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现状的数据进行收集,进而分析了高校存在的重要作用和不足。结果表明: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15)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過“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参考文献
[1]李晓辉. 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M].理论观察,2015 年第3 期:139-140
[2] 谢旭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M].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 卷第12 期:142-143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现状;调查报告
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氛围,是高校大学生成长的沃土,它通过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相对于社会的主文化实属“亚文化”的范畴,它与社会的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或相互促进。在其先进独特的基础上,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当高校校园文化发挥其学生勤奋好学、开拓创新,教师敬业爱岗,刻苦钻研的和谐向上的文化,并以此去熏陶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正面向上的。但当高校的教师不务正业,不好好教学,学生不在勤奋好学,大家都变得追名逐利,舍本逐末时,它的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是负面消极的。于是,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从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李晓辉(2015)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校后的很长的成长历程中,逐渐缓慢形成的由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发现、创建、信奉和遵循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高校校园文化包含了:生活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要素。其中,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要素,是一所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精华。要对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可以从高校全体成员的生活态度,学校校园的制度文化,学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学校校园的学术和文体活动等方面着手。
二、调查方法及目的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设计、发放、回收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和把握当前昆明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以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各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并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的调查对象,针对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及教师共发放问卷1800份,回收1764份,回收率为98%,其中学生占85%,教师占15%。根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高校成员(教师、学生等)的对校园文化的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近五层的大学生都不太清楚校园文化的概念,甚至有12%学生不知道校园文化是什么。有六层的大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各种校园活动(学术、文艺、体育等),而被动参与各种活动占的比例为28%,也有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校园活动,也有8%的大学生不愿参与学校的校园活动,而更愿意待在舍里。从高校大学生知识的获取途径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通過“教学”(教师的教学、家人的传授或朋友的交流)和网络(视频、课件等)进行获取知识,通过书籍或是凭借自身的经验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对书籍仍不够重视。有38%的大学生不愿参加学生会或社团,而另外62%的大学生会选择参加社团或学生会,他们认为参加学生或和社团既能结识不同的朋友,又能提升自己与人沟通、有人相处的能力,此外还能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评价”的回答,5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习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能很好地迎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2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活动比较单调,没有新意,其他1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很少参加,不好评价。
针对学校三风问题的调查,首先,对于学校的学风,2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校学风良好,学生热爱学习,刻苦专研,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一般,还有18%受访者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较差,学生都不爱学习;其次,对学校教风的评价。40%的受访者认为,教师“不务正业”,为了挣钱或搞科研,对教学不够重视,29%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一般,其他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教风很好。
有关对学校制度的评价,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比较健全,但相对陈旧。近三层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制度既严肃又具备一定开放性,比较适合大学生教育,其他受访者人为学校制度对学生影响不大,全靠学生自觉。当问到“您对您的学校有归属感吗?”的问题时,觉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对身边学生的评价,其中,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勤学上进,有目标的占18%,认为自己身边的同学应付学习,得过且过,倾向于追名逐利的占45%,剩余的都是沉迷于网络,不愿学习和改变的。
五、小结与启示
高校校园文化在引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目前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倾向物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建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少高校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被快餐文化所替代。
要改善和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积极吸取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其次,各高校应该在校内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机构,注重共青团、学生会、志愿服务协会以及社团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引作用,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再者,加强“三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风气;最后,各高校应该积极培育学校精神,让学生铭记小学,以校为家,此外,还有建设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让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工具。■
参考文献
[1]李晓辉. 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现状与策略[M].理论观察,2015 年第3 期:139-140
[2] 谢旭东.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M].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1 卷第12 期: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