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可以形容一个人有内涵,一件作品有内涵,一篇文章有内涵。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用心挖掘其内涵,从摄取内涵——消化内涵——吸收内涵——释放内涵,层层深入,最终让幼儿吸收精华。如何挖掘作品内涵,找准活动目标,精心设计集体活动过程及策略,引发幼儿主动感受、体会、表达,提升阅读活动的魅力,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内涵 活动设计 摄取 消化 吸收 释放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76-02
一、内涵的提出
阅读活动依赖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厚的教育内涵,关于文学作品的活动设计必定需要讲究“内涵”。赋予内涵的活动设计,从摄取营养到消化吸收,再从释放能量到转化能量,为幼儿发展积聚能量,无不展现出教师的精心与睿智。
二、内涵的蜕变
(一)摄取内涵,着眼幼儿,让内涵不再“羞涩”。
摄取内涵,是設计活动的前提,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从知情意行这几方面来挖掘。
1.认知功能:如《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明白雨形成的过程;《好饿的毛毛虫》让幼儿了解蝴蝶从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2.情感功能: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小兔子和兔妈妈 “爱的比拼”中感受母子间的情感。
3.意志功能:如《害羞的小哈利》,小哈利胆小,不敢抛头露面,设计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衣服,成为设计师,不再胆小,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4.行为功能:如《我和小猪》,将日常生活中吃饭、喝水、睡觉等渗透在绘本中,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二)消化内涵,关注持续,让内涵找准“方向”。
消化内涵,是设计活动的关键所在,要找到教学活动的 “方向”、“目标”。
1.借助作品的价值,找方向。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定位目标是:(1)感受鼠小弟的天真,知道互相帮助的重要性。(2)了解动物根据自身特点摘取苹果的方法。不仅体现能力价值,而且蕴含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2.借助幼儿的需要,找方向。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目标。在《蚯蚓的小学》中,幼儿对幼小衔接已有一定认识,将目标定位在看看、说说入小学发生的事情,发现入小学与上幼儿园不同的学习生活状态。
(三)吸收内涵,把握形式,让内涵融入“活动”。
吸收内涵,是设计活动的难点,必须有好的策略,包括材料选择、环境创设、环节设计等,以《绿色的和灰色的》为例。
1.活动材料体现“趣”。在教具上下功夫,帮助消化内涵。如,采取自制魔法图画书,满足幼儿感官需求,将九画面的图书折成正方形大小,随着一页页打开,也渐渐进入故事主题,趣味十足。
2.环境创设融入“情”。音乐渲染气氛,衬托绿色森林的恬静、美好;借助绿色纱巾融入情境,既制造朦胧的“绿色”美,又集中幼儿的精神,更好投入诗歌欣赏与感受。
3.环节设计提升“悟”。让幼儿了解小白兔顶着棕榈叶逃脱危险的原因,知道根据周围环境,寻找适合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释放内涵,优化提问,让内涵获得“转化”。
释放内涵,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活动设计中的体现是“优化提问”。
1.预设提问
(1)探询性提问,激发阅读。
在《兔子先生去散步》中,优化提问模式:“你们见过标志吗?在哪里见过标志?”抛出主题,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唤起幼儿将原有的标志概念进行了梳理与表达。
(2)推理性提问,内化阅读。
在《一只猪和100只狼》中,以“为什么狼要为小猪让开一条路呢”引导幼儿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推理。幼儿作出推想:
“可能是让它去叫更多的小猪。”
“可能狼良心变好了?”
“可能小猪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答案中,哪个更合理、更有可能性呢?”幼儿作进一步分析与推理。
(3)点拨性提问,迁移阅读。
在《借你一把伞》中,点拨提问:“为什么小动物的伞都不适合娜娜?”“那些伞适合小动物自己,娜娜跟他们不一样的。” 阅读经验在活动中得到有效迁移。
2.随机提问
在《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原兴趣点在了解标志,当欣赏 “兔子掉到陷阱”之后,对陷阱设置与陷阱中的情境产生兴趣,教师随机提问:“你们看这个陷阱是怎么样的?在陷阱里发现标志了吗?”幼儿观察,发现陷阱像一条链子,滑下来有一个转弯,再下来有出口的标志……
三、内涵的思考
1.阅读活动设计提问的不确定因素多,需要教师加强日常反思,在精心预设问题上,提高随机提问能力,促进有效师幼互动。
2.内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需要不断挖掘阅读活动的价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内涵 活动设计 摄取 消化 吸收 释放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76-02
一、内涵的提出
阅读活动依赖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厚的教育内涵,关于文学作品的活动设计必定需要讲究“内涵”。赋予内涵的活动设计,从摄取营养到消化吸收,再从释放能量到转化能量,为幼儿发展积聚能量,无不展现出教师的精心与睿智。
二、内涵的蜕变
(一)摄取内涵,着眼幼儿,让内涵不再“羞涩”。
摄取内涵,是設计活动的前提,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从知情意行这几方面来挖掘。
1.认知功能:如《小水滴旅行记》,让幼儿明白雨形成的过程;《好饿的毛毛虫》让幼儿了解蝴蝶从毛毛虫的蜕变过程。
2.情感功能: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小兔子和兔妈妈 “爱的比拼”中感受母子间的情感。
3.意志功能:如《害羞的小哈利》,小哈利胆小,不敢抛头露面,设计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衣服,成为设计师,不再胆小,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4.行为功能:如《我和小猪》,将日常生活中吃饭、喝水、睡觉等渗透在绘本中,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二)消化内涵,关注持续,让内涵找准“方向”。
消化内涵,是设计活动的关键所在,要找到教学活动的 “方向”、“目标”。
1.借助作品的价值,找方向。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中,定位目标是:(1)感受鼠小弟的天真,知道互相帮助的重要性。(2)了解动物根据自身特点摘取苹果的方法。不仅体现能力价值,而且蕴含动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道理。
2.借助幼儿的需要,找方向。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确定目标。在《蚯蚓的小学》中,幼儿对幼小衔接已有一定认识,将目标定位在看看、说说入小学发生的事情,发现入小学与上幼儿园不同的学习生活状态。
(三)吸收内涵,把握形式,让内涵融入“活动”。
吸收内涵,是设计活动的难点,必须有好的策略,包括材料选择、环境创设、环节设计等,以《绿色的和灰色的》为例。
1.活动材料体现“趣”。在教具上下功夫,帮助消化内涵。如,采取自制魔法图画书,满足幼儿感官需求,将九画面的图书折成正方形大小,随着一页页打开,也渐渐进入故事主题,趣味十足。
2.环境创设融入“情”。音乐渲染气氛,衬托绿色森林的恬静、美好;借助绿色纱巾融入情境,既制造朦胧的“绿色”美,又集中幼儿的精神,更好投入诗歌欣赏与感受。
3.环节设计提升“悟”。让幼儿了解小白兔顶着棕榈叶逃脱危险的原因,知道根据周围环境,寻找适合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释放内涵,优化提问,让内涵获得“转化”。
释放内涵,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活动设计中的体现是“优化提问”。
1.预设提问
(1)探询性提问,激发阅读。
在《兔子先生去散步》中,优化提问模式:“你们见过标志吗?在哪里见过标志?”抛出主题,调动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唤起幼儿将原有的标志概念进行了梳理与表达。
(2)推理性提问,内化阅读。
在《一只猪和100只狼》中,以“为什么狼要为小猪让开一条路呢”引导幼儿具有发散性的思维推理。幼儿作出推想:
“可能是让它去叫更多的小猪。”
“可能狼良心变好了?”
“可能小猪想到什么好办法了。”
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答案中,哪个更合理、更有可能性呢?”幼儿作进一步分析与推理。
(3)点拨性提问,迁移阅读。
在《借你一把伞》中,点拨提问:“为什么小动物的伞都不适合娜娜?”“那些伞适合小动物自己,娜娜跟他们不一样的。” 阅读经验在活动中得到有效迁移。
2.随机提问
在《兔子先生去散步》中,原兴趣点在了解标志,当欣赏 “兔子掉到陷阱”之后,对陷阱设置与陷阱中的情境产生兴趣,教师随机提问:“你们看这个陷阱是怎么样的?在陷阱里发现标志了吗?”幼儿观察,发现陷阱像一条链子,滑下来有一个转弯,再下来有出口的标志……
三、内涵的思考
1.阅读活动设计提问的不确定因素多,需要教师加强日常反思,在精心预设问题上,提高随机提问能力,促进有效师幼互动。
2.内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需要不断挖掘阅读活动的价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