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新课改下政治课教学的种种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给政治课教学、给师生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敢于表现,敢想、敢说、敢做;乐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他们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合作有秩序,学习有兴趣,能力有了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他们能给学生提问和思考的空间,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课改带来的许多变化,可谓好评如潮,褒之者众。
  但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到位,还有很多政治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模糊和困惑、继而引发了教学实践行为上的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去澄清,否则,只会越来越偏离课程改革的宗旨和轨道。
  
  现象一:政治课“唯活动是瞻”
  
  当前政治课堂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忙于在各小组间转悠。
  针对以往教学中过分夸大内隐的、观念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这是合理的、正常的。但当前的活动中有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活动缺乏明确区的目的,“唯活动是瞻”、“为活动而活动”,出现了活动的形式化、浅层化和绝对化倾向。
  
  现象二:合作学习形式化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课改的标志,似乎无之便不是新课程。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政治课堂,贯穿始终,课堂异常地“活跃”。学生能独立完成时让学生合作,能够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直接告诉结论;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
  合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感觉不到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在哪里?如果个人效率比一起学习要高,为何还要合作?
  
  现象三: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
  
  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谋求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统一,这是非常必要的,而我们政治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作肤浅的、表层的理解:为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这是与新课程精神相违背的。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并不等于学生要亲历、实践一切。实际上,事事都亲历、体验、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因而,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和学习,不断促使学生变未知为已知,再拓展到对更广泛、更高水平的未知世界的探究,通过这样具有逻辑结构、系统上升的认知循环递进,达到对这个世界的实质性认识。总之,任何时候,教育都需要引导、整理、改造和丰富学生的经验,避免这种只满足于学生当下的需要和兴趣、只停留在零散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缺乏必要的拓展和提升。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育就不但要保持个体经验,而且要提升个体经验,要将人类更广泛意义上的种族经验传授给学生,从而打通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文本与生活文本之间的通路,实现学生经验的成长和基础学力的提升。
  我们在政治教学中经常看到,探究活动不问教育对象、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盲目探究,过度探究,视学生的探索为学习的最为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过分注重探究的形式却无视探究的成效。而政治课教学内容既有许多陈述性知识,又有程序性知识;既需要教师的讲解又要由学生的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只有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构建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才能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而另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之后,并不意味着他的解决策略是最佳的、他的个人理解就一定是正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应通过对话、提问、比照、分享观点、合作反馈等交往环节来促进其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不断克服由于自身认识局限性所导致的主观性偏差,引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聚合到主题含义和最优的解决策略上来。
  以上在我们政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是教学实践与新课改理念产生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小学阶段应该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发和构建,助力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和道德情操.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紧
在小学高段数学的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提高教师必须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重视课后练习题尤其是错题的讲解提升学生的数
摘 要:识字教学中应构建开放的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活动、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自主识字,在主动探究中创造性地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主体 参与 识字 效率    新课程倡导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是“多认少写,及早阅读”,即把“认写同步,全面要求”调整为“认写分开、多认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提速”,有利于小学生尽早、尽快、
鹿流行性出血热(epizootic hemorrhagic disease,EHD)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引起的一种虫媒病毒病。广泛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本研究采用针
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的发展以及转型,导致我国产业的机构调整,农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也开始拉开距离,直接导致了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谋求生存与财富,这也造成了留守儿
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孩子们第一次正式的接受系统性的教育.幼儿教育的宗旨就是保障幼儿们可以健康的成长以及全面的发展.为幼儿们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但是幼儿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专业推进工作组”项目负责人余文森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与终极目标是重建课堂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热情,引导学生生疑、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以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文化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参与
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是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产生的六聚体蛋白。不耐热肠毒素除了较强的毒性外,还具有很强的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