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_yw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4岁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奥赫恩,是第一位透露自己“慰安妇”身份的欧洲女性。2007年2月,她在美国国会作证,揭露日军在“二战”期间强征“慰安妇”的真相。这位勇敢的女性,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公之于众,震惊了西方世界。4个月后,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相关议案,谴责日军暴行。
  1923年,奥赫恩出生在印尼爪哇的一个荷兰农场主家庭。1942年,日军入侵爪哇时,将当地的3000名妇女儿童关进了安巴拉瓦集中营,19岁的奥赫恩未能幸免。不久后,日军从集中营挑选了7名年轻女子,强行押送到三宝垄慰安所,奥赫恩不幸被选中。她无时不在反抗,甚至将自己的满头秀发剃光,但仍无法阻止日军的蹂躏。
  战争结束后,奥赫恩远赴澳大利亚定居,希望永远告别这段惨痛的记忆。母亲流着泪叮嘱她,要忘掉过去,重新开始。奥赫恩早已成家,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是内心的挣扎从未停止过。她觉得自己应该说出真相,可是这样的耻辱,怎么说得出口?50多年来,她在犹豫中守口如瓶。随着时间推移,当日本政府一再拒绝向“慰安妇”道歉时,她愤怒了,终于鼓起勇气说出真相,奥赫恩勇敢地站出来了!
  88岁的中国老人韦绍兰,与奥赫恩有过同样的遭遇。1944年冬,日军对广西荔浦县实施“扫荡”,25岁的韦绍兰听到枪声,慌忙出门准备躲进深山,不幸在半路上被日军抓住,送到20公里外的沙子岭慰安所。一把军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寒光闪闪。面对残暴的日军,柔弱的韦绍兰只能“呜呜”地抽泣,都不敢大声哭出来。
  韦绍兰受尽折磨,每时每刻都在想方设法逃走,3个多月后,她趁夜逃出了魔窟。逃回家之前,她已被迫怀孕两个月,不久后生下了儿子罗善学。看着这个日本兵的后代,韦绍兰当时就想掐死他,但最终下不了手,憨厚的丈夫也只能无奈地接受现实,孩子是无辜的。罗善学特殊的身世,在村子里成了公开的秘密。在他小的时候,小伙伴们都骂他是“日本崽”,他哭着跑去问母亲,是不是真的?这个善良的农村妇女,不知道該如何告诉儿子,只有拼命地抹眼泪。侵略者当年犯下的罪行,却让这对无辜的母子背负了一生的屈辱!
  62岁的罗善学至今单身,与母亲韦绍兰相依为命。2007年5月,几位记者的到来,打破了小村的宁静,他们希望韦绍兰母子能站出来,指证日军的罪行。提起噩梦般的往事,白发苍苍的韦绍兰老泪纵横,“60多年前的事了,为什么还要翻出来啊?”儿子罗善学更加替母亲担心,“母亲的伤疤刚刚才好,现在又要把它撕开,不能这么做啊。”母子俩的顾虑心情,不难体会,记者们只能带着遗憾离去。但是两个月后,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开馆仪式上,人们忽然看到了韦绍兰母子苍老的身影,罗善学成为首位公开身份的日本兵后代。这对母子勇敢地站出来了!
  还原真相,不是为了记住仇恨,正如奥赫恩所说:“我早已宽恕了当年的施暴者,但宽恕并不意味着放弃正义!”我能想象,当他们下定决心,跨出这一步的时候,需要多大的勇气。心怀恐惧,仍然向前,这份勇敢尤为可敬!
其他文献
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是轮船售票处。  冬天里的某一天我加夜班到凌晨2点,打开单位大门的时候,发现售票处外面的花坛边有一个人蜷缩着身子,起初我以为是父亲来接我了。我家离单位有好长一段路,父亲担心我一个姑娘家晚上回家不安全,又怕我总是麻烦同事,于是遇到加夜班,父亲便早早地开着那破旧的拖拉机来接我。一同加班的同事便开玩笑地说:“你的父亲牌宝马车来接你了。”习惯了同事的玩笑,我倒没什么,父亲却总是怕我在单位不
期刊
他是个黑人老头,她是个白人老太。他和她,坐在花坛边。澳大利亚春末的明媚阳光,将他们身后悉尼Blacktown(黑人聚居区)的老人院两层小楼的影子拉得很长。离他们十步开外,我就清楚地看到,他在说着什么,嘴巴不停地动;她的眼角,还有嘴角,挤满了笑。  我微微倾身,说:“我叫Leo,新来的义工。我能分享你们的快乐吗?”老太没有反对,老头看着我,轻轻点头:“我在讲述我对她66年的爱,你愿意听吗?”  我没
期刊
起初,人们叫他三少爷。后来是三爷。再后来,段三儿。再再后来,段老。只有她,对他的称呼一辈子都没有变:“哎——”   也算是世家了。父亲是济南名士,书中念出了黄金屋和千钟粟,在大明湖畔住一幢三进出的宅子,后花园是三面桃梨半院泉水,粉粉白白从院内流过,清凉腻滑。她随父亲来做客,他正持柳枝逗弄一条悠然摆着尾巴逐落花的锦鲤,听她“哎——”了一声,抬眼看,梨花树下,小小的人儿如粉雕玉琢,有一对天生的酒窝。是
期刊
买菜要舍近求远    2008年12月17日清晨6点,坚持晨练多年的张建华照常起床洗漱,之后带着一个买菜用的布口袋下楼跑步。晨练之后顺便到菜市场转转,买点儿新鲜蔬菜,这是许多三鹿女工的生活习惯。菜市场距离三鹿乳业集团公司家属区很近,这里的菜贩早已经把晨练的三鹿女工当成第一拨儿买菜的主要消费群体。  今年48岁、性格开朗的张建华被这里的菜贩称为“胖嫂”,但胖嫂已经3个月没有光顾过这个菜市场了。以往总
期刊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随着厚厚的霜色而枯萎凋敝。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日子突然变得琐碎、繁杂、忙碌起来。生活像一面魔镜,在我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它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我的面前,让我手忙脚乱,让我无所适从。特
期刊
童年——菠萝烧肉:香甜可口,人见人爱,回味无穷,只不过当你想细细品味时,已经没有了。  上学——凉拌苦瓜丝:苦中带甜。当我端上桌时,朋友碍于面子,不得不吃几口,可当真正品出味道时,菜也见底了。  上班——油炸花生米:淡淡的香。只能一颗一颗地慢慢品尝,当你吃烦了,想换一道其他的耐吃的菜,结果换上来的其实只是水煮花生米。  金钱——红烧肉:异香扑鼻,肥而不腻,吃上去很过瘾,满嘴流油,但不宜吃多。适量即
期刊
杞人生于杞国,虽系大禹后裔,但原本籍籍无名,不过是个“忧天派”的小草民。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那个流传了两千余年的笑话:他吃饱了饭撑的,成天“忧天地崩坠”,以至“身亡所寄,废寝食”。后人于是形容庸人自扰、无谓担忧的可笑心态为“杞人忧天”。嘲笑人要有本钱,跛足道人笑铁拐李只有一条好腿,自然算不上智者。还是先贤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樂”。千百年来,那些嘲笑杞人以至如鲁迅先生所云“狗窦大开”者
期刊
“悲伤的终点是爱”,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印度哲学家、伟大的心灵导师克里希那穆提在他的书《爱的觉醒》中写的,那么厚厚的一大本,唯有这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悲伤,爱。爱,悲伤。以前怎么没想到过,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会产生如此令人惆怅的效果呢?  在书中,克里希那穆提的观点是,人只有成为旁观者,才有爱的能力,而作为旁观者,就必须是孤独的,无拘束的,所以爱是悲伤的终点。按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人处在爱
期刊
朋友经常指责丈夫“重友轻色”:“我这个做老婆的说一万句话,还不及他朋友一个电话。”她丈夫在朋友堆里绝对是个百分之百的好男人,义气、幽默、得体、热心……但回到家里,却是另一副模样,朋友为此痛苦不堪。  “女人重情,男人重义”,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人性現象。男人的“义”,指义气、责任、守信和忠诚。“君子有信”,梁山好汉,桃园三结义,多是传唱男人之间的这类友谊。生死之交被男人们视为最高道德理想和精神情感。
期刊
是的,我这里说的是给爱放假,而不是为爱放假。并且,是对初恋者们的一种建议,主要是对初恋女孩们的一种建议。   为爱放假,意思谁都明白———无非是说为了初恋之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给自己放假,就当机立断地给自己放一天或几天假。  但我的建议恰恰相反,我的意思是———该为爱放假之时,只要并非正在离开了自己就不行的岗位上当着班,那就自己给自己放一天或几天假,扣工资就扣工资,扣奖金就扣奖金;而该给爱放假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