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地理作业设计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业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实施的地理作业设计大多缺乏核心素养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进行地理作业设计可以从基于认知目标的双基作业设计和学科核心素养构成框架下的实践作业设计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双基类作业的设计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梳理、地理双基问题的设计、元认知策略问题的设计和动机水平评估问题的设计等步骤;实践类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地理问题解决的五个方面,即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
  关键词
  地理作业  学科核心素养  作业设计  学科双基  学科实践
  作业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环,但也是一线教师容易忽视的一环。然而目前对于地理作业的研究多为点状分布,多聚焦于作业的某方面或者某种作业的设计,而针对核心素养落实的整体性作业设计几乎没有,没有对实施的作业进行理念引导下的基于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統设计。
  一、地理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
  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各位专家、学者虽然基于不同的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认知理论,甚至是不同的学科,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是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践方法上有一些共同点:自主性、情境化、问题导向、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
  如何整合学者们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同时又能够给一线教师提供清晰明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面向生活的地理: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第二版)》提出的“实践地理”课程理念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该理念强调了“实践”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通过“实践地理”才能培养有地理素养的未来公民[1]。
  学科实践不仅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也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中形成素养,其素养又对生活实践有指导作用,强调了学科实践的重要性,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问题解决走向学科实践。基于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清晰明了地归纳为三层结构——学科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科实践、学科素养,并以此作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理念。其中学科双基中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必备的、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在学科双基的理解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观念、学科思维,从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作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地理作业设计主要包含学科双基作业的设计和学科实践作业的设计,如图1所示。这两个方面不是完全割裂的两种类型的作业设计,而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基于某个主题单元或教学章节的一份完整的作业设计应该包含这两方面内容。
  1.基于认知目标的双基作业设计
  学科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作业的设计不应该是机械地识记和训练,而应该是基于认知目标的旨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和学科思维品质的双基作业设计。
  (1)基于认知目标的作业设计模式的创建
  马扎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人在接受新的任务时,首先由自我系统决定是否参与,决定参与之后由元认知系统设置目标,然后在目标和元认知策略的指引下再由认知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每个过程都需要运用到已储备的各种知识,从而完成任务。该教育目标根据上述行为模型设计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模型,包含了心智过程和知识两个维度。其中心智过程包含了六种心智加工水平——信息提取(认知系统)、理解(认知系统)、分析(认知系统)、知识运用(认知系统)、元认知系统以及自我系统,知识维度包括信息、心智程序和心理动作程序三个类别[2]。根据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出的人的行为模式创建地理双基作业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
  (2)双基作业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以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水资源”这一章节为例具体阐述。
  第一步,找出地理课程标准中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内容标准:①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②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3]。然后将内容标准以“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概念”的方式分解为教学目标:①运用资料归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②运用资料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③查找资料举例说明我国跨流域调水的重大工程;④运用资料分析归纳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步,根据马扎诺目标分类中认知系统的分类法进行分类,将教学目标分为信息的提取、信息的理解、信息的分析和知识的运用四个认知目标类别,并以此作为作业目标设计符合认知过程要求的地理学科问题。在设计学科问题时注意认知要求要与教学目标尽量一致,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选择认知难度不一样的题目进行分层设计。上述“水资源”四个教学目标的认知目标分类分别为:①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②为信息的分析;③为信息的提取;④为信息的提取和分析。以下为笔者根据目标要求设计的部分作业样例。
  阅读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①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河流分布特点,说一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河流密集程度和径流量的大小有什么差异。(信息的提取)②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因此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信息的理解)③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缺水特别严重,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有哪些?(信息的分析)④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我国建设了哪些重大工程?请举一例说明。(信息的提取)⑤查找家乡丹阳的河流分布和年降水量情况,归纳丹阳的水资源特点,并联系日常生活说说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小妙招。(知识的运用)
  第三步,在地理学科问题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作业目标,从目标设定、过程监控、清晰度监控、准确度监控四个方面设计完成地理作业任务的元认知策略问题:①对于上述水资源作业的完成,你的时间安排和操作步骤是如何的(目标设定);②在作业完成中,你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或作业困难,你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过程监控);③对于上述水资源作业的要求,你是否都很清楚明白了(清晰度监控);④为了提高作业的正确率,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准确度监控)。   第四步,在地理学科问题、元认知问题的基础上从重要性检查、效能检查、情绪反应检查、动机水平检查四个方面进行学生作业动机水平的评估问题设计:①你觉得了解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重要吗?为什么?(重要性检查)②你有信心很好地解决上述有关水资源的问题吗?为什么?(效能检查)③你对家乡丹阳水资源特点感兴趣吗?为什么?(情绪反应检查)④你本次地理作业的总的动机水平是如何的?(越喜欢、越重视动机水平越高)从1到5分表示的动机越来越强,依此给自己的动机水平打分是多少分?(动机水平检查)
  最后将学科问题、元认知问题和动机水平评估问题三个维度的作业问题整理形成该主题单元或教学章节的作业任务单发放给学生。
  (3)双基作业的评价
  对于双基作业的评价也要从学科问题、元认知问题和动机水平评估问题三个维度进行评估。学科问题的完成率可以看出学生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掌握情况,给予完成率和正确率的评价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元认知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元认知方面的问题;动机水平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兴趣爱好、情绪反应等。
  2.学科核心素养构成框架下的实践作业设计
  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認识世界的核心观念,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认识世界的重要视角,而地理实践力既是地理学科的培养方式也是地理学科的培养目标。
  (1)学科实践类作业设计的理念及特点
  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能进行割裂式培养,它们应该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得到联结和贯通。换句话说,只有在学科教学任务中综合运用学科观念、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和学科视角,才能真正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实践”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使用地理观念、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进行探究,在实践中进行地理思维的训练和地理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在实践中形成地理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类作业应该具备以下特点:①综合运用地理事实性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观点开展地理实践活动;②在地理观念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探究问题的设计;③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的设计;④在地理实践中强化五种地理学习技能的培养——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像地理学家一样思考问题;⑤根据认知加工复杂程度进行作业难度的分层:一方面根据情境的复杂性,从简单到复杂,从身边社区到生活的省市再到世界各地,视野范围越来越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其地理技能的分层要求也要符合认知的复杂程度。
  (2)学科实践类作业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依据地理问题解决的五个方面——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组织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设计实践类作业。以有关水资源的实践作业设计为例,设计主题为“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的实践作业。
  第一步,布置学生利用水表对家庭各种用水数据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查找家庭每月用水数据,从而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的获取有些是一手资料,自己动手观察、调查、实验记录的数据;有些是二手的资料,从学术文献、政府官方网站等获取的数据信息,这些要让学生学会判断。其中一手的信息资料是最可信的,其次是相对可靠的科学文献资料、政府官方网站等信息资料,而一些娱乐网站、大众新闻网站、杂志等媒体信息,要学会辨识和验证,注意科学合理使用。
  第二步,指导学生制作家庭各类用水情况表格,对获取的地理数据选择合适的呈现图表,对地理信息进行组织。地理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各有优缺点,例如柱状图和曲线图的差异、空间分布图和语言表述的差异等等,描述并创建合适的可视化形式来表示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甚至能够解释用不同的地理表达形式表示数据的优势,这是地理学习要培养的非常重要的信息组织能力。
  第三步,在人地协调观的指导下提出相关地理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在那里?位置的意义是什么?有助于学生理解的附加问题有:这个空间像什么?它和什么有联系?这样的位置和联系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些问题都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哪里”主要是指地理位置;“为什么在那里”主要是指形成条件、影响因素等;“位置的意义是什么”,主要是指空间分布的重要意义、引起的后果(影响)、与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这些关键问题可以引导我们提出地理探究问题,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学习,可以归结为问题设计的三部曲:where——这种地理现象或事物在哪里;why——这种现象或事物特征形成的原因;how——其与所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如何。
  因此“家庭用水情况调查”的实践作业中的地理探究问题有:我们丹阳的家庭用水哪些月份比较多,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活动用水比较多?这些活动与我们丹阳的水资源特点以及自然环境特点有没有关系?为什么?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在这些耗水多的活动中既节约用水又能保证生活质量?
  第四步,查找相关资料,运用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等分析各种地理问题,与家长、同学、老师探讨交流相关问题,分析地理信息,描述各种关系、模式和趋势等。
  第五步,解释地理问题的答案和得出结论。小组合作形成家庭用水情况报告单,包括活动简介、数据来源、图表呈现、探究结论、活动反思等。
  (3)学科实践类作业的评价设计
  对学科实践类作业的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要关注学生在作业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为每项作业设计具体的评价量表,建立学生的评价档案。除了对作业成果、实践过程表现进行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交流分享,成果的表述和分享也是很重要的评价环节。例如表1为“家庭用水情况调查”作业的评价量表,从活动过程、数据来源、图表制作和结论呈现四个方面对作业过程和作业结果进行了全面评价设计。
  除此之外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还应该来自多方面,以获取更多过程性表现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些场所的参观体验除了考虑学生的体验感受、问题思考以外,还应与有关部门沟通交流,让他们对学生活动安排、学生活动表现填写一些意见反馈,可以作为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的依据之一。对于动手制作的一些项目可以请家长提供一些表现和成果评价,例如美食制作可以请家长品尝并打分写评语;对于小区环境改善的建议作业还可以请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给予评价建议等等。
  作业的设计是日常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起到巩固训练的作用,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的作业设计综合吸收了认知目标理论、学习技能理论、学科思维特质、学科观念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目的在于能够找到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的抓手,能够让作业设计这种日常行为系统化,让作业设计在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整体、系统、科学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Geography Education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Project(GENIP).Geography for Life: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Second Edition[M].Washington DC:National Council for Geographical Education,2012:13.
  [2] 罗伯特·J.马扎诺,约翰·S.肯德尔.教育目标的新分类学[M].第2版.高凌飚,吴有昌,苏峻,主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如何挖掘思想政治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基础课程中,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介绍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以“频率域稳定判据”教学为例,充分利用典型工程案例、真实工程问题、课堂活动形式等渠道,挖掘思想政治元素,阐述实施课程思政的具体做法,为无人装备工程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自动控制原理;
[摘 要] “材料物理”课程是高校面向功能材料专业开设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除理论教学外,同时开设配套实验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結合,旨在培养学生功能材料设计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当前“材料物理”及配套课内实验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过程、第二课堂的开设、工程实例的补充、课内实验的改革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通过课程教学改
[摘 要] 网络育人是一个与网络社会相伴而生的系统概念,既是引导受教育者更加辩证地看待网络与现实的世界观教育,也是帮助受教育者在网络社会中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方法论教育。立足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育人的新特点和新挑战,将网络育人与高校课程建设相结合,以价值传递和思想引导为主要目标,从队伍培养、资源建设、育人理念三个方面探索高校提高网络育人实效的新对策和新思路,从而促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