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炎热的五月,我带着一份郁闷的心情来到南山。“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连国家主席都高度盛赞的地方,风光自然是美不胜收。随着导游漫步于曲径通幽,品茗于椰寨茶坊,探幽在神宫洞府,访古于琼崖石壁,我看见每一个游客都是喜不自胜,兴致勃勃,只我一人暗自神伤。
四年前,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我放弃了原来优裕的生活,执意步进艰难曲折的生命历程,多年后蓦然回首,发觉一切都是那么缥缈,那么不切实际。现实中的天涯海角我走到了,也领略其水天一色的无限深邃,理想中、文学中的天涯海角可能是没法到达了。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比海南天气温度还要高的躁动来到这里,来到传说中的长寿之地。
无休止的排挤相斥总让人感到沮丧和颓废,纵然在南山之上骋目于蓝天碧水,流连于海啸吟咏的天籁之中,心情始终无法释然。
散散漫漫地跟着大伙儿拾级而上,目之所见多为一类树木。远看枝叶繁茂,体态优美,像松树;近观树干多空洞,细枝较多而纹理拳曲,像枯枝。抑不住好奇的心,快步追上导游小文,我说,怎么这树这么怪的?
小文说,这就是民间所称的“不老松”。他用手指着路旁一棵缠满大红布条的树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该树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它的树龄已经超过六千年了,成了植物中的“活化石”,南山上,一共有三万多株这样的树,它们都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我不禁咋舌,六千年?想不到这么普普通通的一株树的寿命比起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化还要长!小文说,没错,这些树从白垩纪就已出现,其实它不属松树一类,而是属龙舌兰科,学名龙血树。因为以前的画家用毛笔描绘出来的形状像松树,便称其为“不老松”,龙血树一般树龄可达千年。民间所说的“寿比南山不老松”之中的南山就是我们脚踏着的这座山,而不老松呢,就是这些树了。
我说,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到今天?难道它对人类没有一点用处的吗?小文说,可以这么说。龙血树因为木质疏松,一、不能作梁柱,造船建屋;二、不能作木料,制作器具;三、不善燃烧,只冒烟不着火。“木以不材而享天年”这句话说的“木”就是龙血树。它给人最好的直观印象只是用树枝和树叶撑起南山的一片青翠。
我记得《庄子·山木》有这么一句话:“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人以无为而成其有为。”我呆立于树前,细细地品味这话,陷入沉思中。我伸手折了一小截树枝,内里中空,敲击有回音,说它没心没肺绝不为过。没心没肺的“不老松”能活六千年,如果人没心没肺能活到几岁呢?这里说的没心没肺并非指实物的没心没肺,而是指抽象中的没有机心。想到这里,心之千结仿佛一刹那被解开,有如醍醐灌顶。俯仰蓝天,鸟瞰碧海,顿觉天高海阔。
我们的心之所以郁闷、悲伤、忧虑、痛苦、烦躁,是因为心有太多的杂念、欲望、名利、自我,所以心被形役、被束缚。我们常常驱使心争夺世上所有的胜利,但往往由于负荷过重而导致内伤,最终什么都抓不住,碌碌无为终其一生。
在“不材之木”身上,我想到《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所谓“无用”就是不要太执着于表现自我。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经济关系中,人都希望独占鳌头,不甘落败,于是有了不择手段,有了雪上加霜,有了落井下石。没有才能时,在内对自己加码施压,唯恐落于人后;有了才能又生怕别人不知道,在外对人张扬炫耀,嚣张跋扈,使自己外成众矢之的,陷入四面楚歌,内成惊弓之鸟,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痛苦的境地。久而久之,生命就受到残害,甚至不能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折。
“南山不老松”其实也不是真正无用,它的无用只是表面上的无用,它的真正的用处一直都是深藏不露。其树脂是难得的名贵药材,可入药,有止血、生肌之功效,被人称“活血圣药”。“有用”和“无用”的辨证之理在“不材之木”得到最好的演绎和体现。
从“不老松”的与世无争引申开来,“人以无为成其有为”也得到最好的诠释:“无为”并非不求上进、萎靡不振,消极地对待生命,而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遵循规律,提高内在修养和生存本领;有所不为就是指不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得以成就天地。
虽然我没有将吉祥的大红布条缠在树上,以祈求万事如意,但我还是按照祈福的礼仪对着“不老松”深深躬身一揖,伸出双手,接过“不老松”给我的这一贴最好的心灵圣药——卸下心之重负,用平常心对待自己,对待生命。将其小心翼翼地放进心里。转过身来,才发觉导游和团友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风动之处,树摇草曳,全入心扉。哪里还记得人生的悲欢离合,前路的坎坷荆棘和曾遭受的排挤抵毁?迈步下山,脚步异常轻盈。
题 图:李敏学
四年前,为了圆自己的文学梦,我放弃了原来优裕的生活,执意步进艰难曲折的生命历程,多年后蓦然回首,发觉一切都是那么缥缈,那么不切实际。现实中的天涯海角我走到了,也领略其水天一色的无限深邃,理想中、文学中的天涯海角可能是没法到达了。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种比海南天气温度还要高的躁动来到这里,来到传说中的长寿之地。
无休止的排挤相斥总让人感到沮丧和颓废,纵然在南山之上骋目于蓝天碧水,流连于海啸吟咏的天籁之中,心情始终无法释然。
散散漫漫地跟着大伙儿拾级而上,目之所见多为一类树木。远看枝叶繁茂,体态优美,像松树;近观树干多空洞,细枝较多而纹理拳曲,像枯枝。抑不住好奇的心,快步追上导游小文,我说,怎么这树这么怪的?
小文说,这就是民间所称的“不老松”。他用手指着路旁一棵缠满大红布条的树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该树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它的树龄已经超过六千年了,成了植物中的“活化石”,南山上,一共有三万多株这样的树,它们都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我不禁咋舌,六千年?想不到这么普普通通的一株树的寿命比起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化还要长!小文说,没错,这些树从白垩纪就已出现,其实它不属松树一类,而是属龙舌兰科,学名龙血树。因为以前的画家用毛笔描绘出来的形状像松树,便称其为“不老松”,龙血树一般树龄可达千年。民间所说的“寿比南山不老松”之中的南山就是我们脚踏着的这座山,而不老松呢,就是这些树了。
我说,是什么原因让它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到今天?难道它对人类没有一点用处的吗?小文说,可以这么说。龙血树因为木质疏松,一、不能作梁柱,造船建屋;二、不能作木料,制作器具;三、不善燃烧,只冒烟不着火。“木以不材而享天年”这句话说的“木”就是龙血树。它给人最好的直观印象只是用树枝和树叶撑起南山的一片青翠。
我记得《庄子·山木》有这么一句话:“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人以无为而成其有为。”我呆立于树前,细细地品味这话,陷入沉思中。我伸手折了一小截树枝,内里中空,敲击有回音,说它没心没肺绝不为过。没心没肺的“不老松”能活六千年,如果人没心没肺能活到几岁呢?这里说的没心没肺并非指实物的没心没肺,而是指抽象中的没有机心。想到这里,心之千结仿佛一刹那被解开,有如醍醐灌顶。俯仰蓝天,鸟瞰碧海,顿觉天高海阔。
我们的心之所以郁闷、悲伤、忧虑、痛苦、烦躁,是因为心有太多的杂念、欲望、名利、自我,所以心被形役、被束缚。我们常常驱使心争夺世上所有的胜利,但往往由于负荷过重而导致内伤,最终什么都抓不住,碌碌无为终其一生。
在“不材之木”身上,我想到《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所谓“无用”就是不要太执着于表现自我。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经济关系中,人都希望独占鳌头,不甘落败,于是有了不择手段,有了雪上加霜,有了落井下石。没有才能时,在内对自己加码施压,唯恐落于人后;有了才能又生怕别人不知道,在外对人张扬炫耀,嚣张跋扈,使自己外成众矢之的,陷入四面楚歌,内成惊弓之鸟,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痛苦的境地。久而久之,生命就受到残害,甚至不能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折。
“南山不老松”其实也不是真正无用,它的无用只是表面上的无用,它的真正的用处一直都是深藏不露。其树脂是难得的名贵药材,可入药,有止血、生肌之功效,被人称“活血圣药”。“有用”和“无用”的辨证之理在“不材之木”得到最好的演绎和体现。
从“不老松”的与世无争引申开来,“人以无为成其有为”也得到最好的诠释:“无为”并非不求上进、萎靡不振,消极地对待生命,而是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要遵循规律,提高内在修养和生存本领;有所不为就是指不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得以成就天地。
虽然我没有将吉祥的大红布条缠在树上,以祈求万事如意,但我还是按照祈福的礼仪对着“不老松”深深躬身一揖,伸出双手,接过“不老松”给我的这一贴最好的心灵圣药——卸下心之重负,用平常心对待自己,对待生命。将其小心翼翼地放进心里。转过身来,才发觉导游和团友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极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风动之处,树摇草曳,全入心扉。哪里还记得人生的悲欢离合,前路的坎坷荆棘和曾遭受的排挤抵毁?迈步下山,脚步异常轻盈。
题 图:李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