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属于信息化大爆炸的年代,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信息不仅繁杂而且量大,在这万变的时代里,如何把学生从社会上各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诱惑中拉回校园中,历史教学应该怎样做,笔者结合多年执教经验对此提出一些观点供大家探究。
【关键词】学习兴趣;目的;90后特点;主动性
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属于信息化大爆炸的年代,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信息不仅繁杂而且量大,在这万变的时代里,不变的历史该如何应对?历史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呢?对此,历史教育者不仅要把知识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地教给学生,还要把学生从社会上各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诱惑中拉回校园中,这就决定学校不仅要抓教育教学,还要重视在心理上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和激发。这样一来,兴趣成为了学习的关键,在此仅就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历史,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谈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关注历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影响,学生对于学习某些学科根本谈不上喜恶,有的甚至是一味的排斥,这就要求我们要先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学状态入手,让他们对自己原本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学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该学科真正感兴趣。历史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面对的90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先喜欢老师,然后喜欢上老师的课,最后喜欢该学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想让学生学习,就先要让学生“爱”上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爱”你又有本末倒置的嫌疑,此时可以用激将法,利用90后的好胜心理,明确的指出:如果你“爱”我,那么就一并爱我的学科,好好学习;如果你不“爱”我,那么就充实你自己,在课堂上打败我,让我不再针对你……结果可想而知,不管其喜恶如何,教育的目的都达到了。
其次,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的该学科没有太强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历史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这门功课,从而对历史的学习发生深厚的兴趣。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GDP,更多的是你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的。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承先人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学习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
最后通过不断提问保持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反而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做好这件事。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为了保持学习兴趣,教师不断置疑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愈加积极,兴趣也会更高。让学生成立各种课外学习活动小组,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进行学习时,提出一个学习的课题,让学生组成学习攻关小组,但是课题答案不限定一个标准答案,设几个答案,最后把所有的答案拿出来让大家评议,选出大家最满意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惊讶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此非凡。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以便今后因材施教。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历史、爱上历史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华语教学出版
[2]《历史课的育人方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4]《历史教学中的设疑和释疑》《历史教学》1999.9
[5]《创设思辨的课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2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学习兴趣;目的;90后特点;主动性
现今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属于信息化大爆炸的年代,学生所接触的各种信息不仅繁杂而且量大,在这万变的时代里,不变的历史该如何应对?历史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应对呢?对此,历史教育者不仅要把知识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地教给学生,还要把学生从社会上各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诱惑中拉回校园中,这就决定学校不仅要抓教育教学,还要重视在心理上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和激发。这样一来,兴趣成为了学习的关键,在此仅就如何让学生快乐学习历史,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谈几点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关注历史。由于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影响,学生对于学习某些学科根本谈不上喜恶,有的甚至是一味的排斥,这就要求我们要先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学状态入手,让他们对自己原本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学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该学科真正感兴趣。历史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面对的90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先喜欢老师,然后喜欢上老师的课,最后喜欢该学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想让学生学习,就先要让学生“爱”上你。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让学生“爱”你又有本末倒置的嫌疑,此时可以用激将法,利用90后的好胜心理,明确的指出:如果你“爱”我,那么就一并爱我的学科,好好学习;如果你不“爱”我,那么就充实你自己,在课堂上打败我,让我不再针对你……结果可想而知,不管其喜恶如何,教育的目的都达到了。
其次,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的该学科没有太强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学科的学习目的,如果学生对学习历史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这门功课,从而对历史的学习发生深厚的兴趣。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至今不曾中断的国家,其本质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文化一直传承至今。当一个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熟悉中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中国人的悲哀;当大多数的国人都不了解本国历史的时候是这个国家的悲哀。当日本人说钓鱼岛是日本的时候,当台独分子说台湾本来就是独立国家的时候,当韩国人说东北是韩国的时候,你一定很气愤,但是你不了解历史的话你也就只能气愤。当今世界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至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展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GDP,更多的是你这个国家的软实力。软实力是什么?国民的素质、国家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等等。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的。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承先人的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学习历史的另一个现实意义是使人明智。历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我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你从事的何种职业,都是必要的。
最后通过不断提问保持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反而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做好这件事。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 ,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为了保持学习兴趣,教师不断置疑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由他自己去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就高。他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他的学习愈加积极,兴趣也会更高。让学生成立各种课外学习活动小组,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进行学习时,提出一个学习的课题,让学生组成学习攻关小组,但是课题答案不限定一个标准答案,设几个答案,最后把所有的答案拿出来让大家评议,选出大家最满意的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会让你惊讶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此非凡。这样教师就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从中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以便今后因材施教。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利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辅以恰当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历史、爱上历史学科。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华语教学出版
[2]《历史课的育人方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4]《历史教学中的设疑和释疑》《历史教学》1999.9
[5]《创设思辨的课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2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