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gsdf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赏析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王子与贫儿》是马克·吐温以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作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贫苦儿童汤姆和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之后的奇遇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单从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来讲,具有十分深远的教育意义。本文旨在对《王子与贫儿》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王子与贫儿》 英美文学 教学设计
  引言
  《王子与贫儿》的原型是一个英国古老的童话故事,将两个身份完全不同的人进行身份对调之后,发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马克·吐温借助这样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心中对主流社会的批判。马克·吐温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利用幽默的语言将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展示自己的批判精神,《王子与贫儿》这部作品对他的创作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阐释,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会捧腹大笑,但是笑过之后也会对其中的深刻含义进行思考。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的重要性
  英美文学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各种文学作品是重要的教材,通过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学以及文化的了解,在英美文学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对各种英美文学作品进行利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美文学的精髓,提升文学素养,培养文学底蕴。与此同时,英美文学教育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能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能够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个作家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作品,更在于他的经历以及创作成就。第二,通过对作品的语言特色、作者的写作风格的介绍,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写作手法和词语词汇运用特色,可以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明白英美文学创作的规律。第三,通过对具体的作品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及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有一个认知。由此可见,加强英美文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王子与贫儿》背景的教学设计
  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坛上的一个代表人物,具有多重身份,是小说家、著名演说家、杰出作家,也是一名著名的记者。马克·吐温的文学创作之路与他的人生轨迹有很大的关系,十二岁时由于父亲去世,迫于生计,他只好辍学开始到工厂当小工,为了维持生计,他换过很多工作,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也当过新闻记者,在从事新闻行业的时候,渐渐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写作,于是开始创作一些有趣的小品,从而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对各种社会现象以及人性的丑恶进行批判;从风格上讲,幽默与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正是由于写作风格比较独特,因此他成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且一些主要作品都已经有了中文译本。对他的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可以发现,从美国最初的资本主义形成一直到发展成为帝国主义的过程中,都有马克·吐温的作品一路陪伴。由于经历得较多,他的创作也逐渐从轻快的笔调转化为辛辣的讽刺,再到悲观厌世。前期创作中,马克·吐温的作品以辛辣讽刺居多,而后期的作品语言比较激烈,因此他的作品成为很好的英美文学教学素材,在我国很多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中,都可以见到他的文学作品。
  《王子与贫儿》是马克·吐温创作中期的作品,在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可以算作是过渡作品,采用童话讽刺的形式,对美国的资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十分猛烈的抨击,这部作品在美国文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地位,与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有同样的现实意义。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十分深刻,对人的审美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尤其是对儿童的心理的刻画,十分生动形象,是真正做到了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看待社会,将人性中的矛盾、复杂描写得十分到位。《王子与贫儿》这部作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两个主人公的错位,让他们与原来根本不属于自己的现实环境发生了碰撞,在这种陌生的环境中,总会闹出很多笑话,展现人物的固执、善良以及人性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另一个是通过对人物形象在身份错位之后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进行描绘,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与劳动人民在生活上以及人性上的对立状态,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三、小说《王子与贫儿》教学课堂设计
  (一)主题思想设计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对读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作者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琐碎以及各种现象展现出来,为现实披上了文学的衣裳。马克·吐温非常善于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对各种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描述时,这种夸张手法的应用,会给读者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使用的夸张的表现手法,对小说的主旨就是一种很好的展示。马克·吐温对以汤姆的父亲为代表的底层社会的愚昧无知和贪婪残暴进行了深刻的描写,汤姆一出生就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唯一得到的就是父亲的打骂以及压榨,虽然有好心的牧师一直循循善诱这个可怜的孩童,但是他的父亲却一次次地将他引到另一条完全相反的道路上,这种矛盾的生活使得汤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人性中的自私以及贪婪在汤姆父亲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无耻和残暴的行径背后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察和讽刺,这种夸张的背后也隐藏了底层人民的无奈,作者虽然也会同情底层人民的生活,但对于他们的狭隘以及贪婪心理的批判更为严重一些。此外,作者对资产阶级的昏庸无能也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尽管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名望较高的君主,但是外界对他的质疑和批判依旧很多,昏庸和无能成为这位国王全文的标签。作为统治者,其愚昧无知的态度使他丧失了对国家的观察和统治能力,统治者对自己所管理的国家没有充分的了解就盲目地进行管理,是作者极力批判的一个方面。夸张的手法在这部小说中随处可见,尤其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时候夸张手法更加明显,马克·吐温利用这种方式对丧失自己的人格、理智和良知的行为进行了控诉,对于底层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示同情,更对愚昧的统治者进行批判。这些现象在美国社会中十分平常,马克·吐温不愿意看到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现实。   (二)创作语言风格赏析
  在马克·吐温的创作过程中,幽默以及辛辣讽刺是两大特点。在这部小说中,这两种语言形式也有所应用,爱德华与汤姆的人生轨迹的对比,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当两个身份互换之后,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闹剧,隐藏了一种深深的悲哀。作为一个贫苦儿童,汤姆过够了穷人的生活,他一直都渴望自己可以过上王子一样的生活,但是成了王子之后,他在奢华和浮夸的生活中调整自己,以便能够尽快进入角色。一个普通人能够顺利地成为一个国家的继承人,这无疑是对传统的贵族观念的一种巨大讽刺,这是作者对传统的出身观念的一种否定。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使用的夸张的表达手法,将这种讽刺加强,给人带来更多哲学的思考。爱德华在与汤姆交换身份之后,走入底层社会中,他切身体会到底层人民生活的疾苦,作者使用了极为夸张的语言对他进入底层社会之后的生活进行了描绘,所以当爱德华在尝遍了人间疾苦之后,还是希望可以回归到贵族生活中,即使是曾经的贵族亨利也仅仅是用一种玩笑的态度来看待这位落难的公子王孙。这种黑色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道出了作者的重要思想,其实在平行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人与人之所以会有区别,在思想上会有不同的想法,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三)人物形象分析
  汤姆和爱德华是这部小说中的两个主人公,汤姆作为一名小乞丐,完全代表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他和家人住在垃圾大院,以乞讨、偷盗为生,和王子同一天出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汤姆一直希望可以过上王子的生活,当最开始与王子互换身份被囚禁在王宫时,他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束缚和压力,因此想要恢复自由,但是后来渐渐习惯了王子的生活,他的行为表明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对上层社会的一种向往。爱德华作为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王子,一直深处王宫,非常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也希望可以尝试一下自由的生活,于是和汤姆互换身份,在平常的生活中饱尝了人间疾苦,亲眼看到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的艰难生活,这一切让他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不已。
  结语
  《王子与贫儿》是马克·吐温中期的一部代表作品,从本文的分析可知,这部作品中的主旨的体现于作者使用的文学创作方式有关,作者独特的黑色幽默的表达方式,将主题刻画得十分深刻,这部作品因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在我国英美文学教学中一直都是重要的教学素材,可以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学的认知。语
  参考文献
  [1] 李向红.用童话揭示历史 用历史寄托现实——读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王子与乞丐》有感[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2] 张丽.浅析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的结构艺术[J]. 时代文学(双月版). 2006(02).
  [3] 范川凤.马克·吐温的幽默语言艺术[J]. 逻辑与语言学习. 1994(03).
  [4] 周玲.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批判及其影响[J]. 海外英语. 2010(06).
  [5] 邵旭东.国内马克·吐温研究述评[J]. 外国文学研究. 1984(04).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改变了长期以来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领域来组织课程内容的方式,架构了以核心素养为纲,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任务群为项目化学习载体的课程组织和实施方式。高中课标反映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特别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提出“教学应该更加关注育人的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强
摘要:今年二月份Adobe公司推出了AIR 1.0版本,AIR对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的陌生。该文简要的概述了什么是AIR,AIR的优点,如何来构建AIR程序等问题。  关键词:AIR;Adobe;程序   中图分类号:TP3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386-01  Brife Analysis of AIR Technology  GUO Fu-san  (
书名:博物馆教育新视阈  作者:杨丹丹、阎宏斌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ISBN:9787501027125  定价:35元  博物馆即博览万物之所,是展示人类文明进程的恢宏殿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现在,博物馆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已然实现了从收藏研究到教育服务的转变,尤其是对于青少年的知识普及、兴趣培养和思想启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可谓由
摘要:主要探讨了在基于MapInfod的二次开发应用系统中,采用OLE自动化以及与客户/服务器开发工具PowerBuilder系统集成开发的基本方法和集成开发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PowerBuilder;MapInfo;MapBasic;OLE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564-03  PowerBuilder
摘要:该文分析了利用SendARP方法(基于ARP协议)来获取远程主机MAC地址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思路——研究并利用NetBIOS Name Service来快速获取远程主机MAC地址的方法,并给出了其在Borland Delphi6中的程序。  关键词:MAC地址;远程主机;NetBIOS;TNMUDP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580-
摘要:作家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是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文学”的一个部分。采用了独特的叙述方式,从第一人称叙述、自由的叙述态度和独特的叙述语言,构成了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小说文本,本文拟从《棋王》的叙述和语言风格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棋王》叙述模式 语言风格  引言  《棋王》发表于1984年,当时知青文学和寻根文学思潮方兴未艾,因此不少批评家将其纳入知青题材或寻根题材进行解读。本质上《棋王》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文体意識”越来越强,如何根据课文文体特点确定“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关注。但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是非常了解“文体教学”这个概念,在教学中很容易落入模式化的套路。由周一贯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正是基于这个背景编写的。全书围绕“文体”而谈,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各种文体的特征,将文体认知渗透于语文教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近年来,各地中小学都纷纷进行了传统文化进课堂的尝试。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更是先后启动实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例研究”等重大项目。项目以中小学政治、语文、艺术、體育与健身为先行学科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由于
摘要:盖茨比“美国梦”的追求与破灭生动阐释了“美国梦”的演变,真实再现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社会风貌,本文深入分析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根源及其悲剧的必然性,揭示了美国社会的黑暗和空虚的现实。  关键词:盖茨比 美国梦 演变 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该小说于1925年4月一经问世,就立即引起轰动,著名诗人兼文艺评论家艾略特立刻称之为“美国小
美国Wonders教材是依据《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编撰的教科书,体现了美国听说、阅读、写作方面最新的教学理念。这套教材由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Wonders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受到广泛的好评,并逐渐推广至美国不同的州。Wonders教材每个年级一册,G1-G6即为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这套教材G1-G6精选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每个年级均包括阅读写作工作坊、文学选集、分级阅读、配套练习册等。本文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