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需要调控市场物价上涨,同时也亟需提高民众收入水平;需要关心城市居民消费,同时也亟需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需要遏制流通环节暴利,同时也亟需推进流通体制创新。
“猪肉涨了,可以吃牛肉;大米涨了,可以买面粉;咖啡馆提价了,可以在家里喝;房价涨了,可以先租房。而如今,房租在多年稳定后也开始蹿升……”说完这番话,陈林扭头望着窗外,目光茫然,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更省钱。
近段时间以来,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煤超疯”等带头领涨下,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就连高收入的陈林也感觉到生活压力很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生活造成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通胀下的成都生活样本
早上7点半,陈林便出发往九里堤公交车站走去。陈林是成都市领域文化传播公司的创意总监,基本工资5000元,加上项目提成等收入,月收入稳定在8500元左右。陈林有—辆小轿车,但一进入去年9月份,他便放弃开车,改成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同事问他是不是想过低碳生活,他苦笑着回答,这是被逼的。
陈林给本刊记者看了他的家庭2010年11月的收支情况。总收入栏记着8500;支出分别为:生活费1200,房贷3200,服饰1300,儿子700,通讯费用400,交通费用200,参加婚宴400,请客吃饭870。总计为8270元。余额230元。
“如果我開车上班,成本就很大了,最少也要增加400元,那就超支了。你说我还敢开车么?以前我们一家三口还经常在外面吃上一顿,现在就没了这个念头,在家里烧饭吃是节约得多。”陈林说,现在他们家里是尽量节约开支,不用买的绝对不买,不该开销的坚决捂紧钱包。
“现在菜真是贵得不得了!你看,玉米粒原来2块钱1斤,前一段时间也才4块钱,现在6块5了,我来早一点,6块可以买到。买3个西红柿就花了4块多!比水果都还贵!”在金牛区交桂巷菜市场逛早市的徐阿姨感慨道:“真是一不小心菜价就蹿得老高,往回落的时候就慢慢悠悠,真是不晓得这个钱都被谁挣走了……”买了两斤瘦肉和几样蔬菜,徐阿姨的早市之行一共花掉了43块钱。徐阿姨告诉本刊记者,以前50斤一袋的大米是118元,现在涨到了125元,看起来没有几个钱,可是这涨一点那涨一点就不少钱,每个月都仔仔细细、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就怕超出计划。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总共加起来不到3000块,一旦超支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就是前年我们的工资支付我俩的各种开销,还显得很宽裕,有时候用钱还大手大脚的,现在不敢了嘛。”
看来,很多人现在都明显感觉到通胀之火已经烧向了自己,在生活中开始精打细算。
2010年第4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调查以来(1999年4季度)最低,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15.6个百分点;24.8%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降14.9个百分点。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81.7%,较上季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
换一个视角看物价
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11日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媒体评论认为,尽管各界已有心理准备,但“这个结果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怎样去认识新一轮涨价的深层原因?怎样去把握市场消费的演变趋势?怎样去抉择政府调控的科学思路?
最近,《半月谈》杂志就这一话题做了精辟分析。该杂志在报道中建议转换一下视角,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背景去审视、去把握物价上涨问题。
文章说,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以“中国制造”的奇迹般崛起为荣光。殊不知,我们所打造的“投资洼地”,我们所张扬的“比较优势”,都是以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以增长潜力的过度透支为代价的。如今,日益激化的征地冲突、资源抢夺、环保事件和劳资矛盾,正使中国经济经历难以承受的发展之痛,转型期的要素市场化已是势所必然。于是,我们看到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释放,看到了城市农民工收入上涨的传导,看到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幕后推手。
另外,经济增长的刺激,财政利益的膨胀,政府政绩的竞争,正在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特区扩容、二城现象、都市热潮、撤村并居、占补平衡,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城市扩张中,农地红线被轮番冲击,城郊菜地被楼群逼退,土地流转被一再加速,农业种植成本日益显现。
还有,农业资本化也在演进之中。资本的力量,在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在逐步地发现土地的价值,改变产业的运行,加快结构的调整,重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在全球化、能源化、金融化的进程中,资本也在悄悄改变着农产品既有的价值形态和单纯的消费属性,创造更为多样的介入市场炒作逐利的机会和空间。
要素市场化、乡村城市化、农业资本化,将中国农业带入一个高成本时代,也为转型期物价温和上涨生成着深层的助力。
借助新的视角,使我们看到这一轮物价上涨中增添了一些“非常规”、“不可逆”、“超预期”因素,也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启示。
因此,我们需要调控市场物价上涨,同时也亟需提高民众收入水平;需要关心城市居民消费,同时也亟需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需要遏制流通环节暴利,同时也亟需推进流通体制创新。
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大看点。
在此之前,省政府发出《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物价,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各项农业补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粮油菜等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增强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当前要着重抓好冬季蔬菜生产,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储备,提前做好应对异常天气条件下的蔬菜生产供应等预案。进一步落实我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实行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努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通知》强调,重点保障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用油,提前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供应和储备,确保2011年春耕农资价格基本稳定。 《通知》提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通胀预期下你我怎样理财
我们应该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减少通货膨胀的冲击呢?专家的建议大家不妨参考参考。
守则1:少储蓄多投资
对于目前的财富人群来说,应对通胀的担心已经成为最大的危机。一些理财专家建议:为防范通胀,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在通胀到来的时候,将人民币变成具备升值潜力的人民币资产,换句话说,给手上的人民币也赋予“涨价”的权利。人民币资产,它的分类非常广泛,人们熟知的短期国债、公司债、企业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A股和H股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不动产以及期货产品、信托产品、私募产品、古董艺术品都属于人民币资产的范畴。如果能有效利用资产升值的空间进行投资,那么我們手中的人民币不仅能躲过通货膨胀的阴影,还能赚得超额的利润。
守则2:买股票要“有的放矢”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刘献军认为,最终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应当是科技方面的突破,在投资中要密切关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从国内的经济环境看,经济结构转型是大趋势,所以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应关注如医药、商业连锁、商业食品等消费类公司,以及电子科技等,避开受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产业链中端的普通制造业。
守则3:买房要买稀缺型
在一些投资火爆的领域,现有数据常常传递给投资者这样一个信号:虽然处在相同的通胀预期之下,也属于相同的投资品种,但每个单独的投资个体的收益率和抗跌性却迥然不同。以投资房地产为例,买在房价高位其实未必能防御通胀,但买对了合适的房就不一样了。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中心总经理陈晟表示:“不管是短期通胀、中期通胀、长期通胀,大家认为拥有高端物业,特别是占资源比较大的物业还是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这就是以“资源稀缺型投资”为重点的防通胀策略。
守则4:买黄金还看美元趋势
观察历史不难发现,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或政治经济出现某种不确定性时,为了避险,我们很容易想到买黄金。
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认为,黄金未来的走势依然值得期待,需求不减将支撑金价再次跨越1000美元大关。渣打银行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也表示,黄金仍处于上升通道中,预计未来几年仍有每年10%左右的回报率。
不过,专家同时提醒投资者,由于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中长期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美元跌势将部分抵消黄金涨势。因此,投资者要更谨慎看待美元计价,避免汇率损失风险。
“猪肉涨了,可以吃牛肉;大米涨了,可以买面粉;咖啡馆提价了,可以在家里喝;房价涨了,可以先租房。而如今,房租在多年稳定后也开始蹿升……”说完这番话,陈林扭头望着窗外,目光茫然,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能更省钱。
近段时间以来,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煤超疯”等带头领涨下,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就连高收入的陈林也感觉到生活压力很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生活造成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通胀下的成都生活样本
早上7点半,陈林便出发往九里堤公交车站走去。陈林是成都市领域文化传播公司的创意总监,基本工资5000元,加上项目提成等收入,月收入稳定在8500元左右。陈林有—辆小轿车,但一进入去年9月份,他便放弃开车,改成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同事问他是不是想过低碳生活,他苦笑着回答,这是被逼的。
陈林给本刊记者看了他的家庭2010年11月的收支情况。总收入栏记着8500;支出分别为:生活费1200,房贷3200,服饰1300,儿子700,通讯费用400,交通费用200,参加婚宴400,请客吃饭870。总计为8270元。余额230元。
“如果我開车上班,成本就很大了,最少也要增加400元,那就超支了。你说我还敢开车么?以前我们一家三口还经常在外面吃上一顿,现在就没了这个念头,在家里烧饭吃是节约得多。”陈林说,现在他们家里是尽量节约开支,不用买的绝对不买,不该开销的坚决捂紧钱包。
“现在菜真是贵得不得了!你看,玉米粒原来2块钱1斤,前一段时间也才4块钱,现在6块5了,我来早一点,6块可以买到。买3个西红柿就花了4块多!比水果都还贵!”在金牛区交桂巷菜市场逛早市的徐阿姨感慨道:“真是一不小心菜价就蹿得老高,往回落的时候就慢慢悠悠,真是不晓得这个钱都被谁挣走了……”买了两斤瘦肉和几样蔬菜,徐阿姨的早市之行一共花掉了43块钱。徐阿姨告诉本刊记者,以前50斤一袋的大米是118元,现在涨到了125元,看起来没有几个钱,可是这涨一点那涨一点就不少钱,每个月都仔仔细细、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就怕超出计划。自己和老伴的退休金总共加起来不到3000块,一旦超支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就是前年我们的工资支付我俩的各种开销,还显得很宽裕,有时候用钱还大手大脚的,现在不敢了嘛。”
看来,很多人现在都明显感觉到通胀之火已经烧向了自己,在生活中开始精打细算。
2010年第4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为调查以来(1999年4季度)最低,当期物价满意指数降至13.8%。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增15.6个百分点;24.8%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降14.9个百分点。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加剧,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81.7%,较上季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61.4%,较上季度增15.2个百分点。
换一个视角看物价
国家统计局2010年12月11日发布经济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同比上涨5.1%,创出28个月以来的新高,媒体评论认为,尽管各界已有心理准备,但“这个结果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怎样去认识新一轮涨价的深层原因?怎样去把握市场消费的演变趋势?怎样去抉择政府调控的科学思路?
最近,《半月谈》杂志就这一话题做了精辟分析。该杂志在报道中建议转换一下视角,从中国经济转型期的背景去审视、去把握物价上涨问题。
文章说,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以“中国制造”的奇迹般崛起为荣光。殊不知,我们所打造的“投资洼地”,我们所张扬的“比较优势”,都是以要素价格的严重扭曲、以增长潜力的过度透支为代价的。如今,日益激化的征地冲突、资源抢夺、环保事件和劳资矛盾,正使中国经济经历难以承受的发展之痛,转型期的要素市场化已是势所必然。于是,我们看到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释放,看到了城市农民工收入上涨的传导,看到了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幕后推手。
另外,经济增长的刺激,财政利益的膨胀,政府政绩的竞争,正在加速乡村城市化的进程。特区扩容、二城现象、都市热潮、撤村并居、占补平衡,在这一浪高过一浪的城市扩张中,农地红线被轮番冲击,城郊菜地被楼群逼退,土地流转被一再加速,农业种植成本日益显现。
还有,农业资本化也在演进之中。资本的力量,在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的同时,也在逐步地发现土地的价值,改变产业的运行,加快结构的调整,重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在全球化、能源化、金融化的进程中,资本也在悄悄改变着农产品既有的价值形态和单纯的消费属性,创造更为多样的介入市场炒作逐利的机会和空间。
要素市场化、乡村城市化、农业资本化,将中国农业带入一个高成本时代,也为转型期物价温和上涨生成着深层的助力。
借助新的视角,使我们看到这一轮物价上涨中增添了一些“非常规”、“不可逆”、“超预期”因素,也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新的启示。
因此,我们需要调控市场物价上涨,同时也亟需提高民众收入水平;需要关心城市居民消费,同时也亟需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需要遏制流通环节暴利,同时也亟需推进流通体制创新。
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的一大看点。
在此之前,省政府发出《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市场物价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物价,切实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通知》要求,进一步抓好农业生产,落实各项农业补贴,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稳定的粮油菜等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增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增强本地蔬菜的供给能力。当前要着重抓好冬季蔬菜生产,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储备,提前做好应对异常天气条件下的蔬菜生产供应等预案。进一步落实我省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实行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努力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通知》强调,重点保障农副产品等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用油,提前组织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供应和储备,确保2011年春耕农资价格基本稳定。 《通知》提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通胀预期下你我怎样理财
我们应该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减少通货膨胀的冲击呢?专家的建议大家不妨参考参考。
守则1:少储蓄多投资
对于目前的财富人群来说,应对通胀的担心已经成为最大的危机。一些理财专家建议:为防范通胀,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在通胀到来的时候,将人民币变成具备升值潜力的人民币资产,换句话说,给手上的人民币也赋予“涨价”的权利。人民币资产,它的分类非常广泛,人们熟知的短期国债、公司债、企业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A股和H股股票、银行理财产品、不动产以及期货产品、信托产品、私募产品、古董艺术品都属于人民币资产的范畴。如果能有效利用资产升值的空间进行投资,那么我們手中的人民币不仅能躲过通货膨胀的阴影,还能赚得超额的利润。
守则2:买股票要“有的放矢”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刘献军认为,最终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应当是科技方面的突破,在投资中要密切关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从国内的经济环境看,经济结构转型是大趋势,所以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应关注如医药、商业连锁、商业食品等消费类公司,以及电子科技等,避开受调控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产业链中端的普通制造业。
守则3:买房要买稀缺型
在一些投资火爆的领域,现有数据常常传递给投资者这样一个信号:虽然处在相同的通胀预期之下,也属于相同的投资品种,但每个单独的投资个体的收益率和抗跌性却迥然不同。以投资房地产为例,买在房价高位其实未必能防御通胀,但买对了合适的房就不一样了。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研究中心总经理陈晟表示:“不管是短期通胀、中期通胀、长期通胀,大家认为拥有高端物业,特别是占资源比较大的物业还是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这就是以“资源稀缺型投资”为重点的防通胀策略。
守则4:买黄金还看美元趋势
观察历史不难发现,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或政治经济出现某种不确定性时,为了避险,我们很容易想到买黄金。
东亚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陈柏轩认为,黄金未来的走势依然值得期待,需求不减将支撑金价再次跨越1000美元大关。渣打银行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也表示,黄金仍处于上升通道中,预计未来几年仍有每年10%左右的回报率。
不过,专家同时提醒投资者,由于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中长期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美元跌势将部分抵消黄金涨势。因此,投资者要更谨慎看待美元计价,避免汇率损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