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履行的义务,普通话口语教学,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认识,培养兴趣,夯实基础,突破难点,注重实践,强化训练,以测促学,以考促训,更新教学手段,创新普通话口语教学方法和途径,增强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成效。
【关键词】普通话 口语教学 重要性 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119-02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早在1955年,我国就在北京召开了两个会议,即“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也是在同一年,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一词正式被命名。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又发布了《關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普通话口语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口语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交流工具
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普通话是我国不同方言区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是我们国家各民族大家庭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还是联合国六种常用工作语言之一,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尤为重要。
(二)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1982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法律上确定了普通话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普通话语言能力成为国民必备素质,是我国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
(三)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国家语言统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大多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国家语言的统一,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
(四)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语言不单单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产生以来还自带有民族意味,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我国多民族的大团结。
二、当前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说话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使用普通话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很多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普通话就是说话的工具,对于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是否正确、语速是否合理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使用普通话的时候存在较多的问题。另外,有的学生觉得专门花时间去钻研、练习普通话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对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不高。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设计的教学难度应该要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进步。目前有的普通话教学课程设计得不够合理,对于教学难度的设计没有把握好,有的教师也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只是单纯地按照大纲教材授课,对于一些普通话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学生,其基本功只会越来越差,长久下去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课后练习不够
普通话口语属于语言范畴,语言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是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巩固起来的。普通话作为我们的国语,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几率很高,所以有很多锻炼的机会,但由于我国也有很多地区方言,有的学生在课后忽视了巩固练习这一步,使用不规范的普通话交流或者使用方言交流,导致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升。
(四)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普通话不难,但也不简单,很多人觉得普通话难,是因为缺少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在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应该要对普通话交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把握,尤其是对于播音类、主持人等职业人员来讲,普通话细节直接影响了其播音主持的水平,很多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忽视了细节部分,加上脑海中有一些既定的思维,对普通话的某些词语发音产生了固定认知,所以在普通话表达的时候出现了不规范的问题。
三、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一)加强认识,培养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一般都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言,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激发学习热情。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展既兴趣盎然,又有实效的学习活动,如即兴说话、口语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表演话剧、绕口令、教学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3]。
(二)夯实基础,突破普通话教学中的难点
汉语大约有1200多个音节,首先要保证正确地念准这1200多个音节,然后把这1200多个音节落实到汉语常用字的发音上。根据汉语字频统计,覆盖现代汉语90%以上的内容的汉字仅为6400多个,而其中约2500个常用字覆盖了现代汉语用语的90%以上[4],教学中抓住重点音节和汉字。从普通话基础的声韵调入手,明确声母、韵母、音变的定义、分类及发音,讲清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单双音节,讲清普通话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儿话韵、轻声、音变等要点,注重对系统规律的总结,如:en、eng,in、ing和un、ong等,突出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三)更新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掘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如录音机、电视机、复读机、软件等多媒体,实现声、像交互手段,实现人机对话。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是不相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普通话教学要采取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首先,在普通话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要以改变方言发音为基础,进行普通话训练,针对各个地方的方言特点,加强难点音的训练。例如有的地区方言难点是平卷舌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鼻音边音不分等,针对这些难点,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比发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然后纠正自己以前的不正确发音,尤其是将方言发音带入到普通话中的情况,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来纠正。
其次,等到初级训练结束,学生的发音比较标准之后,就可以进入语音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进行朗诵、朗读、演讲、辩论等形式的训练,首先在有稿子的情况下进行读或者说,然后逐渐发展成为脱稿的状态,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连接等要素。
最后可以进行命题说话练习,即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规范语法和词汇的使用方法等,在进行朗读朗诵或者辩论演讲时,也要从实用性转入欣赏性阶段,要让整个说话的过程变得更流畅,让听话的人感觉到愉悦。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普通话的练习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掌握正确的方法、有足够的练习,才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很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了解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对于普通话水平较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主要从词语训练、朗读以及说话练习为主,普通话水平较高、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多进行技巧性的训练,比如辩论赛,就是考验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不能采用一种方法、一种风格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方言辩正的时候,就可以将同一个方言地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练习和进步,相互监督和考核,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四)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普通话是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说话简单,对于口语表达时的细节不够重视,即使是一些基础较好、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同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重视细节,则在表达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表达上的失误,这些小的瑕疵对于一些对普通话要求较高的行业来讲是不允许存在的。针对普通话口语学习中的细节,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好常用的轻声词语。轻声词在普通话中很常见,尤其是一些必读的轻声词,要学会正确发音。比如:耽误、风筝、棉花、朋友、脊梁、眼睛、主意、扫帚等,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加上声调,但一加上声调,词语就变味了。
第二,注重容易读错的常用词语。在日常生活交流过程中有很多常用语,这些常用语被约定成俗地读成了另外的错误读音,由于耳濡目染,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也接受了错误的读音,养成一定的习惯和思维定式之后想要再纠正,就比较困难。对于这种容易读错的词,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多进行练习,将其纠正为正确的读音。比如“因为”这个词语,在口语表达中十分常见,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很多次,“为”的正确声调是轻声或第四声,但是很多人将其读成了二声,甚至是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也有这样的读音。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强调学生反复练习,对细节进行把握。
第三,控制好语速。语速是影响说话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人语速较快,有的人语速较慢,合适的语速才是最佳的。对于普通话来讲,每分钟超过270个音节则说明语速过快,字词的发音不到位、不准确,容易出现语音缺陷,如果每分钟低于150个字节,则说明语速过慢,会影响正常表达,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其表达的真实意思。普通话正常的语速是每分钟240个字左右,在合适的语速中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想要说的话,而且能够在必要的地方停顿,达到抑扬顿挫的感觉,让听话的人感觉到愉悦。所以,在说普通话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语速,平时多加练习,通过练习找到正确的语感。
(五)注重实践,强化训练
普通话口语教学中要注重口头语言的信息交流,注重听与说,听是吸收、是理解、是辨别;说和读是发音、是表达、是实践。《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听互辨互评等教学活动。普通话口语教与学不仅实践于课内,还要延伸于课外,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学习和会话,如查字典、读字典,利用媒体软件来学习,每天收听新闻联播,学读新闻等。
(六)以测促学,以考促训
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修订了《普通话水平測试等级标准》,普通话口语教学中,以此为纲,开展不同级别的测试,以测促学,以考促训,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在学习成长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和巩固学习效果。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区域合作交流的广泛开展,普通话作为我国官方语言越来越被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所重视。而普通话口语教学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创造科学、轻松、广泛的普通话口语环境,提高普通话口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
[2]黄威.普通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报刊荟萃下,2018.
[3]蔡培.高专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及策略[J].汉字文化, 2018.
[4]蒋宗霞.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83-87.
作者简介:
王文菁(1981-),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普通话 口语教学 重要性 探索创新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1-0119-02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是我国的官方语言。早在1955年,我国就在北京召开了两个会议,即“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也是在同一年,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一词正式被命名。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又发布了《關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普通话口语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普通话口语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交流工具
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普通话是我国不同方言区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是我们国家各民族大家庭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还是联合国六种常用工作语言之一,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能力尤为重要。
(二)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1982年11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法律上确定了普通话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普通话语言能力成为国民必备素质,是我国公民素质的必然要求,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
(三)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国家语言统一
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又多元发展,大多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语言,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国家语言的统一,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
(四)普通话口语教学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语言不单单是一种交流工具,语言产生以来还自带有民族意味,我国是多民族大家庭,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我国多民族的大团结。
二、当前普通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说话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使用普通话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很多学生对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普通话就是说话的工具,对于自己的发音是否标准、是否正确、语速是否合理等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使用普通话的时候存在较多的问题。另外,有的学生觉得专门花时间去钻研、练习普通话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对普通话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不高。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设计的教学难度应该要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进步。目前有的普通话教学课程设计得不够合理,对于教学难度的设计没有把握好,有的教师也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只是单纯地按照大纲教材授课,对于一些普通话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学生,其基本功只会越来越差,长久下去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三)课后练习不够
普通话口语属于语言范畴,语言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任何一门语言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是在实践练习的过程中巩固起来的。普通话作为我们的国语,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的几率很高,所以有很多锻炼的机会,但由于我国也有很多地区方言,有的学生在课后忽视了巩固练习这一步,使用不规范的普通话交流或者使用方言交流,导致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升。
(四)对细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普通话不难,但也不简单,很多人觉得普通话难,是因为缺少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在使用普通话交流的时候,应该要对普通话交流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把握,尤其是对于播音类、主持人等职业人员来讲,普通话细节直接影响了其播音主持的水平,很多学生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忽视了细节部分,加上脑海中有一些既定的思维,对普通话的某些词语发音产生了固定认知,所以在普通话表达的时候出现了不规范的问题。
三、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一)加强认识,培养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一般都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言,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很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和现实性,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激发学习热情。然后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开展既兴趣盎然,又有实效的学习活动,如即兴说话、口语比赛、成语接龙、讲故事、表演话剧、绕口令、教学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3]。
(二)夯实基础,突破普通话教学中的难点
汉语大约有1200多个音节,首先要保证正确地念准这1200多个音节,然后把这1200多个音节落实到汉语常用字的发音上。根据汉语字频统计,覆盖现代汉语90%以上的内容的汉字仅为6400多个,而其中约2500个常用字覆盖了现代汉语用语的90%以上[4],教学中抓住重点音节和汉字。从普通话基础的声韵调入手,明确声母、韵母、音变的定义、分类及发音,讲清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单双音节,讲清普通话中的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儿话韵、轻声、音变等要点,注重对系统规律的总结,如:en、eng,in、ing和un、ong等,突出教学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三)更新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应用方兴未艾,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发掘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提高课堂效率。如录音机、电视机、复读机、软件等多媒体,实现声、像交互手段,实现人机对话。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基本原则,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普通话基础是不相同的,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开展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普通话教学要采取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首先,在普通话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要以改变方言发音为基础,进行普通话训练,针对各个地方的方言特点,加强难点音的训练。例如有的地区方言难点是平卷舌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鼻音边音不分等,针对这些难点,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比发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区别,然后纠正自己以前的不正确发音,尤其是将方言发音带入到普通话中的情况,可以通过循序渐进地练习来纠正。
其次,等到初级训练结束,学生的发音比较标准之后,就可以进入语音提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以进行朗诵、朗读、演讲、辩论等形式的训练,首先在有稿子的情况下进行读或者说,然后逐渐发展成为脱稿的状态,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语速、语调、重音、停顿连接等要素。
最后可以进行命题说话练习,即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组织语言、规范语法和词汇的使用方法等,在进行朗读朗诵或者辩论演讲时,也要从实用性转入欣赏性阶段,要让整个说话的过程变得更流畅,让听话的人感觉到愉悦。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普通话的练习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掌握正确的方法、有足够的练习,才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很多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了解学生的普通话基础,对于普通话水平较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主要从词语训练、朗读以及说话练习为主,普通话水平较高、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多进行技巧性的训练,比如辩论赛,就是考验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重要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不能采用一种方法、一种风格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方言辩正的时候,就可以将同一个方言地区的学生划分为一组,让他们相互帮助、共同练习和进步,相互监督和考核,不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四)注重细节,精益求精
普通话是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说话简单,对于口语表达时的细节不够重视,即使是一些基础较好、普通话水平较高的同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重视细节,则在表达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表达上的失误,这些小的瑕疵对于一些对普通话要求较高的行业来讲是不允许存在的。针对普通话口语学习中的细节,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好常用的轻声词语。轻声词在普通话中很常见,尤其是一些必读的轻声词,要学会正确发音。比如:耽误、风筝、棉花、朋友、脊梁、眼睛、主意、扫帚等,在读的时候很容易加上声调,但一加上声调,词语就变味了。
第二,注重容易读错的常用词语。在日常生活交流过程中有很多常用语,这些常用语被约定成俗地读成了另外的错误读音,由于耳濡目染,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也接受了错误的读音,养成一定的习惯和思维定式之后想要再纠正,就比较困难。对于这种容易读错的词,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多进行练习,将其纠正为正确的读音。比如“因为”这个词语,在口语表达中十分常见,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很多次,“为”的正确声调是轻声或第四声,但是很多人将其读成了二声,甚至是一些播音员、主持人也有这样的读音。类似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强调学生反复练习,对细节进行把握。
第三,控制好语速。语速是影响说话效果的重要因素,有的人语速较快,有的人语速较慢,合适的语速才是最佳的。对于普通话来讲,每分钟超过270个音节则说明语速过快,字词的发音不到位、不准确,容易出现语音缺陷,如果每分钟低于150个字节,则说明语速过慢,会影响正常表达,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其表达的真实意思。普通话正常的语速是每分钟240个字左右,在合适的语速中可以清楚地表达出想要说的话,而且能够在必要的地方停顿,达到抑扬顿挫的感觉,让听话的人感觉到愉悦。所以,在说普通话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语速,平时多加练习,通过练习找到正确的语感。
(五)注重实践,强化训练
普通话口语教学中要注重口头语言的信息交流,注重听与说,听是吸收、是理解、是辨别;说和读是发音、是表达、是实践。《普通话口语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开展自我反思、同伴互听互辨互评等教学活动。普通话口语教与学不仅实践于课内,还要延伸于课外,坚持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学习和会话,如查字典、读字典,利用媒体软件来学习,每天收听新闻联播,学读新闻等。
(六)以测促学,以考促训
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修订了《普通话水平測试等级标准》,普通话口语教学中,以此为纲,开展不同级别的测试,以测促学,以考促训,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在学习成长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和巩固学习效果。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区域合作交流的广泛开展,普通话作为我国官方语言越来越被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所重视。而普通话口语教学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对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创造科学、轻松、广泛的普通话口语环境,提高普通话口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
[2]黄威.普通话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报刊荟萃下,2018.
[3]蔡培.高专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及策略[J].汉字文化, 2018.
[4]蒋宗霞.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3):83-87.
作者简介:
王文菁(1981-),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现代汉语、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