惑。
③课后(线上)
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PPT与回放功能复习本课内容。教师在课后发布“足球中的香蕉球”、“乒乓球中的上、下旋球”、“乒乓球悬浮于吸管上方”、“龙卷风和漩涡”等拓展性学习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师课后可以利用课堂的生成数据,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强培优补困辅导。
2.总结与展望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课堂面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移动终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习活动和课程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富有针对性地学习体验。在基础教育领域,以“雨課堂”等智慧教学工具为基础的“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将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本文基于对混合式教学的讨论,以初中物理教学为场景,初步探索“雨课堂”工具在基础教育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目前,虽然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但技术基础的支持和平台功能完善以及师生使用熟练度等等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依靠教学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贺宗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80
[2]赖志欣.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ZDJ2018A14)
(福州第十九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物理教学;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与发展前景。现阶段,混合式教学概念更多关注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和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力求为学生创造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线学习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等优势,传统面对面教学也有便于提供情感支持等自身的优势,而混合式教学能取长避短,为学习者创建连贯、灵活、丰富的学习体验,以达到高效、高质的学习效果。下面,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场景的特点与需求,以“雨课堂”软件这一智慧教学工具为例,对其在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1.智慧教学工具在初中物理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1.1初中物理教学场景分析
当下,初中物理的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①课时有限,课堂只能选做部分实验。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而针对初中生的特点也需要多做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力求达到“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因此,教学过程中如果安排有大量实验,容易导致物理课时出现不足的情况。
②地方资源有限,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参差不齐。我国各地区区域、城市、农村的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各校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差异较大。
③分层不明,个性化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初中教师在课堂上同时面对较多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难以充分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而随堂测验与课后作业的批改分析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加上授课,备课等还有各项材料使得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难以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提高。
在“互联网+”混合式教育的背景下,上述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智慧教学工具的运用将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如下几大方面的改善:①节省资金,提高教学效益。②节约课时,激发学习兴趣。③共享资源,促进教育公平。④课余辅导,有效培优补困。下面,就将讨论如何利用“雨课堂”软件实现上述目标。
1.2雨课堂及其功能介绍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旨在将前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融入教学场景中,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各阶段供教师进行混合式教学,供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
雨课堂的软件界面全部基于PPT和微信,较好地契合了教师的使用需要。目前,雨课堂已在众多教学中获得应用,其易用性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测试,将雨课堂的功能与应用分为以下6个要点:
①幻灯片同步与“不懂”反馈
教师在课中讲授的每一页幻灯片都会通过雨课堂即时发送到学生手机端。每页幻灯片下方都设有“不懂”按钮,学生可以将不懂的知识点即时匿名反馈给教师。学生可以自主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听课,而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节奏,并就相关问题予以重点讲解。
②课堂直播与回放
教师在课中可开启视频或语音直播,并自动生成回放,学生在课后可随时查看回放,方便远程在线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
③课堂习题应答系统
教师可利用插件在PPT中添加题目,进行实时的课堂测验。并设定学生的提交时限。学生则通过手机微信中的界面作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助学生保持注意力。
④“手机课件”推送
教师可利用雨课堂PPT插件,快捷地通过手机微信端将课件推送到对应班级学生的微信中。学生在课前自行预习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要点,形成学习支架;在课中再开展高阶的交流互动,讲解相对较难理解的知识要点。这种方式赋予了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更大的灵活性,使他们可以自由组合不同的教学资源。
⑤“弹幕式”课堂讨论
教师开放弹幕,实现全班学生集体的“并行讨论”,还可根据弹幕即时生成可视化词云。弹幕功能是目前学生比較喜爱的一种交流形式,移植到了课堂环境中能促使学生更为踊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课堂的时尚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⑥数据采集与分析
课内限时习题、“不懂”按键、“弹幕式”讨论、推送“手机课件”这些功能均可自动采集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学习行为。整合分析的数据将帮助教师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让教师更好地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
目前,雨课堂已被应用于混合式教学中。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众多学校开启线上教学,也为雨课堂的改进添砖加瓦。笔者通过综合调研各类文献,尝试从应用案例中吸取经验,因地制宜开展“雨课堂+初中物理”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3“雨课堂+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学教材第八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课,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寻找规律、理解规律,并能运用该物理知识解释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在对各类实验现象的探究中归纳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加以应用是其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尝试将“雨课堂”应用于该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
①课前(线上)
教师利用雨课堂中的“手机课件”推送“神奇的扑克牌”等趣味实验视频供学生预习与动手实验,通过“玩中学”提高学生兴趣。
②课中(线下+线上) 在课堂上,分享“向两只乒乓球中间吹气”、“向两只小船中间注水”等学生课前的实验视频,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现“学中悟”。通过雨课堂发布任务“想办法让鸡蛋上升至水面”,让学生通过弹幕进行讨论,这样可增大学生回答的覆盖面,避免只有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整理出“依据+分析+结论”的解释现象的方法,并通过“飞机升力”等实验视频,介绍流体压强的应用,实现“悟中用”。教师利用雨课堂的课堂习题应答系统发布主观题功能,让学生画本节课思维导图,让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并能及时将优秀作业分享给全班同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学生还可以在幻灯片同步中记录“不懂”,反馈给教师,教师能即时对学生标记“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消除学生的疑惑。
③课后(线上)
学生在课后根据课堂PPT与回放功能复习本课内容。教师在课后发布“足球中的香蕉球”、“乒乓球中的上、下旋球”、“乒乓球悬浮于吸管上方”、“龙卷风和漩涡”等拓展性学习资料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教师课后可以利用课堂的生成数据,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加强培优补困辅导。
2.总结与展望
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课堂面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移动终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学习活动和课程中,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富有针对性地学习体验。在基础教育领域,以“雨課堂”等智慧教学工具为基础的“完全融合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前景,将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
本文基于对混合式教学的讨论,以初中物理教学为场景,初步探索“雨课堂”工具在基础教育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目前,虽然学校的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但技术基础的支持和平台功能完善以及师生使用熟练度等等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依靠教学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贺宗筠.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80
[2]赖志欣.基于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8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ZDJ2018A14)
(福州第十九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