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严重脱轨,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有其必要性,但存在一定的障碍。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路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 合作教学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生产应用型人才。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取向,如何在教学中协调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探索,并逐渐变革、完善、适应的过程。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可以适当缓解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障碍,并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提出问题解决的路径。
一、语文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二)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困难。
有人做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语文老师对所带班级的专业不了解,85%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语文课没有开的必要。
(三)学生基础差,对语文课不重视。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收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极差,上普通高中实在没有任何希望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在初中都表现出厌学情绪,打心眼里不重视语文课,甚至对语文课深感厌恶。
二、语文课与专业课的任务分析
(一)语文课的任务。
1.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2.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二)专业课的任务。
1.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专业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在生产和实践中的运用,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学生通晓本专业的一般原理、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掌握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3.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重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创新能力的开发,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语文课如何与专业课合作
(一)联系专业学习,选编教材。
中职语文课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加强专业课与文化课联系的做法有:第一,常用或易错字可以布置给学生作为练习打字的作业。第二,作业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改变作业提交方式,将传统书面作业转变为网络作业。具体做法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写作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专业课的空余时间或课余时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对写作素材进行搜集,对写作话题进行构思和创作。第三,学生可利用计算机资源,改变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的方式,将课堂即时反馈转变为课后整合反馈。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的人生态度,克服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三)改革教学方法,以练为主。
语文课堂教学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针对中职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采用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轮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了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要想语文课上得生动,必须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也不尽相同,很难根据成绩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我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工夫,因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只有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姜深香.论应用写作的社会性与评价体系的标准化[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黄蔚.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05-14.
[4]骆玲芳,刘力,胡承东.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浙江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课教师 专业课教师 合作教学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生产应用型人才。围绕职业教育目标取向,如何在教学中协调语文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是一个需要探索,并逐渐变革、完善、适应的过程。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可以适当缓解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障碍,并根据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提出问题解决的路径。
一、语文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语文课甚至成了“满堂灌”的代名词,语文教学走进了“高消耗、重负担、低质量”的死胡同。
(二)语文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困难。
有人做过调查,发现80%以上的语文老师对所带班级的专业不了解,85%的专业课教师认为语文课没有开的必要。
(三)学生基础差,对语文课不重视。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收的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极差,上普通高中实在没有任何希望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在初中都表现出厌学情绪,打心眼里不重视语文课,甚至对语文课深感厌恶。
二、语文课与专业课的任务分析
(一)语文课的任务。
1.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2.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提供必要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二)专业课的任务。
1.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专业范围发展趋势及其在生产和实践中的运用,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学生通晓本专业的一般原理、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掌握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和技巧,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3.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科技成果,重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创新能力的开发,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三、语文课如何与专业课合作
(一)联系专业学习,选编教材。
中职语文课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专业实际、加强专业课与文化课联系的做法有:第一,常用或易错字可以布置给学生作为练习打字的作业。第二,作业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改变作业提交方式,将传统书面作业转变为网络作业。具体做法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写作练习题目,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专业课的空余时间或课余时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对写作素材进行搜集,对写作话题进行构思和创作。第三,学生可利用计算机资源,改变学生反馈学习信息的方式,将课堂即时反馈转变为课后整合反馈。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的人生态度,克服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
(三)改革教学方法,以练为主。
语文课堂教学当务之急是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切实抓好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针对中职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状况,采用小组讨论、班内交流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每一次讨论交流中得到锻炼。诵读也是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我采用自读、轮读、齐读、小组分工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这样既营造了一种好的学习氛围,又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了锻炼的机会。根据语文教学和专业的需要,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对话、表演等语言训练,形成较强的口语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要想语文课上得生动,必须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反思、大胆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演绎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评价应淡化分数,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虽然有大纲中提出的内容和要求,却没有在实际教学中统一的评价方法。目前各校对语文课时的安排各不相同,周课时数从2节到3节、4节、5节均有。考试难易度也不尽相同,很难根据成绩判断谁的语文水平高些,谁的语文基础好些,谁的语文能力强些,当然更难判断该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语文知识掌握是否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而能合格毕业。目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差距很大。
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应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淡化分数的量化。我尝试过这样的考查方法:把考查内容分为四块: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头交际、专业有关文体写作活动,并分阶段进行考查,在学期中进行口头交际的考查;在期中进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的测试;然后,期末进行一次和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专业,考查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特点,增强实用性,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上下大工夫,因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发展。只有变革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姜深香.论应用写作的社会性与评价体系的标准化[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黄蔚.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05-14.
[4]骆玲芳,刘力,胡承东.成功智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J].浙江教育出版社.