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发表文章称,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退休的话,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言论被各大媒体转载后,引起了人们对养老问题的广泛热议。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每个人都会老去,无论富裕或贫穷,但如何能真正通过规划担负起养老的责任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养老?
未富先老的现状
据了解,由于老龄化的加速,我国老年抚养比由1964年的6.4%上升到2002年的11.6%,城镇离退休人员由1978年的314万人增加至2002年的4223万人,24年增长了12.4倍;与在岗职工的比例由1978年的31人降为2.5人,离退休金由1978年的17.3亿元增至3646亿元,增长了210倍,年均递增25%,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递增18.9%,快于同期國内生产总值递增9.4% 的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5%上升至3.6%。上述数字均反映了城镇离退休金的增速快于经济的增速。
而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达1万~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DP达10000美元的占36%,10000~3000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预期会越来越长。社会能够提供给个人的养老保障是有限的,想要过上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
养老资金的来源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房产等等金融资产,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如同一个金字塔结构。
而我国居民的退休金储备来源,主要还是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占比30%~55%)和个人理财类储备金(45%~60%左右),其他可能还包括企业年金和一些子女赞助等。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我们的养老资金储备比率,比如购买商业保险。不过,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由于未来的养老风险预估不同,养老费用预算不同,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养老方案也是有所区别的。
有些老年人在退休后,开始购买基金和股票来投资,还有的老人通过购买黄金、古董、房子等实物来实现资金保值,但是任何投资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需要谨慎对待。
传统的养老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几种模式。
居家养老就是指老人在自己家中度过晚年,优点是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开支主要用于衣、食、行,花销不大,一般没有额外的支出,相对自由、舒适;缺点是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空巢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家人、邻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耽误治疗时间,造成危险。
而社区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自己家里,吃、住、行等方面由社区提供帮助,这也是目前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方式。由于有政府的资助,个人承担的费用并不高,社区的医疗机构还可以就近给老人提供服务,可以说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模式。
还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会选择养老院养老,养老院的配套设施一般都比较齐全,有专门的服务人员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安全有较高保障,但是相对所需费用也较高。而据了解,目前我国专业养老机构的数量和专业从业人员的人数相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来说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可以说,加大养老机构的投资建设力度和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由于养老机构的设施不够完备、护理人员服务不到位等原因,也难免会存在一些意外事故发生,故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有待完善。
新型的养老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养老观念也有了新的改变。
候鸟式养老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养老方式之一,老人根据季节等因素来选择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是如果在异地没有儿女、亲戚等,那么需要老人自己在异地置备房产,故而对经济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而且等老人年纪增长到离不开人照顾时,这种方式也就只能停止了,所以需要精密的筹划。
还有老人选择在健康状况良好时出门旅游,也就诞生了旅游养老这一模式。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能够在晚年欣赏各地的名山大川,甚至去国外的旅游胜地观光,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除了要求老人具有不错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以外,还需要有相对雄厚的资金支持才行,另外,出门旅游就避免不了产生意外,购买合适的旅游保险是老人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一些人在退休之后并没有选择“养老”,而是要么在自己的领域里继续工作,如一些技术人员被返聘回单位,一些老教师发挥余热开办各类培训班,还有一些人走上了另一个领域开发自己事业的“第二春”,也有一些老人去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书法、绘画等课程,陶冶情操,增加幸福感,这些“养老”方式都值得提倡。
另外,“生态养老”的概念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认为,在高龄(60~120岁以上)人群中,年龄区间有着60年的跨度,其区间内亦可以有“高老、中老、轻老”之分别。60岁养老问题、70岁养老问题、80岁养老问题、90岁养老问题、百岁以上高龄养老问题等养老细分化将随之而来。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照顾不仅需要中青年的支持帮助,也还需要开展“轻老、中老、高老”等老年人之间的护理关怀和互助。
同时,韩孟表示:“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节奏、频率、紧张度、作息时间与活动空间,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污染的环境及脆弱的生态,他们需要亲近大自然,他们越来越需要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在这样的需求态势下,我们应该着手考虑构建城市中的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功能区域社区,或者在城市之外构建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基地社区。在轻老、中老老年人之间还可以摸索开展生态养老再就业模式,60岁、70岁的轻老健康老年人可以为80岁、90岁、百岁老人提供某些类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生态养老、养老再就业将成为一种代际延续、代别互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
养老关注度年轻化
如果你以为自己还很年轻,用不着这么早考虑养老的问题,那用时髦一点的话讲,你已经落伍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正日渐成为社会发展建设主力军的许多“80后”们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着手进行养老规划了。
由于考虑到许多独生子女要面临4~2~1(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一些年轻人对于养老保障问题的关注度甚至超过四五十岁的人群。的确,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激烈的工作竞争与快节奏的生活,提前做好养老规划不可不说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我国社会现在还处于转型阶段,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体系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无论是已经步入老年生活的人,还是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人,甚至是与“养老”存在一段距离的年轻人,对于养老问题都应该科学、理智地看待。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可以让你的老年生活更加舒适,也更加从容。当然,安度晚年的前提是需要你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而且无论你最终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我国正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人。作为世界上老人最多的国家,养老已经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每个人都会老去,无论富裕或贫穷,但如何能真正通过规划担负起养老的责任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养老?
未富先老的现状
据了解,由于老龄化的加速,我国老年抚养比由1964年的6.4%上升到2002年的11.6%,城镇离退休人员由1978年的314万人增加至2002年的4223万人,24年增长了12.4倍;与在岗职工的比例由1978年的31人降为2.5人,离退休金由1978年的17.3亿元增至3646亿元,增长了210倍,年均递增25%,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递增18.9%,快于同期國内生产总值递增9.4% 的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5%上升至3.6%。上述数字均反映了城镇离退休金的增速快于经济的增速。
而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达1万~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DP达10000美元的占36%,10000~3000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平均寿命预期会越来越长。社会能够提供给个人的养老保障是有限的,想要过上高品质的晚年生活,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
养老资金的来源
在经济发达的社会,一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二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三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房产等等金融资产,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如同一个金字塔结构。
而我国居民的退休金储备来源,主要还是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占比30%~55%)和个人理财类储备金(45%~60%左右),其他可能还包括企业年金和一些子女赞助等。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不断调整我们的养老资金储备比率,比如购买商业保险。不过,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由于未来的养老风险预估不同,养老费用预算不同,实际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养老方案也是有所区别的。
有些老年人在退休后,开始购买基金和股票来投资,还有的老人通过购买黄金、古董、房子等实物来实现资金保值,但是任何投资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需要谨慎对待。
传统的养老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养老院养老等几种模式。
居家养老就是指老人在自己家中度过晚年,优点是对周围环境比较熟悉,开支主要用于衣、食、行,花销不大,一般没有额外的支出,相对自由、舒适;缺点是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空巢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家人、邻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很容易耽误治疗时间,造成危险。
而社区养老是指老人居住在自己家里,吃、住、行等方面由社区提供帮助,这也是目前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方式。由于有政府的资助,个人承担的费用并不高,社区的医疗机构还可以就近给老人提供服务,可以说是比较合适的一种模式。
还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会选择养老院养老,养老院的配套设施一般都比较齐全,有专门的服务人员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安全有较高保障,但是相对所需费用也较高。而据了解,目前我国专业养老机构的数量和专业从业人员的人数相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来说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可以说,加大养老机构的投资建设力度和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由于养老机构的设施不够完备、护理人员服务不到位等原因,也难免会存在一些意外事故发生,故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有待完善。
新型的养老观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养老观念也有了新的改变。
候鸟式养老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养老方式之一,老人根据季节等因素来选择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是如果在异地没有儿女、亲戚等,那么需要老人自己在异地置备房产,故而对经济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而且等老人年纪增长到离不开人照顾时,这种方式也就只能停止了,所以需要精密的筹划。
还有老人选择在健康状况良好时出门旅游,也就诞生了旅游养老这一模式。工作了一辈子的老人终于能够在晚年欣赏各地的名山大川,甚至去国外的旅游胜地观光,可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除了要求老人具有不错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以外,还需要有相对雄厚的资金支持才行,另外,出门旅游就避免不了产生意外,购买合适的旅游保险是老人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一些人在退休之后并没有选择“养老”,而是要么在自己的领域里继续工作,如一些技术人员被返聘回单位,一些老教师发挥余热开办各类培训班,还有一些人走上了另一个领域开发自己事业的“第二春”,也有一些老人去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书法、绘画等课程,陶冶情操,增加幸福感,这些“养老”方式都值得提倡。
另外,“生态养老”的概念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孟认为,在高龄(60~120岁以上)人群中,年龄区间有着60年的跨度,其区间内亦可以有“高老、中老、轻老”之分别。60岁养老问题、70岁养老问题、80岁养老问题、90岁养老问题、百岁以上高龄养老问题等养老细分化将随之而来。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照顾不仅需要中青年的支持帮助,也还需要开展“轻老、中老、高老”等老年人之间的护理关怀和互助。
同时,韩孟表示:“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节奏、频率、紧张度、作息时间与活动空间,老年人越来越不适应污染的环境及脆弱的生态,他们需要亲近大自然,他们越来越需要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在这样的需求态势下,我们应该着手考虑构建城市中的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功能区域社区,或者在城市之外构建自然养老、生态养老、环境养老基地社区。在轻老、中老老年人之间还可以摸索开展生态养老再就业模式,60岁、70岁的轻老健康老年人可以为80岁、90岁、百岁老人提供某些类型的生产生活服务。生态养老、养老再就业将成为一种代际延续、代别互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
养老关注度年轻化
如果你以为自己还很年轻,用不着这么早考虑养老的问题,那用时髦一点的话讲,你已经落伍了!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正日渐成为社会发展建设主力军的许多“80后”们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着手进行养老规划了。
由于考虑到许多独生子女要面临4~2~1(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家庭模式,一些年轻人对于养老保障问题的关注度甚至超过四五十岁的人群。的确,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激烈的工作竞争与快节奏的生活,提前做好养老规划不可不说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我国社会现在还处于转型阶段,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体系都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无论是已经步入老年生活的人,还是即将步入老年生活的人,甚至是与“养老”存在一段距离的年轻人,对于养老问题都应该科学、理智地看待。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规划可以让你的老年生活更加舒适,也更加从容。当然,安度晚年的前提是需要你有一个健康良好的身体,而且无论你最终选择哪种养老方式,都应该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