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活动的探讨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凭借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描述来进行的。他们对自己感官所接觸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一特点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高美术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造型表现能力是孩子们美术素养的重要体现。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造型表现创作,对今后的思维开拓、形象探索、设计创新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以《浙美版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以下简称《浙美版》)二年级上册《做一棵大树》美术教学活动为例,谈谈小学低段美术“造型·表现”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步骤及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段美术教学 “造型·表现” 教学步骤、方法
  一、教学活动的意义
  小学低段的孩子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可以分辨明显的前后位置以及表达各种生动的动态;思维逐步具有条理性,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操作,实现设想;手眼协调动作能力明显提高,空间想象力也逐渐提高……因此,开展小学低段美术“造型·表现”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孩子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孩子们学习中很少有直接、专门的接受动手操作的课程,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用视觉直观表达,用造型来表现,可以有效引导孩子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
  (二)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7-11岁的孩子,好奇心强、思维开阔、善于想象,对美的感受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孩子在造型过程中完成形的表达,用富有孩子情趣的美术形式、具体的图形符号表现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促进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美术“造型·表现”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引导孩子接触各种材质、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探索、开展制作过,利于孩子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利于树立良好的学习品性,有效促进社会情感发展;利于提高美术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智力开发
  美术教育是一项能让左右脑得到合理利用并和谐发展的教育。“造型·表现”则让孩子在欣赏中思考,在体验中表现;通过加强视知觉分析器官的多通道协同训练,扩展形象思维的活动空间,促使孩子左右脑功能协同发展,提高孩子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目标设定
  (一)课程背景
  我校所在地是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在这里有一种随处可见的植物——银杏。万物复苏之时,银杏也吐出点点嫩芽,指甲片大小的小扇子装点着高大的枝干;春去秋来,银杏硕果累累,一颗颗白果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很快就挤落了;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树冠,耀眼夺目,一阵阵秋风吹散一片片小金扇子,直到寒冬腊月……这番美景伴随着孩子们成长。当准备开展《做一棵大树》这一活动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设计,把它设计成了专属于这群孩子们的美术活动。细致入微地观察身边的树,尝试把这棵属于我们的树“做”出来在把课堂搬到了大自然中,让孩子们大胆自由地创作。
  (二)课程内容
  《做一棵大树》是《浙美版》二年级上册“造型·表现”的内容,活动以泥塑的方式表现。
  (三)目标设定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各种不同种类树木图片的欣赏,激发孩子们“做一棵大树”的兴趣,在校园里、家门口,用直观的视觉感受银杏树,树干、枝干、叶子,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回到课堂,想象、探讨银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搓、团、捏、接、拉、压等不同操作方法,表达不同时期的银杏树造型,训练孩子们手指小肌肉群的灵活性,提高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学生对泥塑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在塑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对造型艺术的兴趣。在观察树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树的知识,对树也有一定保护意识,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操。
  三、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
  1.物质准备
  各种形态树木的图片及简单介绍,银杏树树干、树叶、果实等,树木整体知识储备,不同季节银杏树形态图片。
  2.技能准备
  观察、触摸、摆弄、操作泥塑,在接触的同时,让孩子体会形的变化,以搓、团、捏、接、拉、压、揪等多种技巧,做出枝干、树叶、果实并能完成衔接。
  3.情感准备
  在生长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生活的幸福,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激发孩子对泥塑制作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课中的教学实施阶段
  环节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在开始《做一棵大树》这个活动的时候,笔者就紧紧抓住孩子的视线,直观投放各种形态种类的树,引人入胜。同时聊一聊这些树的特征,既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又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打下基础。
  环节二:“谈话交流,直奔主题”
  我们学校的孩子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机会比较少,去外面长见识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笔者从“你们熟悉的树”开始,展开讨论,聊一聊树的结构、树的特点。在这一环节,唤醒孩子对“树”形象的记忆,让孩子们在脑海中初步呈现要塑造的立体造型,有一定的整体认识,迅速进入主题。
  环节三:“观察探秘,抓住细节”
  这一环节笔者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边,零距离观察银杏树,从视觉、触觉等不同感官刺激孩子的思维,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简单的线条、图形符号直观地记录下“树”的形象。
  研究内容 树干 树枝 树叶
  形状
  肌理
  我的发现
  附:记录表格
  同时,笔者顺势而行,将刚刚看到的银杏树“做”了出来:搓一搓、捏一捏,树干站稳了;枝条头上尖,向四面生长;扇子可要动脑筋了,一搓一按一捏再一按;还要注意大小、颜色的搭配……一步步细节表现和刻画,孩子们很快了解了泥塑表现方法和技巧。   环节四:“引导想象,解决难点”
  在孩子们的见证下,一棵大树完成了,那么这是一棵什么季节的银杏呢?不同的季节银杏树会是怎么样的呢?一连串的问题激起孩子的记忆边,同时出示不同时节的树木,说一说可以怎样表现,创作五彩缤纷的银杏。
  环节五:“集体操作,玩泥成形”
  伴随着玩泥游戏操,在轻松愉悦的音乐下,孩子们自主表达,塑造出一棵棵不同风格的银杏树。
  环节六:“栽树成林,情感升华”
  通过集体主义思想的渗透,保护孩子稚嫩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获得一定的成长经历,并呼吁孩子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做生活的小主人,地球的守护者。
  (三)课后的评价交流和延伸阶段
  1.将《做一棵大树》的作品摆放在垫板上展示,栽树成林,互相欣赏,说说银杏的故事,找找最美的树,在交流过程中,孩子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达到作品展示与评价的双重目标。
  2.引入了“环保”的理念,情感升华,让孩子知道我们身边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去爱护。
  3.拓展材料,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材质表现树。在这一探讨中,孩子们的想象创新能力又一次打开,创作以这些树为主体的完整艺术作品。
  四、教学方法
  (一)游戏法
  游戏法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育儿教育方法。在《做一棵大树》活动中,实施的途径是教学活动游戏化。将简单的泥团作为游戏载体,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笔者用橡皮泥做体操互动游戏,活动孩子的手指,作为预备工作。孩子制作的环节“拍一拍,揉一揉,搓一搓,捏一捏,按一下”,更是把玩泥游戏操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直观形象法
  活动开始,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孩子们满怀期待,《做一棵大树》活动从欣赏树的图片到观察树结构和细节、演示观察的方式、示范细化局部的操作,直到孩子们表现树的形象。孩子通过直观形象法,既掌握基本技能,又在形的创作与表现上有了更浓郁的兴趣,开拓了思维。
  (三)体验教学
  本活动的特色就在于开放式的课堂环境,感受大自然,观察树木,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孩子的思维、更直观地表达活动意愿,达到活动目的,也使得活动更加丰富,孩子们也更容易融入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泥塑活动。同时加入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孩子们集体意识,对于孩子们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五、教学效果
  《做一棵大树》这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孩子们用泥塑的方式自主造型的过程,表现“银杏树”,用缤纷的颜色,讲述“树的故事”, 作品展示是开放的,观众更是无限量的。我们只要不断地去培养孩子在创作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孩子的艺术表现,合理地评价孩子的作品,就能有效地挖掘孩子的创造性,让他们去大胆地、自信地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世界。
  總的来说,活动是自由的,有效的,通过贴近孩子的生活,直观表现,寓教于玩,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中掌握了基本的泥塑技巧,成功完成了一次“造型·表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永正.《义务教育美术教科书》[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邬克梅.《美术教学活动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
其他文献
练市小学是丰子恺先生的外甥女——周志澄于1920年創办的,目前在校2463名学生,135名专任教师。《练市镇志》记载,丰子恺先生曾为练市小学设计校徽图案“帆船溪水”,并题写校训“崇本思源”匾额。学校在老校址办学传承将近80年,2002年学校搬迁,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小学、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省标准化一类学校、省绿色学校、省教科研先进集体、省艺术特色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逐渐形成“船拳”、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造力一直是我们国家非常关注的教育问题,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责任。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中,以视觉化图像为载体,构建教学进阶,打开学生的创意阀门,让学生自在地创造实践,形成良好的创意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意思维 进阶式 美术教学  根在现实美术教学中,缺少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教学行为。有的教师展现了“启发学生思维”的行为,但是教学理念薄弱,让学生用模仿他人作品的方式来达成,
期刊
他33岁时成为达沃斯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后来他选择了高盛,而且一千就是13年,期间由他经手的大手笔案例,让人目不暇接。    棱角分明的脸或者略带乡音的观点,都不是他最近出镜的重点。  2010年4月,47岁的胡祖六将辞去其高盛大中华区主席、合伙人身份,仅保留顾问一职。在供职高盛13年之后,胡祖六“辞职”消息,惊动行业内一池春水。  “我不是跳槽,而是第二次换单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胡祖六用“最好
期刊
编者按:美来源于生活。美的元素孕育于生活之中,书法之美也根植于日常的生活之中,传统书法艺术的经典作品大都出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在日常书写中,发现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应该成为书法教育教學的常态。如果我们不仅在校内外的书法课堂教学中,还能在所有的日常书写中,去表现汉字的点画之美、结构之美、章法之美、节律之美,去发现自然与生命之美,去彰显生活与理想之美,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之美,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
期刊
摘 要:笔者结合2018年浙江省小学美术优质课赛课内容以《自己做图画书》一课为例,谈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设定具体的生活场景和定义某种情感态度,赋予学生特定的角色,以便学生能理解教材,掌握知识点,体会真实情感的教学方法。笔者主要运用了音乐渲染情境;故事营造情境;媒体丰富情境;实物感知情境;示范激发情境等方法,来唤起、融入、体验、升华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
期刊
最近,外媒对一个“黄皮肤,黑头发,不会说英语,穿着30块钱的衬衣80块钱皮鞋”的47岁男人刮目相看,评价他是百年后的福特亨利,他们甚至搜罗出一个行业外的八卦:这两个人都爱写诗。    “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3月30日,站在“吉利收购沃尔沃”新闻发布会大厅的舞台上,面对收购中的知识产权等问题时,李书福先垫上前面的话,然后巧妙地回旋给身边的副总回答。  秉承国外的做事习惯,李书福和他的团队站着接受
期刊
经济学家华生不客气地指出,我国资源税体系严重缺失的局面,是导致煤炭等自然资源掠夺性开采、捷足先登和炒作转卖者暴富、劳资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4月1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求是》撰文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税收导向。谢旭人的这一表述,再度增强了业内对资源税改革出台的预期。  事实上,这是一周内官方高
期刊
有关铁矿石的新闻交集在一起。一边是胡士泰案的一审宣判,一边是谈判不可回避的两“最”问题:最高的涨幅与最短的合约。    3月22日,外媒报道,包括三巨头在内的供应商,已和新日铁、JFE等日本钢铁制造商达成初步协议。其中,年度合同谈判的铁矿石定价体系瓦解,现货市场挂钩的短期合约取而代之。  5天后,日本媒体称,日本各大钢铁公司与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已确定本年度铁矿石进口价格。每吨110美元,约为20
期刊
那些将要被迁葬于长青公墓的华工,大概从来没有想像过这样一种前景。在一个世纪以前,他们根本无缘问津当年的这个白人公墓。而在今天,他们被不同肤色的所有的美国人承认为这个国家的先驱开拓者的成员。    2010年3月8日,一堵华人纪念墙,在美国洛杉矶东部“长青公墓”揭幕。  200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轻轨施工中,挖掘出174具十九世纪下半叶的遗骸。在这些简陋的墓葬中一同发现的,还有华人喜爱的
期刊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写字要用心,做人要真诚。一点一提开头要紧,横平竖直堂堂正正……”(《中国字 中国人》)汉字,正是以它复杂的结构、悠久的历史,成为世界上唯一可以成为书法的文字。写好汉字,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亦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